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末年是大动荡时代,群雄逐鹿,瘟疫四起,哀鸿遍野,白骨成堆。人们在时代中瑟瑟发抖,仿佛困在笼子里的鸡,今天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拉出去一只杀掉了,明天又有一只拉出去被杀掉了,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被抓出去的是谁,笼子里的鸡拼命哀嚎,他们看得见自己的命运,却逃不出这个牢笼。
曹丕有一首《丹霞蔽日行》默默倾诉着生命脆弱,盛年易逝的悲哀: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羣。悲鸣云间。
月盈则冲。华不再繁。
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他是三曹中性情最柔软的一个。我们撇开《三国演义》中逼着曹植写七步诗的曹丕不谈,我们只看他给朋友的信,从信里看他。《与吴质书》中,他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徐干、陈琳、应场、刘祯都是曾经跟他一起喝酒兄弟,都在瘟疫中死了,他说“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挚友的离去,让那个曾经喝酒作诗的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老了,孤独了,虽然头发没白,但是再也谈笑风生不起来了,“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在王粲的追悼会上,曹丕说,王粲生前最喜欢驴鸣,现在他已经去世,以后再也听不到驴鸣了,我们大家再为他学一声驴鸣,为他送行吧。
曹丕的爸爸曹操,也感慨人生如朝露,他在《短歌行》中写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一开篇,曹操就说喝酒吧,只有喝酒才能排遣忧愁,那短暂的人生就像清晨的露水。但是曹操有与曹丕不一样的地方,他有安天下济苍生的理想和壮志,他看到了乱世死亡的随机性与必然性,他开始不在乎生命的长短,而努力将生命过得丰沛: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笑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能哭死董卓否的他,称人生理想是“若天命所归,孤愿做周文王”。他对自己是自信的,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他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真的统一了北方,死在了征伐南方的路上。
曹植是曹操最欣赏的也是最担心的孩子。他有才华,有理想,却不免骄纵,性情不及曹丕沉稳,不大适合从政。《野田黄雀行》就写了他看到在政治中牺牲的同伴的痛苦,天灾已经不断了,人祸也在迭增: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梢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这首诗像舞台剧,首先出现在观众视野里的是阴霾之下,狂风乱做,大树作响,海水汹涌。一只小黄雀自投罗网,捕麻雀的家伙高兴坏了,少年看了却觉得麻雀可怜极了。他拔出了腰间的剑,划破落网,黄雀得救飞上天空,又落下来感谢少年的解救。“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是曹植的讽刺和无奈。曹植的《吁嗟篇》全诗都写转蓬,自己好像一棵转蓬,看似自由,实则身不由己: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遥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菱连。
曹丕、曹植、曹操性格不同,曹丕细腻,曹植倔强,曹操慷慨,他们生活在死亡随时都可以降临的时代里,感受着命运的撕扯,有的人也在制造着撕扯。面对死亡带来的恐惧,他们慨叹生命就好像叶子上的露水,太短暂了,在漫漫长夜即将破晓的时候,清澈的生命颤抖在繁花上,太阳一出来他们就干涸了,有的能留下一个浅浅的痕迹,有的什么也没有留下,蒸发在人间,没有人知道他们来过。一些心有不甘干的人拼命建功立业,他们知道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便力争增加短暂生命的厚重,还有一些人开始及时行乐,拼命服药,祈求长生。《古诗十九首》里的第十三首这样写: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萬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这是发生在洛阳的故事,一个人赶着马车来到东门,遥望北郊的墓地,挺拔的白杨、松柏底下长埋着很多死去的人,天快黑了,那些人永远也不会醒来。生命就像清晨的露水,短暂无痕,我们都是暂时寄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除了不朽的金石,连圣人也逃不过死亡的命运。该怎么办呀,曾经真的相信嗑药可以长生,结果千金散尽吃垮了身体,吃坏了性情,还是喝酒,穿绫罗绸缎吧。
这个人也许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一场瘟疫,他亲眼目睹了亲友的死去,他驾着马车遥望洛阳城的墓地,天降的英才可以在乱世有一番作为,而普通的人,如何在这场浩劫中寻找意义,哪怕仅仅是活下去的力量呢?《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它可能是东汉末年文人,也可能是指顾从容的英雄。诗人的诗是写给自己的,没有想到给后人拾了去,没准“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是建安七子中哪位邺下文人的放荡宣泄呢?乱世里,苟全性命已经不容易,而所谓苟全,是逃避本分与义务,他们努力释放着光热,是建安长夜里,天上的星。
编辑/徐展
曹丕有一首《丹霞蔽日行》默默倾诉着生命脆弱,盛年易逝的悲哀: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羣。悲鸣云间。
月盈则冲。华不再繁。
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他是三曹中性情最柔软的一个。我们撇开《三国演义》中逼着曹植写七步诗的曹丕不谈,我们只看他给朋友的信,从信里看他。《与吴质书》中,他说,“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徐干、陈琳、应场、刘祯都是曾经跟他一起喝酒兄弟,都在瘟疫中死了,他说“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挚友的离去,让那个曾经喝酒作诗的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老了,孤独了,虽然头发没白,但是再也谈笑风生不起来了,“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在王粲的追悼会上,曹丕说,王粲生前最喜欢驴鸣,现在他已经去世,以后再也听不到驴鸣了,我们大家再为他学一声驴鸣,为他送行吧。
曹丕的爸爸曹操,也感慨人生如朝露,他在《短歌行》中写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一开篇,曹操就说喝酒吧,只有喝酒才能排遣忧愁,那短暂的人生就像清晨的露水。但是曹操有与曹丕不一样的地方,他有安天下济苍生的理想和壮志,他看到了乱世死亡的随机性与必然性,他开始不在乎生命的长短,而努力将生命过得丰沛: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笑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能哭死董卓否的他,称人生理想是“若天命所归,孤愿做周文王”。他对自己是自信的,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他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真的统一了北方,死在了征伐南方的路上。
曹植是曹操最欣赏的也是最担心的孩子。他有才华,有理想,却不免骄纵,性情不及曹丕沉稳,不大适合从政。《野田黄雀行》就写了他看到在政治中牺牲的同伴的痛苦,天灾已经不断了,人祸也在迭增: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梢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这首诗像舞台剧,首先出现在观众视野里的是阴霾之下,狂风乱做,大树作响,海水汹涌。一只小黄雀自投罗网,捕麻雀的家伙高兴坏了,少年看了却觉得麻雀可怜极了。他拔出了腰间的剑,划破落网,黄雀得救飞上天空,又落下来感谢少年的解救。“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是曹植的讽刺和无奈。曹植的《吁嗟篇》全诗都写转蓬,自己好像一棵转蓬,看似自由,实则身不由己: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遥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菱连。
曹丕、曹植、曹操性格不同,曹丕细腻,曹植倔强,曹操慷慨,他们生活在死亡随时都可以降临的时代里,感受着命运的撕扯,有的人也在制造着撕扯。面对死亡带来的恐惧,他们慨叹生命就好像叶子上的露水,太短暂了,在漫漫长夜即将破晓的时候,清澈的生命颤抖在繁花上,太阳一出来他们就干涸了,有的能留下一个浅浅的痕迹,有的什么也没有留下,蒸发在人间,没有人知道他们来过。一些心有不甘干的人拼命建功立业,他们知道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便力争增加短暂生命的厚重,还有一些人开始及时行乐,拼命服药,祈求长生。《古诗十九首》里的第十三首这样写: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萬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这是发生在洛阳的故事,一个人赶着马车来到东门,遥望北郊的墓地,挺拔的白杨、松柏底下长埋着很多死去的人,天快黑了,那些人永远也不会醒来。生命就像清晨的露水,短暂无痕,我们都是暂时寄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除了不朽的金石,连圣人也逃不过死亡的命运。该怎么办呀,曾经真的相信嗑药可以长生,结果千金散尽吃垮了身体,吃坏了性情,还是喝酒,穿绫罗绸缎吧。
这个人也许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争,一场瘟疫,他亲眼目睹了亲友的死去,他驾着马车遥望洛阳城的墓地,天降的英才可以在乱世有一番作为,而普通的人,如何在这场浩劫中寻找意义,哪怕仅仅是活下去的力量呢?《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它可能是东汉末年文人,也可能是指顾从容的英雄。诗人的诗是写给自己的,没有想到给后人拾了去,没准“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是建安七子中哪位邺下文人的放荡宣泄呢?乱世里,苟全性命已经不容易,而所谓苟全,是逃避本分与义务,他们努力释放着光热,是建安长夜里,天上的星。
编辑/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