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褶与块茎——读杨雁翎的花系列绘画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eng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雁翎
  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1974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
  1997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系。
  同年进入济南画院成为专业画家
  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等学历研究生班
  展览经历:
  2018墨之爱水墨六人展 纽约
  艺览北京 北京劝业场
  气韵非师三人联展今日美术馆
  2017艺术北京 北京农业展览馆
  深圳艺术博览会 深圳会展中心
  2016艺术北京 北京农业展览馆
  香港亚洲艺术博览会 香港
  纽约笺洹三人展 纽约
  香港水墨艺博 香港会展中心
  2015香港首届水墨艺术博览会 香港会展中心
  《万花源季》苏富比纽约亚洲当代水墨展 紐约苏富比
  2007中韩交流展韩国首尔
  2006亚洲当代艺术展韩国清原美术馆
  2005亚洲当代艺术展韩国清原美术馆
  2001《吴道子造像》首届黄河书画邀请展并收藏
  中国美术馆
  1999《迎春花》入选全国九届美展省展
  山东省美术馆
  1997《祥云》山东迎香港回归书画展二等奖
  山东省美术馆
  《温暖的天空》山东第二届工笔画展二等奖
  山东省美术馆
  《等待》入选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
  山东美术馆
  认识杨雁翎有些年头了,一直以为她是画水墨人物的,后来听说她画油画了,艺术家有不同的探索,总是件好事。不过,如果总是在探索之中,也会给人浅尝辄止之嫌,难以形成自己的面貌。每次见到雁翎,谈的都是别人的作品,很少聊到她自己的创作,直到去年秋天,她说要做展览,我才开始认真研究她的作品,才发现她近来的创作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雁翎在花的题材上已经探索好几年了,近来更是渐入佳境。花乌画本来就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种类,女艺术家画花更不稀罕。在一个大师云集的领域,如何画出自己的面貌,是每个以花为题材的艺术家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花的美妍、娇羞、柔弱、纯洁等等方面的面貌,已经为历代名家所穷尽。花作为生命之源、神秘之本、性的暗示、欲望的象征等等方面的寓意,已经被当代名家所发掘。如果不满足于画一幅装饰画,花还有什么方面和寓意值得艺术家去探索呢?
  在雁翎的作品中,特别是在近来创作的以鸡冠花为题材的作品中,我看到的却是它们与后现代哲学的关联。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有两个概念,可以概括后现代哲学的重要特征。一个是皱褶,另一个是块茎。与莱布尼茨的单子的封闭性不同,德勒兹的褶子突出了开合的动态性。褶子既可以收缩,也可以伸开。与莱布尼茨用单子来体现宇宙的静态和谐不同,德勒兹用褶子来体现生命和世界的复杂性、动态性。块茎概念再一次突出了世界的根源的复杂性。块茎由一群根须构成,它们互相缠绕,四处蔓延,没有原点,没有中心。
  雁翎尝试过各种花卉,最终在鸡冠花找到了感觉,将自己的创作热情释放出来。或许雁翎看重的,是鸡冠花的单纯与丰富,让她的绘画语言有了用武之地。与大多数花卉的花冠由单薄的花瓣组成不同,鸡冠花的花冠非常厚实,且结构复杂,便于做反复刻画和皴攘。雁翎经过长期摸索形成的兼工带写的笔墨语言,在表达鸡冠花时显得得心应手。
  不过,我看重的是鸡冠花特有的皱褶和块茎。自然的鸡冠花本身就具有皱褶,雁翎在描绘的时候特意将皱褶凸显出来。皱褶成了雁翎鸡冠花系列作品的标志性图像。鸡冠花肥厚的花冠,事实上是由许多细小的花瓣层叠而成。尽管它们不是根,却有块茎的特征。雁翎乐此不疲地描绘鸡冠花,在花冠的皱褶和块茎上的刻画上投入巨大的时间、精力与热情,莫非她熟悉德勒兹的哲学?
  在我与雁翎的交往中,很少听到她说哲学,从来没有听到她说德勒兹。如何来解释她的鸡冠花系列作品与德勒兹哲学的某些内容的高度吻合呢?雁翎不是观念艺术家,她在绘画语言的锤炼和趣味的追求方面下过很大的功夫。她的作品与后现代哲学思想的某些勾连,完全源于作品本身的意义张力。或许雁翎只是本能地画画,完全没有思考作品的寓意。但是,她在作品中无意识地投入的感受和心理,刚好契合后现代哲学的某些要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如果从总体上来看,尤其是将现代哲学与后现代哲学对照起来,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理性与感性、男性与女性等等的区别。正因为雁翎在自己的作品中充分表达了女性对世界的感受,她的作品才与后现代哲学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
  艺术作品的哲理其实不在于抽象的观念,而在于它们的意义密度。正因为如此,观念先行的作品反而会显得思想贫乏,艺术先行的作品却具有巨大的阐释空间。雁翎的鸡冠花系列绘画作品,就给心理学、哲学的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他文献
5月10日,新绎空间携展览“知北游”—王牧羽研究展亮相,由夏可君博士担任策展人,共展出王牧羽作品23件,手稿66件。  展览是对一个有着自己探索过程与独特风格语言的艺术家的个案研究。王牧羽的作品经过了四个阶段:在北京城南住的时候画的《边缘》系列,面对灾变而描绘了人类无援而独特的浮游状态的《突围系列》,对各种云的系统研究与诗意描绘《云图》系列,最近一两年的《天空之城》系列。从城市的边缘到天空的云意,
期刊
4月24日,“天然奇瑰”在意大利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及预展,为10月份在米兰世博会KIP国际馆举行的正式展出做预热。  米兰世博会的举办恰逢中意两国建交45周年, “天然奇瑰”的推出,缘自两国加强彼此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强烈意愿。项目从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主题“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中获得灵感,五位女性艺术家韩淑英,何成瑶,莫棣,孙少坤,陶艾民通过她们的艺术敏感性,阐述了各自对“人类与自然间的关系”这
期刊
5月9日下午,“曲丰国个展:谷雨”在Hi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集合了艺术家曲丰国对时间与感情关系的变化,以“四季”为创作基准,运用抽象的线条来记录和简化绘画与情感的关系作品展,呈现“自己对时间流逝的痛苦或者不安”。  曲丰国的抽象画由色彩和线条组成。四季的色彩,通过冬天的玄色、夏天的朱红、春天的蓝绿和秋天的白黄,每个线条都是每一个颜色的延伸,不同颜色的重复和叠加,既是对四季的观察和感受,也是对大千
期刊
2018年6月16日,“气韵非师”群展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拉开序幕。圆大西是其中之一的参展艺术家。策展人彭锋说:“圆大西是一位非常特殊的艺术家,他学的专业是历史,做的工作是管理,业余爱好是艺术。他没有上过任何艺术院校,但是他在书法、油画、国画、古典音乐的创作和鉴赏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身为《东方艺术 大家》杂志执行出版人,当我们研究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家的创作,圆大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他
期刊
5月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昆明市博物馆主办,中国油画院承办,云南艾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尚丁画展”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是尚丁先生归国以来的一次回顾。作品涵盖出国前影响深远的士兵题材以及回国之后的103天西藏写生。从中可以看到画家追求艺术精神与心路历程的倾情表达。  尚丁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画家,先后受教于何孔德与靳尚谊先生,1978年作为文革结束后的第一届研究生又与全山石
期刊
4月18日,“知性图景”作品展在艺凯旋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从不同方向展出了张凯、刘政欣三位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览巧妙的运用了空间结构,将三个拥有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作品分设在独立的展厅之间。  无论是张凯的充满着古典唯美气息的“猫”系列、刘政昕的天然景观“画树皮”系列,还是王豪的沉浸于东方文化的极简主义抽象作品。虽然艺术表现风格迥异,但基点相同,艺术家都把个体在历时中展开的遭遇和选择最真实、最直接的
期刊
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民间未来”新闻发布会于5月7日在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召开。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为呼应双年展主题“全世界的未来”而邀请中国当代艺术主流视野之外的创造者刘家琨、陆扬、谭盾、文慧(生活舞蹈工作室)和吴文光(草场地工作站)来呈现他们多年来持续构建的人文创造、思想对话和旺盛的生命力。  在发布会现场,策展方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负责人和艺术家就“民间未来”这一主题做了阐述和介绍
期刊
在市中心的一座高楼里,经过好几道门禁之后,我来到圆大西的画室。房子收拾得一尘不染,墙上挂着《楞伽经》小楷条屏,桌上摆放着品质讲究的茶具和茶,音响正播放格伦·古尔德演奏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如果不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画颜料气味,没有人会想到这是画室。这不是我第一次见大西,却是我第一次访问他的画室。在看完大西新近创作的作品后,我一直在想,如何来解读面前的这位不同寻常的艺术家。  大西并非艺术科班出身,
期刊
藝术是否可以教授,这是当代艺术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说艺术不可以教授,汗牛充栋的艺术院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7如果艺术可以教授,那么多学习艺术的学生为什么都没能成为艺术家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早在北宋时期,苏轼就强调书法“不学可”。当然,苏轼并没有反对学习。那么,艺术之中,哪些部分是可以学习的,哪些部分是不可学习的,就成了一个问题。与苏轼同时代的郭若虚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图画见闻志>中
期刊
4月29日,“星际穿越—赵旭作品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展出赵旭近两年新近创作的抽象艺术作品。如果说2013年赵旭的个人回顾展只为圆一个艺术家的梦,那么经过近两年的进一步探索,赵旭已经在艺术创造的艰难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1988年赵旭毕业于北京实用美术学校后,在亚洲各处包括北京、香港和新加坡获得了多个展机会。在20世纪80年代活跃、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气氛中,以吴冠中为代表的自由和笔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