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大化的鼓励社会力量加入流动科普资源巡展工作中,将公益科普与企业运营联合,研究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公民科普需要相符合的流动科普资源配置与供应创新模式。要实现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应找准社会化试点承接单位;规范流动科普资源社会运行管理;强化承接单位科普人员培训指导,持续进行优质科普资源输入;借助媒体力量,强化宣传,使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赢得肯定与关注。
关键词:流动科普 社会化 可持续发展 公益
中国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试点项目是指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两类公益科普与企业运营有效联合,改变传统的科协系统内运营模式转由地方科协、科技馆、企业共同合作的流动科普工作新模式。
地方科协是项目监管单位,负责运行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支持、监督、管理工作;科技馆作为试点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负责统筹管理、布展撤展、安装调试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指导等工作;企业负责流动科技馆展品、科普大篷车的日常运营、维护维修、接待讲解等相关巡展工作。巡展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人员费用、布撤展费用、巡展活动费用等与活动有关产生的费用均由企业承担。
通过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地方科协经费、人员不足,科普活动单一等问题。承接流动科普资源的运行企业能通过自身的优势,配套多样化的科普服务,能够有相应的资金补充,并组建专业的展品维护人才和展品讲解人才,可以极大提升流动科技馆科普展教效果,切实提高流动科普资源服务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科普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实现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营这一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找准社会化试点承接单位,为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让对方多赢,最终实现共赢。”这是一种全新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实现科普社会化运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如何找准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承接单位是启动社会化运行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企业的理念、宗旨必须与流动科普的科普公益目的相契合。各地的组织单位也可以:一是通过实地考察拟承接单位的实际状况和已有配套科普教育资源软硬件条件;二是利用我国市场监管总局"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管理系统"对拟承接单位进行相关信息系统摸底。确保社会化运行承接单位能够长期合作共赢,实现流动科普资源的真正价值。
以广西流动科技馆的社会化运营试点单位广西晨晖智慧教育技术股份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从事科技培训教育的盈利性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面对中小学生进行专业类、语言类教育技术培训)为主。该承接站点以北海晨晖·北海文化教育城为载体,将流动科技馆作为校外科普活动的基地,设置无人机、航模、建筑大师等体验课程,结合科普展品,开展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充实了培训内容的同时也提升了公众、政府、社会晨晖智能教育科技的认识度,实现双赢。
二、规范社会运行管理,为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可持续发展创条件
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研队伍、展教队伍、志愿队伍等各组织的联合合作。因此各地流动科普资源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本区域内流动科普资源工作巡回展出的实际状况,制定规范性的措施,引导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营承接单位,科学的把科普公益服务带到社会公众中。为此,建议各省流动科普资源管理单位制定流动科普资源巡展工作规范流程,更加明晰巡展活动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规定,以及有关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同时,为更好地引导和监督运营单位的巡展工作,还应构建和逐步完善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并根据每天一跟踪、每年一报告、每季度一小结、每年度一考评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营项目的宣传工作、展教活动、服务质量、科普效果等开展全面考评。并对执行过程开展监测与评估,以确保项目按预期目标保质保量地实现任务。各地管理单位唯有摸索出一个适合于各自具体情况的流动科普资源普及与社会化运营长效工作制度,为优质科普资源与市场互动提供有效平台,并制定颁布一个可运行、可復制的管理体系汇编,才能更有效进行流动科学普及资源社会化运营管理,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强化科普人员培训指导,持续进行优质科普资源输入,为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可持续发展补短板
各地流动科普资源管理单位应积极承担起指导职责,利用其自身的科普传播资源优势,平台优势,整合本省科普资源,对承接流动科普资源巡展的运行单位开展科普工作实施专业化指导。一方面将符合流动科普展品的系列化、内容专题化、形式丰富化的其他配套科普资源不断的输入到社会化运行单位,使其在开展日常活动中实实在在有“料”,提高科普传播效果。另一方面鼓励招募更多愿意投入流动科普资源巡展工作的科技志愿者,更多的吸纳社会资源,建立专职、兼职和志愿者团队。通过常态化加强技术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提高社会化运行单位的科技辅导员、专兼职志愿者的专业化水平,针对性的开展辅导技巧、材料准备、语言仪表、舞台掌控、表现形式、临场应变等各方面辅导能力的培训。建立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稳定的、专业辅导员队伍。
四、善于借助媒体力量,强化宣传,使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赢得肯定与关注
公司是扎根于社会沃土上的,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公众形象,而且能够扩大产业宣传、提升员工素质和科技创新。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公交系统、社交媒体等多媒体终端传递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有关信息,加强对社会化运行承接单位的宣传更能体现企业科普公益的价值,更广泛激发社会化运行承接单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性总结和宣传可以创造市场需求,可为社会化运行承接单位展示企业文化、宗旨提供机会,最终实现有为有位的双赢。
企业的科普活动与自身技术创新彼此支撑。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工作,将调动社会各类组织,特别是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关心并支持科学普及公益事业。通过鼓励社会各界的力量来投入到流动科普事业当中,从而实现充分整合和运用社会资源,这一模式既能克服科普资源与资金上的缺失,又帮助公司成功打造了企业品牌、提高了公司形像,从而达到了双贏,最终探索出一条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齐欣、赵洋、朱幼文.我国科技馆转变展览思路的必要性、可行性的探讨[J].科普研究,2012.(3)
[2]李军.社会化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J].科技传播,2015,v.7;No.140(11):146-147.
作者简介:许世梅,(1986.12),女,汉族,山东聊城人,本科,职称:馆员 研究方向:科普活动服务管理。
关键词:流动科普 社会化 可持续发展 公益
中国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试点项目是指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两类公益科普与企业运营有效联合,改变传统的科协系统内运营模式转由地方科协、科技馆、企业共同合作的流动科普工作新模式。
地方科协是项目监管单位,负责运行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支持、监督、管理工作;科技馆作为试点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负责统筹管理、布展撤展、安装调试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指导等工作;企业负责流动科技馆展品、科普大篷车的日常运营、维护维修、接待讲解等相关巡展工作。巡展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人员费用、布撤展费用、巡展活动费用等与活动有关产生的费用均由企业承担。
通过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地方科协经费、人员不足,科普活动单一等问题。承接流动科普资源的运行企业能通过自身的优势,配套多样化的科普服务,能够有相应的资金补充,并组建专业的展品维护人才和展品讲解人才,可以极大提升流动科技馆科普展教效果,切实提高流动科普资源服务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基层科普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实现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营这一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找准社会化试点承接单位,为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让对方多赢,最终实现共赢。”这是一种全新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实现科普社会化运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如何找准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承接单位是启动社会化运行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企业的理念、宗旨必须与流动科普的科普公益目的相契合。各地的组织单位也可以:一是通过实地考察拟承接单位的实际状况和已有配套科普教育资源软硬件条件;二是利用我国市场监管总局"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管理系统"对拟承接单位进行相关信息系统摸底。确保社会化运行承接单位能够长期合作共赢,实现流动科普资源的真正价值。
以广西流动科技馆的社会化运营试点单位广西晨晖智慧教育技术股份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从事科技培训教育的盈利性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面对中小学生进行专业类、语言类教育技术培训)为主。该承接站点以北海晨晖·北海文化教育城为载体,将流动科技馆作为校外科普活动的基地,设置无人机、航模、建筑大师等体验课程,结合科普展品,开展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充实了培训内容的同时也提升了公众、政府、社会晨晖智能教育科技的认识度,实现双赢。
二、规范社会运行管理,为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可持续发展创条件
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研队伍、展教队伍、志愿队伍等各组织的联合合作。因此各地流动科普资源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本区域内流动科普资源工作巡回展出的实际状况,制定规范性的措施,引导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营承接单位,科学的把科普公益服务带到社会公众中。为此,建议各省流动科普资源管理单位制定流动科普资源巡展工作规范流程,更加明晰巡展活动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规定,以及有关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同时,为更好地引导和监督运营单位的巡展工作,还应构建和逐步完善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并根据每天一跟踪、每年一报告、每季度一小结、每年度一考评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营项目的宣传工作、展教活动、服务质量、科普效果等开展全面考评。并对执行过程开展监测与评估,以确保项目按预期目标保质保量地实现任务。各地管理单位唯有摸索出一个适合于各自具体情况的流动科普资源普及与社会化运营长效工作制度,为优质科普资源与市场互动提供有效平台,并制定颁布一个可运行、可復制的管理体系汇编,才能更有效进行流动科学普及资源社会化运营管理,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强化科普人员培训指导,持续进行优质科普资源输入,为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可持续发展补短板
各地流动科普资源管理单位应积极承担起指导职责,利用其自身的科普传播资源优势,平台优势,整合本省科普资源,对承接流动科普资源巡展的运行单位开展科普工作实施专业化指导。一方面将符合流动科普展品的系列化、内容专题化、形式丰富化的其他配套科普资源不断的输入到社会化运行单位,使其在开展日常活动中实实在在有“料”,提高科普传播效果。另一方面鼓励招募更多愿意投入流动科普资源巡展工作的科技志愿者,更多的吸纳社会资源,建立专职、兼职和志愿者团队。通过常态化加强技术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提高社会化运行单位的科技辅导员、专兼职志愿者的专业化水平,针对性的开展辅导技巧、材料准备、语言仪表、舞台掌控、表现形式、临场应变等各方面辅导能力的培训。建立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稳定的、专业辅导员队伍。
四、善于借助媒体力量,强化宣传,使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赢得肯定与关注
公司是扎根于社会沃土上的,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公众形象,而且能够扩大产业宣传、提升员工素质和科技创新。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公交系统、社交媒体等多媒体终端传递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有关信息,加强对社会化运行承接单位的宣传更能体现企业科普公益的价值,更广泛激发社会化运行承接单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性总结和宣传可以创造市场需求,可为社会化运行承接单位展示企业文化、宗旨提供机会,最终实现有为有位的双赢。
企业的科普活动与自身技术创新彼此支撑。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工作,将调动社会各类组织,特别是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关心并支持科学普及公益事业。通过鼓励社会各界的力量来投入到流动科普事业当中,从而实现充分整合和运用社会资源,这一模式既能克服科普资源与资金上的缺失,又帮助公司成功打造了企业品牌、提高了公司形像,从而达到了双贏,最终探索出一条流动科普资源社会化运行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齐欣、赵洋、朱幼文.我国科技馆转变展览思路的必要性、可行性的探讨[J].科普研究,2012.(3)
[2]李军.社会化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J].科技传播,2015,v.7;No.140(11):146-147.
作者简介:许世梅,(1986.12),女,汉族,山东聊城人,本科,职称:馆员 研究方向:科普活动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