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近十年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有效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荔湾区2006-2016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分布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06-2016年荔湾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5 704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5 686例,输入性病例18例。除2006年、2008年和2011年外,其余年份均有输入病例报告;除2009年外,其他年份均有本地感染病例,年发病率在0/10万~497.33/10万之间。疫情涉及全区22个街道,发病数居前五位的街道依次是南源街(11.75%)、冲口街(7.35%)、石围塘街(7.00%)、金花街(5.21%)和站前街(5.12%)。7-12月均有本地病例报告,6月份前为输入病例。9-10月本地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4.91%,为发病高峰期。男女性别比为1∶1.05。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但发病数以20~59岁年龄组居多,占69.42%。职业分布以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等为主。病例输入地主要以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地区为主。本地暴发疫情主要由登革病毒Ⅰ型引起。结论荔湾区登革热流行具有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并存、散发与多点暴发并存的特点,目前仍为输入或输入引起的本地传播,应及早以蚊媒控制为主进行综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