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学作为小学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教育游戏环境,如何将二者有机整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将对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游戏环境;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参与性偏低,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以其自身趣味性优势,与小学数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对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并在其认知基础上,选择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以拉近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之间的距离,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小学生处于生理及心理发育阶段,教育游戏具备直观性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在教育游戏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能够增强小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通过教育游戏,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且教师利用游戏开展数学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教育游戏环境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二、游戏教育环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利用教育游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游戏具备趣味性、挑战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且竞争性的特点能够促使学生与其他同学比赛,并在比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小学生个体差异组建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在合作中完成游戏,逐渐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教育游戏的合作与竞争都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欲望,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如在学习整数加法运算时,笔者借助“攻城魔法阵”这一游戏,将加法运算融入游戏中,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受到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教育游戏环境中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笔者在具体实践中,将教育游戏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数学认知水平的学生选择对应等级的游戏开展教学,提高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如数学连连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游戏,是计算机与游戏相结合的产物,在游戏中进行计算,小学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3.合理原则,合理设置游戏时间
合理原则是教育游戏环境中教师必须遵守的原则。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喜爱会越来越深,教师应及时加以控制,避免学生沉迷于游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科学、合理地规划游戏时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小学生在教育游戏中能够进行针对性、目的性的游戏。制定合理的时间,适当与合适的游戏相结合,不但能够显著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避免游戏形式化
虽然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也应注意到,任何新型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的,服务于教学目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将两种教学模式有机整合,把握时间和尺度,根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避免教育游戏形式化,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游戏的应用效果。所以教师应明确教育游戏的本质与目标,灵活运用该教学模式,并不断提升自身数学专业素质,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喻俊云.议小学数学课堂中教育游戏的有效应用[J].才智,2015,(26).
[2]申忠会.Flash教育游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准实验研究
——以小学数学《元角分的认识》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2,(33).
作者简介:卢玉珍(1970— ),甘肃陇南人,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教育游戏环境;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参与性偏低,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上的教学模式,以其自身趣味性优势,与小学数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对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并在其认知基础上,选择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以拉近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之间的距离,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小学生处于生理及心理发育阶段,教育游戏具备直观性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在教育游戏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能够增强小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通过教育游戏,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且教师利用游戏开展数学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教育游戏环境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二、游戏教育环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利用教育游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游戏具备趣味性、挑战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且竞争性的特点能够促使学生与其他同学比赛,并在比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小学生个体差异组建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在合作中完成游戏,逐渐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教育游戏的合作与竞争都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欲望,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如在学习整数加法运算时,笔者借助“攻城魔法阵”这一游戏,将加法运算融入游戏中,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受到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在教育游戏环境中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笔者在具体实践中,将教育游戏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数学认知水平的学生选择对应等级的游戏开展教学,提高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如数学连连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游戏,是计算机与游戏相结合的产物,在游戏中进行计算,小学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3.合理原则,合理设置游戏时间
合理原则是教育游戏环境中教师必须遵守的原则。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喜爱会越来越深,教师应及时加以控制,避免学生沉迷于游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科学、合理地规划游戏时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小学生在教育游戏中能够进行针对性、目的性的游戏。制定合理的时间,适当与合适的游戏相结合,不但能够显著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避免游戏形式化
虽然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也应注意到,任何新型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的,服务于教学目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将两种教学模式有机整合,把握时间和尺度,根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避免教育游戏形式化,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游戏的应用效果。所以教师应明确教育游戏的本质与目标,灵活运用该教学模式,并不断提升自身数学专业素质,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喻俊云.议小学数学课堂中教育游戏的有效应用[J].才智,2015,(26).
[2]申忠会.Flash教育游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准实验研究
——以小学数学《元角分的认识》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2,(33).
作者简介:卢玉珍(1970— ),甘肃陇南人,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