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2
摘 要 短跑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就是大腿股后肌群的拉伤。研究分析造成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原因和预防以及处理办法,可以为教学训练提供指导和参考,减少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 短跑 股后肌群 损伤
短跑是目前学校开展最普及的项目之一,不管是小学生的田径队训练,还是初中生的体育中考以及高中的体育高考都是学生必考的项目。研究发现在高考体育生的训练过程中,股后肌群拉伤的损伤时常发生的,一旦发生拉伤则会影响其整个专项技术训练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及其比赛成绩。本文着重对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原因、治疗手法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分析,为防止股后肌群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對股后肌群损伤的认识, 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运动员损伤的发生。
一、短跑运动的项目特点
短跑技术的本质特点是支撑腿快速伸髋后摆和摆动腿快速屈髋前摆在时空上的协调配合,伸髋速度、小腿折叠前摆速度决定着跑的速度。大腿股后群肌肉是跑动中的主要屈膝肌群。所以股后肌群在短跑技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过程当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就是大腿股后群肌肉的拉伤。
二、股后肌群的生理结构及作用
股后肌群是由外侧一块股二头肌、内侧两块半腱肌和半膜肌组成的双关节肌,它跨越髋和膝两大关节,除股二头肌短头起于股骨处,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三块肌肉的上端,共同起自于坐骨结节。其作用是伸髋和屈膝,远端收缩参与摆动腿的折叠前摆动作,近端收缩参与支撑腿的伸髋和后蹬动作。股后肌群是参与跑、跳、跨等各种动作的主要肌肉,在运动中承受很大的负荷,股后肌群的生理横断面积与大腿前股四头肌相比要小,所以力量较弱。股四头肌的肌力比股后肌群肌力大60%左右。
三、股后肌群参与短跑运动的生物力学机制
(一)前摆阶段
主要是股直肌、髂腰肌收缩以高抬大腿和充分屈膝,小腿借自身重力作用在大腿带动下在膝关节处前伸。此时,大腿后群肌在髋膝两个关节处被动拉长。
(二)准备着地阶段
主要是臀大肌和大腿后群肌收缩以展髋,小腿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前摆,大腿后群肌协助展髋、伸膝。
这两个阶段, 由于前脚掌尚未着地大腿后群肌负荷不大,工作形式单一,一般不会拉伤。
(三)落地缓冲阶段
大腿后肌群首先作退让工作,以防止膝、髋关节缓冲时过分屈曲。趴地时,大腿后肌群配合臀大肌等展髋,配合腓肠肌共同协助股四头肌等伸膝。
(四)后蹬阶段
大腿后肌群主要是配合股四头肌, 腓肠肌等继续充分伸膝,与臀大肌等配合继续充分展髋。这两个阶段,大腿后肌群首先由退让性工作瞬间转人克制性工作,并始终参与髋、膝两个关节的伸展活动。因此,存在着原动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而且,在这两个阶段,身体与地面接触,大腿后群肌负荷明显增大。所以,这两个阶段是易于造成大腿后群肌上段和中段拉伤的两个阶段。
(五)后摆阶段
由于大腿前群肌等带动大腿向前屈髋,大腿后群肌在收缩的同时,又在髋关节处被动拉长,工作形式相当复杂。这个阶段容易造成大腿后群肌中段和下段拉伤。
显然,短跑运动员大腿后群肌拉伤的动作主要发生在后蹬阶段,其次是后摆阶段和落地缓冲阶段。
四、造成股后群肌肉损伤的原因分析
(一)股后肌群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它力量比较薄弱,承受不了太大的运动负荷造成损伤
股后肌群本来在生理横截面上就比股四头肌要细,力量也不够前群肌大。大腿后群肌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其在短跑运动中的工作特点是造成大腿后群肌拉伤的主要原因。
(二)关节韧带及肌肉的柔韧性比较差,容易导致拉伤
步幅是决定短跑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跑的更快,我们通常都会通过各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步幅,而步幅的大小取決于力量和柔韧性。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肌肉力量的增长,忽视柔韧性的发展。肌肉力量提高后,柔韧性如果没有相应提高,肌腱无法承受肌肉的力量,容易导致拉伤或者断裂。
(三)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肌肉拉伤
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够重视准备活动,掉以轻心,做得很不认真,没能使肌肉活动开,此时肌肉还处于粘滞状态,肌肉发僵发紧,动作不协调的情况下就进行紧张的快跑,很容易造成了大腿后群肌的拉伤。
(四)训练不系统,手段单一,破坏了大腿前、后群肌肉力量的平衡,造成肌肉间的相互作用失调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往往重视发展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而忽视了大腿后肌群力量练习,从而导致前、后肌群肌力差值越来越大,破坏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平衡关系。这样,当进行短跑时,由于这两部分肌肉存在着不协调性,在股四头肌“爆发式”收缩时,作为对抗肌的大腿后群肌与之不相适应,承受不了强有力的被动拉伸,就容易被拉伤。
(五)运动后肌肉得不到放松,局部肌肉疲劳累积,造成动作不协调
在训练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运动疲劳的出现,时间一长,由于疲劳累积造成肌肉弹性和收缩机能的下降,肌肉僵硬、柔韧性降低,这样不仅达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拉伤。
五、研究对策
(一)预防与治疗的方法与手段
1.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放松练习
提高思想认识,无论是训练或比赛中都要养成认真充分地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准备活动,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增加血流量,使肌肉温度升高,减少肌纤维的粘滞性,这样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增强各关节的韧带和肌肉的弹性和灵活性。一般来说,中学生在正式比赛和训练前要做大约30分钟的准备活动练习。主要内容有慢跑和各种徒手操,拉伸运动,压腿等方法,结合各种跑和跳的专门性练习。整个过程要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的认真完成。学生在完成训练任务以后,一定要及时的认真的做放松练习,主要方法有,慢跑、拉伸操、队员之间互相按摩等。 2.科学训练,全面均衡的提升肌肉的运动能力
人体各个关节肌肉和器官是一个统一的复杂的平衡系统。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大腿前后肌群的力量发展平衡才能在跑动中体现协调放松的能力,进而更加经济实效地利用自身的体能,提高运动成绩。据研究证明,当股后肌群的肌力达到股四头肌的60%-70%左右,可以避免损伤或损伤明显减少。加强力量训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负重弓箭步走、负重换步跳、各种多级跨步跳、各种支撑仰卧挺髋练习。
训练要安排的科学系统,避免单一的训练方法。在训练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全面训练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科学而灵活的掌握运动负荷。
(二)对已经损伤的运动员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1.损伤的急性期
应当立即停止运动,对损伤部位进行冷敷,尽量减少走动。伤后立即加压包扎,包扎时在受伤局部适当厚度和硬度的棉垫,同时用水袋冷敷,抬高肢体休息,其目的是减少血肿形成,减少组织间隙水肿,减轻组织缺血,加速组织在生。24h后可以轻度手法抚摩和顺理患部,或用药酒等敷在患处。早伤后2-3天用红外治疗或针灸理疗治疗。下肢必须停止训练2-7天,同时每天都要积极治疗,疗效比较满意。治疗期间可以配合各种手法进行治疗,如:推拿手法、点按压痛点、循经点掐穴位等等。
2.通过肌肉的牵引,拉伸动作促进受伤肌肉的康复
一周以后,这个阶段的康复训练主要以功能恢复为主,轻重量力量训练为辅,主要让运动员的肌肉紧张程度降低,预防肌肉内粘连,防止受伤的肌力呈现条索样硬化和痉挛,肌肉耐力下降及关节僵直,改善循环,以刺激康复进程。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肢体不带负荷,可采用方法:小幅度压腿练习、小腿后折叠练习、弓步走。
3.针对性的做股后肌群的力量练习,循序渐进,发展肌肉的力量,快速恢复
大约10天以后,康复训练可以开始對损伤的肌肉进行主动或被动的牵拉,并且增加一些静力训练,第二周着手加强受伤部位的肌肉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注意伸展和收缩肌肉结合练习,要循环渐进,在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训练强度,并且一直要进行各种方法的治疗。第三周,就差不多可以转入正常训练。
参考文献:
[1] 曾昭濂.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原因与防治[J].田径.2004(1).
[2] 李雪凡.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体育科技.2007(3).
[3] 冯传诚,李恩荆.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训练学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7).
[4] 李茂鹏,蔡丽婷,蔡润东,等.短跑运动员大腿后肌群损伤的成因与康复练习[J].当代体育科技.2013(13).
[5] 黄小波,杨绍金.短跑运动员大腿后群肌肉力量训练初探[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1).
摘 要 短跑是一项高强度的运动,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就是大腿股后肌群的拉伤。研究分析造成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原因和预防以及处理办法,可以为教学训练提供指导和参考,减少损伤的发生。
关键词 短跑 股后肌群 损伤
短跑是目前学校开展最普及的项目之一,不管是小学生的田径队训练,还是初中生的体育中考以及高中的体育高考都是学生必考的项目。研究发现在高考体育生的训练过程中,股后肌群拉伤的损伤时常发生的,一旦发生拉伤则会影响其整个专项技术训练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及其比赛成绩。本文着重对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原因、治疗手法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和分析,为防止股后肌群损伤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對股后肌群损伤的认识, 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运动员损伤的发生。
一、短跑运动的项目特点
短跑技术的本质特点是支撑腿快速伸髋后摆和摆动腿快速屈髋前摆在时空上的协调配合,伸髋速度、小腿折叠前摆速度决定着跑的速度。大腿股后群肌肉是跑动中的主要屈膝肌群。所以股后肌群在短跑技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短跑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过程当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就是大腿股后群肌肉的拉伤。
二、股后肌群的生理结构及作用
股后肌群是由外侧一块股二头肌、内侧两块半腱肌和半膜肌组成的双关节肌,它跨越髋和膝两大关节,除股二头肌短头起于股骨处,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三块肌肉的上端,共同起自于坐骨结节。其作用是伸髋和屈膝,远端收缩参与摆动腿的折叠前摆动作,近端收缩参与支撑腿的伸髋和后蹬动作。股后肌群是参与跑、跳、跨等各种动作的主要肌肉,在运动中承受很大的负荷,股后肌群的生理横断面积与大腿前股四头肌相比要小,所以力量较弱。股四头肌的肌力比股后肌群肌力大60%左右。
三、股后肌群参与短跑运动的生物力学机制
(一)前摆阶段
主要是股直肌、髂腰肌收缩以高抬大腿和充分屈膝,小腿借自身重力作用在大腿带动下在膝关节处前伸。此时,大腿后群肌在髋膝两个关节处被动拉长。
(二)准备着地阶段
主要是臀大肌和大腿后群肌收缩以展髋,小腿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前摆,大腿后群肌协助展髋、伸膝。
这两个阶段, 由于前脚掌尚未着地大腿后群肌负荷不大,工作形式单一,一般不会拉伤。
(三)落地缓冲阶段
大腿后肌群首先作退让工作,以防止膝、髋关节缓冲时过分屈曲。趴地时,大腿后肌群配合臀大肌等展髋,配合腓肠肌共同协助股四头肌等伸膝。
(四)后蹬阶段
大腿后肌群主要是配合股四头肌, 腓肠肌等继续充分伸膝,与臀大肌等配合继续充分展髋。这两个阶段,大腿后肌群首先由退让性工作瞬间转人克制性工作,并始终参与髋、膝两个关节的伸展活动。因此,存在着原动肌的功能性主动不足。而且,在这两个阶段,身体与地面接触,大腿后群肌负荷明显增大。所以,这两个阶段是易于造成大腿后群肌上段和中段拉伤的两个阶段。
(五)后摆阶段
由于大腿前群肌等带动大腿向前屈髋,大腿后群肌在收缩的同时,又在髋关节处被动拉长,工作形式相当复杂。这个阶段容易造成大腿后群肌中段和下段拉伤。
显然,短跑运动员大腿后群肌拉伤的动作主要发生在后蹬阶段,其次是后摆阶段和落地缓冲阶段。
四、造成股后群肌肉损伤的原因分析
(一)股后肌群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它力量比较薄弱,承受不了太大的运动负荷造成损伤
股后肌群本来在生理横截面上就比股四头肌要细,力量也不够前群肌大。大腿后群肌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其在短跑运动中的工作特点是造成大腿后群肌拉伤的主要原因。
(二)关节韧带及肌肉的柔韧性比较差,容易导致拉伤
步幅是决定短跑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跑的更快,我们通常都会通过各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步幅,而步幅的大小取決于力量和柔韧性。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肌肉力量的增长,忽视柔韧性的发展。肌肉力量提高后,柔韧性如果没有相应提高,肌腱无法承受肌肉的力量,容易导致拉伤或者断裂。
(三)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肌肉拉伤
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够重视准备活动,掉以轻心,做得很不认真,没能使肌肉活动开,此时肌肉还处于粘滞状态,肌肉发僵发紧,动作不协调的情况下就进行紧张的快跑,很容易造成了大腿后群肌的拉伤。
(四)训练不系统,手段单一,破坏了大腿前、后群肌肉力量的平衡,造成肌肉间的相互作用失调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往往重视发展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而忽视了大腿后肌群力量练习,从而导致前、后肌群肌力差值越来越大,破坏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平衡关系。这样,当进行短跑时,由于这两部分肌肉存在着不协调性,在股四头肌“爆发式”收缩时,作为对抗肌的大腿后群肌与之不相适应,承受不了强有力的被动拉伸,就容易被拉伤。
(五)运动后肌肉得不到放松,局部肌肉疲劳累积,造成动作不协调
在训练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运动疲劳的出现,时间一长,由于疲劳累积造成肌肉弹性和收缩机能的下降,肌肉僵硬、柔韧性降低,这样不仅达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拉伤。
五、研究对策
(一)预防与治疗的方法与手段
1.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放松练习
提高思想认识,无论是训练或比赛中都要养成认真充分地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准备活动,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增加血流量,使肌肉温度升高,减少肌纤维的粘滞性,这样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增强各关节的韧带和肌肉的弹性和灵活性。一般来说,中学生在正式比赛和训练前要做大约30分钟的准备活动练习。主要内容有慢跑和各种徒手操,拉伸运动,压腿等方法,结合各种跑和跳的专门性练习。整个过程要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的认真完成。学生在完成训练任务以后,一定要及时的认真的做放松练习,主要方法有,慢跑、拉伸操、队员之间互相按摩等。 2.科学训练,全面均衡的提升肌肉的运动能力
人体各个关节肌肉和器官是一个统一的复杂的平衡系统。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大腿前后肌群的力量发展平衡才能在跑动中体现协调放松的能力,进而更加经济实效地利用自身的体能,提高运动成绩。据研究证明,当股后肌群的肌力达到股四头肌的60%-70%左右,可以避免损伤或损伤明显减少。加强力量训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负重弓箭步走、负重换步跳、各种多级跨步跳、各种支撑仰卧挺髋练习。
训练要安排的科学系统,避免单一的训练方法。在训练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全面训练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科学而灵活的掌握运动负荷。
(二)对已经损伤的运动员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1.损伤的急性期
应当立即停止运动,对损伤部位进行冷敷,尽量减少走动。伤后立即加压包扎,包扎时在受伤局部适当厚度和硬度的棉垫,同时用水袋冷敷,抬高肢体休息,其目的是减少血肿形成,减少组织间隙水肿,减轻组织缺血,加速组织在生。24h后可以轻度手法抚摩和顺理患部,或用药酒等敷在患处。早伤后2-3天用红外治疗或针灸理疗治疗。下肢必须停止训练2-7天,同时每天都要积极治疗,疗效比较满意。治疗期间可以配合各种手法进行治疗,如:推拿手法、点按压痛点、循经点掐穴位等等。
2.通过肌肉的牵引,拉伸动作促进受伤肌肉的康复
一周以后,这个阶段的康复训练主要以功能恢复为主,轻重量力量训练为辅,主要让运动员的肌肉紧张程度降低,预防肌肉内粘连,防止受伤的肌力呈现条索样硬化和痉挛,肌肉耐力下降及关节僵直,改善循环,以刺激康复进程。在这个阶段的训练中肢体不带负荷,可采用方法:小幅度压腿练习、小腿后折叠练习、弓步走。
3.针对性的做股后肌群的力量练习,循序渐进,发展肌肉的力量,快速恢复
大约10天以后,康复训练可以开始對损伤的肌肉进行主动或被动的牵拉,并且增加一些静力训练,第二周着手加强受伤部位的肌肉训练,以提高肌肉力量,注意伸展和收缩肌肉结合练习,要循环渐进,在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训练强度,并且一直要进行各种方法的治疗。第三周,就差不多可以转入正常训练。
参考文献:
[1] 曾昭濂.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原因与防治[J].田径.2004(1).
[2] 李雪凡.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拉伤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体育科技.2007(3).
[3] 冯传诚,李恩荆.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损伤的训练学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7).
[4] 李茂鹏,蔡丽婷,蔡润东,等.短跑运动员大腿后肌群损伤的成因与康复练习[J].当代体育科技.2013(13).
[5] 黄小波,杨绍金.短跑运动员大腿后群肌肉力量训练初探[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