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媛养成记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的名媛有着诸多相似点:拥有丰厚的物质、拿得出手的才艺、高尚的社交、未必美满但肯定震撼的婚姻、不必太操心的孩子。她们小心翼翼地维护每一样,把日子过得精致
  蔡康永描写他的母亲,是个标准的上海名媛:每天12点起床洗头、做头;旗袍穿得窄紧;心情好的时候,自己画纸样设计衣服;薄纱的睡衣领口,配了皮草;家里穿的拖鞋,夹了孔雀毛。蔡康永像看客一般,望着自己的母亲靠在墙边抽烟,眼光飘忽阳台外——他用了一个词:艳丽。
  “艳丽”一词用于爱穿旗袍的民国大家闺秀委实准确,但也只说出了一方面。
  民国的名媛有着诸多相似点:拥有丰厚的物质、拿得出手的才艺、高尚的社交、未必美满但肯定震撼的婚姻、不必太操心的孩子。她们小心翼翼地维护每一样,把日子过得精致。大时代影响了这些人各自的命运,但她们的生活本质却并未改变。所受的教育和被爱着长大的经历,赋予的不仅是讲究的生活习惯,还有不为人左右的个性抑或泰然处之的心态。“一位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严幼韵
  穿了一辈子高跟鞋,习惯了
  现今已111岁的严幼韵生于天津,她是复旦大学的第一批女生,也是第一个将小轿车开进校园的复旦校花。
  严幼韵当时住在静安寺,离复旦比较远,她坐着自己的轿车到学校。很多男生每天站在校门口,等她的车路过。因为车牌号是“84”,一些男生就将英语“eightyfour”念成上海话的“爱的花”。
  严幼韵的第一任丈夫是年轻的外交官杨光泩,这段婚姻让她直接卷入了太平洋战争。
  1938年,杨光注以公使衔出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马尼拉,1942年4月杨因拒绝为日军筹集物资,与7名外交官一起被枪杀。严幼韵命运骤变。已有3个孩子的严大小姐,携领事馆另几位遇害人员的遗孀、子女,在小岛上艰难度日。
  她卖掉了首饰珠宝,在花园里种菜,学会了做酱油与肥皂,学会了养鸡养鸭。唯一没有变卖的是钢琴。晨曦晓露、夕阳西下,她会叮叮咚咚敲响琴键。
  日本投降后,她携儿带女到了纽约,应聘联合国礼宾司招礼宾官,以流利纯正的英语、优雅大方的气质从几百人中胜出,工作到65岁退休。
  在百岁生日派对上,她身着宝蓝底、红玫瑰花的旗袍,与孙子翩翩起舞。主持人曹可凡问:“严先生,你穿着高跟鞋累吗?”她嫣然一笑:“我一辈子穿高跟鞋,习惯了。”唐瑛
  用LV的民国时尚女郎
  民国如果还有哪个女人因为衣服而出名,除了张爱玲便是唐瑛了。如果说张爱玲的讲究与标致是一个人的华丽,唐瑛则是老上海的时装ICON(偶像)。
  1903年,唐瑛出生在上海一个生活优裕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中国第一个留学的西医,专给当时的高门巨族看病。母亲是金陵女子大学的首届毕业生。
  唐家笃信基督,重视培养女性。当时唐瑛就读的中西女塾是宋家三姐妹的母校,也是张爱玲读过的圣玛利亚女校的前身。这所完全西化的女校以贵族化的风格培养学生成为出色的沙龙女主人。她学习舞蹈、英文、戏曲,在卡尔等大剧院唐瑛用英语演出了京剧《王宝钏》。
  唐瑛穿衣非常考究和前卫。选用CHANNEL NO.5香水、HANNEL香水袋、FERREGAMO皮鞋、CD口红、CELINE衣服和LV手袋。
  她去逛鸿翔百货,去逛一切能给她服装灵感的地方,她从不买,只是默默记下样式,回家讲与裁缝听,重新设计。所以她的衣服别致前卫,形成“唐瑛款”。
  1927年,唐瑛和陆小曼在上海静安寺路一栋3层小洋楼里合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为女性开办的服装公司“云裳服装公司”,她和陆小曼亲自为公司做形象代言。当时她们称公司为美术服装公司,借鉴的是世界最流行的装束,其宗旨在“新”而不在“贵”。
  唐瑛亲自在店内为顾客试穿新衣(相当于巴黎高级时装店的专业模特),还重金聘请了从法、日学习美术回来的江小鹣为设计师。
  唐瑛和陆小曼给上海的时尚生活带来一场变革。穿云裳时装在那时成为时髦女性的一大追求。有人做过统计,在巴黎流行的某一款时装,10天之后,基本就会出现在上海街头。唐瑛一生穿着别致,即使70年代时她从海外回上海探亲,60多岁还依旧着一身葱绿旗袍,未见老妇人的龙钟疲态,处处透着长年优渥生活淬出来的精雅韵致。
  晚年的她生活淡然知足。她带孙子们看戏、看电影,回来吃她自己做的点心。
  1986年,她在纽约的寓所里静静离世。在她的手边,有一个直通儿子房间的电铃,但她从未碰过。她也没有用保姆,自己把一切打理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走的时候一脸从容。
  孔令仪
  “下午茶”大小姐
  孔令仪人称“孔大小姐”,她出生在山西,是孔祥熙和宋霭龄夫妇最疼爱的女儿。
  她学习英文、法文、钢琴、骑马等大家闺秀标配。家里出入的皆是人物,且从小就随家人出国四处旅行,孔令仪见多识广。
  她被父母捧在手心,少女时期她钟意身份地位都低太多的陈继恩,孔祥熙自是不答应,但执拗不过她。为了让陈继恩配得上她,孔祥熙把他任命为国民党中央银行业务局副局长。
  孔令仪也是她的姨妈宋美龄喜爱的侄女,在南京念中学时长住在蒋公馆里。
  与三个弟妹不同,孔令仪可以说是孔家第二代中最无权利欲望的一人。她从不弄权,关心更多的是下午茶、华服、昂贵的化妆品、洋派的新事物。
  孔令仪居住纽约60余年,一直保持富有的老上海人的生活习惯,讲究饮食和穿着,每天早上起来要喝燕窝汤,并配上各式高级点心,其中有很多是专门用飞机从香港运来的。中午饭至少要六菜二汤。每天下午要喝上海式午茶、吃上海糕点。化妆用的香水、粉脂、唇油一律法国货,衣服一天一换。公寓里有不少极其珍贵的古董。和宋美龄一样,她每天上午11时左右才起床。即使到90岁,孔令仪的脸上几乎都找不到斑点,皮肤光滑细致。她终生都保留着喝下午茶和穿旗袍这两样习惯。   宋美龄去世之后,已经高龄的孔令仪做主把宋美龄生前居住过的房屋和使用过的一些器具拿出来拍卖,在国外华人界以及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她不懂对传承、对珍贵历史的保护。然而,她不屑一顾:那都是我们不要了的东西,我们要的早收起来了,你们有什么好心疼的?
  这便是一生被呵护疼爱、高高在上的大家闺秀对世事的不屑。
  张充和
  爱昆曲和书法的旧派仕女
  张充和家族为书香门第,以诗书传家,1913年5月17日,张充和生于上海,是家中最小的女孩子,其父亲为著名教育家张冀牖。
  张充和祖籍合肥,家中有四姐妹,个个精通文艺,文化史上称之为“合肥四姐妹”。大姐张元和热衷文学,嫁给昆曲名家顾传蚧;二姐张允和与语言学家、汉语拼音的发明者周有光结为夫妻;三姐张兆和嫁与作家沈从文。
  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不同的是,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她们的爱好、才艺乃至心性都很“旧派”,即使时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颠沛流离,她们仍固执地保持着闺秀式的生活方式,这一点,在充和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张充和8个月大的时候,被在合肥的叔祖母(即李鸿章的侄女)收养为孙女。3岁起背诵唐诗,4岁始临帖,10岁时师从吴昌硕的弟子、考古学家朱谟钦先生学习古文和书法;她考北大,国文满分,数学却拿了零分;她嫁给了洋人傅汉思,可他是个汉学家,对中国历史比她还要精通;她在美国的耶鲁大学任教,教的却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昆曲;在耶鲁的寓所她和人拍曲;箱子里,珍藏着乾隆时期的石鼓文古墨;她的阁楼上,摆放着结婚时古琴名家赠予她的名琴“霜钟”。
  四姐妹中最迷昆曲的其实是大姐元和,她特别喜欢登台表演,充和性子安静,“她们喜欢登台表演,面对观众;我却习惯不受打扰,做自己的事”。
  汪曾祺在回忆西南联大的往事时,也提到过张充和不爱扎堆的特点。在文章中,他写道:“有一个人,没有跟我们一起拍过曲子,也没有参加过同期,但是她的唱法却在曲社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她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真是‘水磨腔’。我们唱的‘思凡’‘学堂’‘瑶台’,都是用的她的唱法(她灌过几张唱片)。她唱的‘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
  抗战爆发后,张充和到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师从沈尹默学习书法。沈尹默说她的字是“明入学写晋人书”,评价很高。沈尹默为人绅士,一次坚持要送张充和去坐公交车。他高度近视,张充和担心他找不到回家的路,特意没上车偷偷跟在他身后,直到他平安返家才离去。这对师生的作派像《世说新语》中的一流人物。
  书法是张充和一生的至爱。她说,自己不爱打扮,不喜欢金银珠宝,但笔墨纸砚一定要用最好的。由于长期练习书法,她年老了臂上肌肉仍然有力。
  晚年居于耶鲁的张充和仍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式:每日晨起,即磨墨练字,吟诗填词,偶尔和同好们举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以乐终日。
  著有《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的大陆旅美作家苏炜,是张充和晚年的好友,他说,张充和去世时没有任何疾病和痛苦,寿终正寝,在昏迷中清醒时,还请人吹笛,自己清唱几段昆曲。苏炜说:“她的人生一直到晚年,都相当充实,也相当愉快,过得平和且平静,我不觉得她有很多遗憾。”(资料来源:《环球人物》)
其他文献
奖金约16亿美元的强力球(Powerball)彩票前不久迎来了幸运儿。很遗憾,你没有从这创纪录的大乐透中分得一杯羹。如果有一天你中了大奖,你会如何花这些钱呢?  这正是本期强力球的3位获奖者现在需要扪心自问的内容。新闻里说,这3位分别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田纳西州和佛罗里达州的幸运儿将共享16亿美元奖金,换言之,每个人都在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翁。对了,还有另外80多个幸运儿也获得了100万美元以上的奖金
期刊
早餐吃豆浆油条,花了7元;上午去超市购物,总共支出147元;补交电费10.8元;交暖气费300元……75岁的肖云,每天都将这些日常消费的项目和花费,记进账本里。  “这些账本累计起来,得有60多册了,有厚有薄,有的还直接记到了台历上。”肖云说,记账这件事,从1996年随儿子迁来北京后,她已坚持了20年。  账本上反映的是肖云一家人的家庭经济生活,而于2006年开始的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
期刊
中国人好客、爱团聚,喜热闹。自然酒桌宴席就成了重要的精神舞台。无论悲欢离合,无论喜怒哀乐,都能在一席觥筹交错之间畅饮而尽,欢谈而散。  上梁、乔迁、祝寿、升学要摆几桌,红白事那更得大方、体面。本是千百年来沉淀发展、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文化,时至今日却也带来了些烦恼。  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龙湾村村民曹仁成至今都有些不解,去年8月曹仁成在南坝镇一酒店为87岁的母亲办寿宴,当天中午有13桌客人,收到礼金
期刊
体验文艺范儿的墨尔本,切忌走马观花。一定要住下来,用一颗沉静的心,把艺术当成日子来过,才算是真正看过了墨尔本  墨尔本还是一个孩子。从1847年维多利亚女王宣布墨尔本市正式成立起,满打满算,168岁的年纪,在历史长河中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年轻城市。如同浩瀚原始森林里的一株新生红杉树,“Young and Innocent”,年轻无畏,毫无羁绊,在充沛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肆意生长。在这个城市里,阳光和空
期刊
对于中国人而言,农历新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公历新年则更能激起他们的欢喜和热情。“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元旦的习俗。每年元旦前后,各国政要也会根据各国情况举行不同的跨年活动:或是举行隆重派对,或是接受民众朝贺,或是慰问一线官兵……那2017年的这个新年,王室成员和政要们是如何度过的呢?  2017
期刊
过年前两天,小编们在开选題会,不知道怎么话题就扯到了看老师这个问題上。  “你们过年去看过老师吗?”  目光转向了我们的一个实习生,她的妈妈是北京一所幼儿园的老师。  “那帮孩子都可没‘良心’了”,她略带调侃地回答。  “幼儿园孩子还小,怎么能还记得他们的老师呢?”一个回场,将话題圆了回来。  你还记得你的老师吗?  虽然选題会结束了,但我回家还是认真地梳理了一下我有没有十分认真地去看过老师这个问
期刊
1月6日,哥斯达黎加圣何塞,当地传统斗牛赛上,斗牛士表演时被牛頂翻。
期刊
1月5日,英国林肯郡,英國红箭飞行表演队日落时分飞过斯坎普顿基地.红箭飞行表演队的正式名称为英国皇家空军特级飞行队。
期刊
进入腊月,农历新年的脚步就慢慢近了。  过年,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抹杀的一个期待。每一年的春花开了,又谢了;夏云聚起,又飘过;秋雨落过,又被秋风覆盖;寒气带来飞雪,再又融化成檐水;当腊梅绽开浓香的蜡蕊,水仙花在窗台上葱绿一片,鸽哨声荡回懒洋洋的暖风时,就又要过年了。  年,是一种殷殷亲情累积凝注的仪式,因其累积的凝注,才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年货就是这殷殷情意最具体的寄托。  从古
期刊
母亲这一生,育有一子三女,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官不商。母亲本人,更是平凡如草芥,未见过大的世面,亦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1米5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