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泛区农场位于河南省西华县城西10公里处。1951年建场以来,通过几代农垦人60多年的辛勤建设,黄泛区农场已成为一个拥有土地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总人口3.02万人的省属大型国有农垦企业,职工15000人,下辖20个农工商企业、6个股份制企业、4个场管行政村。场属总资产5.4亿元,年产销售额10.5亿元,年创利税5000万元以上。农场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农作物良种繁育、推广基地,果蔬生产、加工、贮藏基地,生猪养殖、出口基地,拥有全省最大的过磷酸钙生产厂及船舶和化机缸套生产厂。由往日“风吹沙蔽天,百里无人烟”的荒芜之地,变成了现在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黄泛区农场分校是一个花园式的学校,学校于2013年1月被市文明委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学校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一座,综合楼一座,大型报告厅两个,田间学校26所。学校开展农业教学实力雄厚,有先进的教学力量,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良好的实习实训场地,黄泛区农场分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黄泛区农场拥有全省种业50强企业——地神公司,全省最大的过磷酸钙生产基地——绿原公司,全省最大的船舶缸套生产公司——天鹰缸套公司,全省最大的种猪生产企业——鑫欣牧业,16个农业分场,4个农村及豫东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基地。
黄泛区农广校拥有雄厚的教学师资力量。其中,专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22人,所有专兼职教师均是“双师型”教师。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围绕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的农业人才,充实农场的基层干部,壮大农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农场劳动者的素质,加速农场小康建设,同时带动周围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014年9月23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刘天金,农业部农垦局何子阳巡视员,河南省农业厅王锦屏巡视员,河南省农场管理局张鹏举局长到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试点单位黄泛区农场分校举行揭牌仪式。至此,河南省农广校黄泛区农场分校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黄泛区农场分校按照“围绕主导产业、田间办班指导、培训专业农工”的培育思路,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工(农民)培养。把“田间学校”办到垦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中去,把大学生集聚到垦区中去,把农场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传播到农村中去,把农村办不了的事拿到垦区去办,把垦区办不了的事拿到农村去办,通过垦地合作、场校合作来培育新型职业农工(农民),就是对发展现代农业、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给予人才支撑、智力支持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围绕主导产业 田间办班指导
黄泛区农场职工的文化科技素质参差不齐,加之16个分场分布在扶沟、西华两县之内,居住分散,造成组织学员集体培训的困难。农广校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工、田间办班指导”的工作思路,结合黄泛区农场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围绕小麦生产经营、水果生产经营、食用菌生产、生猪生产经营、合作社骨干员、小麦种子生产技术、水果生产技术、土壤配方施肥、畜禽防疫员、农机操作员10个主导专业,拓展延伸农广校教育培训职能,优化布局农广校教育培育网络,积极开展培育工作。
黄泛区农场分校充分利用农场系统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展田间办班,在全国种业50强企业黄泛区农场地神公司、黄泛区农场鑫欣牧业公司、黄泛区农场天鹰缸套公司、黄泛区农场绿原化工有限公司,以及16个分场、4个农村、河南省华兴食用菌公司、三门峡卢氏农广校挂牌成立“田间学校(实训基地)”26所。建立起面向新型职业农工和农工子弟以及农场周边农村的教学培训点,努力打造以新型职业农工(农民)中职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平台,使农场的“田间学校”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工(农民)的示范基地。以“田间学校”学习实训6天、黄泛区农场分校集中学习6天、外出参观学习3~4天的“三段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并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直播间,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收听收看中央农广校组织的远程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出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才和科技意识强的专业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选准培训方式 农民学习得法
在具体的培训教学中,农广校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闲季节安排课程,分类别、分专业开展新型职业农工(农民)教育培训,以“送教下乡”、“田间学校”为主开展教育教学培训,积极开展种植、养殖等行业教育教学培训、技术技能培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员特点采用“案例式、分组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等课堂教学法,老师做到重实践,注重解决农工(农民)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建立班主任终身服务制度,为每名学员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终身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在坚持传统手把手、面对面培训教学的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积极建立微信公众号、QQ与中国移动合作开通学员校讯通等,充分利用中央农广校的卫星设备开展职工远程培训,实现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转变和创新。
农广校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新型职业农工(农民)教育培训和后续跟踪服务制度,鼓励支持新型职业农工(农民)自愿参加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组织新型职业农工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三、培训专业农工 学员学有榜样
黄泛区农场分校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中,充分发挥专业农工带动作用,从而扩大培训效应。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效果的好坏,与学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意识紧密关联。因此,精选专业农工,成为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一环。学校结合田间学校实际,把生产规模较大、创业意识较强的1431名种养大户、回乡创业的青年农工确定为培训对象,重点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2014年学校为自愿参加继续教育的50名学员注册河南省农广校学籍,实行2年的中专学历教育,将对成绩合格者颁发河南省农广校毕业证书,通过对专业农工的培训和对种养大户的认定,更加积极地推进了新型职业农工的培训。
四、转思想改观念 强健人才队伍
通过培训,学员思想观念得到转变。黄泛区农场郭庄村是场属4个农村之一,全村1560余人,拥有3800余亩耕地,以种植黄金梨、桃、葡萄等水果为主,是远近闻名的水果种植村。常年来,果农们走以高产求效益的生产道路,曾经收到过好的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端水果市场萎缩,果农生产效益出现下滑趋势。因此,怎样发展水果生产,保持好的效益,成了郭庄果农的一大困惑。针对这一现状,黄泛区农场分校邀请场内外果树专家进行专业理论和水果发展趋势等培训,并组织学员到山东、郑州等水果生产先进园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通过学习,果农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生产观念由短期效益型向长期效益型转变,走高端水果路线(生产高档水果),逐步向品牌化发展,打造农场优质水果品牌,成了郭庄果农的发展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学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学员学到生产专业知识;农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了学员的法律意识,礼仪的学习提升了农民的外在形象。通过实训,郭庄学员果树修剪技术有所提高;七分场大豆高产技术得以推广;养殖区养殖户的防疫水平有所提高。
河南省农广校黄泛区农场分校按照“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要求,结合实际,2014年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大类10个专业的新型职业农工共1431人,在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方面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黄泛区农场分校
李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黄泛区农场分校是一个花园式的学校,学校于2013年1月被市文明委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学校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一座,综合楼一座,大型报告厅两个,田间学校26所。学校开展农业教学实力雄厚,有先进的教学力量,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良好的实习实训场地,黄泛区农场分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黄泛区农场拥有全省种业50强企业——地神公司,全省最大的过磷酸钙生产基地——绿原公司,全省最大的船舶缸套生产公司——天鹰缸套公司,全省最大的种猪生产企业——鑫欣牧业,16个农业分场,4个农村及豫东最大的杏鲍菇生产基地。
黄泛区农广校拥有雄厚的教学师资力量。其中,专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22人,所有专兼职教师均是“双师型”教师。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围绕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的农业人才,充实农场的基层干部,壮大农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农场劳动者的素质,加速农场小康建设,同时带动周围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2014年9月23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刘天金,农业部农垦局何子阳巡视员,河南省农业厅王锦屏巡视员,河南省农场管理局张鹏举局长到新型职业农工培育工程试点单位黄泛区农场分校举行揭牌仪式。至此,河南省农广校黄泛区农场分校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黄泛区农场分校按照“围绕主导产业、田间办班指导、培训专业农工”的培育思路,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工(农民)培养。把“田间学校”办到垦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中去,把大学生集聚到垦区中去,把农场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传播到农村中去,把农村办不了的事拿到垦区去办,把垦区办不了的事拿到农村去办,通过垦地合作、场校合作来培育新型职业农工(农民),就是对发展现代农业、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给予人才支撑、智力支持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围绕主导产业 田间办班指导
黄泛区农场职工的文化科技素质参差不齐,加之16个分场分布在扶沟、西华两县之内,居住分散,造成组织学员集体培训的困难。农广校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工、田间办班指导”的工作思路,结合黄泛区农场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了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围绕小麦生产经营、水果生产经营、食用菌生产、生猪生产经营、合作社骨干员、小麦种子生产技术、水果生产技术、土壤配方施肥、畜禽防疫员、农机操作员10个主导专业,拓展延伸农广校教育培训职能,优化布局农广校教育培育网络,积极开展培育工作。
黄泛区农场分校充分利用农场系统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展田间办班,在全国种业50强企业黄泛区农场地神公司、黄泛区农场鑫欣牧业公司、黄泛区农场天鹰缸套公司、黄泛区农场绿原化工有限公司,以及16个分场、4个农村、河南省华兴食用菌公司、三门峡卢氏农广校挂牌成立“田间学校(实训基地)”26所。建立起面向新型职业农工和农工子弟以及农场周边农村的教学培训点,努力打造以新型职业农工(农民)中职教育和技术培训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平台,使农场的“田间学校”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工(农民)的示范基地。以“田间学校”学习实训6天、黄泛区农场分校集中学习6天、外出参观学习3~4天的“三段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并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直播间,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收听收看中央农广校组织的远程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出了一大批农业技术人才和科技意识强的专业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选准培训方式 农民学习得法
在具体的培训教学中,农广校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闲季节安排课程,分类别、分专业开展新型职业农工(农民)教育培训,以“送教下乡”、“田间学校”为主开展教育教学培训,积极开展种植、养殖等行业教育教学培训、技术技能培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员特点采用“案例式、分组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等课堂教学法,老师做到重实践,注重解决农工(农民)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建立班主任终身服务制度,为每名学员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终身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在坚持传统手把手、面对面培训教学的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积极建立微信公众号、QQ与中国移动合作开通学员校讯通等,充分利用中央农广校的卫星设备开展职工远程培训,实现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转变和创新。
农广校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新型职业农工(农民)教育培训和后续跟踪服务制度,鼓励支持新型职业农工(农民)自愿参加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组织新型职业农工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三、培训专业农工 学员学有榜样
黄泛区农场分校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中,充分发挥专业农工带动作用,从而扩大培训效应。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效果的好坏,与学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意识紧密关联。因此,精选专业农工,成为农民科技培训的重要一环。学校结合田间学校实际,把生产规模较大、创业意识较强的1431名种养大户、回乡创业的青年农工确定为培训对象,重点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2014年学校为自愿参加继续教育的50名学员注册河南省农广校学籍,实行2年的中专学历教育,将对成绩合格者颁发河南省农广校毕业证书,通过对专业农工的培训和对种养大户的认定,更加积极地推进了新型职业农工的培训。
四、转思想改观念 强健人才队伍
通过培训,学员思想观念得到转变。黄泛区农场郭庄村是场属4个农村之一,全村1560余人,拥有3800余亩耕地,以种植黄金梨、桃、葡萄等水果为主,是远近闻名的水果种植村。常年来,果农们走以高产求效益的生产道路,曾经收到过好的效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端水果市场萎缩,果农生产效益出现下滑趋势。因此,怎样发展水果生产,保持好的效益,成了郭庄果农的一大困惑。针对这一现状,黄泛区农场分校邀请场内外果树专家进行专业理论和水果发展趋势等培训,并组织学员到山东、郑州等水果生产先进园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通过学习,果农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生产观念由短期效益型向长期效益型转变,走高端水果路线(生产高档水果),逐步向品牌化发展,打造农场优质水果品牌,成了郭庄果农的发展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学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学员学到生产专业知识;农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了学员的法律意识,礼仪的学习提升了农民的外在形象。通过实训,郭庄学员果树修剪技术有所提高;七分场大豆高产技术得以推广;养殖区养殖户的防疫水平有所提高。
河南省农广校黄泛区农场分校按照“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要求,结合实际,2014年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大类10个专业的新型职业农工共1431人,在培育“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方面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黄泛区农场分校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