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补贴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了么——基于生产分割视角的考察

来源 :国际贸易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8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匹配了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年数据与WIOD数据库,用多种方法测算了衡量生产分割程度的生产阶段数,探讨了政府生产补贴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提升的内在机制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生产补贴与全球生产分割及国内生产分割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而与国际生产分割为倒"U"型关系。(2)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的影响通过企业"生产率效应""产品创新"以及"交易成本"发生作用,企业获得生产补贴后,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生产阶段数,而降低了全球生产阶段数和国内生产阶段数;生产补贴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产业分工深化、产业链的延长,国际和国内外包呈现互补效应;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的促进作用会受到交易成本的影响,交易成本的上升抑制了产品生产链条延长,降低了产业的分工程度。(3)中介效应模型的结果显示,政府生产补贴与企业"生产率效应""产品创新"以及"交易成本"存在部分性质的中介效应,且生产补贴与全要素生产率及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在构建进口近邻效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口企业数据考察近邻效应对企业进口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邻效应对企业进口决策的影响显著,近邻进口企业数量越多,潜在进口企业从相同市场进口的概率越大;从近邻效应的作用范围来看,近邻效应超出一定空间范围才会表现出空间距离衰减特征,地级市是近邻效应的最佳作用范围;从企业初始进口看,近邻效应对企业进口额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某种意义上,近邻效应只体现于企业进口决策行为,而不会影响企业首次进口表现;从龙头企业的角色来看,近邻企业中龙头企业的存在大
本文通过构建出口产品多样化、产出波动和绩效分布的测算指标,利用2002-2015年的跨国企业调研数据、行业数据和出口商品数据,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出口产品多样化对行业产出波动与行业绩效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行业产出波动,而在具有强比较优势的行业中,出口产品多样化对产出波动的抑制作用更为突出;行业贸易开放度越高,行业竞争程度越强,则出口产品多样化平抑行业产出波动的作用越明显;出口产品多样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行业内竞争,有效降低了行业绩效离散程度,而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内,出
开放经济下企业进出口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备受学者们关注,但从收入差距的视角出发探讨进出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文章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数据库的合并数据,实证检验企业进出口、收入差距和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出口依赖对企业创新无确定性作用,中间品进口依赖则不利于企业的创新活动;(2)收入差距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有效缓和了企业进口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3)收入差距对创新的作用受到地区人均收入水平的限制,人均收入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4)企业出口规模不会对收入差
本文利用企业出口决策模型阐明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企业出口强度和市场范围的影响,并基于2010-2015年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企业出口规模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并且企业受影响频次比越高,负面效应越明显;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的覆盖范围越广泛,就越能倒逼企业进行有效应对,其负面效应将有所减弱;具体到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不同类型,技术法规与标准主要制约企业出口强度的扩大,而合格评定程序则主要限制企业出口市场范围;但不管哪种类型的措施,对农产品企业的负面影响程度都会高于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从社会总体福利角度分类型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贸易福利效应具有理论创新和经验检验价值。本文以投资东道国为视角,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投入和贸易福利置于同一分析框架,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可通过改变海外企业技术投入决策,从消费者效用和企业收益两方面进一步影响贸易福利。虽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贸易福利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且影响效果随产品类别和贸易形势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但中国仍具有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空间。协调统筹涉外知识产权事宜,灵活把握
本文借助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与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构建了企业产品层面和行业层面的进口价值替代变量,并从生产率的角度,对进口促进我国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进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企业的生产率越高,进口对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且这种促进作用只在生产率超过中位数水平的企业中显现。同时,机制检验发现,高生产率企业在吸收进口技术溢出和应对进口竞争时更具有比较优势。异质性分析发现,来自不同研发投入国的进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知识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基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实证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强显著降低了中国产品出口价值量;在投资环境、社会环境、政府稳定性、行政效率和法律秩序相对不好的地区,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中国产品出口价值量大幅减少,而中国外资企业和东部地区的企业受到目的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中国要积极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
本文通过对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陆企业创新呈现出先负后正的变化过程,即在外资进入的头几年会对大陆企业创新产生负向效应,而到后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则由负转正,亦即最终会促进大陆企业创新。同时,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陆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差异,相比国有企业,引进外资更有效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创新;在来源地不同的外资之间存在差异,相对于港澳台资,来自于发达经济体的外资对企业创新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在引进外资的方式上存在差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视角,以2004—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政企关联对企业海外扩张的作用效果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政企关联与企业对外投资显著负相关;第二,在考察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时,国际化经验、制度相似性分别在与政企关联的共同作用下对企业对外投资呈现正相关和负相关,同时在企业所有制差异下,国有企业政企关联比民营企业更有利于对外投资;第三,投资到发达国家或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其政企关联对对外投资并无显著影响,相反,投资到发展中国家或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企业,其政企关联对对
为探究离岸贸易对技术进步要素偏向的影响机制,本文在有偏技术进步分析框架中引入离岸活动。研究发现离岸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迫使非农业部门的劳动力通过学习改善自身的技能水平,最终提升了该部门劳动力的生产效率,使其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增强。另一方面,非农业部门通过参与离岸提升了本部门的生产效率,其产出占比增加,进而放大了该部门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特征。最终在生产率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共同作用下,离岸使得社会整体技术进步的劳动偏向增强。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与联合国国家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