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8岁女童因左眼痛伴视力下降来诊,眼科检查发现双眼角膜中央上皮弥漫点状着染,睑板腺开口阻塞,睑缘红肿,睫毛脱落,双眼睑皮肤粗糙,眉毛脱落,全身查体:无发,牙齿缺如,皮肤角化,患儿母亲具有相同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中华眼科杂志,2019,55:785-787)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岁女童因左眼痛伴视力下降来诊,眼科检查发现双眼角膜中央上皮弥漫点状着染,睑板腺开口阻塞,睑缘红肿,睫毛脱落,双眼睑皮肤粗糙,眉毛脱落,全身查体:无发,牙齿缺如,皮肤角化,患儿母亲具有相同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中华眼科杂志,2019,55:785-787)
其他文献
非外伤性前骨间神经损伤综合征是临床比较少见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拇指和示指末节主动屈曲受限,伴有前臂和肘窝不同程度的疼痛,无手指麻木。神经电生理可见前骨间神经支配肌肉异常。神经超声发现该病可以单纯前骨间神经炎形式呈现,也可以作为特发性臂丛神经炎的一个亚型出现。
长期腹膜透析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腹膜的生理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超滤衰竭。血管新生是其中的重要病理改变,也在腹膜炎症与腹膜纤维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对近年来腹膜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着重探讨重要的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及干预途径,为今后腹膜血管新生的防治提供借鉴。
目的观察人类Krüppel样因子3(KLF3)对乳腺癌细胞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的影响,并探索KLF3影响乳腺癌细胞运动、迁移及侵袭的潜在机制。方法首先在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中,分别通过蛋白质印迹、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等实验方法验证KLF3对STAT3表达的调控作用;其次构建STAT3启动子的突变型
目的检测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RA-ILD组)、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DM-ILD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疾病(pSS-ILD组)患者的BALF,根据患者住院期间转归分为好
本文报道了一例幼年起病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漫长诊治过程。该患者病初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检查示血小板减低。此后进展为全血细胞减少,同时发现轻链κ型M蛋白。该患者病程长,完整病史及检查资料欠缺,诊断极其困难。首先从导致全血细胞减低的血液系统疾病出发,尝试一元论解释病情全貌失败。此后,尝试多元论,逐个击破。患者完善M蛋白评估、骨髓涂片及PET-CT,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明确。铁四项及骨髓铁染色支持缺铁性
目的探讨经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入路切除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收治的6例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带肌蒂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手术入路切除肿瘤。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45±14)岁。每例患者均记录是否能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出血量、是否有脑脊液漏,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腿痛
目的探讨免散瞳超广角眼底照相仪筛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眼底疾病效果与传统散瞳后前置镜眼底检查的一致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0至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眼科的HIV感染或AIDS患者80例(158只眼),年龄(36.34±10.75)岁;其中男性77例(96.3%),女性3例(3.7%)。应用非接触式超广角眼底照相,进行免
目的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2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初治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且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同侧锁上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共178例。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年龄、PCR率、Ki67表达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74岁。锁骨上PCR率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严重危害婴幼儿生命及视功能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为规范RB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和眼整形眼眶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眼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反复讨论,提出我国RB诊疗的规范化意见,以供眼科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参照应用。(中华眼科杂志,2019,55:726-738)
病理性近视眼指高度近视眼伴眼底病理性改变,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目前一线治疗方法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具有疗效确定、安全性高、视力预后较好等优势。常用抗VEGF药物包括贝伐单克隆抗体、雷珠单克隆抗体、阿柏西普、康柏西普。主要治疗方案包括1+ pro re nata(PRN)和3+PRN,临床多以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病理性近视眼继发脉络膜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