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想说爱你不容易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ly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是新课程中新增的内容,是有别于传统教学内容的一大亮点,的确,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估算,并对各学段的估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第一学段要“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学段要“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而“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的要求则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实际上第一学段向我们提出了“估算意识的培养”,第二学段则向我们提出了“估算技能的培养”,意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技能是意识转化的具体表现,如果学生估算意识淡漠,难以形成一定的估算技能。
  教材对估算知识给予了高度重视。安排了多个课时落实估算教学,并将估算蕴含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各领域,估算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估算不像四则运算那样有“法”可依,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合理选择策略,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难教。难评价,虽然,教师们在教学中进行着积极探索。但由于理论研究的缺乏、课程设计及实践的经验不足,教师们在估算教学和评价中遇到了许多困惑,下面就我在平时教学估算这一部分内容和我平时的学习谈谈我的认识、思考、探索以及困惑,希望能引起老师们一些关注、探究和思考。
  
  一、案例描述
  
  片段一:估算——不是胡乱猜想
  笔者听了学校一位教师的一节展示课。上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交通与数学《相遇问题》P56-57,例题: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张叔叔坐小轿车从天桥开往遗址公园,每小时行60千米,王阿姨坐面包车从遗址公园开往天桥,每小时行40千米,遗址公园到天桥的路程是50千米。
  教师出示例题后,第一个估算问题是:“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课本上有这个问题)
  学生们都回答对了:“估计他们的相遇地点在靠近遗址公园的李村附近,因为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快一些。”
  紧接着教师提出了第二个估算问题:“估计一下他们出发后几小时相遇?”
  问题提出后,课堂上学生一片静默。没有反应,教师就补充道:“你们随便说说,猜一猜。”
  生1:“7小时。”
  生2:“5小时。”
  生3:“2小时。”
  几名学生的猜测答案最小的是“2小时”。都远远地超过了实际的答案,在整个估算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对学生的估算作出评价,也没有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估算,就在后来学生计算出准确答案后,教师也没有回过头来对照评价前面的估算答案,这样的估算教学就变成了胡乱猜想了。
  分析上面这个案例,这位教师既没有注重让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又没有注重估算方法的教学,在学生给出估算答案后,教师应及时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答案的,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才能使估算结果更加准确,有利于估算技能的形成,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估算方法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片段二:估算——不能为教而教
  笔者参加了一次教师选调进场的面试。面试的内容就是上一节课,上课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的乘法《卫星运行时间》P33~34,有十几位选调教师都上这节课,例题: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在教学例题时,每位教师都进行了多种方法的估算教学,往小了估:110×20=2200(分),往大了估:120×20=2400(分)或100×25=2500(分),所以正确答案比2200分多,比2500分少,约2400分,这是教材上有要求的,所以每位教师都花了相当多的教学时间进行估算教学,但是在课堂练习时,十几位老师竟没有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先进行估算,再进行笔算,更甚者,其中练一练的第2题是“森林医生”,即乘法竖式改错题,也没有一位老师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去判断计算的对错,改错题如下:
  
  每位教师都让学生直接用笔算去验证答案是否正确,其实用估算的方法更简单、更快捷,121×14≈120×10=1200。正确答案应大于1200;304×28≈300×30≈9000,正确答案约为9000。
  分析这十几位教师都把教材教死了,教材上有就教,没有就不教了,既没有注重估算的实际运用价值。也没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的意识,其实估算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培养数感、进行检验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如果教师对估算的重要性理解到位,就会在激发估算需求和体现估算价值上下工夫,估算不仅是一种技能。还是一种良好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才能自觉地注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使学生逐步地养成一种习惯,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以后,学生才会把估算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我的思考
  
  估算在实际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而上面的两个案例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估算意识淡漠,估算方法不当,缺乏对估算结果的评价。远远失去了估算教学的意义,这为我们的估算教学敲响了警钟,只有按照课标中的学段要求去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估算。
  
  1 掌握估算的方法是估算教学的关键
  估算是一个估计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个漫无目的、胡乱猜测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标、有选择、有方法运用的过程,如何让这种没有根据的猜测更合理、更科学呢?我想,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教学关系密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同时,还应结合实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估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开阔思路。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的估算方法有以下几类:
  (1)在计算中的估算,例如:45 43 42 48 46 47=?
  ①四舍五入法:50 40 40 50 50 50:280。
  ②进一法(往大估):50x6=300。
  ③去尾法(往小估):40×6=240。
  ④“中间数”法:45×6=270。
  (2)在大数的估计中,采用的是以部分估计整体的方法:例如:估计1千克黄豆有多少颗?可以先算出50克黄豆有几颗,再估出1千克黄豆有几颗,或者先抓出一把。数出有几颗,再抓一抓1千克有几把,然后估出1千克黄豆有几颗。
  (3)在解决问题中的估算要结合数量关系进行,例如:片段一中的时间估计,一定要结合“时间=路程÷速度”这个数量关系进行估算,学生就不会胡乱猜想了。
  
  2 运用估算的能力是估算教学的根本
  估算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随着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计算并不要求进行精确的计算,在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运用的价值。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通过观察对结果进行估计,然后再进行计算,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并逐渐形成先估后算的计算习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一般都要求学生验算,这是完全必要的,问题在于,有些教师无论什么问题,一律要求学生用笔算按逆运算的关系严格验算,这样,不但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会使学生变得迂腐,其实,有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就不应要求学生用笔算检查错误了,如果教师长期注意在计算中培养学生先估再算、先估再验的习惯,学生尝到估算的好处。将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也就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总之,学生估算习惯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青年教师的素质也越来越高,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到高三复习教学工作中来. 第一次参加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对于许多青年教师而言,都是一件让人即紧张而又十分激动的事. 如何能使自己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自己所教学的班级成绩优异,怎样做才能高质高效地完成高三教学是困扰许多青年教师的问题之一. 结合我多年教学体会,从以下两方面对青年教师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心态方面
2010年7月6日上午,我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凌执教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计算教学课,我被工凌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材的深度研读、把握,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深深地折服和吸引了,尤其是王凌老师选上的是一节计算教学课,要知道要想把计算课上“出彩”很难,然而,王凌老师做到了,感叹、钦佩之余,心生许多感悟。    教学片段    师:你们在超市买过东西吗?买过的举手,生活中买很多东
天问  “天问”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总称,它也是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所作的一首长诗。诗中探讨了日月星辰和天地万物的变迁,“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面对未知的天地,屈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表达了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用“天问”来命名行星探测任务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的执着,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的道路永无止境。  在《天问》一诗中,屈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要想使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成效,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有效教学。实行有效教学的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课堂教学设计。数学学习具有人类一般学习的特征,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数学学习既遵循数学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也会因为其具体的学习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John R.Anderson.1947-)对知识在人的头脑
有效的课堂来自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行为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既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综观当前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的特点,一般的数学教师很难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 究其原因,课堂上的提问均是“打乒乓”式的一问一答,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课很少很少,提问只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最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对,是的。”  一开始我见到他,正碰上他要去机场接一只猫。这样的活儿可不常有,一年也只能遇到10次左右。我请他带我跑腿一天,他欣然接受。接猫之前,他还要跑两单别的任务,分别是去取电信证明、商标证明,接猫之后还得去医院取个DNA证明。我向他一一确认今天的跑腿工作内容,他不断地回答我:“对,是的。”  这是他的一种职业习惯,但也与我有一种距离感。后来,我们熟稔了,这句话他跟我说
夜幕降临,当你抬头仰望满天繁星时,是否想过,在浩瀚的宇宙中,也许有一个星球和地球一样存在著生命?此刻,那颗星球上的生命,是否也在仰望宇宙呢?  除了太阳系内的行星,夜空中我们看到的数不尽的繁星几乎都是恒星。整个银河系约有3000亿颗恒星,这些恒星大多都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有的甚至比太阳大几十倍、几百倍,只不过它们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所以传到地球上的光就显得非常微弱了。  行星本身并不具备发光能力,金
坐飞机时,随着飞机不断升高,我们的耳朵会出现堵塞感,甚至产生短暂的听力障碍及耳道疼痛。这是因为随着飞机在空中不断攀升,空气越来越稀薄,机舱内外的气压都会越来越低。这时,我们中耳内的气压会高于机舱内的气压,中耳隔壁的鼓膜就会向外耳道膨胀,使我们感到不适。  人的中耳与外耳道之间由鼓膜封闭,中耳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中耳内空气的压力是通过咽鼓管和大气压力保持平衡的。而咽鼓管平时只做“备用通道”,一般不
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实践证明。恰当、出色地运用提问艺术,对于活化知识、培养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掌握和科学运用课堂提问这门艺术呢?    一、关注提问内容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魔力”
[摘要]和谐原理是自然辩证法所揭示的一条普遍规律,无论是自然系统还是人工系统,都应呈现和谐的特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显然应体现和谐性,本文从应用和谐原理的必要性、基本策略及必须遵循的原则三方面阐述了和谐原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和谐原理;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学原则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