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80后”这个概念被提出以后,就出现了“90后”、“00后”等概念,分别用以指代1990年以后和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很多人都认为“90后”聪明、富有创造性、自私、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从今年开始“90后”大学生将成为大学生群体主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大学生很多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那么“90后”有到底哪些心理特征呢,如何针对这些心理特征对“ 90后”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这方面进行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90后”心理特征
(一)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90后”的大部分大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表现的比较沉默,不善言辞。让人感觉比较清高。从通过部分学生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与同学交流并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仅限于同宿舍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同学会反映他比较孤僻之类的,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和周围同学说,时间长了,别的同学也会觉得他们不合群,不好交往,渐渐的大家会习惯于他们的沉默,遇到事情也很少与其交流。这样,他们自己就会觉得孤独、被忽视。
(二)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讨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但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很少洗衣服、做家务,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依赖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另外,由于独生子女,被宠习惯了,与人分享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校里和室友、同学也会存在矛盾,有事情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感觉孤独,对父母存在很强烈的情感依赖,但同时又不愿意和父母做深入的交流。
(三)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90后”的大学生也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但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并且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
(四)责任感往往体现在关键时刻
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历史使命感、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别人,只关心自己、关心什么时候买房、买车等,这是社会普遍认为的。90后的青年,正如网上的一些文章显示的,他们生下来生活就有好的生活,父母的呵护,不知道什么叫苦,他们不需要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发展,除了父母、老师教育自己要好好学习以外,没有人告诉他们还需要关注学习以外的事情,因此,他们就显的对国家、对社会关注不够,责任感不太突出。
但是,关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90后”的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90后”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小英雄。
(五)心理承受力不强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比较特殊,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有很大好转,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比以前好,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会更多。而且父辈们自己吃了很多苦,都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受苦,想让子女过上优越的生活,即使自己再累,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几乎物质上有求必应;另外,孩子受到整个家庭的完全照顾和爱护,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整个家庭都以这个孩子为中心,他们可以任意发脾气,家长无条件的接受。这些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像天塌了一样,觉得世界一片灰暗。
二、“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正确对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任何一个年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过多的去批评“90后”的大学生的种种我们看不惯的行为或性格特点。抱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凸显出来的个性特征,并适当的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采取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首先承认在他们身上存在某些共同的个性特点,并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进而产生“同理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二)让心理关怀走进宿舍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地方,是最能让他们放松的地方,在宿舍里他们可以随便谈任何问题,心理健康的老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学生宿舍去,听他们说说自己的生活,对学校各方面的意见,了解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听听他们的心声。这样即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可以了解到一些通过其他途径很难了解到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当然,不要让学生感觉你像他们的妈妈,什么都想管,什么都想了解,要以听为主,这样你才能获得你想获得的信息。另外,除了和学生聊天之外还要多和宿舍的值班人员聊天,从他们那里你可以了解到某个学生最近心情不好,一些学生的性格。
(三)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并结合他们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1)大一注重适应性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初入大学,面临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关系,这些都要重新去开始去经营,对于独立性和比较自我的80后大学生来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更多,因此,要注重适应性教育,包括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课余时间怎么利用等。(2)大二通过素质拓展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素质拓展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挑战极限、挖掘潜能,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的手段。目前有不少高校正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素质拓展活动,也有一些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拓展基地,聘请专门人员对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心理意义,这种形式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素质拓展活动在低年级比较适合,因为大一有军训,最好放在大二。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做好学业规划。(3)大三、大四侧重就业辅导,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选择找工作还是升学,并做好大学生升学或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辅导。
(四)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学校为在校大学生搭建创新平台,如我校依托各学院,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参加各类比赛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改变心理咨询中的被动局面,主动关怀学生
心理咨询和辅导一般都是等待学生主动来咨询,但是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或者这样那样的因素影响阻止了他们接受咨询,因而显得被动。当我们了解到一些学生的信息之后就主动的通过辅导员、心理委员进一步了解信息。在做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之后,或者通过辅导员、心理委员引导其接受咨询、或者主动到宿舍,和同学“聊天”,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进一步了解情况,从做朋友开始,慢慢的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自己就会向你说一些事情。
(六)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我们也可以投其所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可以通过邮件、QQ、飞信、网上留言、博客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然主要以网络为平台。
“90后”大学生是特殊的,也是不特殊的,无论他们的性格特征如何,我们都不能说他们是不健康的,相信用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通过各方面的努力,“90后”的大学校园会是更加充满活力、和谐美丽的。
(作者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一、“90后”心理特征
(一)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90后”的大部分大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表现的比较沉默,不善言辞。让人感觉比较清高。从通过部分学生了解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与同学交流并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仅限于同宿舍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同学会反映他比较孤僻之类的,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和周围同学说,时间长了,别的同学也会觉得他们不合群,不好交往,渐渐的大家会习惯于他们的沉默,遇到事情也很少与其交流。这样,他们自己就会觉得孤独、被忽视。
(二)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讨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但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很少洗衣服、做家务,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依赖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另外,由于独生子女,被宠习惯了,与人分享的能力、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校里和室友、同学也会存在矛盾,有事情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感觉孤独,对父母存在很强烈的情感依赖,但同时又不愿意和父母做深入的交流。
(三)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90后”的大学生也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但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并且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
(四)责任感往往体现在关键时刻
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历史使命感、不关心政治、不关心别人,只关心自己、关心什么时候买房、买车等,这是社会普遍认为的。90后的青年,正如网上的一些文章显示的,他们生下来生活就有好的生活,父母的呵护,不知道什么叫苦,他们不需要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发展,除了父母、老师教育自己要好好学习以外,没有人告诉他们还需要关注学习以外的事情,因此,他们就显的对国家、对社会关注不够,责任感不太突出。
但是,关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90后”的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90后”大学生中出现了很多小英雄。
(五)心理承受力不强
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比较特殊,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有很大好转,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比以前好,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会更多。而且父辈们自己吃了很多苦,都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受苦,想让子女过上优越的生活,即使自己再累,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几乎物质上有求必应;另外,孩子受到整个家庭的完全照顾和爱护,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整个家庭都以这个孩子为中心,他们可以任意发脾气,家长无条件的接受。这些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从来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洗礼,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像天塌了一样,觉得世界一片灰暗。
二、“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正确对待“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任何一个年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过多的去批评“90后”的大学生的种种我们看不惯的行为或性格特点。抱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凸显出来的个性特征,并适当的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采取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首先承认在他们身上存在某些共同的个性特点,并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进而产生“同理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二)让心理关怀走进宿舍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地方,是最能让他们放松的地方,在宿舍里他们可以随便谈任何问题,心理健康的老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学生宿舍去,听他们说说自己的生活,对学校各方面的意见,了解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听听他们的心声。这样即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可以了解到一些通过其他途径很难了解到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当然,不要让学生感觉你像他们的妈妈,什么都想管,什么都想了解,要以听为主,这样你才能获得你想获得的信息。另外,除了和学生聊天之外还要多和宿舍的值班人员聊天,从他们那里你可以了解到某个学生最近心情不好,一些学生的性格。
(三)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并结合他们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1)大一注重适应性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初入大学,面临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新的人际关系,这些都要重新去开始去经营,对于独立性和比较自我的80后大学生来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更多,因此,要注重适应性教育,包括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课余时间怎么利用等。(2)大二通过素质拓展提高学生意志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素质拓展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挑战极限、挖掘潜能,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自立性、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的手段。目前有不少高校正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素质拓展活动,也有一些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拓展基地,聘请专门人员对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心理意义,这种形式也很受同学们的欢迎。素质拓展活动在低年级比较适合,因为大一有军训,最好放在大二。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做好学业规划。(3)大三、大四侧重就业辅导,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选择找工作还是升学,并做好大学生升学或择业过程中的心理辅导。
(四)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学校为在校大学生搭建创新平台,如我校依托各学院,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参加各类比赛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改变心理咨询中的被动局面,主动关怀学生
心理咨询和辅导一般都是等待学生主动来咨询,但是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或者这样那样的因素影响阻止了他们接受咨询,因而显得被动。当我们了解到一些学生的信息之后就主动的通过辅导员、心理委员进一步了解信息。在做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之后,或者通过辅导员、心理委员引导其接受咨询、或者主动到宿舍,和同学“聊天”,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进一步了解情况,从做朋友开始,慢慢的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自己就会向你说一些事情。
(六)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我们也可以投其所好,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可以通过邮件、QQ、飞信、网上留言、博客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然主要以网络为平台。
“90后”大学生是特殊的,也是不特殊的,无论他们的性格特征如何,我们都不能说他们是不健康的,相信用我们的爱心和责任心,通过各方面的努力,“90后”的大学校园会是更加充满活力、和谐美丽的。
(作者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