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情感因素作用于课堂,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其情感,完成整个教学活动。情感的表达是声乐教学的重点,更能完整地对声乐艺术与演唱技能进行表现。本文主要对声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希望本文能对广大基层声乐教育者在日常教学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声乐教学;素质培养;体验感受;情感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当下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更注重受教育者能力与道德素质的培养。[1]声乐是一门生动的艺术学科,更讲究与情感的融合,借音乐抒发思想也是音乐表演艺术的精髓。音乐是声乐教学的本质,音乐的表现离不开情感的融入,因此,将情感教育融入声乐教学很有现实意义。下文将从情感教育的概念、目前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将情感教育融入声乐教学的具体做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声乐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唯理智教育倾向”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化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能调节人们的生活,将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能提升学生的情感增长率,加强音乐带入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董琦曾表示:“情感教育是指教学过程中深刻影响学生,发挥出情感最积极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当代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能化解学生不良的情绪,在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促进其认知发展,选入教材的乐曲都极具美感,饱含丰富的情感,若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促进认知发展。音乐能刺激人右脑的发育,情感教育能使乐曲的情感更饱满,色彩更丰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與右脑开发,对提高学生智力有很好的帮助。
二、目前声乐教学中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理念落后
多数声乐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歌唱技巧及音准的传授上,对于乐曲的情感表达并不看重,长此以往成为“定局”声乐课授课模式会打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声乐课也仅停留在技巧传授的初级阶段,造成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薄弱,在演绎歌曲的时候不能全心投入,有浓重的“机械感”。
(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多数的声乐课堂多采用教师演示与技巧讲解两方面为主,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为树立威严感与学生距离较远,课下接触较少,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声乐教师进行情感教育。
三、情感教育融入声乐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丰富教学模式,拉近师生距离
声乐教师应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增加联想、情境创设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带入感,让学生能静下心来感受音乐。也可设计与乐曲相关的活动,比如听音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并让学生对自己所绘故事进行讲述,丰富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声乐基础都不相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对于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也进行丰富,对于每一位学生在演唱或表演上的擅长处进行表扬与鼓励,淡化统一考核,让学生自主挑选想表演的作品作为考核曲目,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深层挖掘乐曲情感,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教师在授课前对曲目进行了解,查阅作者资料及相关故事,深层次挖掘情感教学资源。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们通过音乐了解人情、人性健全认知发展,用乐曲中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作品所述的故事、创作背景,也可以对歌词进行分析,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乐曲中找到情感共同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表演该曲目时能更“投入”,提升学生的鉴赏力与审美能力,无形中也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四、总结
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具有实际意义,声乐教师要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融入多种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做到技巧教学与情感教育并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深入挖掘情感,注重素质与技能培养,真正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舞台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杨晓亮.声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辩证关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
作者简介:许霁(1997—),男,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声乐。
【关键词】声乐教学;素质培养;体验感受;情感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当下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更注重受教育者能力与道德素质的培养。[1]声乐是一门生动的艺术学科,更讲究与情感的融合,借音乐抒发思想也是音乐表演艺术的精髓。音乐是声乐教学的本质,音乐的表现离不开情感的融入,因此,将情感教育融入声乐教学很有现实意义。下文将从情感教育的概念、目前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将情感教育融入声乐教学的具体做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声乐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唯理智教育倾向”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化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能调节人们的生活,将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能提升学生的情感增长率,加强音乐带入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董琦曾表示:“情感教育是指教学过程中深刻影响学生,发挥出情感最积极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当代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能化解学生不良的情绪,在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促进其认知发展,选入教材的乐曲都极具美感,饱含丰富的情感,若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促进认知发展。音乐能刺激人右脑的发育,情感教育能使乐曲的情感更饱满,色彩更丰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與右脑开发,对提高学生智力有很好的帮助。
二、目前声乐教学中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理念落后
多数声乐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歌唱技巧及音准的传授上,对于乐曲的情感表达并不看重,长此以往成为“定局”声乐课授课模式会打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声乐课也仅停留在技巧传授的初级阶段,造成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薄弱,在演绎歌曲的时候不能全心投入,有浓重的“机械感”。
(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多数的声乐课堂多采用教师演示与技巧讲解两方面为主,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为树立威严感与学生距离较远,课下接触较少,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声乐教师进行情感教育。
三、情感教育融入声乐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丰富教学模式,拉近师生距离
声乐教师应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增加联想、情境创设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带入感,让学生能静下心来感受音乐。也可设计与乐曲相关的活动,比如听音乐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并让学生对自己所绘故事进行讲述,丰富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声乐基础都不相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对于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也进行丰富,对于每一位学生在演唱或表演上的擅长处进行表扬与鼓励,淡化统一考核,让学生自主挑选想表演的作品作为考核曲目,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深层挖掘乐曲情感,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教师在授课前对曲目进行了解,查阅作者资料及相关故事,深层次挖掘情感教学资源。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们通过音乐了解人情、人性健全认知发展,用乐曲中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作品所述的故事、创作背景,也可以对歌词进行分析,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乐曲中找到情感共同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表演该曲目时能更“投入”,提升学生的鉴赏力与审美能力,无形中也增强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四、总结
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具有实际意义,声乐教师要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融入多种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做到技巧教学与情感教育并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深入挖掘情感,注重素质与技能培养,真正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舞台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杨晓亮.声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辩证关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
作者简介:许霁(1997—),男,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