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情人节登陆内地院线的《爱乐之城》口碑爆棚。上映之前,这部电影就备受瞩目,因为其在金球奖七个提名全部获奖,并以14项的提名平了奥斯卡历史上的提名记录。
《爱乐之城》中没有华丽的大场面,没有商业片的浮躁,文艺片的炫技,只有唯美的色彩、质朴的故事,是电影中的一股清流。它让观众在优雅的环境中完成了一次难得的观影旅程。导演达米安·查泽雷用近乎偏执的纯粹向好莱坞黄金时代做出了完美的致敬,而这种致敬也让当代的观众重新看到了电影的本真。或许,这正是《爱乐之城》的动人之处。
“现象级”作品的奥斯卡之路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很多文艺青年见面打招呼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看《爱乐之城》了吗?”
自从情人节该片在中国大陆正式上映以来,这部本属于两个美国版“北漂”(或者更准确地可以称之为“洛漂”)的故事却强势刷爆了中国各大社交网络。影片的好评铺天盖地而来。
美国著名影评网站IMDb给出了8.5的高分,国内文艺青年聚集的影评网站豆瓣虽然在影片正式上映之后评分微跌,也终于稳定在8.6分的高位上。这在佳片并不算太多的年头里已经可以称得上“现象级”作品。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单上,《爱乐之城》平历史纪录地横扫了14项提名,这在奥斯卡历史上仅仅出现过两次。而上一次是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泰坦尼克号》,距今已经快20年。
在这之前的第73届金球奖,《爱乐之城》七提七中,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编剧等。这个成绩几乎有点残暴。而上一部获得类似成绩的是《飞跃疯人院》,那还是1975年。
更让观众吃惊的,是导演达米安·查泽雷(Damien Chazelle)本人的成长速度。这位32岁的年轻人,只用两部电影,就从一个三线小联盟,打入了全明星赛。《爱乐之城》,还只是他的第三部剧情长篇。而在此前的《爆裂鼓手》(Whiplash),在2014年的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上映后,口碑就很好。
达米安·查泽雷在这年的戛纳一战成名。他从无人知晓的年轻入行者,成了人们查问名字的对象。法国人惊讶于查泽雷的一口流利法语,美国人则发现了一颗巨大的新星。
2015年,达米安获得了人生首个最佳奥斯卡影片提名。今年,又拍了《月光男孩》(Moonlight)的巴里·詹金斯(Barry Jenkins),以及拍了《爱恋》(Loving)的杰夫·尼克尔斯(Jeff Nichols)一起,几乎涵盖了奥斯卡的大部分提名,好莱坞新一代导演雏形初具。
而《爱乐之城》电影本身的故事,其实挺简单。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洛杉矶,爵士音乐家塞巴斯蒂安邂逅了怀揣演员梦的女孩米娅,相互鼓励追寻各自的“美国梦”。最终事业达成,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昙花一现,令人惋惜。电影的结局并不算完美,套路也不算新颖,为什么偏偏能打动那么多观众呢?
在众多媒评中,《文汇报》的一句话能够大致准确定位《爱乐之城》的价值,并解释其大受追捧的原因:“导演达米安·查泽雷在好莱坞飞快上升的轨迹,大致对应夏维尔·多兰在戛纳影展的(经历),两人分属于两套电影体制,但都是体制内乖巧的形式主义者。”
查泽雷一手能够“一目了然地震慑观众”的功力,再加上符合美国主流社会核心价值的怀旧故事,最终铺就了《爱乐之城》的奥斯卡之路。之后的一切追捧,都以這个小金人为起点无限延展。
向经典致敬
《爱乐之城》全是讲述青年故事,却透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气息:从长镜头的使用、色彩的搭配到爵士乐的主题。而这种怀旧之所以迷人,大概在于某种消失已久的真实。
作为好莱坞经典片种的歌舞片,在20世纪2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1927年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便是歌舞题材,而后也创造出很多国内观众非常熟悉的一大批作品,如《绿野仙踪》《雨中曲》《西区故事》等,但是随着更多片种的兴起,好莱坞的歌舞片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逐渐式微。进入21世纪以来,《芝加哥》《红磨坊》等片的出现再次给了歌舞片复兴的契机,不过还谈不上重新回归主流。
《爱乐之城》的拍摄手法并没有融入太多的当代电影工业技巧,反而显得相当传统。此片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便是影片主人公黄昏时分在山顶的一段舞蹈。长达6分钟的镜头一气呵成,没有任何拼接。这与好莱坞黄金时代歌舞片如出一辙。
对此,影片的摄影莱纳斯·桑德伯格表示:“如果我们能用一个镜头搞定,就意味着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就是实在发生的,是真正地走到街上拍摄。这段拍摄没有什么特效和后期合成。我们尽可能模仿上世纪50年代拍摄电影的手法……(如果用了特效,)即使现在无法分辨,10年后再看肯定瞒不过人。可是一旦是真的,永远是真的。”
为了这短短的6分钟,两位演员整整排练了3个月。并且导演天时地利人和地等到了合适的天气和自然光线,把现在大银幕上已经很难见到的那种纯粹的真实展现给了观众。
有骨灰级影迷统计,整部《爱乐之城》对好莱坞老电影致敬的段落多达80多处。没有继承,创新大概也没有基础。“我们的镜头是为了描绘一个浪漫的洛杉矶,有时候电影里的瞬间会显得比现实中更有魔力。”桑德伯格说。而在影片的制作团队看来,他们所做的只是把曾经洛杉矶的样子重新发掘出来。
比如,洛杉矶的街头路灯已经很少见到水银灯,大多是钠灯。为了让影片中的色彩更好地呈现,剧组特意在洛杉矶找到了仍在使用水银路灯的老旧街道。导演查泽雷为了找寻老洛杉矶的样子也是煞费苦心。开通于1901年的天使铁路是洛城标志性的一个旅游景点,每天运送无数的游客上下一座91米高的小山。可是2013年的一次脱轨事故使得铁路被关闭至今。查泽雷于是磨破了嘴皮,得到了政府许可,特批剧组使用天使铁路一天。而在电影里,也只呈现了短短几秒镜头。
说到《爱乐之城》的怀旧,电影的主题之一爵士乐就不得不提。发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爵士乐在1920年代达到了流行的顶点,那个年代甚至被称为“爵士乐时代”,它出现的本身便可以唤起美国人对于过去的众多回忆。而 对于导演达米安·查泽雷来说,从《爆裂鼓手》到《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到《爱乐之城》的配乐,不难看出对于爵士乐的痴迷和偏爱,他把一个自己非常小众的爱好搬上了大银幕。 巴黎的假期与洛杉矶的情绪
导演达米安出生在美国新泽西。父亲是法国人,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数学,母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专业领域是中世纪历史。
不过,除非是影二代,一位导演的家庭和出身很少会被好莱坞特意提起。但这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对达米安的要求是,想要去做电影,可以,但他得在大学里门门课程都拿A。他念的大学,也是好莱坞人的非主流选择,哈佛大学的视觉与环境研究。
“当然,等我到了洛杉矶,根本没人在意我的课业分数。”
《爱乐之城》这个剧本,达米安拿在手里8年。被所有的制作公司拒绝后,他决定先拍一个商业片,证明自己票房影响力,于是就有了《爆裂鼓手》。“趁熱打铁,我就赶紧重新把《爱乐之城》拿出来,谁知道热度过去,下次机会是啥时候。”
他小时候,跟大多数小朋友一样,喜欢迪斯尼的动画片,再长大一点是《星球大战》,青少年审美趣味的落点在印第安纳·琼斯身上。
离影迷,还差一个巴黎的假期。
中学那会儿,父亲带着全家回到了法国。第一个暑假,他第一次一个人在巴黎。他谁也不认识,不知道能干点什么。最后,他打开巴黎的方式,就是电影院。
巴黎那些艺术电影院,他一家一家刷过去,影院里在放什么,他就看什么。就像许许多多在巴黎的学生会做的那样。
这个假期,他算是接受了一次电影洗礼,巴黎这座城市,用它惯有的方式,为达米安上了一次野生电影课。这位少年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到了《雌雄大盗》(Bonnie and Clyde)和马龙·白兰度,还有许多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
仅仅是《爱乐之城》的开头一幕,影迷们就看到了好几部好莱坞黄金年代电影的痕迹。开头这一幕,发生在去往洛杉矶的进城公路上。这个司空见惯的堵车场景,突然之间,变身成了舞台。达米安用一段长镜头,为整部电影奠定了某种浪漫气质。而且这种浪漫气质,是基于与现实的对立而建立的。
片名“La La Land”,是洛杉矶的别称。但这座充斥着明星们的城市,气韵特别,最典型的就是每位餐厅侍应生都可能说自己“主业是演员,这里不过兼职罢了”,并信誓旦旦,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鬼工作。
所以,人们也会用“La La Land”,来讽刺这些扎在梦想里的人。他们会说:“喂,从你的La La Land里滚出来吧。”
然而,正是这批不现实的人,让洛杉矶总是弥漫着一股独有的情绪。就像电影中的米娅,每次试镜前都充满希望,试镜完后,又是不无意外的失落。
這部浪漫并拒绝现实主义的电影,在美国本土引起了激烈现实层面的讨论。有关它的话题涉及种族、阶级和性别,政治意味十分明显。似乎在当下美国,人们处在一个大选后的敏感时期,政治正确从未如此遭人生厌,也从未如此“普适”地成为借题发挥的工具。
《爱乐之城》中没有华丽的大场面,没有商业片的浮躁,文艺片的炫技,只有唯美的色彩、质朴的故事,是电影中的一股清流。它让观众在优雅的环境中完成了一次难得的观影旅程。导演达米安·查泽雷用近乎偏执的纯粹向好莱坞黄金时代做出了完美的致敬,而这种致敬也让当代的观众重新看到了电影的本真。或许,这正是《爱乐之城》的动人之处。
“现象级”作品的奥斯卡之路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很多文艺青年见面打招呼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看《爱乐之城》了吗?”
自从情人节该片在中国大陆正式上映以来,这部本属于两个美国版“北漂”(或者更准确地可以称之为“洛漂”)的故事却强势刷爆了中国各大社交网络。影片的好评铺天盖地而来。
美国著名影评网站IMDb给出了8.5的高分,国内文艺青年聚集的影评网站豆瓣虽然在影片正式上映之后评分微跌,也终于稳定在8.6分的高位上。这在佳片并不算太多的年头里已经可以称得上“现象级”作品。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名单上,《爱乐之城》平历史纪录地横扫了14项提名,这在奥斯卡历史上仅仅出现过两次。而上一次是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泰坦尼克号》,距今已经快20年。
在这之前的第73届金球奖,《爱乐之城》七提七中,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编剧等。这个成绩几乎有点残暴。而上一部获得类似成绩的是《飞跃疯人院》,那还是1975年。
更让观众吃惊的,是导演达米安·查泽雷(Damien Chazelle)本人的成长速度。这位32岁的年轻人,只用两部电影,就从一个三线小联盟,打入了全明星赛。《爱乐之城》,还只是他的第三部剧情长篇。而在此前的《爆裂鼓手》(Whiplash),在2014年的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上映后,口碑就很好。
达米安·查泽雷在这年的戛纳一战成名。他从无人知晓的年轻入行者,成了人们查问名字的对象。法国人惊讶于查泽雷的一口流利法语,美国人则发现了一颗巨大的新星。
2015年,达米安获得了人生首个最佳奥斯卡影片提名。今年,又拍了《月光男孩》(Moonlight)的巴里·詹金斯(Barry Jenkins),以及拍了《爱恋》(Loving)的杰夫·尼克尔斯(Jeff Nichols)一起,几乎涵盖了奥斯卡的大部分提名,好莱坞新一代导演雏形初具。
而《爱乐之城》电影本身的故事,其实挺简单。影片的故事发生在洛杉矶,爵士音乐家塞巴斯蒂安邂逅了怀揣演员梦的女孩米娅,相互鼓励追寻各自的“美国梦”。最终事业达成,但他们之间的爱情却昙花一现,令人惋惜。电影的结局并不算完美,套路也不算新颖,为什么偏偏能打动那么多观众呢?
在众多媒评中,《文汇报》的一句话能够大致准确定位《爱乐之城》的价值,并解释其大受追捧的原因:“导演达米安·查泽雷在好莱坞飞快上升的轨迹,大致对应夏维尔·多兰在戛纳影展的(经历),两人分属于两套电影体制,但都是体制内乖巧的形式主义者。”
查泽雷一手能够“一目了然地震慑观众”的功力,再加上符合美国主流社会核心价值的怀旧故事,最终铺就了《爱乐之城》的奥斯卡之路。之后的一切追捧,都以這个小金人为起点无限延展。
向经典致敬
《爱乐之城》全是讲述青年故事,却透着一股浓浓的怀旧气息:从长镜头的使用、色彩的搭配到爵士乐的主题。而这种怀旧之所以迷人,大概在于某种消失已久的真实。
作为好莱坞经典片种的歌舞片,在20世纪2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1927年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便是歌舞题材,而后也创造出很多国内观众非常熟悉的一大批作品,如《绿野仙踪》《雨中曲》《西区故事》等,但是随着更多片种的兴起,好莱坞的歌舞片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逐渐式微。进入21世纪以来,《芝加哥》《红磨坊》等片的出现再次给了歌舞片复兴的契机,不过还谈不上重新回归主流。
《爱乐之城》的拍摄手法并没有融入太多的当代电影工业技巧,反而显得相当传统。此片最为影迷津津乐道的便是影片主人公黄昏时分在山顶的一段舞蹈。长达6分钟的镜头一气呵成,没有任何拼接。这与好莱坞黄金时代歌舞片如出一辙。
对此,影片的摄影莱纳斯·桑德伯格表示:“如果我们能用一个镜头搞定,就意味着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就是实在发生的,是真正地走到街上拍摄。这段拍摄没有什么特效和后期合成。我们尽可能模仿上世纪50年代拍摄电影的手法……(如果用了特效,)即使现在无法分辨,10年后再看肯定瞒不过人。可是一旦是真的,永远是真的。”
为了这短短的6分钟,两位演员整整排练了3个月。并且导演天时地利人和地等到了合适的天气和自然光线,把现在大银幕上已经很难见到的那种纯粹的真实展现给了观众。
有骨灰级影迷统计,整部《爱乐之城》对好莱坞老电影致敬的段落多达80多处。没有继承,创新大概也没有基础。“我们的镜头是为了描绘一个浪漫的洛杉矶,有时候电影里的瞬间会显得比现实中更有魔力。”桑德伯格说。而在影片的制作团队看来,他们所做的只是把曾经洛杉矶的样子重新发掘出来。
比如,洛杉矶的街头路灯已经很少见到水银灯,大多是钠灯。为了让影片中的色彩更好地呈现,剧组特意在洛杉矶找到了仍在使用水银路灯的老旧街道。导演查泽雷为了找寻老洛杉矶的样子也是煞费苦心。开通于1901年的天使铁路是洛城标志性的一个旅游景点,每天运送无数的游客上下一座91米高的小山。可是2013年的一次脱轨事故使得铁路被关闭至今。查泽雷于是磨破了嘴皮,得到了政府许可,特批剧组使用天使铁路一天。而在电影里,也只呈现了短短几秒镜头。
说到《爱乐之城》的怀旧,电影的主题之一爵士乐就不得不提。发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爵士乐在1920年代达到了流行的顶点,那个年代甚至被称为“爵士乐时代”,它出现的本身便可以唤起美国人对于过去的众多回忆。而 对于导演达米安·查泽雷来说,从《爆裂鼓手》到《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到《爱乐之城》的配乐,不难看出对于爵士乐的痴迷和偏爱,他把一个自己非常小众的爱好搬上了大银幕。 巴黎的假期与洛杉矶的情绪
导演达米安出生在美国新泽西。父亲是法国人,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数学,母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专业领域是中世纪历史。
不过,除非是影二代,一位导演的家庭和出身很少会被好莱坞特意提起。但这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对达米安的要求是,想要去做电影,可以,但他得在大学里门门课程都拿A。他念的大学,也是好莱坞人的非主流选择,哈佛大学的视觉与环境研究。
“当然,等我到了洛杉矶,根本没人在意我的课业分数。”
《爱乐之城》这个剧本,达米安拿在手里8年。被所有的制作公司拒绝后,他决定先拍一个商业片,证明自己票房影响力,于是就有了《爆裂鼓手》。“趁熱打铁,我就赶紧重新把《爱乐之城》拿出来,谁知道热度过去,下次机会是啥时候。”
他小时候,跟大多数小朋友一样,喜欢迪斯尼的动画片,再长大一点是《星球大战》,青少年审美趣味的落点在印第安纳·琼斯身上。
离影迷,还差一个巴黎的假期。
中学那会儿,父亲带着全家回到了法国。第一个暑假,他第一次一个人在巴黎。他谁也不认识,不知道能干点什么。最后,他打开巴黎的方式,就是电影院。
巴黎那些艺术电影院,他一家一家刷过去,影院里在放什么,他就看什么。就像许许多多在巴黎的学生会做的那样。
这个假期,他算是接受了一次电影洗礼,巴黎这座城市,用它惯有的方式,为达米安上了一次野生电影课。这位少年第一次在大屏幕上看到了《雌雄大盗》(Bonnie and Clyde)和马龙·白兰度,还有许多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
仅仅是《爱乐之城》的开头一幕,影迷们就看到了好几部好莱坞黄金年代电影的痕迹。开头这一幕,发生在去往洛杉矶的进城公路上。这个司空见惯的堵车场景,突然之间,变身成了舞台。达米安用一段长镜头,为整部电影奠定了某种浪漫气质。而且这种浪漫气质,是基于与现实的对立而建立的。
片名“La La Land”,是洛杉矶的别称。但这座充斥着明星们的城市,气韵特别,最典型的就是每位餐厅侍应生都可能说自己“主业是演员,这里不过兼职罢了”,并信誓旦旦,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鬼工作。
所以,人们也会用“La La Land”,来讽刺这些扎在梦想里的人。他们会说:“喂,从你的La La Land里滚出来吧。”
然而,正是这批不现实的人,让洛杉矶总是弥漫着一股独有的情绪。就像电影中的米娅,每次试镜前都充满希望,试镜完后,又是不无意外的失落。
這部浪漫并拒绝现实主义的电影,在美国本土引起了激烈现实层面的讨论。有关它的话题涉及种族、阶级和性别,政治意味十分明显。似乎在当下美国,人们处在一个大选后的敏感时期,政治正确从未如此遭人生厌,也从未如此“普适”地成为借题发挥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