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1年起国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增强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入,之后又陆续出台了“两免一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免费师范生、资助贫困地区农村教师、读职业高中的学生免费等政策。国家的这些政策效果显著,使农村学生可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但是,从多角度分析不难发现,这种直补学生的项目,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他们从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毕业之后,仍缺乏竞争力。因此,对农村儿童而言,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当务之急。教育扶贫方式必须发生改变,即由对农村学生的直补转变为改善其所接受的教育,提高其所接受教育的质量。面向未来,应该通过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改善和强化农村教育,要做到如下两个重点,一项保障。
重点之一,升级改造农村基础教育存量。农村的学前教育,要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乡、村两级公办幼儿园发展,支持乡、村两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改变骨干园、示范园大都集中在城市的不合理局面,形成中央财政也承担一定比例的幼儿园经费投入保障系统,建立合格的幼儿教师供给制度,把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引向农民家门口。农村的义务教育,要落实国家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学校教育布局,“撤点并校”与有质量的住宿制学校建设、有保障的校车系统建设,解决农村儿童上学远的问题。农村的高中教育,首先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化解高中债务,对那些由于教育成本较低,深受农民欢迎的,仍然坐落在乡镇的高中,要建立特殊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重点之二,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原因很多,其中农村教师岗位待遇吸引力、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以及城乡教师交流轮岗等问题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这样才能真正扶持弱势地区学校和弱势教师,才能促进教育公平。
一项保障措施是,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农村学校倾斜。在按照学生数量配置教育经费的基本原则基础上,要有所突破,要关注农村学校普遍规模小的窘迫处境,增加以学校和教学点为单位的教育资源配置比重。还要改革通过项目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在城市基础条件好的学校获得项目的概率较大,获得资助的额度也大,相反,农村学校争取项目时势单力薄,缺乏竞争力。这也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竞争的一个因素。因此,建立新的有价值导向的项目配置教育资源方式非常必要。
——袁桂林/《光明日报》
但是,从多角度分析不难发现,这种直补学生的项目,并没有彻底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他们从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毕业之后,仍缺乏竞争力。因此,对农村儿童而言,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当务之急。教育扶贫方式必须发生改变,即由对农村学生的直补转变为改善其所接受的教育,提高其所接受教育的质量。面向未来,应该通过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改善和强化农村教育,要做到如下两个重点,一项保障。
重点之一,升级改造农村基础教育存量。农村的学前教育,要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促进乡、村两级公办幼儿园发展,支持乡、村两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改变骨干园、示范园大都集中在城市的不合理局面,形成中央财政也承担一定比例的幼儿园经费投入保障系统,建立合格的幼儿教师供给制度,把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引向农民家门口。农村的义务教育,要落实国家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学校教育布局,“撤点并校”与有质量的住宿制学校建设、有保障的校车系统建设,解决农村儿童上学远的问题。农村的高中教育,首先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化解高中债务,对那些由于教育成本较低,深受农民欢迎的,仍然坐落在乡镇的高中,要建立特殊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重点之二,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原因很多,其中农村教师岗位待遇吸引力、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以及城乡教师交流轮岗等问题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这样才能真正扶持弱势地区学校和弱势教师,才能促进教育公平。
一项保障措施是,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农村学校倾斜。在按照学生数量配置教育经费的基本原则基础上,要有所突破,要关注农村学校普遍规模小的窘迫处境,增加以学校和教学点为单位的教育资源配置比重。还要改革通过项目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在城市基础条件好的学校获得项目的概率较大,获得资助的额度也大,相反,农村学校争取项目时势单力薄,缺乏竞争力。这也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竞争的一个因素。因此,建立新的有价值导向的项目配置教育资源方式非常必要。
——袁桂林/《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