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瘢痕癌的病因学及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5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烧伤重建外科收治的187例瘢痕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性别、初始伤或原发病发生年龄、瘢痕癌发生年龄,初始伤或原发病、潜伏期长短、溃疡前期长短、溃疡后期长短、病变部位、病灶类型、病灶面积、局部瘢痕张力情况,组织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骨侵犯及淋巴结病变情况,治疗方法及预后。对初始伤或原发病发生年龄与潜伏期长短、溃疡前期长短与溃疡后期长短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对复发情况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1)本组患者男女比例约1.6∶1.0,初始伤或原发病发生年龄为0.17~78.00(17±18)岁,瘢痕癌发生年龄为18~84(49±14)岁。(2)本组患者初始伤最常见的为火焰烧伤。潜伏期0.25~74.00(32±16)年,溃疡前期0~73.00(26±19)年、溃疡后期0.08~59.00(6±11)年。病变部位常见于下肢及头面部,病灶类型以侵蚀性溃疡最为常见,病灶面积为1~625(69±110)cm2。初始伤或原发病发生年龄与潜伏期长短、溃疡前期长短与溃疡后期长短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0.50,P值均小于0.01)。176例患者病变周围存在张力较大的病理性瘢痕。(3)组织病理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细胞高分化者居多。(4)本组患者有59例出现癌细胞骨侵犯,100例出现淋巴结肿大,18例出现癌细胞淋巴结转移。(5)本组患者中20例未行手术;167例采用手术治疗,以病灶扩大切除术为主。根据病灶扩大切除术后的创面情况,主要行皮片移植修复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39例行病灶扩大切除术患者创面绝大部分为一次性修复。104例随访患者中28例术后复发,头面部、上肢、下肢、臀部复发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复发时间以愈后6个月以上为主。
结论瘢痕癌患者初始伤或原发病发生年龄越小,经历的潜伏期越长;潜伏期内溃疡前期越短,溃疡后期则越长。瘢痕癌可能多发生于张力较大的瘢痕部位,提示尽早治疗高张力瘢痕与瘢痕溃疡是重要预防措施。手术扩大切除是治疗瘢痕癌的首选方法,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应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