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术后肠梗阻老年患者,均给予禁食、禁水、抗感染等对照组治疗,其中40例患者性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对照组),另40例患者给予DSA监视下行的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减压量、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28/4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37/40),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讨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科取得更显著的效果,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病情恢复。
关键词:鼻肠梗阻导管置入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132【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85-01
肠梗阻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急腹症,疼痛剧烈,治疗难度大,若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患者往往有生命危险。尤其是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由于自身体质较弱,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肠梗阻的耐受力较差,因此手术治疗肠梗阻风险较大[1],多是采用保守治疗。目前保守治疗以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为常用,相比传统的鼻胃管胃肠减压各方面优势明显,现笔者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的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术后肠梗阻老年患者,均经过CT和腹平片检查确诊为肠梗阻患者,其中40例患者性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对照组),另40例患者给予DSA监视下行的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8.2±4.2)岁,胃切除术后15例,结肠癌术后10例,胆囊切除术后9例,阑尾炎术后6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7~83岁,平均年龄(68.6±4.5)岁,胃切除术后13例,结肠癌术后12例,胆囊切除术后10例,阑尾炎术后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80例患者均行常规的禁食、禁水、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等对照组治疗,必要时吸氧。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观察组患者行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DSA引导下,将导管送至小肠上段,并注入15ml生理盐水于气囊内,随后拔出导丝,将导管送入胃内,确保导管在胃内呈松弛状态,外接负压吸引。定期复查血常规、腹部平片等。
1.3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
1.4疗效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气液平面消失,排气和排便通畅;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立位腹平片显示气液平面好转,排气和排便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尚未排气和排便。
1.5统计处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临床指标对比。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分组例数胃肠减压量(ml)腹部症状缓解时间(d)排气恢复时间(d)气液平面消失时间(d)对照组40431.5±24.43.7±1.95.5±2.28.1±2.8观察组40957.3±22.71.4±0.33.5±1.65.9±2.6t3.853.123.273.36P<0.05<0.05<0.05<0.052.2疗效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28/4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37/40),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分组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4015(37.5%)13(32.5%)12(30%)70%观察组4020(50%)17(42.5%)3(7.5%)92.5%X28.16P<0.053讨论
腹部手术后往往对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主要的梗阻部位在小肠,目前临床尚没有教好的预防方法,只能术后积极治疗。术后再次行手术分离粘连,梗阻症状也只是暂时缓解[3],并且二次手术有可能粘连导致肠梗阻更严重,尤其是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度差,同时合并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均不利术后恢复。因此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多采取保守治疗,在DSA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导管置入的成功率,同时也缩短了操作时间。置入导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生命体征,操作过程轻柔精细,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生命体征出现波动;②置入导管之前先彻底清除患者胃内容物,可以预防呕吐,从而避免了十二指肠内气囊反流入胃;③导管置入成功后,不可立即开始负压吸引,应当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引流液变稀才可以负压吸引,否则容易导致肠腔压力增高造成肠穿孔等危重并发症[4]。通过上述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疗效以及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可靠、有效,避免了老年患者行开腹手术,减轻了患者痛苦。参考文献
[1]傅继勇.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5):700-701
[2]李胜昔,徐美东.经胃镜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J].中国临床醫学,2011,18(5):650-651
[3]曾祥泰,曾祥福,周小青等.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2,(36):148
[4]王碧峰,万世泽.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2,(14):15
关键词:鼻肠梗阻导管置入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132【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85-01
肠梗阻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急腹症,疼痛剧烈,治疗难度大,若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患者往往有生命危险。尤其是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由于自身体质较弱,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肠梗阻的耐受力较差,因此手术治疗肠梗阻风险较大[1],多是采用保守治疗。目前保守治疗以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为常用,相比传统的鼻胃管胃肠减压各方面优势明显,现笔者将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的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术后肠梗阻老年患者,均经过CT和腹平片检查确诊为肠梗阻患者,其中40例患者性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对照组),另40例患者给予DSA监视下行的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8.2±4.2)岁,胃切除术后15例,结肠癌术后10例,胆囊切除术后9例,阑尾炎术后6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7~83岁,平均年龄(68.6±4.5)岁,胃切除术后13例,结肠癌术后12例,胆囊切除术后10例,阑尾炎术后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80例患者均行常规的禁食、禁水、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等对照组治疗,必要时吸氧。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观察组患者行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DSA引导下,将导管送至小肠上段,并注入15ml生理盐水于气囊内,随后拔出导丝,将导管送入胃内,确保导管在胃内呈松弛状态,外接负压吸引。定期复查血常规、腹部平片等。
1.3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
1.4疗效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气液平面消失,排气和排便通畅;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立位腹平片显示气液平面好转,排气和排便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尚未排气和排便。
1.5统计处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临床指标对比。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分组例数胃肠减压量(ml)腹部症状缓解时间(d)排气恢复时间(d)气液平面消失时间(d)对照组40431.5±24.43.7±1.95.5±2.28.1±2.8观察组40957.3±22.71.4±0.33.5±1.65.9±2.6t3.853.123.273.36P<0.05<0.05<0.05<0.052.2疗效对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28/4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37/40),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分组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4015(37.5%)13(32.5%)12(30%)70%观察组4020(50%)17(42.5%)3(7.5%)92.5%X28.16P<0.053讨论
腹部手术后往往对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发生,主要的梗阻部位在小肠,目前临床尚没有教好的预防方法,只能术后积极治疗。术后再次行手术分离粘连,梗阻症状也只是暂时缓解[3],并且二次手术有可能粘连导致肠梗阻更严重,尤其是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度差,同时合并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均不利术后恢复。因此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多采取保守治疗,在DSA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导管置入的成功率,同时也缩短了操作时间。置入导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生命体征,操作过程轻柔精细,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生命体征出现波动;②置入导管之前先彻底清除患者胃内容物,可以预防呕吐,从而避免了十二指肠内气囊反流入胃;③导管置入成功后,不可立即开始负压吸引,应当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引流液变稀才可以负压吸引,否则容易导致肠腔压力增高造成肠穿孔等危重并发症[4]。通过上述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疗效以及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对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综上所述,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可靠、有效,避免了老年患者行开腹手术,减轻了患者痛苦。参考文献
[1]傅继勇.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5):700-701
[2]李胜昔,徐美东.经胃镜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J].中国临床醫学,2011,18(5):650-651
[3]曾祥泰,曾祥福,周小青等.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2,(36):148
[4]王碧峰,万世泽.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