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服务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包括以数据为支点开展咨询鉴证服务的审计行业。近几年,国家审计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金审工程取得了显著效果,而事务所审计的信息化建设则相对滞后。文章通过回顾“十二五”期间事务所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总结分析了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发现的问题,并从更新审计理念、优化审计软件、创新审计模式三方面提出“十三五”期间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事务所审计 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
一、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随着ERP的广泛应用,企业基本实现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的存儲形式、介质、生成方式等发生显著变化。这对事务所审计提出巨大挑战,同时也创造了审计创新式变革的机遇 。并且,企业规模不断扩张,随之而形成的是海量的经济业务数据。考虑到现行的事务所审计业务的时限性,人员配置等问题,如何快速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成为一大难题。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抓住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二、事务所审计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1年中注协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加快推进事务所信息化建设。因此分析2011-2015年来会计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对未来审计行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1.审计观念。审计软件的面世之初,就有人提出质疑:试图用不变的审计软件去操作监督各种各样的会计软件,简直和永动机的理想没有区别。现阶段,仍有人未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审计的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只是狭隘地看到审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障碍。目前事务所管理层对审计信息化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推广存在一定难度。事实上,审计信息化实践也没有给人以充足的信心。现阶段在事务所审计实践中,审计软件未被充分利用,而更多的是用EXCEL开展审计业务。个中原因不难猜测:审计软件尚不成熟,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阻碍了审计信息化的推广,也挫伤了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软件的信心。
2.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是信息化产物的直接受益者,是对审计系统的应用效果最有发言权的人,加之有着专业的审计知识和从业经验,如果能够对计算机编程等技术有所了解,必然有利于审计软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人员多为财会专业出身,专业知识单一,不利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另外,审计软件提供了标准式的审计程序和工作底稿的模板,但针对不同的业务模块和公司运营情况,应结合审计实务考虑具体执行哪些审计程序,填列哪些底稿,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根据经验进行考量,以能够说明审计事项为原则,变通地对底稿加以修改,而基层审计人员正缺乏这种灵活的思辨能力。
3.审计作业系统。目前,大型事务所基本实现引入审计软件,鼎信诺和中普审计软件的应用较为普遍。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缺陷,第一,数据采集繁琐,对导入数据的格式要求严苛,不能智能化导入。第二,以鼎信诺为例,该软件能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执行替代测试、抽凭、比率分析等简单程序,也正是由于这些功能模块,鼎信诺包含大量函数、链接,一旦破坏,会使格式丢失,增加工作量。因此,审计人员不得不在软件和EXCEL间不停切换,使底稿不能自动归档。第三,审计软件多是单机作业,未实现多机联网作业,复核人不能实时监测项目进度。第四,对一些高级的数据分析,没有完美发挥审计软件的作用。如账龄分析、收支对比、项目进度等重点科目的重要审计程序,需要往年数据,进一步分析数据的合理性以及重点项目的跟进。而当前审计软件不能提供往年证据,不便于连续审计。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016年底中注协发布《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为今后五年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战略引领。结合对政策的学习及对十二五期间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总结,会计师事务所要在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审计观念更新。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的建设与全体员工息息相关。首先是领导层。领导层对于审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奠定了信息化的基调。事务所应该加强对领导层的培训,通过分享成功地应用信息化的事务所的经验,明确信息化对事务所长期发展的意义,思想上重视信息化建设。其次是审计人员。作为审计程序的执行者,对于审计软件的熟练应用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审计软件的学习,定期组织信息化的培训课程,细化培训内容。结合案例进行展示,通过亲身操作,使其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员工信息化理念的认知,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形成良性循环,使审计人员享受到信息化的红利。
2.引入并优化审计作业系统。在基础设施配置和优化上,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了解本所审计软件的个性化需求,定制适用的审计软件。审计信息化不只是审计软件的应用,更是审计观念的革新、审计模式的变革以及整个审计流程的优化。因此,事务所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来构建审计系统。二是发现审计软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当前市场的审计软件尚不完善,常常会出现诸如取数、格式等问题,事务所可以让审计人员在遇到新问题时提交问题详述,及时向技术服务商反馈,方便其优化产品,更好地提供运维服务。三是加强和软件供应商的协作。事务所目前缺乏信息技术的人才,而软件供应商拥有技术优势,却不了解软件的问题,也欠缺审计知识和经验,不利于软件的优化。双方可以共同组建技术小组,优势互补,既有利于事务所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软件供应商产品的优化,提升其竞争力。
3.创新工作模式,适应审计信息化。现阶段,事务所主要采用现场审计的工作模式。进场之前,项目经理外的成员对被审单位了解甚少,使审计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得益于信息化,未来可以采用新型的审计模式:将项目组分为现场工作组和综合分析部,现场审计前,分析部要充分了解企业运营状况,进行数据简单分析,明确重点把控的风险领域,形成现场审计的工作任务详述,委派现场工作组前往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该模式有以下好处:一,避免数据处理和业务沟通双重任务的冲突;二,事前审计能尽早发现风险,将重点分析工作时间点前移,有助于深入分析疑点问题;三,创新的工作模式减轻了工作量,避免为了满足审计程序进行沟通和形式主义的获取审计资料。
四、结语
信息技术带来了审计理念、方法和模式的变革,也为会计事务所行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新审计理念是前提,引入和优化审计软件是基础,创新审计模式适应变革是保障。事务所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审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思维理念、基础设施配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做出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提升服务质量,为今后的行业升级和转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洪.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调查研究[J]. 商业会计, 2015 (06) .
[2]周迟. 云审计在社会审计中的运用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视角[J]. 中国内部审计, 2015 (01) .
[3]陈毓圭. 完善顶层设计 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质量——在行业信息化咨询项目动员部署(视频)会上的讲话[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6(05) .
[4]中注协网站.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cicpa.org.cn/news/201612/t20161216_49375.html.
关键词:事务所审计 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
一、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随着ERP的广泛应用,企业基本实现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的存儲形式、介质、生成方式等发生显著变化。这对事务所审计提出巨大挑战,同时也创造了审计创新式变革的机遇 。并且,企业规模不断扩张,随之而形成的是海量的经济业务数据。考虑到现行的事务所审计业务的时限性,人员配置等问题,如何快速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成为一大难题。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抓住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二、事务所审计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1年中注协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加快推进事务所信息化建设。因此分析2011-2015年来会计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对未来审计行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1.审计观念。审计软件的面世之初,就有人提出质疑:试图用不变的审计软件去操作监督各种各样的会计软件,简直和永动机的理想没有区别。现阶段,仍有人未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审计的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只是狭隘地看到审计信息化过程中的障碍。目前事务所管理层对审计信息化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推广存在一定难度。事实上,审计信息化实践也没有给人以充足的信心。现阶段在事务所审计实践中,审计软件未被充分利用,而更多的是用EXCEL开展审计业务。个中原因不难猜测:审计软件尚不成熟,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阻碍了审计信息化的推广,也挫伤了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软件的信心。
2.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是信息化产物的直接受益者,是对审计系统的应用效果最有发言权的人,加之有着专业的审计知识和从业经验,如果能够对计算机编程等技术有所了解,必然有利于审计软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审计人员多为财会专业出身,专业知识单一,不利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另外,审计软件提供了标准式的审计程序和工作底稿的模板,但针对不同的业务模块和公司运营情况,应结合审计实务考虑具体执行哪些审计程序,填列哪些底稿,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根据经验进行考量,以能够说明审计事项为原则,变通地对底稿加以修改,而基层审计人员正缺乏这种灵活的思辨能力。
3.审计作业系统。目前,大型事务所基本实现引入审计软件,鼎信诺和中普审计软件的应用较为普遍。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缺陷,第一,数据采集繁琐,对导入数据的格式要求严苛,不能智能化导入。第二,以鼎信诺为例,该软件能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执行替代测试、抽凭、比率分析等简单程序,也正是由于这些功能模块,鼎信诺包含大量函数、链接,一旦破坏,会使格式丢失,增加工作量。因此,审计人员不得不在软件和EXCEL间不停切换,使底稿不能自动归档。第三,审计软件多是单机作业,未实现多机联网作业,复核人不能实时监测项目进度。第四,对一些高级的数据分析,没有完美发挥审计软件的作用。如账龄分析、收支对比、项目进度等重点科目的重要审计程序,需要往年数据,进一步分析数据的合理性以及重点项目的跟进。而当前审计软件不能提供往年证据,不便于连续审计。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016年底中注协发布《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为今后五年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战略引领。结合对政策的学习及对十二五期间事务所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总结,会计师事务所要在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审计观念更新。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的建设与全体员工息息相关。首先是领导层。领导层对于审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奠定了信息化的基调。事务所应该加强对领导层的培训,通过分享成功地应用信息化的事务所的经验,明确信息化对事务所长期发展的意义,思想上重视信息化建设。其次是审计人员。作为审计程序的执行者,对于审计软件的熟练应用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审计软件的学习,定期组织信息化的培训课程,细化培训内容。结合案例进行展示,通过亲身操作,使其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员工信息化理念的认知,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形成良性循环,使审计人员享受到信息化的红利。
2.引入并优化审计作业系统。在基础设施配置和优化上,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了解本所审计软件的个性化需求,定制适用的审计软件。审计信息化不只是审计软件的应用,更是审计观念的革新、审计模式的变革以及整个审计流程的优化。因此,事务所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来构建审计系统。二是发现审计软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当前市场的审计软件尚不完善,常常会出现诸如取数、格式等问题,事务所可以让审计人员在遇到新问题时提交问题详述,及时向技术服务商反馈,方便其优化产品,更好地提供运维服务。三是加强和软件供应商的协作。事务所目前缺乏信息技术的人才,而软件供应商拥有技术优势,却不了解软件的问题,也欠缺审计知识和经验,不利于软件的优化。双方可以共同组建技术小组,优势互补,既有利于事务所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软件供应商产品的优化,提升其竞争力。
3.创新工作模式,适应审计信息化。现阶段,事务所主要采用现场审计的工作模式。进场之前,项目经理外的成员对被审单位了解甚少,使审计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得益于信息化,未来可以采用新型的审计模式:将项目组分为现场工作组和综合分析部,现场审计前,分析部要充分了解企业运营状况,进行数据简单分析,明确重点把控的风险领域,形成现场审计的工作任务详述,委派现场工作组前往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该模式有以下好处:一,避免数据处理和业务沟通双重任务的冲突;二,事前审计能尽早发现风险,将重点分析工作时间点前移,有助于深入分析疑点问题;三,创新的工作模式减轻了工作量,避免为了满足审计程序进行沟通和形式主义的获取审计资料。
四、结语
信息技术带来了审计理念、方法和模式的变革,也为会计事务所行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更新审计理念是前提,引入和优化审计软件是基础,创新审计模式适应变革是保障。事务所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是未来社会审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思维理念、基础设施配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做出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提升服务质量,为今后的行业升级和转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海洪.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化调查研究[J]. 商业会计, 2015 (06) .
[2]周迟. 云审计在社会审计中的运用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视角[J]. 中国内部审计, 2015 (01) .
[3]陈毓圭. 完善顶层设计 提升行业信息化建设质量——在行业信息化咨询项目动员部署(视频)会上的讲话[J].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6(05) .
[4]中注协网站.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http://www.cicpa.org.cn/news/201612/t20161216_4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