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与研究方法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li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法”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2400多年前,墨子就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 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 则方法明也。”(《墨子·天志》)《中文大辞典》对方法的解释是“行事之条理也”,即方法是有效办事应遵循的条理、轨迹、途径、线路。
  做学术研究更要讲究方法。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方法,没有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没有方法的研究,不是真正的研究。对研究方法选择的合适与否,及其应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的效果、效率。自然科學、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对于研究方法的探索,可以说,一切理论探讨都可以归结为对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探讨。研究方法的完善,某种程度上表征着该学科的完善程度。
  一般来说,在制定学术研究计划时,研究者首先要根据选题性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对自己选择的研究方法进行必要的介绍,向读者清楚地表达研究数据的采集整理、论证材料的组织加工、理论运用和实践活动的过程。这样做,一则可以增强学术研究的规范性,体现研究的可行性和结论可信度,便于他人检验和审核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同时,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一样,是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并且研究方法是人类运用知识、获取知识的知识,可以为以后做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能够推动此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因此,无论是作为课题研究的执行者还是论文的写作者一定要注意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在电视这种现代传播工具进入黎族地区村寨之前,这些地区的信息传播方式一般主要是以相对原始的人际传播为主。这就使得该地区现代化过程漫长而且缓慢。电视媒体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世界上遥远的距离拉得很近,把世界各地信息以声像与影像的方式传达到黎族地区的各个村落,大大促进了这里的现代化进程,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文化所取代。于是,这里居民的民族身份困境与身份焦虑成为现代化背景下的主题。电视媒体是如何影响黎族村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这种影响作用机制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仅仅靠理论阐述和逻辑推理是不能完成的,必须深入到社会实际中去观察、调查,甚至实际体验。本书的作者到黎族村寨做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我认为这种研究方很法适合该书的选题。
  虽然民族志在传播学研究中的是一种新研究方法,但是在人类学研究中有很长的历史。这种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西方殖民者传教士所做的纪录报告及探险家所描绘的奇风异俗志就是民族志作品,当然这些作品不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类学者所为,带有传奇浪漫及种族中心主义的色彩。20世纪初,一批有专业训练的观察者直接进行田野工作,标志着民族志研究的真正开始。这些研究者与他所研究的对象生活在一起,说他们的语言、研究他们的文化,搜集当地文物、家谱及生活史,并做系统性的纪录。马林洛夫斯基在1922年完成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被认为是民族志研究的扛鼎之作,他认为,民族志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当事人眼中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他主张研究者应与研究对象生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当地人的生活过程。
  田野调查是民族志研究中核心的部分,它使得民族志的研究设计能够具体化。这就要求民族志研究者一定要走入“田野”,成为该团体的一份子,进行自然观察,并且需要较长时间。只有“较长时间的走入田野”,才能帮助研究者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的脉络有更深一层的掌握。田野调查中,要求研究者能够融入调查的社区中去,要不仅“身入”,还要“心入”。还必须指出,观察者的偏见或先入为主的观念,可能会严重影响研究的发展及诠释的真实性,却不易察觉,因此要防止情感过于投入,而降低搜集得到资料的信度。
  本书作者工作在海南,居住在海南,跟主管和研究海南民族事务的有关部门有过较多的接触,选择海南黎族村寨这一特定社区来做田野观察,具有研究的接近性,便于其“深入”。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在村里生活了一段时间,调查期间能够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也能够“深度浸入”村民中去,“以文化持有人的眼光”来观察和记录当地村民的言行。当然,作者在与村民打成一片,“跳进去”的过程中又尽量保持不丧失观察的敏锐性,注意自己的观察任务,还要从村民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以保证参与观察的信度和效度。
  在采用田野观察法的同时,作者还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把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黎族居民的生活方式变迁做了描述。当然,作者也没有停留于对一般的现象的描述上,而是依据国家—社会关系理论以及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站在高视点并分析了电视在黎族居民生活方式变迁中所起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提出了建立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这将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由于选题好,方法得当,并且对方法的运用也不错。从整体上看,这部著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其研究的问题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值得一读;同时,该书布局脉络清晰,行文语言流畅,采用小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很有可读性。
  (吴廷俊,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新闻史与新闻传播学研究。)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叶妮,女,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摘 要:为更好的改善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相继出台十几个中央一号文件,针对“三农”问题推行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让广大农民享受均等化发展带来的平等变化,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很大改善,基础产业得到发展,贫困程度得到了一定缓解。陕西南部移民搬迁一直是备受新闻媒体关注的
期刊
作者简介:黄小熳,女,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关系、时尚传播、广告研究。  摘 要:语艺取向近年来成为了危机公关的主流研究学派之一,其重点便是探讨危机反应中的言说策略。这一点对于名人危机公关尤为重要。名人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言说反应对危机应对成效有着关键性的影响。本文从言说态度、言说内容、言说时间、言说人选和言说方式五个维度阐释了名人危机言说策略应遵循的“5T”原则:真诚地告知
期刊
作者简介:陈春彦,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媒体经营与管理研究。  摘 要:任何一种媒体都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网络媒体因其空间无限性及显著的交互性,被赋予更多想象。以2014年我国节假日安排的决策过程为例,就网络媒体对我国公民参与决策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 “四个有限性”观点,有助于人们客观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及其所需机制。缺
期刊
作者简介:李健,男,太湖学院商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广告教学工作及广告媒体的运营研究。  摘 要: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形式,已经成为了开拓市场、提升企业综合形象的重要手段,而消费观念也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相互影响。广告媒体能够通过广告的内容来对消费观念产生影响,而消费观念也可以从市场消费的需求,以及消费的态度等方面来影响广告媒体的发展,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
期刊
作者简介:林燕,女,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影像传播研究。  摘 要:2014年春节,中粮集团发起了一场以“中粮,让年更有味道”为主题的大型品牌营销活动,实现了“我买网”电商同比销售翻3倍直接利益。本文以中粮年味儿广告为案例,分析了该广告成功的原因在于过年语境的广告思维、线上线下结合的传播思维、自建网络营销平台的营销思维;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广告精准营销和传播策略:即在传播领域,以受众
期刊
作者简介:刘璇,女,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期刊校对,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  摘 要:由于信息传播方式的简单、精悍、便捷和即时性的特点,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利用微博展开营销活动,不少企业纷纷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在微博上展示自己的产品,本文以当当网新浪官方微博的发展情况作为切入点,探究企业微博营销的发展对策,得出企业从用户心理出发思考选择适当的微博营销方式并秉持“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才能做好营销活动的结论。 
期刊
作者简介:杨元龙,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传媒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营销、网络自组织相关研究。  摘 要:O2O电商作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电商,其营销活动与传统电商相比有着更大的挑战,传统的4P、4C理论已经很难满足实际的营销需求。4I理论的提出,很好的解决了注意力经济时代如何获取用户注意力的问题,为O2O电商的营销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O2O;电商;移
期刊
作者简介:赵源,女,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告理论与实务研究。  摘 要:自2011年OPPO为其第一款智能手机OPPO Find量身打造的微电影广告《Find Me》问世以来,OPPO的微电影广告便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新媒体时代下一种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微电影广告对企业品牌的塑造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微电影广告蓬勃发展之际,本文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进行
期刊
作者简介:宋学玲,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研究。  摘 要:家庭伦理剧中的性别关系建构举足轻重,既塑造着家庭中的两性形象,又反映着当下现实的性别境况。随着时代观念的不断发展,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当下热播的家庭伦理剧中出现的“小男人”备受关注。本文在厘清新世纪家庭伦理剧中男性形象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探析“小男人”的典型特征,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语境下安徽省基层领导干部媒介素养与执政能力研究”(AHSK09-10D18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姚道武,男,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传播与社会、传媒教育研究;何静,女,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广告理论与实务、广告教育研究。  摘 要:发生在安徽基层的四起媒体事件表明,当下的基层领导缺乏应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