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揉读”,顾名思义自然是“揉着读”“读着揉”“读揉着”。“揉读”当然不是用手读,而是用眼、用口、用心去揉搓课文中的典范语言,在揉搓语言中解其要义,得其声韵,悟其神魂,获其语感。
在听蔡蔚老师执教老舍先生的作品《 猫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时,感受到“揉读”的魅力。蔡老师用“揉读”的方式教学“满月猫可爱淘气”的章节,引导学生在“揉着读”“读着揉”的过程中,走进了文本,触摸到了老舍对小猫极为疼爱的心情,感悟到了“人爱猫”的情意,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言意共生。下面我对蔡蔚老师(以下简称“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简要分析。
一读: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师: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爱猫,除了写作之外,他最大的爱好便是养花和养猫。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去认识老舍先生家的猫吧!
(老师出示“自读小提示”: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②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自读后对文章有了全局的把握,学完了第一组词语后,再通过第二组生词的教学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师:老师给第二组词语来分分类,变成两竖行,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前一列(“贪玩、尽职、屏息、凝视、性格古怪”)介绍成年后的猫,后一列(“玩耍、淘气、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介绍满月的猫。
师:我们能借助这样的分类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蔡蔚老师抓住文中描写成年猫和满月猫的词语来引导学生分段,随后用找中心句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两个特点,这样的分段方式在不着痕迹间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读课文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有效的“一读”,让学生得到文章之“言”,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以便下一步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二读:品读动词,想象画面的有趣
在这一环节的品读中,蔡蔚老师布置三个任务:①圈画动词。老舍是怎么描写小猫的可爱与淘气的呢?默读第4小节,圈画出表示小猫动作的词语,并自由朗读第4小节,关注这些动作。②品读动词。蔡蔚老师有选择地出示“跌倒、撞疼、开辟、摔跤、抱花枝”5个动词让学生仔细品读。③想象画面。让学生想象小猫在它的窝边、在整个院子里干什么?
蔡蔚老师教学时以“动词”为契机,通过整体读第4小节到仔细品读5个重点动作,引导学生用想象丰富了画面,在一遍遍的品读中,在生动的画面想象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读:串成儿歌,体会小猫的淘气
在这一环节的品读中,蔡蔚老师分五步进行。①引导说话。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说话,丰富文中动词展示的画面。②总结特点。这样的小猫,真是可爱又淘气。③自读体会。自由读读这些描写小猫的词儿,读出它的可爱与淘气劲儿。④师生配合。老师和学生一起想一起读,并尝试加上简单的动作,读出趣味。⑤趣读儿歌。这些有意思的词儿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引导学生用小手拍出节奏配合儿歌的诵读,体会小猫的可爱淘气。
四读:走入画面,尽享玩闹的快乐
在这一环节的品读中,蔡蔚老师通过与学生对话的方式进行。①再现画面。小猫的淘气画面很多,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来。②角色体验。让学生觉得哪个画面最有意思,就跑进哪个画面里,体验一下当小猫的快乐。③交流分享。让学生把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画面拿来和大家分享。④升华体验。评价学生扮演的小猫。⑤丰富画面。出示一组小猫玩闹图片,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用“没完没了”句式来练习说话,进一步理解“没完没了”的意思。
由词语引领想象过渡到句子的品读,引导学生跑入画面,体验当猫的快乐,与大家分享的过程,实现了由旁观到亲历的角色转变,从而让这份体验更直接、更简单、更快乐。最后引导学生用类似于文中的句式说话,充分读、思、悟,让这份快乐得到升华。
五读:趣读成诵,实现言意的共生
蔡蔚老师先设疑:“这小猫如此淘气,爱花的老舍看到满院子的枝折花落,为什么却没有责打他?”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爱花也爱猫,体会在他的笔下小猫不仅仅是小动物了,已成为了他的伙伴、朋友、孩子,从而在体会情感中初步感受拟人的表达效果。接下来是趣味朗读。引导学生随着蔡蔚老师读第4小节,蔡蔚老师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入情境的设置和趣味问答的引导,使朗读更富情趣。最后尝试背诵。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个画面将小猫的可爱淘气的形象留住,分画面试着背诵第4小节。
五次读,目的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不同,效果也不同。学生在用眼、用口、用心去揉搓课文中的典范语言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领悟到了老舍对小猫近乎溺爱的喜欢,在揉搓语言中实现了言意共生。
(作者单位:如东县掘港小学,江苏 如东,226400)
在听蔡蔚老师执教老舍先生的作品《 猫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时,感受到“揉读”的魅力。蔡老师用“揉读”的方式教学“满月猫可爱淘气”的章节,引导学生在“揉着读”“读着揉”的过程中,走进了文本,触摸到了老舍对小猫极为疼爱的心情,感悟到了“人爱猫”的情意,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言意共生。下面我对蔡蔚老师(以下简称“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简要分析。
一读: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师: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爱猫,除了写作之外,他最大的爱好便是养花和养猫。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去认识老舍先生家的猫吧!
(老师出示“自读小提示”: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②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自读后对文章有了全局的把握,学完了第一组词语后,再通过第二组生词的教学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师:老师给第二组词语来分分类,变成两竖行,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前一列(“贪玩、尽职、屏息、凝视、性格古怪”)介绍成年后的猫,后一列(“玩耍、淘气、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介绍满月的猫。
师:我们能借助这样的分类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蔡蔚老师抓住文中描写成年猫和满月猫的词语来引导学生分段,随后用找中心句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两个特点,这样的分段方式在不着痕迹间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读课文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有效的“一读”,让学生得到文章之“言”,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以便下一步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二读:品读动词,想象画面的有趣
在这一环节的品读中,蔡蔚老师布置三个任务:①圈画动词。老舍是怎么描写小猫的可爱与淘气的呢?默读第4小节,圈画出表示小猫动作的词语,并自由朗读第4小节,关注这些动作。②品读动词。蔡蔚老师有选择地出示“跌倒、撞疼、开辟、摔跤、抱花枝”5个动词让学生仔细品读。③想象画面。让学生想象小猫在它的窝边、在整个院子里干什么?
蔡蔚老师教学时以“动词”为契机,通过整体读第4小节到仔细品读5个重点动作,引导学生用想象丰富了画面,在一遍遍的品读中,在生动的画面想象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读:串成儿歌,体会小猫的淘气
在这一环节的品读中,蔡蔚老师分五步进行。①引导说话。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说话,丰富文中动词展示的画面。②总结特点。这样的小猫,真是可爱又淘气。③自读体会。自由读读这些描写小猫的词儿,读出它的可爱与淘气劲儿。④师生配合。老师和学生一起想一起读,并尝试加上简单的动作,读出趣味。⑤趣读儿歌。这些有意思的词儿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引导学生用小手拍出节奏配合儿歌的诵读,体会小猫的可爱淘气。
四读:走入画面,尽享玩闹的快乐
在这一环节的品读中,蔡蔚老师通过与学生对话的方式进行。①再现画面。小猫的淘气画面很多,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来。②角色体验。让学生觉得哪个画面最有意思,就跑进哪个画面里,体验一下当小猫的快乐。③交流分享。让学生把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画面拿来和大家分享。④升华体验。评价学生扮演的小猫。⑤丰富画面。出示一组小猫玩闹图片,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用“没完没了”句式来练习说话,进一步理解“没完没了”的意思。
由词语引领想象过渡到句子的品读,引导学生跑入画面,体验当猫的快乐,与大家分享的过程,实现了由旁观到亲历的角色转变,从而让这份体验更直接、更简单、更快乐。最后引导学生用类似于文中的句式说话,充分读、思、悟,让这份快乐得到升华。
五读:趣读成诵,实现言意的共生
蔡蔚老师先设疑:“这小猫如此淘气,爱花的老舍看到满院子的枝折花落,为什么却没有责打他?”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爱花也爱猫,体会在他的笔下小猫不仅仅是小动物了,已成为了他的伙伴、朋友、孩子,从而在体会情感中初步感受拟人的表达效果。接下来是趣味朗读。引导学生随着蔡蔚老师读第4小节,蔡蔚老师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入情境的设置和趣味问答的引导,使朗读更富情趣。最后尝试背诵。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个画面将小猫的可爱淘气的形象留住,分画面试着背诵第4小节。
五次读,目的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不同,效果也不同。学生在用眼、用口、用心去揉搓课文中的典范语言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领悟到了老舍对小猫近乎溺爱的喜欢,在揉搓语言中实现了言意共生。
(作者单位:如东县掘港小学,江苏 如东,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