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四川资中方言中,“过”除可做趋向动词外,还可做体貌助词(包括“完毕”“经历”“准重行”用法)、介词(含所从、所由、所在和方式介词化用法)。文章对资中方言“过”的多功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资中方言中,“过”除可做趋向动词外,还可做体貌助词(包括“完毕”“经历”“准重行”用法)、介词(含所从、所由、所在和方式介词化用法)。文章对资中方言“过”的多功能性进行描写,并联系早期四川西南官话的历史语料,探究“过”不同用法间的联系及其语法化过程。
In the dialect of Sichuan ZiZhong, “over ” can be used as the verb in addition to the verb,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the auxiliary word (including “finished ” “experience ” “quasi re-line ” usage), preposition By, where and how to prescribe).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the dialects in the capital and the past, and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southwestern Mandarin dialect in Sichuan, explores the connection and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different usage of “over”.
其他文献
文章根据“每”的量化运作,探讨了篇章管界中允准成分的分布及语句的形式和语义问题。当“每”加进时间管领词语,启动状态化时,其辖域中的语句均需接受形式和语义核查。按照
文章首先介绍了绍兴话正反问句的各类形式——完整式、紧缩式、缩音式、动词原式,然后着重讨论了正反问句省略否定词“弗”的句法条件。文章最后指出,绍兴柯桥话正反问省略否
我们采取历时文献与共时方言结合的研究方法,选择知庄章声母的分合作为切入点,探讨天津方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韵籁》中的古知庄章组声母分合类型与现代冀鲁
介词“对于”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动介跨层结构“对+于”,早在隋唐五代时期的汉译佛经中就已词汇化为介词,其多样的介引功能远较今天丰富.其中,表示“朝、向”义以及表示人与人
中古近代汉语中的指示词“箇”是个南方方言词,它虽然可以用于直指和回指,但它的距离意义和区别功能不突显,在指示性上弱于同时期的另外一个指示词“底”,因而它在语义属性上
论者从文献中发现宋代四川文人“歌豪同韵”,而宋代和现代闽方言也是如此,据此提出宋代方言“闽蜀相近”.文章指出在通于果摄的效摄字是否包括二等韵这点上,宋代四川方言与闽
文章主要讨论吴语绍兴方言否定词的词形特征和语义类别。文章首先指出,绍兴方言存在标准否定用“勿”和存在否定用“无(有)”的基本对立。然后考察了由“勿”“无”构成的复
福建省浦城县观前方言和临江方言都属于闽语闽北区方言。和别的闽北区方言一样,这两个方言也常用名词后缀“子”。而在这两个方言中,“词干+子”结构开始进一步发展,正在形成
文章从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的“不”类普通否定词的附缀化入手,考察否定词的弱化现象.否定词附缀一般为前附缀,向后跨层依附.而“V不R”和“V不V”中的“不”,以及“不”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