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素质教育推进到了新的历史阶段,音乐教学也应走出数十年不变的模式。只有不断地创新,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才能符合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大时代。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些音乐教学的方法,在课堂上,“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大胆改革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中增乐,学中增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学生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分析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九分之八的学生是当地人,根据他们年龄特点,各方面感知能力特点,另外九分之一的外校生,他们思维较为敏捷,想象力丰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有意识地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进行主体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提高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三个方面。
1.1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自主性
它与受动性、外在性相对立,其表现为学生行为的自主、自信与自律(自控)。自主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辨论会主席、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点拨和概括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之前教师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这点在当前普遍没有做到)。应该区别“教学”与“教学生学”的不同,认识到从长远上看,少教才能多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调整)。具有反思的思维方式,是人的重要特征;反思,是自主性的最重要表现。
1.2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活动性
活动性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空,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非自己。必须强调指出,这里的活动是自主性的活动,即学生作主人的活动,而非学生是木偶的活动,也非"表演式"的专供参观学习的所谓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习是试错的过程,不是复制、照相。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理解事物,都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教学,矫正或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1.3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创造性
创造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对中学生而言,不应该要求“发前人所未发”,仅要求“发自己所未发”即可。从社会需要与学习需要两个方面看,教学中都必须强调创造。创造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实践与激励,自己的创造实践是对学生创造的激励,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创造离不开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离不开审美水平。因此,在引导与激励中,应该在美育上多下笔墨,对学生的要求是探索与猜想,探索是态度、猜想属方法。
2.研究理论依据
主体性教育思想即便成了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教育也便成了立于教育改革潮头的主题。现代教育把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构建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学校教育的本质。主体性即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且三者是主体性结构中的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同层次的方面。主动性即主体能动性,它必须以自主性为基础,又把创造性作为主动性的较高层次的发挥和表现,主动性是主体性的本质特征。因此,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实施主动性教育。实施主动性教育,必须依据主动性培养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基本原理:需要激励原理,满足需要是一个人主动行为的心理依据;行为强化原理;人的主动性可以通过对其主动行为的强化而塑造;文化教育原理;通过学习人类文明汲取蕴涵的人类主动精神;社会互动原理;人的主动性总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而促进的;自我教育原理;自我教育是学生主动性的本质体现,也是主动性生成和强化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的多方面成长、顾及了他们的主动性,才会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正是在处理一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老师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老师能否唤起他的力量?老师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老师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老师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老师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老师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老师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与哲学、艺术相关,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也只有“这种教学的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厌烦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3.研究方法
根据初中学生课堂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观察法的设计作研究方法。
3.1 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在这里,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指在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大胆地提出和参与讨论有关音乐知识和问题的行为。对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课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得到相关的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的性质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检验。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映了主体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程度,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而兴趣的培养又是需要一种情境的,这种情境在音乐学科里的最好表现形式就是问题情境。在本课题中,这种具有问题情境的问题的集合就是课堂活动问题资源库。
总之,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见仁见智。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引导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学习的课,也就是具正实施素质教育的课,是好课。从表现形式来看,传统的成功经验与现代教育思想结合的恰到好处的课,主动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巧妙结合的课,是好课。从对象看,师生各得共所,都有出色表现的课,是好课。
1.音乐教育提倡适应学生个性,扩展创造性经验的音乐欣赏教育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分析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九分之八的学生是当地人,根据他们年龄特点,各方面感知能力特点,另外九分之一的外校生,他们思维较为敏捷,想象力丰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有意识地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进行主体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提高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三个方面。
1.1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自主性
它与受动性、外在性相对立,其表现为学生行为的自主、自信与自律(自控)。自主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辨论会主席、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点拨和概括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之前教师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这点在当前普遍没有做到)。应该区别“教学”与“教学生学”的不同,认识到从长远上看,少教才能多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调整)。具有反思的思维方式,是人的重要特征;反思,是自主性的最重要表现。
1.2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活动性
活动性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空,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非自己。必须强调指出,这里的活动是自主性的活动,即学生作主人的活动,而非学生是木偶的活动,也非"表演式"的专供参观学习的所谓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习是试错的过程,不是复制、照相。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理解事物,都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教学,矫正或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1.3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创造性
创造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对中学生而言,不应该要求“发前人所未发”,仅要求“发自己所未发”即可。从社会需要与学习需要两个方面看,教学中都必须强调创造。创造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实践与激励,自己的创造实践是对学生创造的激励,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创造离不开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离不开审美水平。因此,在引导与激励中,应该在美育上多下笔墨,对学生的要求是探索与猜想,探索是态度、猜想属方法。
2.研究理论依据
主体性教育思想即便成了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教育也便成了立于教育改革潮头的主题。现代教育把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构建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学校教育的本质。主体性即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且三者是主体性结构中的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同层次的方面。主动性即主体能动性,它必须以自主性为基础,又把创造性作为主动性的较高层次的发挥和表现,主动性是主体性的本质特征。因此,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实施主动性教育。实施主动性教育,必须依据主动性培养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基本原理:需要激励原理,满足需要是一个人主动行为的心理依据;行为强化原理;人的主动性可以通过对其主动行为的强化而塑造;文化教育原理;通过学习人类文明汲取蕴涵的人类主动精神;社会互动原理;人的主动性总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而促进的;自我教育原理;自我教育是学生主动性的本质体现,也是主动性生成和强化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的多方面成长、顾及了他们的主动性,才会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正是在处理一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老师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老师能否唤起他的力量?老师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老师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老师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老师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老师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老师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与哲学、艺术相关,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也只有“这种教学的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厌烦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3.研究方法
根据初中学生课堂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观察法的设计作研究方法。
3.1 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在这里,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指在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大胆地提出和参与讨论有关音乐知识和问题的行为。对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课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得到相关的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的性质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检验。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映了主体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程度,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而兴趣的培养又是需要一种情境的,这种情境在音乐学科里的最好表现形式就是问题情境。在本课题中,这种具有问题情境的问题的集合就是课堂活动问题资源库。
总之,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见仁见智。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引导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学习的课,也就是具正实施素质教育的课,是好课。从表现形式来看,传统的成功经验与现代教育思想结合的恰到好处的课,主动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巧妙结合的课,是好课。从对象看,师生各得共所,都有出色表现的课,是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