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走进学生内心,唤醒学生兴趣
小学生身体发展、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都已经开始萌芽。对美的事物充满兴趣,看到好看的作品都会积极地尝试去模仿。因此,在课堂上,要走进学生内心因势利导,唤醒学生兴趣。比如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时,笔者先在网上找了大量的鲜花图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在学生的啧啧赞叹声中,笔者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当他们还沉浸在美的画面中时,笔者又将自己制作的五彩缤纷的纸花送给全班学生。学生看到美丽的纸花就会禁不住问:“怎么做的呀?”这时笔者边给学生展示做纸花的过程边讲解。学生的兴趣已经被唤醒,由“老师要他们学”变成“我要学”。再让学生去尝试,自己制作纸花。学生完成纸花制作后,笔者用两个花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插在里面。学生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笔者和学生又选出“最漂亮的花”“最有特色的花”,让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制作方法。对有问题的作品也一并给予指正。
2 巧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教育,生动形象,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美术教师能否善于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或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感受到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陶冶和享受。
1)采取学生讲故事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创作灵感。比如在教学“恐龙世界”一课时,恐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恐龙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讲解通过电视、读书等自己知道的恐龙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恐龙的兴趣。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一边播放一边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解恐龙生活的时代和恐龙生存的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兴趣。
2)用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风的魅力”一课时,笔者先组织一个“你说我演”的活动,然后让学生表演风来了,看谁演得最精彩。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为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画一幅与风有关的画做好铺垫。
3 充分利用农村已有的资源,挖掘学生兴趣
3.1 树叶贴画教学
农村学生出门见山,抬头见树。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如果美术课前引导学生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放在旧书里压平,阴干备用,并让学生准备好剪刀、胶水等,在课堂上就可以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树叶修剪、组合、拼摆、粘贴成画。
3.2 雕塑教学
先让农村小学生自己动手去挖泥巴,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尝试捏自己喜欢的动物或事物,最后让学生分析、比较作品和方法的优劣,总结出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美术,一定兴趣盎然。
3.3 麦秆教学
农村学生总喜欢把麦秆当吹管,吹出各种悠扬动听的乐曲。其实,美术课还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这种兴趣。教师可预先安排学生每人带一小把麦秆,在美术课上先让他们修剪整齐,然后像树叶贴画那样指导学生拼、摆、贴,连成各种图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麦秆制作各种模型,如房子、车子、椅子等。
3.4 窗花教学
窗花是民间剪纸的一个类别,它主要用于过年过节等喜庆环境中张贴在门窗等地方,体现喜庆的气氛。它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窗花的图案细致、精美、寓意美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所以教师可以先利用节日,把剪好的窗花张贴在窗户上和走廊上。欣赏完美丽的窗花,学生对动手剪窗花充满期待。教师示范剪窗花,学生动手剪窗花,一切都水到渠成。
3.5 根雕教学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山区优势,根材随处可见,唾手可得。农村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可以进行根雕教学。在根雕创作实践中,笔者认识到:根雕创作实践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大大充实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学生在根雕创作的一系列过程中既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又陶冶了美的情操。
4 展示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兴趣
把学生的作品推荐给学校,让学校通过装裱,挂在学校的走廊、教室等地方。也可以通过橱窗、墙报以及艺术节的形式去展示学生作品。还可以鼓励家长把孩子的作品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另外,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美术之星”的评选活动,选上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没选上的学生也会在榜样的作用下积极努力地争取,学习美术的活动由课内推向课外。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教育体育管理办公室)
小学生身体发展、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都已经开始萌芽。对美的事物充满兴趣,看到好看的作品都会积极地尝试去模仿。因此,在课堂上,要走进学生内心因势利导,唤醒学生兴趣。比如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时,笔者先在网上找了大量的鲜花图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在学生的啧啧赞叹声中,笔者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当他们还沉浸在美的画面中时,笔者又将自己制作的五彩缤纷的纸花送给全班学生。学生看到美丽的纸花就会禁不住问:“怎么做的呀?”这时笔者边给学生展示做纸花的过程边讲解。学生的兴趣已经被唤醒,由“老师要他们学”变成“我要学”。再让学生去尝试,自己制作纸花。学生完成纸花制作后,笔者用两个花瓶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插在里面。学生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笔者和学生又选出“最漂亮的花”“最有特色的花”,让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制作方法。对有问题的作品也一并给予指正。
2 巧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教育,生动形象,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美术教师能否善于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或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感受到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陶冶和享受。
1)采取学生讲故事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创作灵感。比如在教学“恐龙世界”一课时,恐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恐龙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讲解通过电视、读书等自己知道的恐龙的故事,培养学生对恐龙的兴趣。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一边播放一边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解恐龙生活的时代和恐龙生存的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兴趣。
2)用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风的魅力”一课时,笔者先组织一个“你说我演”的活动,然后让学生表演风来了,看谁演得最精彩。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为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画一幅与风有关的画做好铺垫。
3 充分利用农村已有的资源,挖掘学生兴趣
3.1 树叶贴画教学
农村学生出门见山,抬头见树。各种各样的树叶是贴画教学的好材料。如果美术课前引导学生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放在旧书里压平,阴干备用,并让学生准备好剪刀、胶水等,在课堂上就可以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树叶修剪、组合、拼摆、粘贴成画。
3.2 雕塑教学
先让农村小学生自己动手去挖泥巴,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尝试捏自己喜欢的动物或事物,最后让学生分析、比较作品和方法的优劣,总结出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美术,一定兴趣盎然。
3.3 麦秆教学
农村学生总喜欢把麦秆当吹管,吹出各种悠扬动听的乐曲。其实,美术课还可进一步激发学生这种兴趣。教师可预先安排学生每人带一小把麦秆,在美术课上先让他们修剪整齐,然后像树叶贴画那样指导学生拼、摆、贴,连成各种图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麦秆制作各种模型,如房子、车子、椅子等。
3.4 窗花教学
窗花是民间剪纸的一个类别,它主要用于过年过节等喜庆环境中张贴在门窗等地方,体现喜庆的气氛。它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窗花的图案细致、精美、寓意美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所以教师可以先利用节日,把剪好的窗花张贴在窗户上和走廊上。欣赏完美丽的窗花,学生对动手剪窗花充满期待。教师示范剪窗花,学生动手剪窗花,一切都水到渠成。
3.5 根雕教学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山区优势,根材随处可见,唾手可得。农村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可以进行根雕教学。在根雕创作实践中,笔者认识到:根雕创作实践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大大充实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学生在根雕创作的一系列过程中既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又陶冶了美的情操。
4 展示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兴趣
把学生的作品推荐给学校,让学校通过装裱,挂在学校的走廊、教室等地方。也可以通过橱窗、墙报以及艺术节的形式去展示学生作品。还可以鼓励家长把孩子的作品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另外,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美术之星”的评选活动,选上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没选上的学生也会在榜样的作用下积极努力地争取,学习美术的活动由课内推向课外。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教育体育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