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也再次成为教师们所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之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想构建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需要结合物理教学的现状以及新课标对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构建高效率的课堂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75-01
引言
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再次成为教育工作者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作为一名初中的物理教师,要实现物理有效教学,根据物理教学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好身边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一、教师转变观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要构建高效率的物理课堂教学,需要及时改革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式的教学理念,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自我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都能够在自我探究、合作探究中得到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创设假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为了把学生探究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出来,提高物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教学,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在创设假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针对性以及探究性较强的内容创设,这样也会使得创设出来的情境不会太难,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探究“浮力”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更好地把“浮力”这节内容迁移出来,教师需要精心创设一个较为生动的情境。比如说可以准备三个球,一个是木球、一个是和木球同样体积的铁球、一个则是和木球同样质量的铁球,然后分别把它们放到水中,组织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再询问原因,当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出很多答案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答案的正误,可以先引入所要学习内容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对新学内容有一个具体的把握。在教学时,也可以从知识点出发,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知晓“浮力”的概念,并且再掌握影响“浮力”的主要因素,学生通过对“浮力”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有助于学生进行与“浮力”知识相关的实验与计算,提高他们的使用知识的能力。
三、将所学知识引向生活实际,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它有效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新课程标准也对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掌握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实际当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记忆,把物理学科的独有魅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组织学生结合声和光的知识去分析“打雷时,闪电与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先看到的却是闪电,之后才能够听到雷声呢?”经过分析,很快得出结论: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快。在学习完有关热学的相关知识后,也可以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说:“夏天吃冰棍儿的时候,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时候,包装纸外面却有一层‘粉’,剥开之后则会冒‘烟’,再把它放在茶杯里面,茶杯则会‘汗’”。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由于刚学习完相关的知识,很快联想到热学的相关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再如,“当打开的窗户外面,一阵风吹过后,窗帘一般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呢?”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研究相关的物理知识,既能够使得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广泛地被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结合生活现象,也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能够展现物理实验的动态变化
在物理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轻松引领学生进入到更为直观、形象的课堂情境当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分析“光的折射”相关知识点时,传统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学生也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的现象,不能很好地感受到折射光线的偏折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便于学生观察现象,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折射光线的行进路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时候,折射光线则会慢慢靠近法线,垂直光线入射时传播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这样的演示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实验的印象。再如,在讲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的时候,对漂浮的、上浮的、下沉的以及悬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分析,比较抽象,而且上浮与下沉的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受力分析也不容易被观察到,这个时候也可以用小球在水中慢慢上浮和下沉,同时再显现出浮力、重力的大小的画面,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到物体的沉浮条件是和浮力、重力的合力大小相关的。这样的教学便于学生总结物理规律,切实掌握一些物理知识。有效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学时,只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则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无定法”,结合教学的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才能构建一个更为精彩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0,18(3):259-261.
[2]王天津,张红岩.注重科学探究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05,23(01).
[3]江立海.新课程下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4]张丽宏.“浮力”易错点剖析[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3.
[5]吳志明.把握三大策略,追求有效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02(02).
[6]王云辉.课程改革中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少儿科学周刊,2014(07).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75-01
引言
改变课堂的教学结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再次成为教育工作者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作为一名初中的物理教师,要实现物理有效教学,根据物理教学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好身边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一、教师转变观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要构建高效率的物理课堂教学,需要及时改革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式的教学理念,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自我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都能够在自我探究、合作探究中得到有效发展,真正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创设假设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为了把学生探究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出来,提高物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教学,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在创设假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针对性以及探究性较强的内容创设,这样也会使得创设出来的情境不会太难,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探究“浮力”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更好地把“浮力”这节内容迁移出来,教师需要精心创设一个较为生动的情境。比如说可以准备三个球,一个是木球、一个是和木球同样体积的铁球、一个则是和木球同样质量的铁球,然后分别把它们放到水中,组织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再询问原因,当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出很多答案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答案的正误,可以先引入所要学习内容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学生对新学内容有一个具体的把握。在教学时,也可以从知识点出发,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知晓“浮力”的概念,并且再掌握影响“浮力”的主要因素,学生通过对“浮力”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有助于学生进行与“浮力”知识相关的实验与计算,提高他们的使用知识的能力。
三、将所学知识引向生活实际,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它有效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新课程标准也对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掌握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实际当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记忆,把物理学科的独有魅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组织学生结合声和光的知识去分析“打雷时,闪电与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先看到的却是闪电,之后才能够听到雷声呢?”经过分析,很快得出结论: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快。在学习完有关热学的相关知识后,也可以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说:“夏天吃冰棍儿的时候,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时候,包装纸外面却有一层‘粉’,剥开之后则会冒‘烟’,再把它放在茶杯里面,茶杯则会‘汗’”。主要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由于刚学习完相关的知识,很快联想到热学的相关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再如,“当打开的窗户外面,一阵风吹过后,窗帘一般会向哪个方向运动呢?”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研究相关的物理知识,既能够使得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广泛地被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结合生活现象,也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能够展现物理实验的动态变化
在物理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轻松引领学生进入到更为直观、形象的课堂情境当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分析“光的折射”相关知识点时,传统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学生也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的现象,不能很好地感受到折射光线的偏折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便于学生观察现象,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折射光线的行进路径,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时候,折射光线则会慢慢靠近法线,垂直光线入射时传播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这样的演示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实验的印象。再如,在讲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的时候,对漂浮的、上浮的、下沉的以及悬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分析,比较抽象,而且上浮与下沉的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受力分析也不容易被观察到,这个时候也可以用小球在水中慢慢上浮和下沉,同时再显现出浮力、重力的大小的画面,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到物体的沉浮条件是和浮力、重力的合力大小相关的。这样的教学便于学生总结物理规律,切实掌握一些物理知识。有效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学时,只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则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无定法”,结合教学的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才能构建一个更为精彩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0,18(3):259-261.
[2]王天津,张红岩.注重科学探究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05,23(01).
[3]江立海.新课程下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6).
[4]张丽宏.“浮力”易错点剖析[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3.
[5]吳志明.把握三大策略,追求有效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02(02).
[6]王云辉.课程改革中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少儿科学周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