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得出活动课是指学科课程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各种项目活动的形式,发现活动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学习经验、提高其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科学文化素养;且利用活动学习小组的产物是合作、“避风港”“微型课堂”,掌握上课方式,注意上课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才能上好活动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活动课科技文化素养开展方式一、开展活动课的意义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认为学好现有的学科课程就行了,活动课是学科以外的内容,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能正确的理解和对待活动课。要该改变他们的错误认识,就必须明确活动课的意义。
  1.让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现今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由来已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江泽民同志对此发表了重要讲话。《人民日报》等多家宣传机构纷纷发表文章,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共同抓好这件“刻不容缓”的大事,教育部门也采取了果断措施,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坚决减了下来。
  学生“减负”以后怎么办?如何使青少年健康地成长?都是值得人们关心和研究的问题。
  显然,学校和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活动课,把“减负”后的学生吸引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来,让他们合理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开扩视野、娱乐身心、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充实自己,以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劳动者的需要,同时也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上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人认为,活动课的开展应该是理科老师的责任,但它不能等同于理科教学,它不是以传授间接的系统知识为主,而是强调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的直接体验;活动课也不是以培养学生智力为主,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活动课多是以探索为核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广大青少年好奇心十分强烈,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综合事物的体现,探索这些奥秘也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又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开展活动课,能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获取新知识,乃至增强其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综合能力。
  3.开展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文化素养
  开展活动课,学生就要接触社会和自然,就要与周围的人和事物打交道、与社会打交道,就要独立的学习。因此,开展活动课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创造和探求知识的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有帮助的。
  二、活动课的开展方式
  学生在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提出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在活动课上,把他们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个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活动课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比如,今年我区农民在收获花生时发现,土壤中的“金针虫”特别多,专钻食生长中的花生果实,对花生的生长和收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就使用大量的杀虫剂触杀金针虫。我们根据生物教材中的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内容,联想到自然界中,一些植物所产生
  的植物碱、浑发油、树脂等具有抗病、杀菌或抵御害虫的功效,设计出“几种植物提取液对金针虫触杀作用的研究”的活动,把有此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共同合作,并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制取了几种植物浸出液,寻找一些金针虫的成年虫和幼虫,用植物的浸出液对他们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探讨其对金针虫的触杀作用。
  通过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项工作也为服務社会提出新思路。
  三、小组活动的问题
  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活动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科学的合作学习理论指导,缺乏切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手段,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不足,活动课上教师组织教学时,也存在一些误区,比较突出的认为有以下几种:
  1.学习小组的产物是合作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然后分配学习任务,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结果,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有些甚至乘机一小组为掩护开小差,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2.学习小组是“避风港”
  在许多活动课的学习小组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不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者是干着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在课后询问这些学生是否喜欢小组活动,他们多数人竟然还说喜欢。通过了解,发现其原因在于教师只关注小组活动的结果,并不在乎小组活动的过程。因此,只要能够有人代表小组做出正确的活动结果,整个小组就能顺利过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组中有一个人认真完成任务,其他成员都不参与也没关系。对这些不参与活动的学生来说,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不认真更易暴露,在小组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反而是安全的,对于这种“避风港”式的小组活动课,他们当然是“喜欢”的。
  3.学习小组是“微型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模仿了这种陈旧的方式,即“好学生讲,差学生听”,那么差生在小组中仍然是被动的,没有表现的机会。好学生包揽了一切,在这种“微型课堂”中,学生之间不能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差生的提高,对好学生也是不利的。
  上述误区反映出很多学习小组还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不能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达不到通过活动课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总之,在我们跨入21世纪之际,现代科技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新发现、新思路不断地涌现,我们必须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紧扣教学大纲,上好活动课,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学科教育.教改园地.
  [2]中国教育报.2000.
  [3]山东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 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的落实和进行,这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促進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位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了在氮气保护的情况下,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过硫酸铵引发玉米淀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经干燥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反应时间、交联剂用量、单体中和度(pH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评价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这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应向多样化趋势迈进。数学课堂评价的作用主
在当前社会各界日益认同和重视绿色生态及其教育理念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绿色生态理念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具体实践与有效应用,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众创"时代背景
<正>"此次疫情可以帮助中央企业对于企业数字化工作进行重新的思考和梳理,中央企业数字化建设目标应该调整为:从适应平战结合的角度出发,打造有韧性的数字企业。"思爱普(SAP)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发展所需的人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领域也在不断的改革、进步。中学教育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开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教学模式,在这
摘要: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还应该具备自我反思和提高思想学识的能力。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我思想意识和言行,才能推动自身和教学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反思 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语文教材中对阅读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如朗读、默读、精读和浏览等很多形式,教师应该根据规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