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学生践行力的方法研究”,编号:SGH20Y0197阶段性研究成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从小就一直接受的教育,很多道理学生不是不明白,而是缺乏践行力。而提升学生践行力的首要环节是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学生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认同,才能够转化为行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和行两个角度深化学生的认知,为学生的践行提供精神动力。
一、感悟反思,升华认同
当前的初中生成长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繁荣的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各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瞩目成就。由于长期处于发展与繁荣中,学生可能会认为国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理所当然,从而难以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自身成长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不利于培育他们高水平的政治认同。基于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学深度,引导学生在深度思考与体验中增进政治认同,践行爱国行为。
1.在反思中生成爱国情怀
學生的亲身经历与生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必须让学生体会到国家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国家对于自身利益的保障。这就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切身体验,从对日常体验的反思中更容易生成具有持久性的爱国情怀。
在“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的教学中,我以话题“谈谈你的烦恼”导入,学生从亲子关系、学业负担、人际交往等角度谈了许多,我接着追问:“请大家概括出产生这些不同烦恼的共同基础”,学生面露难色。我继续引导:“这些烦恼均建立在大家拥有生命健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可以称之为“幸福的烦恼”。让我们的眼光从国内转移到国外,看看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同龄人的烦恼,这些同龄人可能随时会面临死亡、饥荒、瘟疫等威胁。提出问题:同样是同龄人,为什么各自的烦恼会如此不同呢?学生纷纷表示,所处的国家不一样,正是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相机导入到本课主题:国家好,大家才会好。通过对日常体验的反思,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会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幸福与自豪,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2.启迪学生思维,激发责任担当
教材在每一单元主题下设置若干课,处于同一单元主题之下的课与课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在新课与旧课之间设置衔接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践行所学,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的课题是“国家利益至上”,第九课的课题是“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这两个课题均属于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范畴。基于两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设置衔接问题:国家核心利益涉及方方面面,国家安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既然国家核心利益不止一个方面,那么为什么要将国家安全单独作为一课来学习呢?通过持续的师生对话,得出结论:国家安全是实现其余方面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一旦丧失国家安全,那么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等核心利益均会遭到破坏。在课时之间设置衔接问题,激发学生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危机意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3.在对比差异中促进知行合一
如果仅从宪法条文来看,1947年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也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措施,但是宪法所规定的民主自由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学生初读这句话时很难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通过对比不同宪法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宪法真正得到落实,才能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所以我国建立了一整套确保宪法实施的制度体系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史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公民权利来之不易,树立学生的权利意识,对于违背宪法精神和规定的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在对比差异中可以看到宪法实施的重要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在行动中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做到知行合一。
二、高起低落,明理导行
现以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为例,加以说明。如果严格按照教材顺序讲,落脚点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但是当前学生还没有足够能力承担责任和奉献社会。我在教学中倒置教材顺序,使学生明白无论是平凡生命创造伟大,还是关切他人均建立在个人生命充盈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不负韶华,通过刻苦学习增强本领,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
1.在思想洗礼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冲击学生心灵,直击学生内心深处,在情感共鸣中深化学生的认知。设置情境:2020年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的青年中既有教师、快递员、消防员,又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更有为抗疫献出宝贵生命的医务工作者、警察、救援队员等。
首先,指导学生概括这些从事不同行业人们的共同特征,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应该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之后,请学生辩论这些获奖者是平凡的人还是伟大的人,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谈谈平凡和伟大的辩证关系,最后引用习近平2019年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由于学生容易把平凡等同于平庸,所以就会割裂平凡与伟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设计辩论形式,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教学目标。 伟大虽然出自平凡,但平凡一定可以造就伟大吗?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白平凡只是造就伟大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那么还需要哪些条件呢?这就进入到后续环节的教学。
2.在榜样学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学生的行为可塑性极强,因而需要在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出适当指导,这就离不开榜样的力量。设置情境:汪勇本是一名快递员,2020年除夕,汪勇成为一名志愿司机,开始免费接送武汉金银潭医院下夜班的医护人员。之后,他开始召集更多的人,帮助解决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通勤、吃饭等生活问题。由于汪勇在非常时期的突出表现,他在复工后被公司火速提拔为管理四个网点的经理。
首先,请学生回答两个问题: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汪勇在非常时期的表现,你会选择什么?汪勇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学生回答之后,继续设置情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驰援武汉的例子,如医护人员主动请战、各类物资捐助、快递小哥汪勇免费接送金银潭医院下夜班的医护人员等,再请学生概括出这些具体行为的共同特征。
利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感悟关切他人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让学生看到关切的力量也是我国疫情防控工作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悟关切的作用。在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中,关切他人的现象虽然很普遍,但是也不乏存在着对他人冷漠甚至歧视的现象。受负面社会现象影响,学生容易带着怀疑的心态去看待需要被关切的对象,仅有关切他人的认识而无行动。在此,我们需要给学生强调的是,由于一些讹诈现象的发生,“不敢”确实是部分人在关切他人时的真实心态。如何化解不敢的心态呢?我们可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进而堅定学生关切他人的意愿和行动。
3.在努力奋斗中增强服务本领
鉴于关切他人是需要一定能力的,因而要使学生一方面认识到尽己所能去关切他人;另一方面要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提升能力以增强关切他人的本领,在他人需要关切时做到有心有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学校迎来了复课。我问学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同学们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的要点主要有:不出门、做好个人卫生、不制造和不传播谣言、不吃野生动物等。我反馈说: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自我防护,大家能否去定点医院提供志愿服务?学生哑然失笑,表示自己有心无力。
作为学生,难道无法为疫情防控作出更大贡献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心中的五味杂陈。对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两大疫情的产生及防控工作,很多学生尚未出生或者尚未成年,既没有造成疫情的产生,也没有能力防控疫情的蔓延。因而,我们能够作出的最大贡献应该是防止在未来再次爆发类似疫情。基于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从德、才两个方面提升自己,启示学生只有刻苦学习,在增强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关切他人和奉献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与体验,将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贯穿于提升学生践行力的培育中,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切实感受学科知识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从而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单位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部分教学内容是学生从小就一直接受的教育,很多道理学生不是不明白,而是缺乏践行力。而提升学生践行力的首要环节是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学生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认同,才能够转化为行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知和行两个角度深化学生的认知,为学生的践行提供精神动力。
一、感悟反思,升华认同
当前的初中生成长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繁荣的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各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瞩目成就。由于长期处于发展与繁荣中,学生可能会认为国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理所当然,从而难以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自身成长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不利于培育他们高水平的政治认同。基于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学深度,引导学生在深度思考与体验中增进政治认同,践行爱国行为。
1.在反思中生成爱国情怀
學生的亲身经历与生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必须让学生体会到国家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国家对于自身利益的保障。这就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切身体验,从对日常体验的反思中更容易生成具有持久性的爱国情怀。
在“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的教学中,我以话题“谈谈你的烦恼”导入,学生从亲子关系、学业负担、人际交往等角度谈了许多,我接着追问:“请大家概括出产生这些不同烦恼的共同基础”,学生面露难色。我继续引导:“这些烦恼均建立在大家拥有生命健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可以称之为“幸福的烦恼”。让我们的眼光从国内转移到国外,看看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同龄人的烦恼,这些同龄人可能随时会面临死亡、饥荒、瘟疫等威胁。提出问题:同样是同龄人,为什么各自的烦恼会如此不同呢?学生纷纷表示,所处的国家不一样,正是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相机导入到本课主题:国家好,大家才会好。通过对日常体验的反思,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会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幸福与自豪,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2.启迪学生思维,激发责任担当
教材在每一单元主题下设置若干课,处于同一单元主题之下的课与课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在新课与旧课之间设置衔接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践行所学,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的课题是“国家利益至上”,第九课的课题是“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这两个课题均属于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范畴。基于两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设置衔接问题:国家核心利益涉及方方面面,国家安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既然国家核心利益不止一个方面,那么为什么要将国家安全单独作为一课来学习呢?通过持续的师生对话,得出结论:国家安全是实现其余方面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一旦丧失国家安全,那么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等核心利益均会遭到破坏。在课时之间设置衔接问题,激发学生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危机意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3.在对比差异中促进知行合一
如果仅从宪法条文来看,1947年国民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也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措施,但是宪法所规定的民主自由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学生初读这句话时很难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通过对比不同宪法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宪法真正得到落实,才能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所以我国建立了一整套确保宪法实施的制度体系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史料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公民权利来之不易,树立学生的权利意识,对于违背宪法精神和规定的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在对比差异中可以看到宪法实施的重要价值,从而引导学生在行动中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做到知行合一。
二、高起低落,明理导行
现以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学为例,加以说明。如果严格按照教材顺序讲,落脚点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但是当前学生还没有足够能力承担责任和奉献社会。我在教学中倒置教材顺序,使学生明白无论是平凡生命创造伟大,还是关切他人均建立在个人生命充盈的基础上,进而引导学生不负韶华,通过刻苦学习增强本领,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能力。
1.在思想洗礼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冲击学生心灵,直击学生内心深处,在情感共鸣中深化学生的认知。设置情境:2020年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的青年中既有教师、快递员、消防员,又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更有为抗疫献出宝贵生命的医务工作者、警察、救援队员等。
首先,指导学生概括这些从事不同行业人们的共同特征,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应该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之后,请学生辩论这些获奖者是平凡的人还是伟大的人,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谈谈平凡和伟大的辩证关系,最后引用习近平2019年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由于学生容易把平凡等同于平庸,所以就会割裂平凡与伟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设计辩论形式,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教学目标。 伟大虽然出自平凡,但平凡一定可以造就伟大吗?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白平凡只是造就伟大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那么还需要哪些条件呢?这就进入到后续环节的教学。
2.在榜样学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学生的行为可塑性极强,因而需要在他们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出适当指导,这就离不开榜样的力量。设置情境:汪勇本是一名快递员,2020年除夕,汪勇成为一名志愿司机,开始免费接送武汉金银潭医院下夜班的医护人员。之后,他开始召集更多的人,帮助解决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通勤、吃饭等生活问题。由于汪勇在非常时期的突出表现,他在复工后被公司火速提拔为管理四个网点的经理。
首先,请学生回答两个问题: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汪勇在非常时期的表现,你会选择什么?汪勇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学生回答之后,继续设置情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驰援武汉的例子,如医护人员主动请战、各类物资捐助、快递小哥汪勇免费接送金银潭医院下夜班的医护人员等,再请学生概括出这些具体行为的共同特征。
利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感悟关切他人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让学生看到关切的力量也是我国疫情防控工作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悟关切的作用。在我国疫情防控工作中,关切他人的现象虽然很普遍,但是也不乏存在着对他人冷漠甚至歧视的现象。受负面社会现象影响,学生容易带着怀疑的心态去看待需要被关切的对象,仅有关切他人的认识而无行动。在此,我们需要给学生强调的是,由于一些讹诈现象的发生,“不敢”确实是部分人在关切他人时的真实心态。如何化解不敢的心态呢?我们可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进而堅定学生关切他人的意愿和行动。
3.在努力奋斗中增强服务本领
鉴于关切他人是需要一定能力的,因而要使学生一方面认识到尽己所能去关切他人;另一方面要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提升能力以增强关切他人的本领,在他人需要关切时做到有心有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学校迎来了复课。我问学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同学们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的要点主要有:不出门、做好个人卫生、不制造和不传播谣言、不吃野生动物等。我反馈说: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自我防护,大家能否去定点医院提供志愿服务?学生哑然失笑,表示自己有心无力。
作为学生,难道无法为疫情防控作出更大贡献吗?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心中的五味杂陈。对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两大疫情的产生及防控工作,很多学生尚未出生或者尚未成年,既没有造成疫情的产生,也没有能力防控疫情的蔓延。因而,我们能够作出的最大贡献应该是防止在未来再次爆发类似疫情。基于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从德、才两个方面提升自己,启示学生只有刻苦学习,在增强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关切他人和奉献社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与体验,将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贯穿于提升学生践行力的培育中,在润物无声中使学生切实感受学科知识对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从而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单位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