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3日,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前,万众瞩目!10时整, 报时钟声响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纪念大会开始。一个身影双手用力向外一划、一抬、一落,在身前稳稳地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激昂澎湃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天地。全场齐声高唱,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这个身影,就是由1200人组成的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于海。
于海曾作为解放军军乐团的演奏员和指挥,几乎亲历、见证、参与了共和国40多年来每一次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的重要时刻。先后接受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最高领导人的检阅。
这次又再度担任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受阅一次,光荣一生。每一次指挥,我耳边听到的,我心中涌现的,便仿佛是伟大祖国大踏步前进的响亮乐章!”
解放军合唱团的首次组建细节
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这天,一支由千余名军校学员组成的解放军合唱团首次亮相。这是我国阅兵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阅兵史上第一支全部由军校学员组成的合唱队伍。这支队伍的总负责人就是团长兼总指挥于海。
尽管此前于海多次被任命为国庆阅兵联合军乐团的指挥或总指挥,但没有想到60岁还能领衔组建参加抗战胜利日首次阅兵的解放军合唱团。面对“零基础”学员,他还是倍感压力。
“一开始我觉得能够唱下来就不错了,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分训,集中到北京来的时候,我听完感觉不仅是能唱下来,还有唱好的空间。
于海最先感到的是时间十分紧迫,所有参阅部队及有关单位都已于半年前建立并训练,而合唱团组建方案明确时已离9月3日大阅兵不足3个月的时间。“合唱团队员要求全部从非音乐专业的军队院校学员中选拔,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训练难度。”言及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为什么要选非音乐专业的军队学员而不选择文艺兵或音乐特长兵,于海坦言:“我们选人时想要真正代表解放军的军人,最后下决心从部队的院校里选学员。”
为充分烘托抗战胜利日纪念大会的庄严氛围,展示千人大合唱的大阵容、大气势、大震撼,于海曾组织专家对合唱参阅歌曲进行了改编。“我们根据队员音高、音域特点,还组织专业力量对曲谱进行了改编,并且设计了一些军姿动作,增加了观赏效果,体现了军人的威武英姿。”
从“零基础”到有形有势有魂的背后
合唱团虽然是经过层层选拔组建的,可是队员们毕竟都是非音乐专业,有些队员音色还好,但乐理知识缺乏,甚至不识谱,可谓“零基础”。为此,于海要求从基础抓起、从标准严起,在训练中既遵循艺术规律,又采取非常措施。“开始阶段,我们重点实现队员从不会唱到会唱的转变。老师们采用的也是最接地气的训练方法,边教合唱曲目,边进行音乐知识普及。”
之后,重点实现队员从唱会到唱准的转变。合唱团专门组织小班教学,由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抠队员的发音、咬字,每句歌词反复唱十遍,十遍都不出错就算通过,如果队伍里有一个人唱错,就将之前唱对的遍数全部清零,重新再唱。就是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使演唱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保证队员能够唱准。
于海说,唱准只是基础,唱美、唱出一流水准,就必须带着充沛感情去唱,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艺术感染力,引起大家的共鸣。“刚开始时,队员们演唱阅兵歌曲都是一个表情,‘像扑克牌一样’,特别‘板’,为此我们又注重培养队员丰富的演唱感情和表情。我们专门拿出时间讲解歌曲内涵意境,帮助队员理解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思想主题和音乐形象,使队员体悟到跃动在音符中的革命激情,进而准确处理旋律的起承转合、乐句的抑扬顿挫、情绪的舒缓起伏,使歌声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
解放军合唱团队员们不仅要唱,还要配合演唱做动作,在唱《国歌》、《人民军队忠于党》时队员们要全体敬礼。于海告诉记者,大家都看到军人敬礼敬得很漂亮很标准,但是要集体做得漂亮很不容易。在训练中,手抬的高度,倾斜的角度都要校正,练起来很辛苦。队员们把千载难逢的合唱参阅履历当做一生最大的荣誉,不论训练多苦多累,都把集体荣誉看得至高无上,这也是合唱团的最大特色。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军歌嘹亮、军姿雄壮,铁骑滚滚、鹰击长空,我们共同分享荣光。阅兵场上,一首首激昂的熟悉旋律,唤起深沉的历史记忆。观礼台上,有人击打节拍、有人忘情哼唱、有人热泪盈眶。正在指挥解放军合唱团的于海见证着历史时刻、感受着民族情怀、聆听着新中国奋进的铿锵足音……
这个身影,就是由1200人组成的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于海。
于海曾作为解放军军乐团的演奏员和指挥,几乎亲历、见证、参与了共和国40多年来每一次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的重要时刻。先后接受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最高领导人的检阅。
这次又再度担任解放军合唱团团长兼总指挥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受阅一次,光荣一生。每一次指挥,我耳边听到的,我心中涌现的,便仿佛是伟大祖国大踏步前进的响亮乐章!”
解放军合唱团的首次组建细节
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这天,一支由千余名军校学员组成的解放军合唱团首次亮相。这是我国阅兵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世界阅兵史上第一支全部由军校学员组成的合唱队伍。这支队伍的总负责人就是团长兼总指挥于海。
尽管此前于海多次被任命为国庆阅兵联合军乐团的指挥或总指挥,但没有想到60岁还能领衔组建参加抗战胜利日首次阅兵的解放军合唱团。面对“零基础”学员,他还是倍感压力。
“一开始我觉得能够唱下来就不错了,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分训,集中到北京来的时候,我听完感觉不仅是能唱下来,还有唱好的空间。
于海最先感到的是时间十分紧迫,所有参阅部队及有关单位都已于半年前建立并训练,而合唱团组建方案明确时已离9月3日大阅兵不足3个月的时间。“合唱团队员要求全部从非音乐专业的军队院校学员中选拔,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训练难度。”言及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为什么要选非音乐专业的军队学员而不选择文艺兵或音乐特长兵,于海坦言:“我们选人时想要真正代表解放军的军人,最后下决心从部队的院校里选学员。”
为充分烘托抗战胜利日纪念大会的庄严氛围,展示千人大合唱的大阵容、大气势、大震撼,于海曾组织专家对合唱参阅歌曲进行了改编。“我们根据队员音高、音域特点,还组织专业力量对曲谱进行了改编,并且设计了一些军姿动作,增加了观赏效果,体现了军人的威武英姿。”
从“零基础”到有形有势有魂的背后
合唱团虽然是经过层层选拔组建的,可是队员们毕竟都是非音乐专业,有些队员音色还好,但乐理知识缺乏,甚至不识谱,可谓“零基础”。为此,于海要求从基础抓起、从标准严起,在训练中既遵循艺术规律,又采取非常措施。“开始阶段,我们重点实现队员从不会唱到会唱的转变。老师们采用的也是最接地气的训练方法,边教合唱曲目,边进行音乐知识普及。”
之后,重点实现队员从唱会到唱准的转变。合唱团专门组织小班教学,由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抠队员的发音、咬字,每句歌词反复唱十遍,十遍都不出错就算通过,如果队伍里有一个人唱错,就将之前唱对的遍数全部清零,重新再唱。就是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使演唱成为一种条件反射,保证队员能够唱准。
于海说,唱准只是基础,唱美、唱出一流水准,就必须带着充沛感情去唱,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艺术感染力,引起大家的共鸣。“刚开始时,队员们演唱阅兵歌曲都是一个表情,‘像扑克牌一样’,特别‘板’,为此我们又注重培养队员丰富的演唱感情和表情。我们专门拿出时间讲解歌曲内涵意境,帮助队员理解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思想主题和音乐形象,使队员体悟到跃动在音符中的革命激情,进而准确处理旋律的起承转合、乐句的抑扬顿挫、情绪的舒缓起伏,使歌声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
解放军合唱团队员们不仅要唱,还要配合演唱做动作,在唱《国歌》、《人民军队忠于党》时队员们要全体敬礼。于海告诉记者,大家都看到军人敬礼敬得很漂亮很标准,但是要集体做得漂亮很不容易。在训练中,手抬的高度,倾斜的角度都要校正,练起来很辛苦。队员们把千载难逢的合唱参阅履历当做一生最大的荣誉,不论训练多苦多累,都把集体荣誉看得至高无上,这也是合唱团的最大特色。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军歌嘹亮、军姿雄壮,铁骑滚滚、鹰击长空,我们共同分享荣光。阅兵场上,一首首激昂的熟悉旋律,唤起深沉的历史记忆。观礼台上,有人击打节拍、有人忘情哼唱、有人热泪盈眶。正在指挥解放军合唱团的于海见证着历史时刻、感受着民族情怀、聆听着新中国奋进的铿锵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