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事留置权的善意取得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zha2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物权法》第231条规定了商事留置权制度,其成立要件在权利义务主体、债权的发生和动产的占有等方面与民事留置权相比有所不同,商事留置权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在具体制度构建中,应考虑商法的精确性,尽量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义务的合理分担。
  关键词:留置权 商事留置权 善意取得
  一、商事留置权的基本理论①
  1.商事留置权的概念
  对于商事留置权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在商事交易中,因为对交易的安全性以及迅捷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商人之间,只要因为双方之间发生商行为,产生债权,债务人在清偿期内不偿还债权人利益,债权人可以留置自己占有的债务人的物品或者有价证券,但此物品和有价证券都必须是在之前双方的商行为中取得占有的。也有学者认为商事留置权是指商人之间在营业关系中产生的留置权,因营业关系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如果在债权届期而没有受到清偿,就可以留置自己在营业关系中占有的债务人的物。笔者较赞同第二种观点。
  2.民事留置权与商事留置权区分
  民事留置权与商事留置权是留置权的最主要的分类之一,只有区分民事留置权与商事留置权,才能更好把握商事留置权的特征,以此解决现行法律中对于商事留置权的规定的漏缺,才能发挥商事留置权在现实商事活动中的作用,更好的维护商事交易的安全与效率。
  首先,两者具有不同的渊源。民事留置权最早起源于罗马法的恶意抗辩权,此恶意抗辩权仅仅是赋予权利人在诉讼上的救济措施之一,只有在诉讼过程中才可以使用。原因是这种抗辩权仅在债务人负有债务,届期不履行的情形下,不能获得其他方式的救济才可以行使,是一种对人的抗辩权,不具有物权性,商事留置权的立法现状及价值分析没有物权的效力。而商事留置权则是萌发于中世纪意大利都市法,是一种商事制度,主要目的是保证商事交易中商人的信用,可以使交易安全迅捷的进行。商事留置权起源于中世纪意大利城市商事团体,指在双方商事行为中,商事主体债权人一方为了促使债务人还债,实现其债权,可以留置债务人的物或者有价证券,与民事留置权是不一样的。
  其次是两者产生原因以及适用的法律不同。民事留置权产生的基础是民事行为,存在于诸多民事活动中,因此民事留置权受民法规范的调整;商事留置权受商事法律规范调整,在大陆法系国家如瑞士等采用民商合一模式的国家,民法典中规定了留置权,没有区分为民事留置权与商事留置权,商事留置权因商人之间的双方商行为产生。对于商事留置权,则仅仅强调在商人之间因商事交易发生商事留置权时的关联关系,仅因留置物是在商事交易中被债权人占有的。
  二、商事留置权的善意取得
  是否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商事留置权对此尤为关注。我国《物权法》第230条所规定的"债务人的动产",究竟应解释为债务人所有的动产还是债务人交由债权人占有的动产,债权人能否善意取得留置权,值得思考。
  本文认为商事留置权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原因如下:
  首先,商事留置权符合《物权法》第106条的适用条件。《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了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三个条件,即受让时出于善意、支付合理的价格、完成物权的公示。根据该条第3款的规定,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可以参照这些条件。对比这三个条件,商事留置权完全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第一,留置权人在接受债务人交付的动产时,一般并不会追问动产的真实所有权属状况,尤其是在营业关系中,债权人面对的是大量的、重复发生的类似交易,所以不会对某笔交易特别去询问其权属状况,只要交易符合商业惯例,债权人即以尽到了应有的注意义务,不能以恶意推定之。
  第二,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动产进行留置,是因为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而留置权制度本身就是为了担保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而存在的,那么債权人对债务人所享有的债权,可以视为债权人向债务人支付的合理对价,这就满足了善意取得制度对支付合理对价的要求。当然,如果债权人留置的动产价值超过债权本身甚多,会造成对价的不合理,此时应适用《物权法》第233条来进行矫正:"留置财产为可分物的,留置财产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债务的金额。"如果留置的动产为不可分物的,则债务人只能忍受此种形式上的不合理对价,因为强行将该动产分割再留置的话,只会给债务人带来更大的损失。法律绝非两全之策,而往往只是两难选择中较为合理公正的一种选择而已。
  第三,善意取得制度的成立要件之一,是"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而留置权的成立要件之一,便是债权人对债务人动产的占有,而且此种占有必须是合法的、非出于侵权或有违公序良俗的。债权人对债务人动产的占有还必须具有持续性,一旦非因他人侵权而丧失占有,依据《物权法》第240条的规定,债权人的留置权将会就此消灭。由此可见,商事留置权制度中,作为其成立要件之一,留置权人自始便必须对债务人的动产进行公开、和平、持续的占有,因此完全符合善意取得制度对完成物权公示方面的要求。
  其次,适用善意取得符合商事留置权制度的立法目的。善意是指当事人对对方行为人身份、意图或标的物性质等方面的一种不知情,而且此种不知情并非出于当事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人们往往只能根据他人行为的外观进行简单的判断,而如果不保护这种善意,那么"其结果必造成交易各方努力'知情',权衡的结果,保护善意(通常不保护咨询成本不高的重大过失而不知情)减省的社会成本往往还大于其增加的社会成本。"②
  综上所述,商事留置权完全符合所有权以外其他物权善意取得的要件,而且符合商事留置权制度的立法目的,因此对于商事留置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应予以肯定。事实上,《物权法》颁布之后,许多学者经过分析也认为善意取得制度在留置权中有适用的余地。③"债权人在该留置财产之上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如果将留置财产限于债务人所有的财产,对债权人有失公平。同时,从维护占有的动产物权表征功能的角度,债权人无从判断留置财产的权属关系,此时,也应肯定留置权的善意取得。"④由此,承认商事留置权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既符合《物权法》的立法规定,又符合对该制度的学理解释。
  三、结语
  本文对商事留置权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研究,讨论得出商事留置权符合所有权以外其他物权善意取得的要件,且符合商事留置权制度的立法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应正式确立商事留置权的善意取得制度,使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对商事留置权的完善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以期对完善商事留置权的善意取得制度提供一些参考。创设商事留置权的善意取得制度时,也应当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现有法律法规如何衔接融合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只有将商事留置权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立法修正或者司法确认,才能真正使得商事留置权发挥出其更大的作用。
  注释:
  ①蒋新苗,朱方毅,蔡唱等.留置权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②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经济理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8页。
  ③参见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修订版·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48-649页。
  ④高圣平:《物权法担保物权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8页
  参考文献:
  [1] 蒋新苗,朱方毅,蔡唱等:留置权制度比较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2] 参见[德]C·W·卡纳里斯:《德国商法》,杨继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8-10页
  [3] 苏永钦:《私法自治中的经济理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8页
  [4] 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修订版·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48-649页
  [5] 高圣平:《物权法担保物权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8页
  作者简介:张磊(1983年11月-)男,汉族,天津人,上海海事大学2011届民商法学硕士生,研究方向商法。
其他文献
摘 要: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被一些学者称为"帝王条款",随着愈来愈多的国家将诚实信用原则规定为民事诉讼上到基本原则,该原则出现从私法领域向公法领域转移的趋势,该趋势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争论。  关键词: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历史语境;真实义务;自由裁量权;诉讼模式  一、诚实信用原则概述  所谓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
期刊
摘 要:最大诚信原则是海上保险合同的一项基本原则,如实告知义务是其主要内容。如实告知义务中告知的方式以及告知内容中"重要情况"的界定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结合英国法相关观点和我国《海商法》及《保险法》中的相关规定对此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海上保险法、告知义务、重要情况  所谓告知义务,指在保险合同成立以前即保险人接受承保前,被保险人必须将有关保险标的的重要事项或状况告知保险人。我国《海商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和繁荣,房地产经纪作为其一项重要的内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房地产经纪业的发展,显现的矛盾与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个特殊的中介行业进行监管引起人们的深思。  关键字:房地产经纪 监管 从业人员  房地产经纪业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是否健康有序的发展直接关乎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房地产经纪业出现的问题,笔者从以下
期刊
摘 要:由审判二战审判战犯引发的"恶法非法"的争论,让我们思考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在哈特和福勒的论战中讨论了恶法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法律的实然和应然的问题。告密者的困境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的探讨使得两者关系越加明朗。本文通过对法律经典案例的分析梳理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期望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建立正确的道德法律关系。  关键字: 恶法 道德 法律  二战审判战犯的检察官杰克逊的困惑:他们面对的
期刊
摘 要:目前,虽然在《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等法律中都有对职务发明相关制度的规定,但都是零星的、不全面的规定,《职务发明条例草案》作为一部专门调整、规范职务发明法律关系的法律草案,是中国立法领域的重大进步,但笔者认为仍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善的,本文将简要阐述该草案的进步与不足。  关键词:职务发明条例草案;进步;缺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是第一资源。重视规范职务发明中发明人与单位
期刊
摘 要:船舶碰撞发生后,证据是还原事实的重要依据。法院要做出公正判决,需要根据证据规则和诉讼法组织当事人举证,防止其肆意更改证据或拖延诉讼,阻碍事故事实调查。当事人需要及时、准确地保全并提交证据,把握举证期限,诉讼请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法院支持。  关键词:船舶碰撞 事故调查 举证  一、引言  近年来船舶运力供大于求,但只要全球贸易存在,海运就会在运输中充当重要角色。船舶航行虽有各种规则,但海上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掌握的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逐渐被征收转化为土地补偿费、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或公司制企业。但改组后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加强改革后企业监管、完善章程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法人治理  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掌握的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逐渐被征收转化
期刊
【摘要】房地产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和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有着致命的威胁,如何有效地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对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房地产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机制,通过事先预防,事中化解来降低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期刊
摘 要:证人是亲身感知案件事实的人,其对案件事实的陈述有利于审判人员获得案件事实线索;明确争议焦点;帮助审判人员深入核实物证、书证等其他证据的真伪,确定其证明力;促进诉讼效率等意义。本文着重研究的是证人出庭方面的实务问题。  关键字:证人出庭 原因 后果 防范  一、证人出庭难的原因  证人出庭对于直接言辞原则的实现,以及对于庭审质证的落实都具有重要作用,但至今法庭上依然难以见到证人。中国人比较讲
期刊
摘 要:海上货物运输中引入保函的初衷是为了确保国际贸易能够不受影响的有效地履行,但其却因缺乏法律依据而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和漏洞。虽然国际公约和世界各国的法律都更倾向于认定海上货物运输中保函是无效的,但从实务应用上来说,保函的存在却也具有一定合理性。  关键字: 保函 信用证 清洁提单 倒签提单 预借提单  海上货物运输与国际贸易相伴相生,国际贸易是海上运输的前提和基础,而海上运输则是国际贸易的有效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