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先后有十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征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一共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他们中,有全国唯一一位两授上将军衔的洪学智,唯一一位由少将军衔特批晋升为中将军衔的皮定均,唯一一位被毛主席称誉为“红军陕南王”的陈先瑞,唯一一位被毛主席赞誉为“游击专家、民兵专家”的林维先,唯一一位自降军衔、获得批准的徐立清……
这些金寨籍的老红军、老将军不仅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也是家风建设的表率和模范,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践行者,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红色家风故事。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登这些老红军、老将军的家风故事。
邬兰亭将军——身遭诬陷志不移
邬兰亭,金寨桃岭人,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军副军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二十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邬兰亭将军因刚正不阿、心直口快、疾恶如仇、犯颜直谏而屡屡遭人诬告陷害,在战争年代,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却10年“原地踏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反”运动中,有人诬陷正在朝鲜与美军激战的邬兰亭“贪污”。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将邬兰亭的夫人李平五花大绑、抄家批斗,想逼她承认。李平身陷牢监却宁死不从。后来诬告被澄清。平反后的几十年,邬兰亭夫妇从未向组织说过任何怨言,始终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淡定从容的胸怀,教育子女相信党、听党话、跟党走。后来,他的大儿子邬援军、二儿子邬江兴都成长为共和国新时期的将军。父子将军、将军世家,格外令人羡慕和尊重。
陈一新文媛夫妇——从不计个人得失恩怨
陈一新,安徽金寨人。1910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苏区中央局机要科科长、赣南军区后方留守处政委,1938年进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中共辽宁省委社会部部长、辽宁省公安厅厅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湖北省公安厅厅长、湖北省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的陈一新、文媛夫妇都被反复批斗过。陈一新后来因为有了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幸免遭到人身攻击,而其夫人文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有一次,造反派准备给她的脖子上挂个牌子游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叛徒”。她说:“我不是叛徒,我坚决不戴,打死我也不戴。”然而,造反派硬是强行给她戴上了。沉重的牌子使铁丝深深地勒进她的颈部,鲜血隐隐地流了出来。文媛说:“我相信党、相信群众,我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现象。”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从来没有怨过谁,那些曾经批斗过她的人来看望她的时候,她也从不提及此事,只当是从未发生过。夫妻俩为了革命的事业、为了国家的利益,從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恩怨。
老红军梅少卿——痴情工作近疯狂
梅少卿,金寨沙河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政治处主任兼总支书记、独立旅三团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华东军区第三荣军学校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第十医院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华东军区后勤政治部组织部长、后勤部军械部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华东军区后勤干部学校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沈阳军区防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干部管理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干部管理部部长(正军级)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梅少卿为了部队建设,简直成了一个“工作狂”。1957年,梅少卿由沈阳军区防空干部部部长调任广州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当时部队刚刚进行了体制改革,防空军各自原有的行政干部部、政治干部部等四个部门并为一个部。部门扩大了,干部增多了,工作范围拓宽了,大家面临着艰巨复杂的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工作千头万绪。梅少卿把组织考核和熟悉干部情况放在工作第一位,下部队期间,他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开会、看材料、与干部谈心,中午从来不休息。他废寝忘食地工作,连随他一起下部队的年轻干部都感到受不了,何况他还是一个负伤带病的人呢!1958年元月,他因工作过度劳累病倒了,但是他仍然坚持上班,直到身体虚弱得连走路都困难了,他才被迫住进医院。住院期间,梅少卿仍然记挂着工作,每天照样批阅文件,把一些住院的干部请到病房里来开座谈会,和干部进行个别谈话,抓住一切机会了解干部。出院后,病未痊愈,他又赶赴北京参加相关会议。同志们见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日渐消瘦的身体,都劝他注意休息。可是他总是回答说:“在战争年代,我的眼睛负伤致残了,我趁现在还有一只眼睛可以看得见,得抓紧干几年,不然等到看不见了,想干也干不成了。”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梅少卿就跑遍了华南三省十多个航空兵、高射炮兵和雷达、探照灯部队,对师以上班子逐个进行了考核,对绝大多数团以上干部进行了个别谈话。经过紧张的工作,他摸清了广州空军所属师、团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总体情况和主要问题,掌握了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为组织上正确选拔干部、加强班子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1982年夏,梅少卿因食道癌细胞转移,第二次住进了北京空军总医院。9月份,他的二女儿梅卫胜请了一周的假,从南京赶往北京看望和照顾他。看到父亲消瘦的面容、连喝水都呛得咳嗽的情况,梅卫胜不由得一阵心酸、泪水盈眶。梅少卿却安慰她说:“你不要因为来照顾我而影响工作,我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不能再耽误你们了。你早点回去上班吧!”
(责任编辑 党亚惠)
这些金寨籍的老红军、老将军不仅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且也是家风建设的表率和模范,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践行者,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红色家风故事。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登这些老红军、老将军的家风故事。
邬兰亭将军——身遭诬陷志不移
邬兰亭,金寨桃岭人,1917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共党员。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军副军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第二十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邬兰亭将军因刚正不阿、心直口快、疾恶如仇、犯颜直谏而屡屡遭人诬告陷害,在战争年代,他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却10年“原地踏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反”运动中,有人诬陷正在朝鲜与美军激战的邬兰亭“贪污”。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将邬兰亭的夫人李平五花大绑、抄家批斗,想逼她承认。李平身陷牢监却宁死不从。后来诬告被澄清。平反后的几十年,邬兰亭夫妇从未向组织说过任何怨言,始终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淡定从容的胸怀,教育子女相信党、听党话、跟党走。后来,他的大儿子邬援军、二儿子邬江兴都成长为共和国新时期的将军。父子将军、将军世家,格外令人羡慕和尊重。
陈一新文媛夫妇——从不计个人得失恩怨
陈一新,安徽金寨人。1910年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苏区中央局机要科科长、赣南军区后方留守处政委,1938年进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中共辽宁省委社会部部长、辽宁省公安厅厅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湖北省公安厅厅长、湖北省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的陈一新、文媛夫妇都被反复批斗过。陈一新后来因为有了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幸免遭到人身攻击,而其夫人文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有一次,造反派准备给她的脖子上挂个牌子游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叛徒”。她说:“我不是叛徒,我坚决不戴,打死我也不戴。”然而,造反派硬是强行给她戴上了。沉重的牌子使铁丝深深地勒进她的颈部,鲜血隐隐地流了出来。文媛说:“我相信党、相信群众,我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现象。”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从来没有怨过谁,那些曾经批斗过她的人来看望她的时候,她也从不提及此事,只当是从未发生过。夫妻俩为了革命的事业、为了国家的利益,從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恩怨。
老红军梅少卿——痴情工作近疯狂
梅少卿,金寨沙河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三团政治处主任兼总支书记、独立旅三团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华东军区第三荣军学校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第十医院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华东军区后勤政治部组织部长、后勤部军械部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华东军区后勤干部学校政治委员兼党委书记、沈阳军区防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干部管理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干部管理部部长(正军级)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梅少卿为了部队建设,简直成了一个“工作狂”。1957年,梅少卿由沈阳军区防空干部部部长调任广州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当时部队刚刚进行了体制改革,防空军各自原有的行政干部部、政治干部部等四个部门并为一个部。部门扩大了,干部增多了,工作范围拓宽了,大家面临着艰巨复杂的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工作千头万绪。梅少卿把组织考核和熟悉干部情况放在工作第一位,下部队期间,他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开会、看材料、与干部谈心,中午从来不休息。他废寝忘食地工作,连随他一起下部队的年轻干部都感到受不了,何况他还是一个负伤带病的人呢!1958年元月,他因工作过度劳累病倒了,但是他仍然坚持上班,直到身体虚弱得连走路都困难了,他才被迫住进医院。住院期间,梅少卿仍然记挂着工作,每天照样批阅文件,把一些住院的干部请到病房里来开座谈会,和干部进行个别谈话,抓住一切机会了解干部。出院后,病未痊愈,他又赶赴北京参加相关会议。同志们见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日渐消瘦的身体,都劝他注意休息。可是他总是回答说:“在战争年代,我的眼睛负伤致残了,我趁现在还有一只眼睛可以看得见,得抓紧干几年,不然等到看不见了,想干也干不成了。”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梅少卿就跑遍了华南三省十多个航空兵、高射炮兵和雷达、探照灯部队,对师以上班子逐个进行了考核,对绝大多数团以上干部进行了个别谈话。经过紧张的工作,他摸清了广州空军所属师、团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总体情况和主要问题,掌握了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为组织上正确选拔干部、加强班子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1982年夏,梅少卿因食道癌细胞转移,第二次住进了北京空军总医院。9月份,他的二女儿梅卫胜请了一周的假,从南京赶往北京看望和照顾他。看到父亲消瘦的面容、连喝水都呛得咳嗽的情况,梅卫胜不由得一阵心酸、泪水盈眶。梅少卿却安慰她说:“你不要因为来照顾我而影响工作,我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不能再耽误你们了。你早点回去上班吧!”
(责任编辑 党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