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够15岁考入北京大学的孩子,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一定是天资聪颖的学生。然而,北京女孩徐安琪小时候并不是一个灵巧活泼的孩子,幼儿园时,是会被淘气小朋友欺负的纸豆腐;上小学时,是会算错3+4被老师劝停课的笨小孩。是母亲金永蓉一贯的相信和默默陪伴,激发起了徐安琪内心的潜能,让她以698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在大学期间,徐安琪创办“名校有约特训营”,她的足迹遍布20余个国家,三年来,她用演讲激励过20多万学生。
近日,徐安琪的自传新书《十五岁进北大》出版,广受好评。让我们看看她在母亲陪伴下,进进退退一路向前的故事。
笨小孩被劝停课,母亲平静接受
徐安琪从小长得又黑又胖,凸凸的大脑门,来到北京上幼儿园以后,在陌生的新环境,幼儿园老师和同学都爱“以貌取人”,徐安琪常被叫做“肉”小孩(大概是指又笨又木讷)。渐渐地,徐安琪成了全班最孤僻的孩子。同学们还给她起了一个外号“纸豆腐”,意思是像纸一样脆弱,像豆腐一样好捏。
1995年5月的一天,在一次游戏中,她第一次被选中参与,扮演一个睡着的人,出声就出局。但一名男同学恶作剧,在她躺下没几秒就踩了她一脚,她一下喊出声,老师罚她游戏出局。当晚,徐安琪用颤抖的嗓音告诉父母:“我再也不去上幼儿园了。”母亲感同身受,百般抚慰女儿,因为金永蓉从小被奶奶带大,10岁时才和自己的妈妈见面,她也曾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金永蓉尊重女儿的选择,作出了跳级决定,即提前一年上小学。
在初入小学的那些日子里,徐安琪是个糟糕透了的孩子。某一天,徐安琪带着妈妈买的新剪刀上课。在语文课上,她边听课,边用剪刀把自己的运动裤剪了个洞。衣服穿反不察觉,不会系鞋带,不会嗑瓜子,不会唱歌……这些“囧事”总是发生在徐安琪的身上。
二年级的某一天,数学老师向全班发问:“3+4等于多少?”徐安琪举手大声回答:“等于8。”老师很错愕,同学们都大笑。数学老师以为自己听错了,就走近徐安琪,仔细问:“3加4等于几?”徐安琪的回答仍是“8”。后来,老师又问了几次,她仍然作同样的回答。旁边的同学都已经开始拍桌子、跺地,笑得前仰后合了……
数学老师当天晚上打电话给金永蓉,仔细讲述了白天的情况,并建议:“是否带孩子去医院看看脑子?”就这样,第二天,徐安琪被批准不用上课。或许,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严肃批评,甚至真的带孩子去医院查智商。金永蓉既没有批评徐安琪,也没有带她去医院,甚至没怎么提这件事,她只是让女儿在家踏实休息。休息的那几天,徐安琪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几天后的清晨,当徐安琪再次背起书包时,顿觉阳光格外灿烂,步履格外轻盈。再回到班里,同学们纷纷考她“3+4等于几”,徐安琪不假思索地回答“7”。此后的数学课上,徐安琪总能准确抢答,老师和同学们很惊讶:“怎么回家几天就变了一个人?”
几年后,回忆起“3+4=8”事件,金永蓉对女儿说:“7也好,8也好,都是一个数字符号。作为初学者,你把两个符号弄混淆了,也是正常的事。妈妈一直非常相信你,从未怀疑过你。其实,很多所谓的严峻问题,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小问题,它们的性质并不严重,你有自愈能力。这不,后来你的数学越学越好,证明了你的脑子绝对没问题。”
陪女儿跳级,为女儿做心灵鸡汤
10岁那年,徐安琪顺利进入了一所普通中学——高井中学。
徐安琪在这所中学过得很自在,上初二的前两周,她发现自己对课堂内容已经了如指掌,母亲又一次支持了女儿跳级的愿望。不料在初三第一次语文摸底考试中,徐安琪只考了65分,被一些同学当作笑柄。金永蓉帮女儿分析:“对你来说65分也不是一个特别坏的消息,班上还有一个考64分的学生,倒数第二虽然一点也不光荣,但它说明在基础很差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你居然可以在一开始就不是初三班里成绩最差的人。”妈妈的鼓励给了女儿很大勇气,徐安琪中考时一鼓作气考进了北大附中,那年她12岁。
2003年8月,刚进北大附中的徐安琪,进入实验班后,再次陷入了经常在实验课闹笑话的窘境,她甚至感到自己又成了幼儿园时的那个“肉”小孩。此时,金永蓉的事业也忙了起来,经常出差。或许,她认为女儿已经具备了自觉学习的能力,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事业上。
有一次,徐安琪写了一篇作文,主人公化名为“安”,讲妈妈过去对她很好,后来不够重视她,以及她的苦恼和心声。这篇作文只是徐安琪的一种情绪发泄,写完后她就把它藏在了抽屉最底层。后来,徐安琪发现妈妈对她又重视起来,而且特别关注她的内心变化。有一天,妈妈对女儿说,她看了那篇作文,感到很内疚和自责。
有一次家长会,因徐安琪的成绩垫底,妈妈受到老师严厉批评。可是回家以后,妈妈传给女儿的话却是:老师说了,你年龄小,杂念少,这次成绩虽然考得不够好,但是,你是班里最有潜力的同学之一。这些话对女儿的成绩提升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昔日笨女孩,15岁上北大
2005年高考,徐安琪以总分698分考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入学第一天,金永蓉对女儿说,北大好并不等于你好,你只是一名极平凡的大一新生。
由于考入了元培实验班,徐安琪被赋予进大学以后再选专业的权利。大二那年,徐安琪从国际关系转到了法学。除了在学校的课程,平时看的课外书,金永蓉总会陪女儿一起读。她们经常一起讨论《围城》《复活》《了凡四训》,讨论社会问题和时事。
大四时,徐安琪收到一个基金会的邀请——去巴基斯坦考察。妈妈不仅支持女儿,还陪伴她同往。母女俩一起体验了“惊险”的异国风情:接触荷枪实弹的士兵,行走在剑拔弩张的印巴边境,参观苍凉而古朴的佛教大学遗址。
在北大期间,徐安琪是北京大学新闻网记者团副团长,获过学校“最佳新人奖”“优秀记者奖”等,采访过瑞典、新西兰、韩国等国领导人,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高级官员、国内政界人士、知名学者、企业家等等;代表北大学子,参加“未来世界领导人培训”李韶计划;书写“中国方略”考察报告;2009年,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席顾秀莲接见并为她颁奖;为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做“中国文化”演讲,获得个人荣誉奖。
身边很多人对金永蓉说:“您女儿都北大毕业了,那么能干,您该放手、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了。”什么是“自己的人生”?金永蓉说:“家长不是合同工,做家长也不会退休。家长是个终身头衔,或许,它意味着一辈子的辛劳。孩子就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女儿的路很长,我们爱她的方式会变,但爱不会变,责任不会变。”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近日,徐安琪的自传新书《十五岁进北大》出版,广受好评。让我们看看她在母亲陪伴下,进进退退一路向前的故事。
笨小孩被劝停课,母亲平静接受
徐安琪从小长得又黑又胖,凸凸的大脑门,来到北京上幼儿园以后,在陌生的新环境,幼儿园老师和同学都爱“以貌取人”,徐安琪常被叫做“肉”小孩(大概是指又笨又木讷)。渐渐地,徐安琪成了全班最孤僻的孩子。同学们还给她起了一个外号“纸豆腐”,意思是像纸一样脆弱,像豆腐一样好捏。
1995年5月的一天,在一次游戏中,她第一次被选中参与,扮演一个睡着的人,出声就出局。但一名男同学恶作剧,在她躺下没几秒就踩了她一脚,她一下喊出声,老师罚她游戏出局。当晚,徐安琪用颤抖的嗓音告诉父母:“我再也不去上幼儿园了。”母亲感同身受,百般抚慰女儿,因为金永蓉从小被奶奶带大,10岁时才和自己的妈妈见面,她也曾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金永蓉尊重女儿的选择,作出了跳级决定,即提前一年上小学。
在初入小学的那些日子里,徐安琪是个糟糕透了的孩子。某一天,徐安琪带着妈妈买的新剪刀上课。在语文课上,她边听课,边用剪刀把自己的运动裤剪了个洞。衣服穿反不察觉,不会系鞋带,不会嗑瓜子,不会唱歌……这些“囧事”总是发生在徐安琪的身上。
二年级的某一天,数学老师向全班发问:“3+4等于多少?”徐安琪举手大声回答:“等于8。”老师很错愕,同学们都大笑。数学老师以为自己听错了,就走近徐安琪,仔细问:“3加4等于几?”徐安琪的回答仍是“8”。后来,老师又问了几次,她仍然作同样的回答。旁边的同学都已经开始拍桌子、跺地,笑得前仰后合了……
数学老师当天晚上打电话给金永蓉,仔细讲述了白天的情况,并建议:“是否带孩子去医院看看脑子?”就这样,第二天,徐安琪被批准不用上课。或许,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严肃批评,甚至真的带孩子去医院查智商。金永蓉既没有批评徐安琪,也没有带她去医院,甚至没怎么提这件事,她只是让女儿在家踏实休息。休息的那几天,徐安琪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几天后的清晨,当徐安琪再次背起书包时,顿觉阳光格外灿烂,步履格外轻盈。再回到班里,同学们纷纷考她“3+4等于几”,徐安琪不假思索地回答“7”。此后的数学课上,徐安琪总能准确抢答,老师和同学们很惊讶:“怎么回家几天就变了一个人?”
几年后,回忆起“3+4=8”事件,金永蓉对女儿说:“7也好,8也好,都是一个数字符号。作为初学者,你把两个符号弄混淆了,也是正常的事。妈妈一直非常相信你,从未怀疑过你。其实,很多所谓的严峻问题,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小问题,它们的性质并不严重,你有自愈能力。这不,后来你的数学越学越好,证明了你的脑子绝对没问题。”
陪女儿跳级,为女儿做心灵鸡汤
10岁那年,徐安琪顺利进入了一所普通中学——高井中学。
徐安琪在这所中学过得很自在,上初二的前两周,她发现自己对课堂内容已经了如指掌,母亲又一次支持了女儿跳级的愿望。不料在初三第一次语文摸底考试中,徐安琪只考了65分,被一些同学当作笑柄。金永蓉帮女儿分析:“对你来说65分也不是一个特别坏的消息,班上还有一个考64分的学生,倒数第二虽然一点也不光荣,但它说明在基础很差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你居然可以在一开始就不是初三班里成绩最差的人。”妈妈的鼓励给了女儿很大勇气,徐安琪中考时一鼓作气考进了北大附中,那年她12岁。
2003年8月,刚进北大附中的徐安琪,进入实验班后,再次陷入了经常在实验课闹笑话的窘境,她甚至感到自己又成了幼儿园时的那个“肉”小孩。此时,金永蓉的事业也忙了起来,经常出差。或许,她认为女儿已经具备了自觉学习的能力,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事业上。
有一次,徐安琪写了一篇作文,主人公化名为“安”,讲妈妈过去对她很好,后来不够重视她,以及她的苦恼和心声。这篇作文只是徐安琪的一种情绪发泄,写完后她就把它藏在了抽屉最底层。后来,徐安琪发现妈妈对她又重视起来,而且特别关注她的内心变化。有一天,妈妈对女儿说,她看了那篇作文,感到很内疚和自责。
有一次家长会,因徐安琪的成绩垫底,妈妈受到老师严厉批评。可是回家以后,妈妈传给女儿的话却是:老师说了,你年龄小,杂念少,这次成绩虽然考得不够好,但是,你是班里最有潜力的同学之一。这些话对女儿的成绩提升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昔日笨女孩,15岁上北大
2005年高考,徐安琪以总分698分考入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入学第一天,金永蓉对女儿说,北大好并不等于你好,你只是一名极平凡的大一新生。
由于考入了元培实验班,徐安琪被赋予进大学以后再选专业的权利。大二那年,徐安琪从国际关系转到了法学。除了在学校的课程,平时看的课外书,金永蓉总会陪女儿一起读。她们经常一起讨论《围城》《复活》《了凡四训》,讨论社会问题和时事。
大四时,徐安琪收到一个基金会的邀请——去巴基斯坦考察。妈妈不仅支持女儿,还陪伴她同往。母女俩一起体验了“惊险”的异国风情:接触荷枪实弹的士兵,行走在剑拔弩张的印巴边境,参观苍凉而古朴的佛教大学遗址。
在北大期间,徐安琪是北京大学新闻网记者团副团长,获过学校“最佳新人奖”“优秀记者奖”等,采访过瑞典、新西兰、韩国等国领导人,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高级官员、国内政界人士、知名学者、企业家等等;代表北大学子,参加“未来世界领导人培训”李韶计划;书写“中国方略”考察报告;2009年,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席顾秀莲接见并为她颁奖;为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做“中国文化”演讲,获得个人荣誉奖。
身边很多人对金永蓉说:“您女儿都北大毕业了,那么能干,您该放手、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了。”什么是“自己的人生”?金永蓉说:“家长不是合同工,做家长也不会退休。家长是个终身头衔,或许,它意味着一辈子的辛劳。孩子就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女儿的路很长,我们爱她的方式会变,但爱不会变,责任不会变。”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