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家庭中,长辈的一言一行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晚辈,影响着一个家的家风。
在我的家乡豫西山区,乡间流行着一句俗语:“房檐滴水照旧坑。”它的意思和“上行下效”是一样的。正是这种上行下效,形成了一个地区的乡风民俗。在一个家庭中,长辈的一言一行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晚辈,影响着子女的成长,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家风。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奶奶和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风。
“咱以后不说瞎话”
我五岁那年,有一天出去玩耍,到一个我叫“成喜叔”的家里看他拉胡琴。不知不觉玩得时间长了点。回家时,奶奶正在到处寻我,寻不着只好回到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看我回来了,悬在嗓子眼里的心才掉到肚里。奶奶和蔼地问我去哪耍了。
我知道自己犯了错,因为奶奶嘱咐过我:不要到远的地方去玩。我觉得“成喜叔家”应该在“远”的范围内。就撒谎说:
“我去石头家耍啦!”
奶奶有些生气,马上揭穿我: “瞎说!我看见你从胡同外边回来了!”
我想了想改口说:“我去建刚家耍啦。”因为建刚家就住在胡同口。
不料奶奶更生气了,劈头盖脸地训斥起来:
“再说瞎话!我去问了建刚他奶,她说建刚也没在家。到底去哪耍了?再说瞎话,看我打你!”
我知道奶奶是不会打我的。我排行老三,前边两个姐姐。奶奶早把我这个孙子当成了“宝贝蛋”,从来不对我发火,更不会对我动手。但我见奶奶这样生气,也真吓坏了,只好老实交代:“我去成喜叔家看他拉胡琴了!”
奶奶反而没训我,转而对我说:“咱是乖娃子,以后不说瞎话!”
我编的瞎话都被奶奶揭穿了,看来也真不是说瞎话的料!我更不愿让奶奶因为我说瞎话再生这么大的气。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说瞎话了!
从奶奶的身上,我看到:我家的家风是诚实,是诚信。
大小当了干部,要清廉,要敬业,要好好为百姓服务
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在村里干了将近四十年。大多时间是保管村里的财产、粮食和现金,还兼着大队副业队会计。小时候我肯跟父亲去大队部耍,见到仓库里有旧电池、坏电话机之类,很想拿回家里耍。但父亲从来不让。
1965年的一天,我见父亲办公室里有一把小刀子,当时叫作“电光刀”,起明发亮的。我太想耍了。小时候想叫父亲给我买一把削铅笔的刀,父亲不答应,最后哭了一场,奶奶出来做主,父亲才给了一毛钱。当时高兴得不得了,和两个小伙伴一起,顶着正饷午天火球一样的日头,跑了二里地,到大章街上的合作社买小刀。小伙伴还说要买一把“电光刀”!当把一毛钱递给人家,人家递出来一把灰不溜丢的“铁片刀”时,我们谁也不敢吭声,拿起来走了。——这把“电光刀”对我诱惑力太大了!开始父亲不让,我就缠着不行。缠得他烦了,只好答应了。但重重地交代一句:“不准弄丢!”
我如获至宝,装进口袋,拿到家里藏了起来,每天都要拿出来看看,但从来舍不得使唤。
不料好景不长。后来大队工地的炮手来到我家里说: “听你爹说大队一把小刀在家里,现在要使唤。”
我只好乖乖地搁下饭碗,到屋里把刀子拿出来给了人家,眼巴巴看着人家拿走了。
父親在村里干了几十年,把村里的财产存了满满十几间房子。后来支书说清理出来卖给群众。坛坛罐罐的摆了一院子,让群众去挑有用的买,一件也没有浪费。我还去买了一幅用铁皮制成的毛主席像,五毛钱。
父亲每天总是吃了饭撂下碗就走,到中午该吃饭了还不回家,我们都饿得急着吃饭。每当这时,奶奶总是说:“去叫你爹,看能回来吃饭不能。”我只好跑到大队部去。见了父亲,他要么正在记账,要么正在忙别的,对我说一句: “回去先吃吧,我晚一会儿再回去!”我又只好回到家告诉奶奶。一家人只好再等,直到父亲回来再吃饭。
有几年,大队在试验田里种了花生,收回后晒在大队部的瓦房坡上。孩子们为了吃花生,就往房子上扔石头,把花生带下来。父亲怕孩子们砸坏房子,天天中午在路边看护。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每年都要给公社缴很多公粮。大队也要贮存大量的储备粮。当时实行“队定库核”,就是大队先验收合格粮食,再送到公社粮库复核,符合标准才能入库。
为了方便群众,不让群众跑二回腿,父亲每天吃过午饭,就拿着验粮的钳子,顶着烈日,利用群众歇晌的时间,到几里外各生产队的晒粮场上,检验粮食质量,不合格的让再晒,合格的开出条子,让群众下午往公社送。虽然自己很劳累,却让群众方便了,省了不少事。
从父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家风:要是大小当了干部,要清廉,不贪占公家便宜;要敬业,勤勤恳恳尽职责;不管权力大小,就得好好为百姓服务。
孝,勤,俭,善
母亲是一位农家妇女,从1 5岁就到了我家,一生辛辛苦苦。对待奶奶像对生身母亲一样孝顺。不论日子再艰难,每天清早总是先给奶奶做一碗熟面汤。那些年,一家人常常吃不饱。母亲每顿刷锅铲下的锅巴总是让奶奶吃,而她自己却经常饿着肚子。父亲常对人说:“只要竹她妈(大姐叫松竹)在家照看,我几天不回家也不用惦记。”奶奶生病的时候,母亲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没日没夜地忙。姑母心疼地说:“竹她妈,叫我管,你稍微去歇一会儿,看你都瘦成啥样儿了。以后你也得心疼心疼自己!”
大集体那年代,母亲整天在地里干农活,还得慌着回家做饭,怕我们吃饭晚了,上学迟到。队长总是不让早走。放工回家的路上,她总是一路小跑。一到家,顾不上喘口气,就赶快到灶房生火做饭。
母亲一天到晚忙,没有闲着的时候,消瘦蜡黄的脸上总是挂着汗珠,甚至淌着汗水。就是在她晚年得了脑血栓,手脚很不灵便的时候,也总要干些杂活,洗衣、择菜、剥玉米。她觉得能干点活,心里才好受些。
母亲一生清贫,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没有一件好些的衣服。直到她去世,我们清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她铺的褥子补丁摞补丁,里面的套子滚成了铁块一样的疙瘩,这情景,看了不由得让人心酸!
母亲心肠好,在粮食不够吃的困难年代,要饭的来了,母亲也从不让人家空着走。邻居有了难处,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去帮助。母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 “行好事不求人见,凭良心自有天知。”
从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家风就是孝,就是勤,就是俭,就是善良。
长辈们没有告诉过我家风是什么,但是,从奶奶和父母的身上,我真正懂得了我的家风。
我家一直比较清贫,但给我的记忆却总是和睦的、温馨的。从乡邻口中听到对我家的评议,也多是肯定和赞誉。在给社员家庭评定星级的年代,我家门上挂的总是“五星级家庭”户牌;1 982年和1983年,在大队党支部、管委会两次开展的“文明村、模范户、明白人”活动中,我家均被评为“模范户”。
现在,我也没有告诉我的孩子们家风是什么,但我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风。多年前,儿子就自豪地对我说: “咱郭家没有不孝的娃子!”
在我的家乡豫西山区,乡间流行着一句俗语:“房檐滴水照旧坑。”它的意思和“上行下效”是一样的。正是这种上行下效,形成了一个地区的乡风民俗。在一个家庭中,长辈的一言一行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晚辈,影响着子女的成长,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家风。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奶奶和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风。
“咱以后不说瞎话”
我五岁那年,有一天出去玩耍,到一个我叫“成喜叔”的家里看他拉胡琴。不知不觉玩得时间长了点。回家时,奶奶正在到处寻我,寻不着只好回到家,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看我回来了,悬在嗓子眼里的心才掉到肚里。奶奶和蔼地问我去哪耍了。
我知道自己犯了错,因为奶奶嘱咐过我:不要到远的地方去玩。我觉得“成喜叔家”应该在“远”的范围内。就撒谎说:
“我去石头家耍啦!”
奶奶有些生气,马上揭穿我: “瞎说!我看见你从胡同外边回来了!”
我想了想改口说:“我去建刚家耍啦。”因为建刚家就住在胡同口。
不料奶奶更生气了,劈头盖脸地训斥起来:
“再说瞎话!我去问了建刚他奶,她说建刚也没在家。到底去哪耍了?再说瞎话,看我打你!”
我知道奶奶是不会打我的。我排行老三,前边两个姐姐。奶奶早把我这个孙子当成了“宝贝蛋”,从来不对我发火,更不会对我动手。但我见奶奶这样生气,也真吓坏了,只好老实交代:“我去成喜叔家看他拉胡琴了!”
奶奶反而没训我,转而对我说:“咱是乖娃子,以后不说瞎话!”
我编的瞎话都被奶奶揭穿了,看来也真不是说瞎话的料!我更不愿让奶奶因为我说瞎话再生这么大的气。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说瞎话了!
从奶奶的身上,我看到:我家的家风是诚实,是诚信。
大小当了干部,要清廉,要敬业,要好好为百姓服务
父亲是一名老党员,在村里干了将近四十年。大多时间是保管村里的财产、粮食和现金,还兼着大队副业队会计。小时候我肯跟父亲去大队部耍,见到仓库里有旧电池、坏电话机之类,很想拿回家里耍。但父亲从来不让。
1965年的一天,我见父亲办公室里有一把小刀子,当时叫作“电光刀”,起明发亮的。我太想耍了。小时候想叫父亲给我买一把削铅笔的刀,父亲不答应,最后哭了一场,奶奶出来做主,父亲才给了一毛钱。当时高兴得不得了,和两个小伙伴一起,顶着正饷午天火球一样的日头,跑了二里地,到大章街上的合作社买小刀。小伙伴还说要买一把“电光刀”!当把一毛钱递给人家,人家递出来一把灰不溜丢的“铁片刀”时,我们谁也不敢吭声,拿起来走了。——这把“电光刀”对我诱惑力太大了!开始父亲不让,我就缠着不行。缠得他烦了,只好答应了。但重重地交代一句:“不准弄丢!”
我如获至宝,装进口袋,拿到家里藏了起来,每天都要拿出来看看,但从来舍不得使唤。
不料好景不长。后来大队工地的炮手来到我家里说: “听你爹说大队一把小刀在家里,现在要使唤。”
我只好乖乖地搁下饭碗,到屋里把刀子拿出来给了人家,眼巴巴看着人家拿走了。
父親在村里干了几十年,把村里的财产存了满满十几间房子。后来支书说清理出来卖给群众。坛坛罐罐的摆了一院子,让群众去挑有用的买,一件也没有浪费。我还去买了一幅用铁皮制成的毛主席像,五毛钱。
父亲每天总是吃了饭撂下碗就走,到中午该吃饭了还不回家,我们都饿得急着吃饭。每当这时,奶奶总是说:“去叫你爹,看能回来吃饭不能。”我只好跑到大队部去。见了父亲,他要么正在记账,要么正在忙别的,对我说一句: “回去先吃吧,我晚一会儿再回去!”我又只好回到家告诉奶奶。一家人只好再等,直到父亲回来再吃饭。
有几年,大队在试验田里种了花生,收回后晒在大队部的瓦房坡上。孩子们为了吃花生,就往房子上扔石头,把花生带下来。父亲怕孩子们砸坏房子,天天中午在路边看护。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每年都要给公社缴很多公粮。大队也要贮存大量的储备粮。当时实行“队定库核”,就是大队先验收合格粮食,再送到公社粮库复核,符合标准才能入库。
为了方便群众,不让群众跑二回腿,父亲每天吃过午饭,就拿着验粮的钳子,顶着烈日,利用群众歇晌的时间,到几里外各生产队的晒粮场上,检验粮食质量,不合格的让再晒,合格的开出条子,让群众下午往公社送。虽然自己很劳累,却让群众方便了,省了不少事。
从父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家风:要是大小当了干部,要清廉,不贪占公家便宜;要敬业,勤勤恳恳尽职责;不管权力大小,就得好好为百姓服务。
孝,勤,俭,善
母亲是一位农家妇女,从1 5岁就到了我家,一生辛辛苦苦。对待奶奶像对生身母亲一样孝顺。不论日子再艰难,每天清早总是先给奶奶做一碗熟面汤。那些年,一家人常常吃不饱。母亲每顿刷锅铲下的锅巴总是让奶奶吃,而她自己却经常饿着肚子。父亲常对人说:“只要竹她妈(大姐叫松竹)在家照看,我几天不回家也不用惦记。”奶奶生病的时候,母亲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没日没夜地忙。姑母心疼地说:“竹她妈,叫我管,你稍微去歇一会儿,看你都瘦成啥样儿了。以后你也得心疼心疼自己!”
大集体那年代,母亲整天在地里干农活,还得慌着回家做饭,怕我们吃饭晚了,上学迟到。队长总是不让早走。放工回家的路上,她总是一路小跑。一到家,顾不上喘口气,就赶快到灶房生火做饭。
母亲一天到晚忙,没有闲着的时候,消瘦蜡黄的脸上总是挂着汗珠,甚至淌着汗水。就是在她晚年得了脑血栓,手脚很不灵便的时候,也总要干些杂活,洗衣、择菜、剥玉米。她觉得能干点活,心里才好受些。
母亲一生清贫,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没有一件好些的衣服。直到她去世,我们清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她铺的褥子补丁摞补丁,里面的套子滚成了铁块一样的疙瘩,这情景,看了不由得让人心酸!
母亲心肠好,在粮食不够吃的困难年代,要饭的来了,母亲也从不让人家空着走。邻居有了难处,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去帮助。母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 “行好事不求人见,凭良心自有天知。”
从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家风就是孝,就是勤,就是俭,就是善良。
长辈们没有告诉过我家风是什么,但是,从奶奶和父母的身上,我真正懂得了我的家风。
我家一直比较清贫,但给我的记忆却总是和睦的、温馨的。从乡邻口中听到对我家的评议,也多是肯定和赞誉。在给社员家庭评定星级的年代,我家门上挂的总是“五星级家庭”户牌;1 982年和1983年,在大队党支部、管委会两次开展的“文明村、模范户、明白人”活动中,我家均被评为“模范户”。
现在,我也没有告诉我的孩子们家风是什么,但我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风。多年前,儿子就自豪地对我说: “咱郭家没有不孝的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