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推进,更多的一线教师思考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能学有所成?这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最近,听了同事的公开课《知识改变命运》,想法颇多。在本人看来,同事的公开课达成教学目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课堂中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
一、从初中生喜爱游戏的心理需要考虑
《学习改变命运》是这样导入的:先请同学看一则材料: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二年级。要开学了,两个土家族小姑娘却在妈妈手里攥着的两根稻草前呆住了——“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这两根草一长一短,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做事……”结果,妹妹抓了长的去上学,并经过刻苦学习,考入了吉首大学;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肖琴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农民。两姐妹的不同命运,真的是由稻草决定的吗?生:(略。)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老师采取其中一种说法——学习改变命运,作为我们今天的讨论话题。这种新课导入法是从初中生喜爱游戏的心理需要考虑的,使教学活动具有娱乐性。对大多数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寻求乐趣是他们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宜多采用富有情趣、使学生感到兴奋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游戏、娱乐和教学内容融合,在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如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动手操作等,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满足学生游戏娱乐的心理需要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从初中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心理需要考虑
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仅是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从提出问题:“他们是怎样改变命运的?”到分析解决问题:“坚持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这个教学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有效获取了新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而且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由此体现,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很匹配,凸显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代教学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希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都需要有最大系数的安全感。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堂的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教学循序渐进,不大起大落。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对学生进行过难的和过多的测验,否则易导致学生窘迫、怨恨,失去心理安全感。
三、从初中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尊重的心理需要考虑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就需要有效教师。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认可与尊重学生。《学习改变命运》这节课,我认为还有一个成功之处,也是本节课能够得到老师们肯定的地方,即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与尊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堂老师提问与学生回答,都体现了学生认可与尊重的心理需要,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从课堂教学的一些片段及执教老师的肯定性用语可见。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师:海伦、张海迪和霍金等残疾人经过学习,他们不仅成为生活的强者,而且服务于社会、他人,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无论残疾人,还是健康人,都要学习。只有坚持学习,人生才更精彩,生活才更有意义。师:个人要坚持学习,那么国家是否也要学习?同学们能举例说明吗?生甲:要。如日本“二战”以后,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到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生乙: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借鉴别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师:对,国家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技术,同时也要学习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师:好,学习不仅是每个人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如今在世界各地,终身学习已成为新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学习新知识的行列。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内在需要,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尊重,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地满足他们的这些需要,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与动力,反过来又推动学生积极地争取这种机会,从而更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用积极性赞语认可学生,使学生在公众面前塑造良好形象,进而不断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同时还需要教师善于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即使是较差的学生,也要尽量发现其优点,认可、肯定其闪光点,巧妙适时地引导其发扬优点。要正确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问题的难易程度恰如其分,尤其要避免对水平低的学生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激励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学取得成功。
一、从初中生喜爱游戏的心理需要考虑
《学习改变命运》是这样导入的:先请同学看一则材料: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二年级。要开学了,两个土家族小姑娘却在妈妈手里攥着的两根稻草前呆住了——“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这两根草一长一短,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做事……”结果,妹妹抓了长的去上学,并经过刻苦学习,考入了吉首大学;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肖琴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农民。两姐妹的不同命运,真的是由稻草决定的吗?生:(略。)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老师采取其中一种说法——学习改变命运,作为我们今天的讨论话题。这种新课导入法是从初中生喜爱游戏的心理需要考虑的,使教学活动具有娱乐性。对大多数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寻求乐趣是他们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课堂教学宜多采用富有情趣、使学生感到兴奋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游戏、娱乐和教学内容融合,在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如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动手操作等,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满足学生游戏娱乐的心理需要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从初中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心理需要考虑
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仅是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从提出问题:“他们是怎样改变命运的?”到分析解决问题:“坚持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这个教学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有效获取了新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而且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由此体现,课程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很匹配,凸显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现代教学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希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都需要有最大系数的安全感。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种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堂的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使教学循序渐进,不大起大落。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对学生进行过难的和过多的测验,否则易导致学生窘迫、怨恨,失去心理安全感。
三、从初中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尊重的心理需要考虑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就需要有效教师。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认可与尊重学生。《学习改变命运》这节课,我认为还有一个成功之处,也是本节课能够得到老师们肯定的地方,即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与尊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堂老师提问与学生回答,都体现了学生认可与尊重的心理需要,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从课堂教学的一些片段及执教老师的肯定性用语可见。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师:海伦、张海迪和霍金等残疾人经过学习,他们不仅成为生活的强者,而且服务于社会、他人,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无论残疾人,还是健康人,都要学习。只有坚持学习,人生才更精彩,生活才更有意义。师:个人要坚持学习,那么国家是否也要学习?同学们能举例说明吗?生甲:要。如日本“二战”以后,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到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迅速崛起。生乙: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借鉴别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师:对,国家要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技术,同时也要学习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师:好,学习不仅是每个人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如今在世界各地,终身学习已成为新世纪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学习新知识的行列。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内在需要,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尊重,如果教师能够不断地满足他们的这些需要,就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信心与动力,反过来又推动学生积极地争取这种机会,从而更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用积极性赞语认可学生,使学生在公众面前塑造良好形象,进而不断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同时还需要教师善于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即使是较差的学生,也要尽量发现其优点,认可、肯定其闪光点,巧妙适时地引导其发扬优点。要正确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问题的难易程度恰如其分,尤其要避免对水平低的学生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激励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学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