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教育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y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蝉鸣荔熟的季节,走进荔城二小,阵阵荔香扑鼻而来。荔枝树虽然个子不高,但果实累累。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甜岩、挂绿……16棵荔枝尽展风姿,让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校园更加绚丽多彩。致力于让教育回归本真的荔城二小,从与荔树的相处中寻获了前行的方向,于2011年提出了“荔教育”,着力培养孩子的生命力、耐挫力和合作力,以提升孩子的人格修养。2014年下半年,荔城二小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领导班子在继承的基础上,对“荔”教育有了新的思考,赋予其新的内涵。认为:“荔”教育是一种立足乡情的草根教育,尊重自然的绿色教育,倡导开放的协同教育。
  一、立足乡情的草根教育
  对于荔城人来说,荔枝不再是简单的一种水果树,她凝聚着浓浓的家乡情怀,升华为一种家乡的文化,成为家乡的根,更是我们教育的根。“荔”从“艹”,代表草根,荔教育就是一种接地气,沐阳光的草根教育。它告诫我们:学校教育,师生发展要面向家乡的山水、花草、人民。让学生通过了解荔乡文化,培养家乡情怀,从爱家到爱国,从爱荔枝到爱万物。
  这种草根教育要完善“忆荔”“育荔”“赏荔”“品荔”“颂荔”五个模块。“忆荔”:了解学校历史和增城的发展史,增强归属感。“育荔”: 培育荔枝,增强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强烈的责任感。“赏荔”:欣赏荔枝,了解各种荔枝的特性,增长知识。“品荔”:品尝荔枝,分享劳动成果,品味践行荔枝精神。“颂荔”:称颂荔枝品格,宣扬荔枝文学,促进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文化修养。这样让师生们认知荔枝精神,认同学校文化,体验家乡情怀。
  二、尊重自然的绿色教育
  荔枝是自然之物,得自然之灵气,现自然之魅力。世界万事万物,只有顺乎自然,才能繁荣昌盛。因此,荔教育的核心就是自然,循生命、心灵之自然,关注心灵成长的绿色教育。
  1. 从孩子出发,合乎童性。为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信生活,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着重从儿童视角和儿童需求方面精心设计,让儿童在诗意童化的环境中快乐每一天,成长每一天。 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榕,绿草地上16棵名优荔枝,长年翠绿; “荔园”石刻,荔园周边的刻有荔枝诗歌的石凳,草地上四季怒放的鲜花,加上鸟儿清脆的鸣叫,蝴蝶翩翩的舞姿,叫人赏心悦目。绘荔楼、品荔楼等教学楼的命名蕴含着师生美好的期盼。以各种荔枝为标识构建的班级文化,以荔枝为形象,以亮丽的色彩设计儿童喜欢的班级奖牌,源自荔枝设计的校徽等,其内涵丰富,庄重中又不失童趣。“荔韵书吧”“荔韵书廊”的设置与开放,舒适小沙发的配置,班级图书角的建立,“读书进课堂”“读书漂流”和“午间快乐阅读”等活动的开展,彰显着浓浓的书香氛围,让孩子走进校园就能自然地感受到书籍的陪伴和书香的浸润。
  2. 从生命出发,唤发活力。课程是办好学校的核心,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全部生活的综合,是全部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学生只有浸润在课程所创设的独特文化之中并经过长期熏陶才能彰显出无可替代的育人效果。我校为把荔教育落在实处,开发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焕发教育生命活力;编写“诗·书·礼·乐”校本教材,配合“荔”教育课程的实施。
  3. 从心灵出发,幸福人生。教育就是要努力回归本真,让每一个生命在校园里幸福地歌唱,让每一个生命在校园里灿烂地成长。学校的学生活动,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出个性的一个平台。由课改之初学生兴趣小组的组建,到如今一个个师生喜闻乐见的社团成立,无疑使学生的发展有了很好的助推。社团发展主要以文艺、体育、美术、综合实践为主要内容,并逐步生成学校独有的学生社团体系。围绕“荔”教育的实施,为真正达到“随家”“随国”的教育目的,学校构建了“荔风”“荔香”“荔艺” “荔文”“荔健”“荔苑”等特色社团。为弘扬“荔”文化,促进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生命个体,教师成为幸福多能的教育人,家长成为优秀的育人专家,我校每年举办一次“荔美之星”评选活动,有学生篇、教师篇和家长篇。评选活动得到二小人的广泛欢迎。
  三、倡导开放的协同教育
  “荔”字下面是三个力字呈品字排列,这种元素寓意荔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倡导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给力学生成长。“中力”代表学校,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左下力”代表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右下力”代表社会,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天地。教育当以学校为主,并主动向家庭与社会延伸;家庭与社会并肩支持学校,为学校教育提供各种服务。这就是开放协同的荔教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随着荔教育思想的不断成熟与丰盈,我校的课堂教学得到了不少的改变与优化,“荔美”课堂教学特色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从侧重知识传授向侧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从教师的教为主向学生的学转变,从注重单向交流向注重多向交流转变,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其突出特点是“先学后教”“先做后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又体现各学科的特点,如语文学科落实大阅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数学科体现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英语、综艺学科突出实践性的活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健康、幸福地成长,离不开家长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和正确的言行示范。为此,我校做了系列工作:《荔城二小家长学习手册》的编印,让家长们从感人肺腑的“家长宣言”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优秀家长的标准”中找到“爱”的内涵——爱是愿意学习,愿意进步,愿意做孩子的学习伙伴,生活的引路人;是陪伴与鼓励,是一起走向知识与生活的经历。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的定期开展,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孩子的劳动技能;关注孩子的特长培养,更关注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内心感受。家长义工团队的组建,既为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的管理提供机会。同时,也把服务带进了学校,为孩子提供了榜样。亲子活动的多次开展,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学校要发展,必须有开门办学的意识与胸怀。我校借助广州名校团队的资源,定期外派骨干教师代表参加校际的观摩或跟岗学习;每年2次参加或承接“广佛肇基础教育论坛” 活动;每学期,到由国内各大城市10所名校组成现代化教育共同体联盟,参与其各项学习,从而了解认识全国先进城市的课堂教学特色与风格,并借此平台,开展同课异构的活动;外聘专家走进课堂进行诊断与指导。同时,善于利用周边资源,建立系列校外教育基地,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资源,如增城市图书馆志愿服务岗的建立,让孩子们走入社会感受给别人服务的不易与快乐;青少年宫的多样培训与活动展示,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品味人生,实践体验”社会实践活动的构建,使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与名人对话”“与历史握手”“与农村接触”“与大自然拥抱”,最直观最直接地感受地方美丽的风光,悠久的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并在活动中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在交往中增进合作。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1.形成总体感受。每一个好的景色,如山区、水乡、海岛、渔村、森林、黄土高原等,都具有不同的环境特点与情调,能给人以精巧、绚丽、雄伟、壮阔、沉寂、活跃、幽雅、古朴、浓艳、
近日,海南省教育资源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海南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教育,但缺少教育孩子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家长存在“教育缺乏”问题的比例高达96.8%。
我是作为福建省援博茨瓦纳第11批医疗队队员踏上非洲大地的,2005年12月13日出发,2008年12428日回国,在博茨瓦纳北部唯一的转诊医院——仰加圭医院工作。回顾在博茨瓦纳工作的三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我院于2000年1月~2001年3月间共收治支气管肺炎583例,经检查有心肌损害者298例,占全部病例的51.1%.现报告如下.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行知先生的话字重千斤,一句话道出教育的真谛。  记得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的那一年,当时班上有个叫丘丘的同学,早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闻名校园,经常听到其他老师说他的不好。  一开学,我就发现长得胖乎乎的丘丘同学果真名不虚传,各项规章制度、准则要求都不放心上,更别谈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在班上,丘丘称王称霸,脾气也很大,一
“俄罗斯宪法将保证每位公民都可以在公立医院享受免费医疗服务”,俄卫生部长不久前在一个医疗媒体论坛上的表态,出人意料地在中国引发热议。不过,熟悉俄罗斯医疗卫生制度的专家
在一些地方“读书难,读书贵”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时候,浏阳教育却被当地干部群众看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程标准还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二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要
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有所不同.这就给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化学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呢?
又是一个平常的早上,我费力地睁着还满是困倦的双眼,拖着那双像灌了铅似的腿,走进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工作岗位——产房。“王宇维,你来了!正好跟你交班……”同事小征那高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