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这个词的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解释者众,涵盖面广,就“学校文化”而言亦是如此。但就其本义来讲,甲骨文的“文”,指的是花纹(人身上的纹身),也有人解释纹了身的人叫文,也就是部落首领,主持祭祀的人,即指有地位有修养有代表的人;甲骨文的“化”,说的是变动(两个小人转动),也有人解释两个人一个人左倒立,一个人右正站就是化,即出生时倒着的生物人,培养成正站着的社会人就是化。再者我们谈的是“学校文化”,那我就更倾向于“学校文化”之“文化”的核心应该是文治教化。例如中“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补亡诗·由仪》),“修文化而服遐荒,耀武威而平九有”(《贺鹤鸣化枯树再生表》),“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等中文化就是此意,更何况教育的本源就是培养具有优秀文化素养的人,就是用优秀的“文”来要求培养规范大家,也即文治教化。
《道德经》中“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大家认为学校的管理可以分为校长(人)管校、制度管校、文化立校三个层次,但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三种管理不是隔离开来的三个层面,而是依存交织的关系。最高层次的立校之“文化”在目前来说只是一种较为遥远的理想层面,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之中比重越来越大;管校之“制度”如果科学合理,执行到位,久而久之则制度于无形,那制度也就是文化了;管校之“校长”如果“文”的素养深厚,“化”的能力超强,那自然也更是一种文化了,也即“太上,下不知有之”。
学校文化建设重在“文”,重在“化”,而不是只停留在学校“环境”的营造上,也无所谓“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之区别,而是要用优秀的标准来治理学校,用优质的资源与高效的方式来教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从人文文化、育人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谈谈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优质教育。
以人为本 加强学校“人文文化”建设
教育的主体对象是“人”,即通过教师把一个个“自然”的学生,教育成“社会”优秀之人,培养成“国家”有用之人,“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所以学校文化建设首要的是学校人文文化建设,也就是加强教师队伍人文文化建设,立德树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加强教师队伍“人文文化”建设,首先重在“文”,要让教师“文”起来。
在社会价值趋向上要真正地让教师职业“光辉”起来,在人生价值趋向上要真正地让更多人有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美好憧憬,让教师“文”而成“化”。通过方方面面的顶层设计,让教师不再因为“柴米油盐”而操劳,不再因为学生怨怒拔刀相向而胆寒,不再因为家长横眉冷对动辄恐吓而心灰意冷,不再因为众多长辈不分青红皂白来息事宁人而畏首畏尾裏足不前,不再因为社会的求全责备而压力山大……真真切切把教师当做一个人来看,尊重教师的价值,关心教师的利益,使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从迫不得已从事的教育职业转变为自己人生中最为理想的教育事业!
二、加强教师队伍“人文文化”建设,其次重在“化”,“化”而使之成为“文”。
通过各级各层各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培养锤炼,树立标杆,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多维辐射,由一而二、由二而三、由三而“化”成“文”。
第一是师德文化建设。这是教师文化建设的基石,师德一败、大厦即倾,师德一坏、何谈育人。因此师德文化建设必须慎而重之,实而有效,必须要触动人的灵魂,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形成刚正之“三观”。从而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从而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第二是教师专业文化建设。这是教师文化建设的关键,教师专业如果形不成文化,那只能是教书匠人而已,只是死的知识而已,与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完全不匹配,很难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现在的“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就是教师专业文化建设很好的抓手,但“坊”“站”“室”还远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教师专业“化”而成“文”,那将名师云集,用扎实学识,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第三是教师言行文化建设。这是教师文化建设的直观体现,前二者大都是由后者来表达具化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行为也应该为“文”而能“化”,既是表率,又能教化,无论课堂课外,无论校内校外,均应言为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成为学生眼中的“男神”“女神”,如此潜移默化,正所谓文化育人之魅力所在……
三、加强学校教师队伍“人文文化”建设,再次在“武”,也即在“管”。
科学合理之“管”如果落实成习惯,那就会人人敬之、尊之,人人自然会自遵、会自律,这当然就成为一种文化;科学合理之“管”如果只是一纸空文,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比如“职称评聘分离”,比如“变学校人为系统人”,比如“校长职级制”等等利好的管理始终举步维艰。那么卑鄙者、自私者或占编不上岗或在岗不出力,那还何谈队伍建设、何谈文化建设?所以教师队伍文化建设必须要有铁腕来管,打破旧的樊篱,建设充满文化氛圍的教育管理文化体制……
立德树人 加强学校“育人文化”建设
学校人文文化是属于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就要思考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学校人文文化来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其主要任务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建设。
一、加强学校“育人文化”建设,首先是学校教育“思想文化”的建设。
即学校的理念建设,校训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这些都是育人的灵魂,而大部分学校这些文化都已建设齐全,轻易不要更改。那我们如何加强建设呢?
第一是需要我们对于不齐全不完善不健全的相关育人文化,结合当前教育的时代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教学特点进一步进行分析提炼拔高,进行补充完整,使其更符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指导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比如“励精敏笃,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就可以看出这个学校采用的是“激励”“鼓励”的方法,“精准”“精细”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全校师生思维上“敏锐”、行动上“敏捷”,志向“笃定”、教育教学“笃行”不辍,使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是需要我们对于已经齐全完善健全的相关育人文化,结合当前教育的时代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教学特点进一步地进行解读具化,然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确确实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顶层设计与一线工作相统一。比如育人理念文化中经常出现的“厚德”“笃行”“博学”“善思”等的解读:“厚德”,不仅应该知道“德”有哪些,而且更应该知道如何使“德”厚。德可以有“公正”之德、“诚信”之德、“责任”之德、“博爱”之德、“宽容”之德、“和谐”之德等等。而“德”之由无到有、由浅入深谓之德厚;众“德”集于一而亦谓之德厚。“笃行”,可以包括“尚礼”之行、“勤奋”之行、“苦砺”之行、“持恒”之行、“实践”之行、“创新”之行等等。“博学”,应由“博之学”达到学之博。“博之学”可以有“知识”之博、“方法”之博、“能力”之博、“情感”之博、“价值”之博,还应该有“时空”之博、“态度”之博等等。如此“博学”则必然成功收获“学博”。“善思”,关键在于如何“善”?可以把其解为“常”思、“深”思、“慎”思、“新”思……如此学校的育人文化在具体而微的解读的基础上就更加便于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与加强,文化的氛围就更加浓厚。
二、加强学校“育人文化”建设,其次是学校教育“制度文化”的建设。
学校制度也是一种文化,是学校教育思想文化下的落实体现,因此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
第一是各种制度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与相关政策法规,必须要在学校“思想文化”的统领下制定,必须要充分体现比如“激励鼓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机制,必须要科学合理便于实施……
第二是各种制度的执行,必须要有专人负责职责分明,必须要有过程督查,必须要有考核评比等等,才能有效地保障制度的推进。
第三是各种制度的修改完善,每一个制度执行之后,都要进行总结反思,然后进一步地研究改进,所谓“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三、加强学校“育人文化”建设,再次是学校教育“德育文化”“智育文化”“体育文化”“美育文化”“劳动文化”等建设。
“德智体美劳”各自都有自己本质的特点,比如德育,德育即育德,其德之核心既非管亦非教而在于育,这就要求我们形成一个系列科学的育德体系、德育文化,危言危行举止育德,融入群体生活育德,立标树人榜样育德,现身说法情感育德,美化校园文化育德,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开展不同的育德形式,让每一个学生的品德修养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而逐步提升,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品学皆优的优秀公民。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整体上讲这些文化的建设,必须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育人方向,不同的育人措施,从而形成学校的育人文化。比如采用“分层选类选项走班”“分层选科选项走班”等举措,比如采用“异层同课”等方式,比如采用“纲学得”“双师+直播+纲学得”等模式,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相关方面的教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等。
四、加强学校“育人文化”建设,第四是学校教育“团队文化”建设。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学校又是一个一个的小团队组成的,学校的教育教学更是一个个团队合作的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对象又是一个个个性差异较大、需要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就告诉我们,学校的团队文化建设异常重要,决定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各个团队的建设,形成各个团队的团队文化,比如学校顶层设计者团队的文化建设,行政执行层及各部门团队的文化建设,后勤教辅团队的文化建设,各年级部团队的文化建设,班主任团队的文化建设,各学科组团队的文化建设,各班级科任老师团队的文化建设,各班级团队的文化建设,学生各团体的文化建设等等,都有各自不同又相同的文化特色,从而形成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文化氛围。
润物无声 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大家平时所讲的学校文化建设,好像很容易被理解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环境文化似乎就是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文化,我们姑且不论是非,但从这一“习惯”“狭义”的理解可以看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就是环境文化润物于无声的作用。
一、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一定要与学校人文文化、育人文化相统一。
只有三者和谐统一,才能相得益彰形成合力,才能把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发挥到极致。
如果环境文化与人文文化不相匹配,那环境文化建设就会无人去建、就会有阻力、就会出现破坏……如果环境文化与育人文化不相匹配,那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意义价值便荡然无存了,只剩下最原始的生存空间、生活物件的作用了,也就无文化可言,只是单调的环境而已了。
二、学校环境文化建設一定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文”,体现其“化”的价值。
环境文化建设要把其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充分体现其以“文”教、以“化”育。比如可以体现其美,师生欣赏之,愉悦情怀,心向往之;比如可以体现其典范,师生仰慕之,高山仰止,见贤思齐;比如可以体现其知识,师生学习之,修身正心,厚积薄发;比如可以体现其奥秘,师生探索之,格物致知,造物治世;比如也可以体现其励,师生以之激己,奋起直追,超越自我;比如也可以体现其鉴,师生以之为镜,正言正行,正容正心……
如此则学校一室一廊兼有情,一园一路兼有意,一草一木都在教,一物一语都在育,确实春风化雨,桃李满园。
此外,学校文化建设还包括教育教学督导文化、教育教学研究文化、信息文化、安保文化、餐饮文化、礼仪文化、家校文化等等,如果我们都从文化的层面来谋划、研讨、推进各项工作,那学校一定是一个充满文化、充满激情、充满理想的学校,那教育一定是优质化、现代化的教育。
作者单位:陕西省绥德中学
《道德经》中“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说,大家认为学校的管理可以分为校长(人)管校、制度管校、文化立校三个层次,但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三种管理不是隔离开来的三个层面,而是依存交织的关系。最高层次的立校之“文化”在目前来说只是一种较为遥远的理想层面,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之中比重越来越大;管校之“制度”如果科学合理,执行到位,久而久之则制度于无形,那制度也就是文化了;管校之“校长”如果“文”的素养深厚,“化”的能力超强,那自然也更是一种文化了,也即“太上,下不知有之”。
学校文化建设重在“文”,重在“化”,而不是只停留在学校“环境”的营造上,也无所谓“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之区别,而是要用优秀的标准来治理学校,用优质的资源与高效的方式来教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从人文文化、育人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谈谈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优质教育。
以人为本 加强学校“人文文化”建设
教育的主体对象是“人”,即通过教师把一个个“自然”的学生,教育成“社会”优秀之人,培养成“国家”有用之人,“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所以学校文化建设首要的是学校人文文化建设,也就是加强教师队伍人文文化建设,立德树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加强教师队伍“人文文化”建设,首先重在“文”,要让教师“文”起来。
在社会价值趋向上要真正地让教师职业“光辉”起来,在人生价值趋向上要真正地让更多人有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美好憧憬,让教师“文”而成“化”。通过方方面面的顶层设计,让教师不再因为“柴米油盐”而操劳,不再因为学生怨怒拔刀相向而胆寒,不再因为家长横眉冷对动辄恐吓而心灰意冷,不再因为众多长辈不分青红皂白来息事宁人而畏首畏尾裏足不前,不再因为社会的求全责备而压力山大……真真切切把教师当做一个人来看,尊重教师的价值,关心教师的利益,使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从迫不得已从事的教育职业转变为自己人生中最为理想的教育事业!
二、加强教师队伍“人文文化”建设,其次重在“化”,“化”而使之成为“文”。
通过各级各层各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培养锤炼,树立标杆,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多维辐射,由一而二、由二而三、由三而“化”成“文”。
第一是师德文化建设。这是教师文化建设的基石,师德一败、大厦即倾,师德一坏、何谈育人。因此师德文化建设必须慎而重之,实而有效,必须要触动人的灵魂,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形成刚正之“三观”。从而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从而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第二是教师专业文化建设。这是教师文化建设的关键,教师专业如果形不成文化,那只能是教书匠人而已,只是死的知识而已,与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完全不匹配,很难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现在的“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建设就是教师专业文化建设很好的抓手,但“坊”“站”“室”还远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教师专业“化”而成“文”,那将名师云集,用扎实学识,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第三是教师言行文化建设。这是教师文化建设的直观体现,前二者大都是由后者来表达具化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行为也应该为“文”而能“化”,既是表率,又能教化,无论课堂课外,无论校内校外,均应言为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成为学生眼中的“男神”“女神”,如此潜移默化,正所谓文化育人之魅力所在……
三、加强学校教师队伍“人文文化”建设,再次在“武”,也即在“管”。
科学合理之“管”如果落实成习惯,那就会人人敬之、尊之,人人自然会自遵、会自律,这当然就成为一种文化;科学合理之“管”如果只是一纸空文,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比如“职称评聘分离”,比如“变学校人为系统人”,比如“校长职级制”等等利好的管理始终举步维艰。那么卑鄙者、自私者或占编不上岗或在岗不出力,那还何谈队伍建设、何谈文化建设?所以教师队伍文化建设必须要有铁腕来管,打破旧的樊篱,建设充满文化氛圍的教育管理文化体制……
立德树人 加强学校“育人文化”建设
学校人文文化是属于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就要思考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学校人文文化来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其主要任务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建设。
一、加强学校“育人文化”建设,首先是学校教育“思想文化”的建设。
即学校的理念建设,校训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这些都是育人的灵魂,而大部分学校这些文化都已建设齐全,轻易不要更改。那我们如何加强建设呢?
第一是需要我们对于不齐全不完善不健全的相关育人文化,结合当前教育的时代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教学特点进一步进行分析提炼拔高,进行补充完整,使其更符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指导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比如“励精敏笃,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就可以看出这个学校采用的是“激励”“鼓励”的方法,“精准”“精细”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全校师生思维上“敏锐”、行动上“敏捷”,志向“笃定”、教育教学“笃行”不辍,使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第二是需要我们对于已经齐全完善健全的相关育人文化,结合当前教育的时代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教学特点进一步地进行解读具化,然后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确确实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顶层设计与一线工作相统一。比如育人理念文化中经常出现的“厚德”“笃行”“博学”“善思”等的解读:“厚德”,不仅应该知道“德”有哪些,而且更应该知道如何使“德”厚。德可以有“公正”之德、“诚信”之德、“责任”之德、“博爱”之德、“宽容”之德、“和谐”之德等等。而“德”之由无到有、由浅入深谓之德厚;众“德”集于一而亦谓之德厚。“笃行”,可以包括“尚礼”之行、“勤奋”之行、“苦砺”之行、“持恒”之行、“实践”之行、“创新”之行等等。“博学”,应由“博之学”达到学之博。“博之学”可以有“知识”之博、“方法”之博、“能力”之博、“情感”之博、“价值”之博,还应该有“时空”之博、“态度”之博等等。如此“博学”则必然成功收获“学博”。“善思”,关键在于如何“善”?可以把其解为“常”思、“深”思、“慎”思、“新”思……如此学校的育人文化在具体而微的解读的基础上就更加便于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与加强,文化的氛围就更加浓厚。
二、加强学校“育人文化”建设,其次是学校教育“制度文化”的建设。
学校制度也是一种文化,是学校教育思想文化下的落实体现,因此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非常重要。
第一是各种制度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与相关政策法规,必须要在学校“思想文化”的统领下制定,必须要充分体现比如“激励鼓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机制,必须要科学合理便于实施……
第二是各种制度的执行,必须要有专人负责职责分明,必须要有过程督查,必须要有考核评比等等,才能有效地保障制度的推进。
第三是各种制度的修改完善,每一个制度执行之后,都要进行总结反思,然后进一步地研究改进,所谓“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三、加强学校“育人文化”建设,再次是学校教育“德育文化”“智育文化”“体育文化”“美育文化”“劳动文化”等建设。
“德智体美劳”各自都有自己本质的特点,比如德育,德育即育德,其德之核心既非管亦非教而在于育,这就要求我们形成一个系列科学的育德体系、德育文化,危言危行举止育德,融入群体生活育德,立标树人榜样育德,现身说法情感育德,美化校园文化育德,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开展不同的育德形式,让每一个学生的品德修养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而逐步提升,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品学皆优的优秀公民。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整体上讲这些文化的建设,必须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育人方向,不同的育人措施,从而形成学校的育人文化。比如采用“分层选类选项走班”“分层选科选项走班”等举措,比如采用“异层同课”等方式,比如采用“纲学得”“双师+直播+纲学得”等模式,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相关方面的教学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等。
四、加强学校“育人文化”建设,第四是学校教育“团队文化”建设。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学校又是一个一个的小团队组成的,学校的教育教学更是一个个团队合作的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对象又是一个个个性差异较大、需要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就告诉我们,学校的团队文化建设异常重要,决定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各个团队的建设,形成各个团队的团队文化,比如学校顶层设计者团队的文化建设,行政执行层及各部门团队的文化建设,后勤教辅团队的文化建设,各年级部团队的文化建设,班主任团队的文化建设,各学科组团队的文化建设,各班级科任老师团队的文化建设,各班级团队的文化建设,学生各团体的文化建设等等,都有各自不同又相同的文化特色,从而形成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文化氛围。
润物无声 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大家平时所讲的学校文化建设,好像很容易被理解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环境文化似乎就是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文化,我们姑且不论是非,但从这一“习惯”“狭义”的理解可以看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就是环境文化润物于无声的作用。
一、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一定要与学校人文文化、育人文化相统一。
只有三者和谐统一,才能相得益彰形成合力,才能把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发挥到极致。
如果环境文化与人文文化不相匹配,那环境文化建设就会无人去建、就会有阻力、就会出现破坏……如果环境文化与育人文化不相匹配,那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意义价值便荡然无存了,只剩下最原始的生存空间、生活物件的作用了,也就无文化可言,只是单调的环境而已了。
二、学校环境文化建設一定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文”,体现其“化”的价值。
环境文化建设要把其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充分体现其以“文”教、以“化”育。比如可以体现其美,师生欣赏之,愉悦情怀,心向往之;比如可以体现其典范,师生仰慕之,高山仰止,见贤思齐;比如可以体现其知识,师生学习之,修身正心,厚积薄发;比如可以体现其奥秘,师生探索之,格物致知,造物治世;比如也可以体现其励,师生以之激己,奋起直追,超越自我;比如也可以体现其鉴,师生以之为镜,正言正行,正容正心……
如此则学校一室一廊兼有情,一园一路兼有意,一草一木都在教,一物一语都在育,确实春风化雨,桃李满园。
此外,学校文化建设还包括教育教学督导文化、教育教学研究文化、信息文化、安保文化、餐饮文化、礼仪文化、家校文化等等,如果我们都从文化的层面来谋划、研讨、推进各项工作,那学校一定是一个充满文化、充满激情、充满理想的学校,那教育一定是优质化、现代化的教育。
作者单位:陕西省绥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