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错配”动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qwerty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经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银行服务广遭“诟病”,“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屡上报端,广受争议。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错配”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危害进行剖析,提出纠正信贷“错配”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信贷;错配;纠正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15602
  
  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而银行业是现在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通过近几年改革,商业银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提供部分金融服务屡遭诟病,成了“嫌贫爱富”的代名词。笔者对我国银行业信贷“错配”的表现、危害和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改善银行业信贷“错配”的措施和建议。
  
  1 我国银行业信贷“错配”主要表现
  
  1.1 “追大限小”
  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主要是集中于大企业、大客户和大项目。对大企业贷款,金融机构积极营销,追着别人放,想要多少贷款都能“有求必应”;而对中小企业,信贷宽松时候,小企业融资困难;而在信贷偏紧时,各家金融机构普遍采取压缩小企业贷款的方式,把趋紧的信贷额度用于大企业、大项目,银行这种“垒大户”对中小企业形成“挤出效应”。
  
  1.2 “嫌贫爱富”
  金融机构“嫌贫爱富”主要体现针对不同客户,设置门槛,提供差别服务。金融机构对黄金客户、VIP客户,设立专门服务通道,配置专门服务人员,提供专门服务,而忽视对弱势群体信贷服务。
  
  1.3 “弃乡进城”
  与城市业务相比,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这与商业化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相矛盾。一是网点减少。近年来,国有银行加大了县域机构撤并和人员裁减力度,逐渐突出农村市场。二是业务向城市集中。各家银行就象抽水机一样,将农村地区资金聚集,抽向城市,导致农村资金供应不足。三是信贷业务非农化。目前,在“一农带三农”趋势下,农村信用社贷款非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1.4 “嫌民爱官”
  我国金融机构对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背景贷款情有独钟。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及时出台刺激内需政策,在四万亿刺激大幕下,中国上半年新增贷款7.37万亿元,超过了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规模,但大部分资金投向政府背景的项目和大型国有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流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并不太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叫渴”。
  
  2 风险与危害
  
  2.1 风险性
  一是集中度风险。由次贷危机银行金融危机主要是大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兴风作浪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形成严重的太大以致不能破产的局面。目前我国银行业贷款过度集中于大型企业,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造成我国银行业系统风险。二是行业风险。金融机构信贷主要集中在基建、能源、电力、房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带有较大的周期性,存在巨大的行业风险。三是声誉风险。银行是典型的公众性机构,其发展依赖于公众的信任。如果银行信誉受到严重损害,失去公众信任,遭到客户挤兑,必然导致破产。目前,我国银行业服务广遭“诟病”,严重影响在公众中声誉。我国银行业信誉更多来自于政府隐性担保,而不是银行自身经营结果。四是道德风险。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商业银行更加冒险,不断放大风险以博取更高的收益。美国金融危机告诉我们,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机构“太大而不能倒掉”,倒逼政府进行救助。而在我国更是如此,即使是小银行,涉及到广大储户利益,倒闭易引发群体事件和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倒逼国家出面进行救助。目前,盲目跟随政府和国企项目发放贷款,银行甄别风险的功能弱化,坏账增加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2.2 危害性
  一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如果国有企业和有政府背景公司集中了大量信贷,这会导致边际收益下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形成“挤占”,同时也会导致资源浪费。二是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失衡。从行业结构来看,金融机构贷款发放主要集中在制造、电力、建筑、交通和房地产业,这会导致这些行业过剩。这些行业过剩信贷资源,可能导致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我国目前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就是最明显例证。三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信贷总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这会导致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三是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从投放区域来看,新增贷款仍然集中在各省市的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县域经济金融服务依旧欠缺。
  
  3 原因剖析
  
  3.1 风险认识偏差
  一是身份认识误差。改制前,我们金融机构人员带有国家机关性质;改制后,身份转变思想意识未跟上,办事作风还是机关老一套,不乐于与客户尤其是普通客户打交道。而部分公众认为金融机构是国家的,而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免息的或可以不偿还的,产生不良反正都是国家买单。二是对风险认识偏差。金融机构认为大企业、政府背景的贷款易于管理,风险较小,而中小企业、农户等弱势群体风险大、信用差、成本高。其实则不然,我国银行不良贷款较大一部分大型企业和政府背景贷款。而大多弱势群体贷款都是金融机构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
  
  3.2 公司治理失效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來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团体。与其他企业相比,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机构有其特殊性。金融机构是高负债机构,资产主要是来自于公众存款,即使按照《巴赛尔资本协议》金融机构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自由资本仍然很低。银行的风险承担者主要不是股东,而是广大的存款客户,更多时候国家买单,美国次贷危机是最好例证,大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巨额亏损,政府救助,分红照旧。正是由于高负债和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导致适用于大多企业的公司治理安排,在金融机构内功能弱化了,失去了效力。
  
  3.3 改革目标背离
  我国银行改革目标最初设计提高银行经营绩效和促进金融体系稳健高效。国有银行通过大量剥离不良资产,股份制改造,资本市场上市,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但在经营过程中,银行实际经营目标背离我国最初改革设计。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银行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保住自身位置,目标短期化,导致垒大户发生和忽视社会责任履行。
  
  3.4 绩效考核缺陷
  金融机构内部考核体制主要是以存贷款、利润等指标。而大客户、大企业成了银行主要争取的对象。而支持弱势群体也就停留在口头上,也无从考核。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在宣传商业银行等企业业绩排名或评比时,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如利润,不良资产等)而时常忽视或很少关注社会效益,这也成为追求高指标、高收益,而弱化社会责任的重要原因。
  
  3.5 银行监管缺位
  银行业由于其自身特殊性,仅靠其自身道德约束,这种服务“错配”无法避免。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商业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开展贷款业务”。但是这种规定只是一种缺乏实际内容的立法套话,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我国制定《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赋予银监会监管权力,但更多基于风险和合规性方面的监管,对金融机构服务方面较少涉及。银监会制定的监管规章制度和指引更多告诉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做”,而对金融机构“不按要求做”和“违反规定”却没有相应制裁、处罚措施,缺乏强制性。对信贷“错配”,基层监管部门缺乏处罚依据,金融机构执行或不执行都一样,导致监管权威下降。这样,商业银行承担多少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愿能力和愿望。
  
  4 纠正措施
  
  4.1 立法支持
  纠正信贷“错配”,最核心就是将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内容纳入法律条文,应该通过法律强制完成,要在立法上给予明确规定,并通过司法进行严格执行。在立法同时,政府通过改善激励等有效手段引导和推动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4.2 监管引导
  人民银行加强窗口指导和差别化资金支持,引导商业银行支持弱势群体;银监会监管不能仅立足风险和合规方面监管,还要加强金融服务方面监管。银监会作为监管上层机构,加强监管执法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处”,对违反规定,严格处罚,提高监管权威。
  
  4.3 激励约束
  “利润最大化结果”极易诱发经营者的非律行为,导致经营者冒险,短期化,任期化。建立科学激励约束机制,不仅是单纯依靠提高经营者的物资利益,更应该将激励机制与银行的长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机制上实现对银行经营者行为的规范,并促使其自觉关注经济利益以外的社会责任。倡导良好的企业文化。金融机构企业文化应该融入公益责任,倡导“企业回馈社会”的经营理念。
  
  4.4 体系建设
  赢利性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经营目标,业务发展是首先风险问题。不承担社会责任不行,但承担过多社会责任不行。解决弱势群体金融服务,国家大力推动弱势群体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发展社区银行等微型机构。而是发展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等抵押物缺乏问题。同时针对弱势群体风险相对较高,从降低贷款风险和提高贷款收益方面着手,政府要加强金融、财政、担保的资源整合,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和激励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服务弱势群体积极性。
  
  4.5 舆论监督
  加强舆论监督和正确舆论导向。舆论监督在社会监管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有效舆论监督有利于银行业改善服务,纠正信贷“错配”行为,引导金融机构正确履行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谌洁.论金融泡沫的资源与风险错配效应[J].天府新论,2005,(12).
  [2]陶志峰,张敏.金融道德风险与金融危机[J].现代金融,2000,(11).
  [3]殷格非.从次贷危机看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缺失[J].WTO经济导刊,2008,(08).
  [4]吴亦卯,武利革.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J].江西金融职业大学学报,(2008),(06).
  
其他文献
听是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提高英语听力能力在国际交际日益频繁和对英语听力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
介绍了公路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特点和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因素,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阐述了液压系统的故障性质,介绍了模糊诊断法与神经网络诊断法,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模糊神经网络系统的组成、模型及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