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作为公共基础知识,在中学阶段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一些农村中学,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再加上教师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致使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需要引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重建学校课程结构,让中学的历史课程纳入新的课程结构体系中,从而促进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观念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过分注重教学中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了教师的“一言堂”。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洗耳恭听,被动接受,全然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多时候,教师不辞辛劳地讲完一节课后,多数学生对一些重要的知识仍不甚了解。可见,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推陈出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样,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学生也需要转变学习理念,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感受那个时代的人文背景;跟随老师遨游历史长河,重新认识历史学科,激发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加强教师内在素养
俗话说,“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内在修养,具备高尚的师德、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广博的知识结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端庄,使学生产生敬爱之情,让学生在老师的身上学会创造美好人生。与此同时,作为历史教师需要精通教育理论内容和历史专业知识,能不断吸收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科学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求知欲,从而实现历史教学质的飞跃。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堂课45分钟,怎样才能在这有限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一堂课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科学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课堂结构的设置。一般说来,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预习,可以用5~8分钟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材阅读,通过自学的方式初步了解教材,并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并标记发现的新问题。二是巩固练习,可用10~15分钟完成。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的达标测试,标记不会的知识点,然后生生间自主讨论、交流、探究,教师及时点拨矫正,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三是课后拓展延伸,可用10~15分钟完成。教师提供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供学生课后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知识应运能力。四是回顾总结,可用5~7分钟完成。教师和学生总体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重点讲解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漏补缺。科学的课堂结构和合理的时间安排,不仅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还能较快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总结教学经验
目前,每一所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然而,每所学校情况各异,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虚心学习,及时反馈总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不断反思,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要虚心接受并付诸行动去研究探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记得一次课后,一个同学问我:“老师,你在复习某一段历史知识时,可不可以给我们拟出一个便于记住的框架。”当时我很懵,只是点了点头就离开了。回到办公室我仔细回忆了刚才的课堂,又重新研读了教材,以便给学生一个比较满意的回答。于是,我對自己的教学观念、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理性思考,并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二次备课。比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牢记中国的历史概况,我穿插一些顺口溜“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为了让学生记住马克思的出生年月日,我采用谐声记忆方法,如马克思出生后,”一巴掌”“一巴掌”地把帝国主义打得“呜”“呜”哭了起来,谐声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整个历史进程,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技巧,提炼日常教学经验,总结得失,力争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级中学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观念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过分注重教学中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了教师的“一言堂”。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洗耳恭听,被动接受,全然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多时候,教师不辞辛劳地讲完一节课后,多数学生对一些重要的知识仍不甚了解。可见,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推陈出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样,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学生也需要转变学习理念,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感受那个时代的人文背景;跟随老师遨游历史长河,重新认识历史学科,激发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加强教师内在素养
俗话说,“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内在修养,具备高尚的师德、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广博的知识结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端庄,使学生产生敬爱之情,让学生在老师的身上学会创造美好人生。与此同时,作为历史教师需要精通教育理论内容和历史专业知识,能不断吸收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科学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求知欲,从而实现历史教学质的飞跃。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堂课45分钟,怎样才能在这有限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一堂课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科学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课堂结构的设置。一般说来,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预习,可以用5~8分钟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材阅读,通过自学的方式初步了解教材,并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并标记发现的新问题。二是巩固练习,可用10~15分钟完成。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的达标测试,标记不会的知识点,然后生生间自主讨论、交流、探究,教师及时点拨矫正,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三是课后拓展延伸,可用10~15分钟完成。教师提供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供学生课后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知识应运能力。四是回顾总结,可用5~7分钟完成。教师和学生总体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重点讲解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漏补缺。科学的课堂结构和合理的时间安排,不仅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还能较快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总结教学经验
目前,每一所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然而,每所学校情况各异,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虚心学习,及时反馈总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不断反思,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要虚心接受并付诸行动去研究探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记得一次课后,一个同学问我:“老师,你在复习某一段历史知识时,可不可以给我们拟出一个便于记住的框架。”当时我很懵,只是点了点头就离开了。回到办公室我仔细回忆了刚才的课堂,又重新研读了教材,以便给学生一个比较满意的回答。于是,我對自己的教学观念、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理性思考,并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二次备课。比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牢记中国的历史概况,我穿插一些顺口溜“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为了让学生记住马克思的出生年月日,我采用谐声记忆方法,如马克思出生后,”一巴掌”“一巴掌”地把帝国主义打得“呜”“呜”哭了起来,谐声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整个历史进程,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技巧,提炼日常教学经验,总结得失,力争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级中学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