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徐勍:自出俸银平息兄弟纠纷
徐勍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大臣,据《广州府志》记载,他从康熙二十九年到三十二年,曾经当过广东顺德知县,学者罗天尺在笔记《五山志林》中曾经记载他在顺德期间“不畏强御,折狱如神”。
徐勍刚刚到任时,展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修桥补路。“城南有伏波桥将颓”,这座桥是两岸交通极其便利又必需的桥梁,一旦坍塌将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徐勍把当地士绅集聚到一起,商量修桥的事宜。官方拿不出这笔经费,士绅们又都舍不得出钱,“众苦资无所出”,正在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徐勍说话了:“只要把旧桥拆毁一部分,就有修桥的钱了。”众士绅都面面相觑,不知县太爷这话是什么意思。伏波桥一共九孔,徐勍命令拆掉一孔,这下子两岸的人只能隔河相望了。徐勍在缺口那个地方“设舟为渡,人渡一钱”,来往的人们抢着坐船渡河,“不旬日,获钱数百万,桥因以成”。
有一天,有个从新会来的青年跑到县衙找徐勍告状,说是他本来结下一门亲事,可是老丈人嫌贫爱富,见他家境贫困,非要赖掉这门亲事不可……徐勍为难地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个事情我如果管,就属于越俎代庖了。”那青年也是实在无奈,一头撞在柱子上,“血被面”。徐勍十分怜悯他,就琢磨出了一个办法,先把这青年抓了起来,关进大牢,然后下令将他老丈人也逮来。老丈人被捕来后,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过错。徐勍严肃地说:“你那女婿是个盗案的首犯,现在他把你供出来了,说你是从犯,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老丈人吓得腿都软了:“我女婿这是恨我赖婚,所以诬告我,大人明鉴啊!”徐勍笑道:“我也知道你女婿是故意攀扯你,这样吧,你拿出五十两银子,我就不再让这宗罪案跟你有什么牵连了。”老丈人一听,忙不迭地赶紧交钱。徐勍掂量着白银,对他说:“五十两银子大约是一户中等人家的资产,现在你的女婿不再贫困了,你也就不必再嫌弃他,拒他于门外了。”于是“令完婚,趣具花烛鼓吹去”。
又有当地大族的何氏两兄弟争一笔财产,打得头破血流,闹得不可开交,徐勍将兄弟俩连同族人都传唤到公堂之上,耐心地劝他们说:“你们争来争去,所为不过是上百两银子,我是你们的父母官,却不能及时阻止你们争产,大伤风教,这是我的责任……我多年为官,也积累了百余两俸银,全都拿出来赠给你们兄弟,解决这场争端,你们看可行与否?”说完“遂出金置案”,这一下公堂上的族人们顿时喧哗起来,“争唾骂其兄弟”,何氏兄弟也感到自己做错了,向县令道歉,从此和睦如初了。
也正是因为徐勍勤政爱民、治政温和,在顺德任上仅仅四年,即“内转御史”。
二、葛建楚:遇劫案公审厕所条石
无独有偶,乾隆年间,苏州长洲知县葛建楚也是个擅长“暖审”的官员,清代笔记《咫闻录》中记载了一件他“审厕石”的趣事。
有一天,一个靠着纺织维生的老太婆,背着一个竹筐进长洲(今江苏吴县)购买棉花。走到半路,突然想上厕所,就把竹筐放在厕所门口。等到如厕完毕,出来一看,只见一个强盗背着她的竹筐正在往远处跑。老太太急得撒腿就追,却哪里追得上,一头大汗,气喘吁吁,坐倒在地,号啕痛哭。来往的人们好奇地问她,何至于为了一个竹筐哭成这副模样?她哭诉道:“筐里装着一千二百枚钱,是我用来买棉花的,这笔钱被抢,我可拿什么织布,怎么维生啊,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在好心人的指点下,她跑到县衙门口击鼓,葛建楚赶紧升堂,问悉前情后说:“这个案子好办,不必追捕那个强盗,我来审一审厕所门口的条石就行了!”言罢命差役带着老太婆“领诣厕石,命扛至署,一堂哄然大笑,而差以官命,不得不扛石而归”。
见到厕所门口的条石,葛建楚下令悬牌示审,牌子上写明某月某日将为某盗劫一案审理厕所条石云云,这下子可轰动了长洲县。审案这天,“民之来观者,自头门以至大堂,拥挤无余”,都想看看这位荒唐的县令怎么能从一块厕所条石上审出个究竟来。升堂之后,依旧人头攒动,吵吵嚷嚷,葛建楚拍了几次惊堂木也安静不下来,他把脸一绷,命令差役紧闭县衙大门,“观众们”见县太爷真的生气了,赶紧静了下来。葛建楚却不依不饶:“我这县衙不是游牧之区,尔等应安居守业,谁让你们随便进来看审案的?本来应该略施薄惩,念尔等无知愚民,各罚钱一枚,然后才能出去!”
“民以所罚甚微,乐从其罚,各投一钱而去,拾其钱,竟有七八千之多。”葛建楚命令把钱都给那个老太婆,老太婆又惊又喜,千恩万谢地离去了。葛建楚这才对两旁目瞪口呆的幕僚和差役们说:“你们只知道笑话我审厕石,却不见那老太婆穷困成了什么样子,要是等到抓到强盗追回那一千二百枚钱再还给她,怕她早就饿死了。我不审厕石,哪里会来这么多看热闹的人,看热闹的人多,必然喧嚣,找个扰乱办案的借口,每人罚一文钱,虽然对于个人而言,一文钱不过是蝇利,但积累到一起就能够帮到那老太婆,这才是当务之急啊!”
大家连连称服,葛建楚這时又布置对那个强盗抓紧追捕,绝不能让其逍遥法外。
三、县令:机智断案护草民
另有一种“暖审”,是主审官把那些严肃但荒诞的案件,采取一种戏谑的方式,让其蒙上一层喜剧色彩。
民国年间笔记《慧因室杂缀》写一乡下人入城担粪,一个不留神,“倾粪汁于某衣肆之门”。那服装店是城里最大的富户开的,掌柜和伙计气势汹汹地扑将上来,围住那乡下人叱骂,说他故意“门口泼粪”制造不祥,强迫他脱掉身上的衣服把粪汁擦干净,而且要对着衣肆叩头道歉。乡下人觉得他们太欺负人了,坚决不干,“相持不下,聚而观者益众”。
恰好县令乘着轿子路过此地,看聚了这么多人,就问是怎么回事,大家赶紧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县令就地“升堂”,搬了把椅子坐在店中,呵斥那乡下人道:“你有三条大罪,不可饶恕:担粪不谨慎小心,把粪汁泼洒在地,此乃罪一;泼洒也就泼洒了,居然还泼洒在本地大商户的门口,此乃罪二;既然犯了这么大的错,还不自揣身份,道歉认罚,与贵商在这大街之上争吵不休,此乃罪三。我命令你马上脱下衣服,擦去粪秽,否则本县重责不贷!”
乡下人迫不得已,含着泪水,脱下上衣把衣肆门口的粪汁擦拭干净。
“时届严冬,朔风凛烈,乡人单衣露体,觫缩不堪”,围观的人们都感到十分的辛酸。
擦拭完毕,县令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着服装店掌柜的说:“我已经替你处罚了这个不知好歹的乡巴佬,只是他住的地方离这里有好几里路,他身上那件破衣服已经擦了粪汁,不能再穿,如果让他就这么回去,一旦冻死在路上,你们衣肆可要承担责任……这样吧,你让那乡下人在你们店里挑套衣服穿上,就算两清了。”
掌柜的一听目瞪口呆,店里随便一件衣服,价钱都够这乡下人挑一辈子粪挣的了,可是他又不敢忤县太爷的旨,只好依从。县太爷于是亲自带着那乡下人“卒检壁上绸袄使著之去”,围观的人们不禁拍掌称快!
摘自《北京晚报》
徐勍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大臣,据《广州府志》记载,他从康熙二十九年到三十二年,曾经当过广东顺德知县,学者罗天尺在笔记《五山志林》中曾经记载他在顺德期间“不畏强御,折狱如神”。
徐勍刚刚到任时,展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修桥补路。“城南有伏波桥将颓”,这座桥是两岸交通极其便利又必需的桥梁,一旦坍塌将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徐勍把当地士绅集聚到一起,商量修桥的事宜。官方拿不出这笔经费,士绅们又都舍不得出钱,“众苦资无所出”,正在大眼瞪小眼的时候,徐勍说话了:“只要把旧桥拆毁一部分,就有修桥的钱了。”众士绅都面面相觑,不知县太爷这话是什么意思。伏波桥一共九孔,徐勍命令拆掉一孔,这下子两岸的人只能隔河相望了。徐勍在缺口那个地方“设舟为渡,人渡一钱”,来往的人们抢着坐船渡河,“不旬日,获钱数百万,桥因以成”。
有一天,有个从新会来的青年跑到县衙找徐勍告状,说是他本来结下一门亲事,可是老丈人嫌贫爱富,见他家境贫困,非要赖掉这门亲事不可……徐勍为难地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个事情我如果管,就属于越俎代庖了。”那青年也是实在无奈,一头撞在柱子上,“血被面”。徐勍十分怜悯他,就琢磨出了一个办法,先把这青年抓了起来,关进大牢,然后下令将他老丈人也逮来。老丈人被捕来后,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过错。徐勍严肃地说:“你那女婿是个盗案的首犯,现在他把你供出来了,说你是从犯,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老丈人吓得腿都软了:“我女婿这是恨我赖婚,所以诬告我,大人明鉴啊!”徐勍笑道:“我也知道你女婿是故意攀扯你,这样吧,你拿出五十两银子,我就不再让这宗罪案跟你有什么牵连了。”老丈人一听,忙不迭地赶紧交钱。徐勍掂量着白银,对他说:“五十两银子大约是一户中等人家的资产,现在你的女婿不再贫困了,你也就不必再嫌弃他,拒他于门外了。”于是“令完婚,趣具花烛鼓吹去”。
又有当地大族的何氏两兄弟争一笔财产,打得头破血流,闹得不可开交,徐勍将兄弟俩连同族人都传唤到公堂之上,耐心地劝他们说:“你们争来争去,所为不过是上百两银子,我是你们的父母官,却不能及时阻止你们争产,大伤风教,这是我的责任……我多年为官,也积累了百余两俸银,全都拿出来赠给你们兄弟,解决这场争端,你们看可行与否?”说完“遂出金置案”,这一下公堂上的族人们顿时喧哗起来,“争唾骂其兄弟”,何氏兄弟也感到自己做错了,向县令道歉,从此和睦如初了。
也正是因为徐勍勤政爱民、治政温和,在顺德任上仅仅四年,即“内转御史”。
二、葛建楚:遇劫案公审厕所条石
无独有偶,乾隆年间,苏州长洲知县葛建楚也是个擅长“暖审”的官员,清代笔记《咫闻录》中记载了一件他“审厕石”的趣事。
有一天,一个靠着纺织维生的老太婆,背着一个竹筐进长洲(今江苏吴县)购买棉花。走到半路,突然想上厕所,就把竹筐放在厕所门口。等到如厕完毕,出来一看,只见一个强盗背着她的竹筐正在往远处跑。老太太急得撒腿就追,却哪里追得上,一头大汗,气喘吁吁,坐倒在地,号啕痛哭。来往的人们好奇地问她,何至于为了一个竹筐哭成这副模样?她哭诉道:“筐里装着一千二百枚钱,是我用来买棉花的,这笔钱被抢,我可拿什么织布,怎么维生啊,这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在好心人的指点下,她跑到县衙门口击鼓,葛建楚赶紧升堂,问悉前情后说:“这个案子好办,不必追捕那个强盗,我来审一审厕所门口的条石就行了!”言罢命差役带着老太婆“领诣厕石,命扛至署,一堂哄然大笑,而差以官命,不得不扛石而归”。
见到厕所门口的条石,葛建楚下令悬牌示审,牌子上写明某月某日将为某盗劫一案审理厕所条石云云,这下子可轰动了长洲县。审案这天,“民之来观者,自头门以至大堂,拥挤无余”,都想看看这位荒唐的县令怎么能从一块厕所条石上审出个究竟来。升堂之后,依旧人头攒动,吵吵嚷嚷,葛建楚拍了几次惊堂木也安静不下来,他把脸一绷,命令差役紧闭县衙大门,“观众们”见县太爷真的生气了,赶紧静了下来。葛建楚却不依不饶:“我这县衙不是游牧之区,尔等应安居守业,谁让你们随便进来看审案的?本来应该略施薄惩,念尔等无知愚民,各罚钱一枚,然后才能出去!”
“民以所罚甚微,乐从其罚,各投一钱而去,拾其钱,竟有七八千之多。”葛建楚命令把钱都给那个老太婆,老太婆又惊又喜,千恩万谢地离去了。葛建楚这才对两旁目瞪口呆的幕僚和差役们说:“你们只知道笑话我审厕石,却不见那老太婆穷困成了什么样子,要是等到抓到强盗追回那一千二百枚钱再还给她,怕她早就饿死了。我不审厕石,哪里会来这么多看热闹的人,看热闹的人多,必然喧嚣,找个扰乱办案的借口,每人罚一文钱,虽然对于个人而言,一文钱不过是蝇利,但积累到一起就能够帮到那老太婆,这才是当务之急啊!”
大家连连称服,葛建楚這时又布置对那个强盗抓紧追捕,绝不能让其逍遥法外。
三、县令:机智断案护草民
另有一种“暖审”,是主审官把那些严肃但荒诞的案件,采取一种戏谑的方式,让其蒙上一层喜剧色彩。
民国年间笔记《慧因室杂缀》写一乡下人入城担粪,一个不留神,“倾粪汁于某衣肆之门”。那服装店是城里最大的富户开的,掌柜和伙计气势汹汹地扑将上来,围住那乡下人叱骂,说他故意“门口泼粪”制造不祥,强迫他脱掉身上的衣服把粪汁擦干净,而且要对着衣肆叩头道歉。乡下人觉得他们太欺负人了,坚决不干,“相持不下,聚而观者益众”。
恰好县令乘着轿子路过此地,看聚了这么多人,就问是怎么回事,大家赶紧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县令就地“升堂”,搬了把椅子坐在店中,呵斥那乡下人道:“你有三条大罪,不可饶恕:担粪不谨慎小心,把粪汁泼洒在地,此乃罪一;泼洒也就泼洒了,居然还泼洒在本地大商户的门口,此乃罪二;既然犯了这么大的错,还不自揣身份,道歉认罚,与贵商在这大街之上争吵不休,此乃罪三。我命令你马上脱下衣服,擦去粪秽,否则本县重责不贷!”
乡下人迫不得已,含着泪水,脱下上衣把衣肆门口的粪汁擦拭干净。
“时届严冬,朔风凛烈,乡人单衣露体,觫缩不堪”,围观的人们都感到十分的辛酸。
擦拭完毕,县令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着服装店掌柜的说:“我已经替你处罚了这个不知好歹的乡巴佬,只是他住的地方离这里有好几里路,他身上那件破衣服已经擦了粪汁,不能再穿,如果让他就这么回去,一旦冻死在路上,你们衣肆可要承担责任……这样吧,你让那乡下人在你们店里挑套衣服穿上,就算两清了。”
掌柜的一听目瞪口呆,店里随便一件衣服,价钱都够这乡下人挑一辈子粪挣的了,可是他又不敢忤县太爷的旨,只好依从。县太爷于是亲自带着那乡下人“卒检壁上绸袄使著之去”,围观的人们不禁拍掌称快!
摘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