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义”

来源 :励耘语言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fan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研究领域划分为文字、音韵、训诂三块,著述也相应分作形书、音书、义书三类。这种三分法的依据,是构字的三要素——形、音、义。形音义三者固然不可分离,发挥统摄作用、决定研究目的的则是义。“义”是小学探索的指归,解析字形、考辨字音都是为了明晓字义,进而澄清文义,而最高目标则是要把握经书的义理。本文从小学史和词语史两方面入手,辨析“义”的不同含义,追溯这一概念的形成和流变。“义”通“宜”“谊”,三者词源同一,共享的语义成分是约定。小学家选定“义”作为“意义”的元语言概念,并非偶然。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黄季刚先生的发明之学,提出:发明之学是中国传统学术在乾嘉时代的理必原理下,发展和形成的中华学术之精华;而发现之学则是在西学东渐中,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用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