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出现了低效高耗的教学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改革现在的教育教学现状,通过对心理学的重新认识,帮助学生走出被动学习的困境,注重积极暗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趣味性学习,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良好的氛围,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合理运用; 心理效应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22-001
一、注重积极暗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罗扎诺夫说,学习有三个主要的障碍:1.批评性的逻辑的障碍(“学习是不简单的,所以怎么可能有趣而轻松地学习呢”);2.本能的情绪性的障碍(“我很笨,所以我无法去做它”);3.批评的道德的障碍(“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所以我最好埋头苦学”)。了解一个学生“属于哪一种情况”,我们就能获得较好的关系。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我们就能迅速而顺利地消除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身的阻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对此应有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对学生有一个正向的作用,都能为消除这三种障碍提供抓手。
消除这些暗示的一个好办法是想象。想象是一项有力的消除学习心理障碍的学习工具。一个教学效果一般的教师可能会说:“不要忘了努力学习,否则在下次考试中,你可能考砸了。”——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极的刺激。为了杜绝出现这类用语,教师从应从心理学上去了解学生听后的心理反应。蹲下身子做学生,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蹲下身子看学生”,这样的一蹲,教师马上发现了自己说这话时的后果。这里有两个办法可以运用,一个是鼓励学生细致地想象将来他们如何成功使用新掌握的知识。另一个是注入一种正面的思想,就如同上例中那句话,我们把它改为“你每天都表现很努力!你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这样的正向引导、暗示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追求以后更精彩的表现。
积极暗示的力量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优秀的教师总是通过使他们的授课富有条理、使人愉快而有利于学习。在一节拼音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段案例:在教学“a、o、e”时,不是像我们看到的传统的教学那样,由教师领着学生在那儿如小和尚念经般的哼哼啊啊地读,而是让学生玩一个游戏:由教师将卡片送到特定的学生那儿,而一个在讲台前的学生是被蒙上双眼的,由这被蒙着眼的学生去找这个字母。在这个学生游戏过程中,其它的参加者要反复地念着这一字母,并且要随着那个学生离目标的距离远近来表现不同的声音!这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盎然。只是几分钟时间学生就能读准拼音了。这比教师不厌其烦地纠正效果要好得多。
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趣味性学习
愉快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心境,有助于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反之,不良的心境则会影响身心健康,妨碍工作和学习顺利进行。
如何让学生学有乐趣呢?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一项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形式多样,让学生学有乐趣,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和《登鹳雀楼》时,为了达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的要求。教师编排了几个有利于表达诗句意思的动作。学生立刻有了乐趣,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诵。学生很快掌握了诗句的主要意思,把古诗文读得很有韵味。再如学习《寓言二则》一课,课后要求背诵全文,这项作业难度较大。教师讲解课文后,把学生安排好小组,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排练当中,学习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在我们的实验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学习《丰碑》一课,学生对“大雪很快地覆盖了死去的军需处长,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句不能理解。这时老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畅谈个人想法。最后学生统一了认识,明白了“军需处长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热烈地讨论,欢快的学习氛围,怎能不激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呢?
充满“趣味性”的学习,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易达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我们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让教学活动充满乐趣,让教育对象在欢乐中游弋,用乐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点对小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它符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学习的心理特点。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除了听说读写外,还可用喜闻乐见的五彩笔,画出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草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学生描画出作者描述的大草原的美景;画出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幻想,以及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一幅幅画画出了学生们的心声和向往,这其中的快乐每个学生都深深体味到了。
学习生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满着乐趣,学到新的知识是快乐的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孔圣人早就讲过的。读书、上课、完成作业、同学交往、切磋学问都是很快乐的事。教师要时常赞美学生的优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充满喜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经常搞竞赛、评比。如小组间的竞赛,好的方面加分,突出好的或有进步的给加奖励分,定期汇总评比,给以奖励。唤起学生的评比兴趣,不是单纯为了评比而评比,是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良好的氛围,提高学习的效率。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可见,趣味性学习对人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验中也发现,过度的兴奋也会对学习效率产生干扰性影响。这个尺度需要老师掌握好,并适度调控。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合理运用; 心理效应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1-122-001
一、注重积极暗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罗扎诺夫说,学习有三个主要的障碍:1.批评性的逻辑的障碍(“学习是不简单的,所以怎么可能有趣而轻松地学习呢”);2.本能的情绪性的障碍(“我很笨,所以我无法去做它”);3.批评的道德的障碍(“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所以我最好埋头苦学”)。了解一个学生“属于哪一种情况”,我们就能获得较好的关系。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我们就能迅速而顺利地消除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身的阻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对此应有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对学生有一个正向的作用,都能为消除这三种障碍提供抓手。
消除这些暗示的一个好办法是想象。想象是一项有力的消除学习心理障碍的学习工具。一个教学效果一般的教师可能会说:“不要忘了努力学习,否则在下次考试中,你可能考砸了。”——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极的刺激。为了杜绝出现这类用语,教师从应从心理学上去了解学生听后的心理反应。蹲下身子做学生,正如于永正老师说的“蹲下身子看学生”,这样的一蹲,教师马上发现了自己说这话时的后果。这里有两个办法可以运用,一个是鼓励学生细致地想象将来他们如何成功使用新掌握的知识。另一个是注入一种正面的思想,就如同上例中那句话,我们把它改为“你每天都表现很努力!你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这样的正向引导、暗示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追求以后更精彩的表现。
积极暗示的力量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优秀的教师总是通过使他们的授课富有条理、使人愉快而有利于学习。在一节拼音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段案例:在教学“a、o、e”时,不是像我们看到的传统的教学那样,由教师领着学生在那儿如小和尚念经般的哼哼啊啊地读,而是让学生玩一个游戏:由教师将卡片送到特定的学生那儿,而一个在讲台前的学生是被蒙上双眼的,由这被蒙着眼的学生去找这个字母。在这个学生游戏过程中,其它的参加者要反复地念着这一字母,并且要随着那个学生离目标的距离远近来表现不同的声音!这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盎然。只是几分钟时间学生就能读准拼音了。这比教师不厌其烦地纠正效果要好得多。
二、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趣味性学习
愉快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心境,有助于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反之,不良的心境则会影响身心健康,妨碍工作和学习顺利进行。
如何让学生学有乐趣呢?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一项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形式多样,让学生学有乐趣,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古诗《夜宿山寺》和《登鹳雀楼》时,为了达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的要求。教师编排了几个有利于表达诗句意思的动作。学生立刻有了乐趣,争先恐后地要求朗诵。学生很快掌握了诗句的主要意思,把古诗文读得很有韵味。再如学习《寓言二则》一课,课后要求背诵全文,这项作业难度较大。教师讲解课文后,把学生安排好小组,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排练当中,学习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
在我们的实验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学习《丰碑》一课,学生对“大雪很快地覆盖了死去的军需处长,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句不能理解。这时老师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畅谈个人想法。最后学生统一了认识,明白了“军需处长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热烈地讨论,欢快的学习氛围,怎能不激起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呢?
充满“趣味性”的学习,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易达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我们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让教学活动充满乐趣,让教育对象在欢乐中游弋,用乐趣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点对小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它符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学习的心理特点。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除了听说读写外,还可用喜闻乐见的五彩笔,画出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草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学生描画出作者描述的大草原的美景;画出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幻想,以及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一幅幅画画出了学生们的心声和向往,这其中的快乐每个学生都深深体味到了。
学习生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满着乐趣,学到新的知识是快乐的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孔圣人早就讲过的。读书、上课、完成作业、同学交往、切磋学问都是很快乐的事。教师要时常赞美学生的优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充满喜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经常搞竞赛、评比。如小组间的竞赛,好的方面加分,突出好的或有进步的给加奖励分,定期汇总评比,给以奖励。唤起学生的评比兴趣,不是单纯为了评比而评比,是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良好的氛围,提高学习的效率。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可见,趣味性学习对人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验中也发现,过度的兴奋也会对学习效率产生干扰性影响。这个尺度需要老师掌握好,并适度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