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文化产业,时下有一种较为流行的“反周期”论,认为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不同,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时,经济的衰退不仅不会导致文化产业的萎缩,反而会让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大幅发展,可以反周期调节、反经济周期。原因是文化具有抚慰心灵、舒缓情绪的功能,生活陷入困境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减反增。
不可否认,当其他产业在危机面前纷纷败落时,文化产业中的很多实体确实不仅能独善其身,而且还能相继有所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产业是反周期的。文化产业并不能超然于危机之外。
假如文化产业真的具有反周期的特性,在经济危机时不衰反盛、大幅发展;那么,在经济繁荣时期,文化产业反周期的结果,则是衰落、凋敝。这显然是荒谬的。但是,又不能无视文化产业确实具有不同于一般经济产业的特点,在经济危机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有持续发展甚至快速发展的可能。对文化产业的这种相对独立性,可以称之为抗周期。
文化产业的抗周期性,是指在强大的经济运行周期和规律面前,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抗拒经济周期律的影响、干扰,因文化的独特性而能保持相对独立的运行和发展。面对危机,应对得当就可以使文化产业化危为机,因为物质消费低迷之时,反而可能就是文化产品热销之机;经济增长放缓之时,反而可能就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之机。但是,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更不等于现实性,在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上,反周期论最致命的地方,就是把可能性等同于必然性,混同为现实性。
《孙子兵法》、《百战奇略》等兵书战策,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正兵奇兵问题。正兵,主要指主力部队,指常规的、日常的作战。奇兵,主要指机动部队,指出奇制胜、以巧取胜的作战。“非正兵,安能致远?”又焉能致奇?没有正兵的支撑,就没有奇兵的讨巧。奇兵的胜利,是建立在正兵的实力基础之上的,是实力的巧发挥、妙运用。
文化产业的抗周期性,文化产业在危机中的持续发展,体现着军事上的正兵、奇兵关系。文化产业虽是因文化而生的产业,有独特性;但它又有产业的共性、一般性,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在经济危机时期,因为文化的独特性,因为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因为文化产业对经济周期的抗干扰性,文化产业有可能不随流俗、逆势挺立、持续发展。但这毕竟是发展的个案、是奇兵。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工夫在平常,是靠正兵,靠尊重、顺应市场规律、产业规律去坚实地发展壮大。
美、日、韩在两次危机中普遍萧条的背景下,电影、动漫等文化产业风景这边独好,表面上是反周期逆势上扬,实际上是抗周期,是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植引导、业界的积极发展创新。
反周期论者所说的反周期的原因,即危机中的人们由于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就会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就会去欣赏艺术作品,由此刺激文化消费、带动文化产业,也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论断。在危机期间,由于收入下降、消费能力削弱,总体而言,有效的文化消费,应是减多增少。收入下降时,用来买口红的钱自然相应减少,这才是真实的“口红效应”。
个别的经验不等同于普遍的规律,文化产业在危机中发展的可能性不等同于现实性。一定要对发展文化产业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尊重文化的独特性,合理利用其抗周期性;又要尊重产业的一般性,不将其夸大为反周期性。只有着眼于做大做强,立足于做精做好,在资源利用、市场定位、延伸开发等方面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只有尊重并利用文化产业抗周期的特性,不被困难局面吓倒,发挥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才能让文化产业坚实地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不可否认,当其他产业在危机面前纷纷败落时,文化产业中的很多实体确实不仅能独善其身,而且还能相继有所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产业是反周期的。文化产业并不能超然于危机之外。
假如文化产业真的具有反周期的特性,在经济危机时不衰反盛、大幅发展;那么,在经济繁荣时期,文化产业反周期的结果,则是衰落、凋敝。这显然是荒谬的。但是,又不能无视文化产业确实具有不同于一般经济产业的特点,在经济危机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有持续发展甚至快速发展的可能。对文化产业的这种相对独立性,可以称之为抗周期。
文化产业的抗周期性,是指在强大的经济运行周期和规律面前,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抗拒经济周期律的影响、干扰,因文化的独特性而能保持相对独立的运行和发展。面对危机,应对得当就可以使文化产业化危为机,因为物质消费低迷之时,反而可能就是文化产品热销之机;经济增长放缓之时,反而可能就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之机。但是,可能性不等于必然性,更不等于现实性,在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上,反周期论最致命的地方,就是把可能性等同于必然性,混同为现实性。
《孙子兵法》、《百战奇略》等兵书战策,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正兵奇兵问题。正兵,主要指主力部队,指常规的、日常的作战。奇兵,主要指机动部队,指出奇制胜、以巧取胜的作战。“非正兵,安能致远?”又焉能致奇?没有正兵的支撑,就没有奇兵的讨巧。奇兵的胜利,是建立在正兵的实力基础之上的,是实力的巧发挥、妙运用。
文化产业的抗周期性,文化产业在危机中的持续发展,体现着军事上的正兵、奇兵关系。文化产业虽是因文化而生的产业,有独特性;但它又有产业的共性、一般性,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在经济危机时期,因为文化的独特性,因为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因为文化产业对经济周期的抗干扰性,文化产业有可能不随流俗、逆势挺立、持续发展。但这毕竟是发展的个案、是奇兵。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工夫在平常,是靠正兵,靠尊重、顺应市场规律、产业规律去坚实地发展壮大。
美、日、韩在两次危机中普遍萧条的背景下,电影、动漫等文化产业风景这边独好,表面上是反周期逆势上扬,实际上是抗周期,是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植引导、业界的积极发展创新。
反周期论者所说的反周期的原因,即危机中的人们由于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就会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就会去欣赏艺术作品,由此刺激文化消费、带动文化产业,也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论断。在危机期间,由于收入下降、消费能力削弱,总体而言,有效的文化消费,应是减多增少。收入下降时,用来买口红的钱自然相应减少,这才是真实的“口红效应”。
个别的经验不等同于普遍的规律,文化产业在危机中发展的可能性不等同于现实性。一定要对发展文化产业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尊重文化的独特性,合理利用其抗周期性;又要尊重产业的一般性,不将其夸大为反周期性。只有着眼于做大做强,立足于做精做好,在资源利用、市场定位、延伸开发等方面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只有尊重并利用文化产业抗周期的特性,不被困难局面吓倒,发挥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才能让文化产业坚实地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