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采蘼芜》争议问题梳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fih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弃妇诗,是以女子因情感或婚姻关系破裂被男子遗弃或被离异为题材,反映女子的生活经历、心理情感变化的诗歌。《上山采蘼芜》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首别开生面的弃妇诗,引起了学界的重视,长期以来对其文体的归属、主题及社会归因等问题争论不休,本文将其梳理,力图在古典作品中挖掘其时代意义,以期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一、诗歌文体归属问题
  本篇最早见于徐陵《玉台新咏》,题为“古诗”,李昉《太平御览》引此诗作“古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未收录。此诗归属古诗还是乐府,研究者多有争议,但渐趋明确其为乐府诗。明代胡应麟《诗薮》中明确指出“《上山采蘼芜》一篇,章旨浑成,特为禅妙,第稍与古诗不同,是当时的乐府体”。余冠英在《乐府诗选》中说“所谓古诗本来大都是乐府歌辞,因为脱离了乐音,失去标题,才被泛称作古诗”,从文体传统分类来看,最为显著的区别是古诗工于抒情言志,而乐府以叙事为长。明代徐祯卿《谈艺录》也说:“乐府往往叙事,故与诗殊。”《中国文学史》也多将其列入汉乐府中。如游国恩版指出:“此诗向来列入古诗,其实是‘缘事而发’的民歌。”袁行霈版点明:“收录在古诗类的《上山采蘼芜》实乃乐府诗,写的就是弃妇与故夫的邂逅。”乐府诗是社会底层“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内容反映的多是下层人民的生活,不同于古诗多写文人的人生追求与失意、男女的离愁;表现形式多为对话问答体,叙事截取生活片断,语言质朴浅直与乐府中街陌谣讴没有什么分别,不同于古诗借景抒情、语言含蓄精练、富有文人典雅的意蕴。《上山采蘼芜》以平民为主角,用生动的口语讲述弃妇的遭遇,情感自然流露,完全符合乐府诗的特点。
  二、诗歌主题及悲剧归因之争
  《上山采蘼芜》叙写一位弃妇从山上采摘蘼芜归来,在山下与故夫不期而遇的事件。双方邂逅是意外,毫无思想准备,在仅仅数十行的对话短篇中流露真情,女子没有痛心疾首、严厉指斥对方,男子也没有厌烦恼怒、横眉冷对,反而言谈中回忆往事、倾诉心曲。为何?完全不符合一般弃妇诗的常有格式。这也是它与众弃妇诗不同之处。
  解读诗歌,离不开诗歌反映的主题。主题,是指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显现并贯穿于文学作品始终的基本思想。本篇诗歌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主题争议有以下三个:
  主题一是弃妇对男子的责难说,谴责男子喜新厌旧。如《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版指出女子“因无辜被弃,对喜新怨旧的故夫提出了责难”;中国社科所版认为“仅仅由于男子的喜新厌旧”导致了女子的悲剧;余冠英《乐府诗选》中也认为“她的命运决定于丈夫一时的好恶”;辛志贤等《汉魏南北朝诗选注》则说“揭露故夫喜新厌旧又怨新不如旧的市侩心理”;葛晓音更是在《八代诗史》里强调男子喜新厌旧,“入木三分揭露男子卑鄙無耻的面目,妇女在家庭中不过是男子的玩物和织布的劳动力而已”,此类观点带有阶级论的色彩,影响力较大、较持久。但凡是喜新厌旧的男子,着眼点多在于女子新旧,勿论其他。诗中女子与新人“颜色类相似”,绝非因年老色衰、情意淡薄被抛弃;男子似乎对新人也没有多充分的喜欢之意,对于旧人也并非深恶痛绝。此责难男子喜新厌旧的观点已受多人批驳。
  主题二是夫妻“被迫离异”,控诉封建礼教残害青年男女爱情婚姻。如朱东润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该作品题解中“隐约揭示了故夫的被迫离异的心理”,个中缘由缺少充分解释。其后有近十篇文章对主题提出详细“新解”,文章多依据女子“长跪”举动,流露对故夫的温柔以待、恭敬有礼、眷念不已,情不自禁搭话“新人复如何”,男子应答结论为“新人不如故”,流露出了追悔莫及的情态。离异并非男子初衷,而是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成为令人同情的受害者。被迫离异的社会原因,论者观点多指向汉代社会的出妻制度,王达津、李文初、常效东、杨广琴、范正生、曹旭等人多围绕《大戴礼记·本命篇》“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谈出妻原因。其一为女子无子被弃。持此论者多引用《神农本草经》来说明食用中药蘼芜可使妇女多生子。如范正生在其文章《
其他文献
期刊
郭奶奶快八十岁了,这是她第一次在城里过年.rn正如她常常念叨一句“菩萨保佑,日子真是看着越来越好了”,活了这么大年纪,拉扯大了儿子,又带大了孙子,现在也看到了曾孙,儿子终
期刊
期刊
一、生平rn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他生于一个重视读书的家庭,父亲苏洵也是喜好文墨的一代大儒,也正因如此,苏轼从年少之时就受到了较为正统
期刊
作为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家,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对文学创作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者。作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体现出了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海明威一生创作了众多的作品,其瑰丽的作品意蕴,让读者回味无穷。  一、主要代表作品  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的雪》《老人与海》等代表作品中不难看出,《老人与海》是一部最能体
期刊
在众多研究中,虽然分析论述汪曾祺小说女性形象的期刊论文较少,但他的小说描写女性形象的篇章可不少,《汪曾祺全集》里涉及女性形象的篇章有四十多篇,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一。赵润生、康红辉、吕江会、祝一勇等人对汪曾祺小说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有合理可取的部分,但还有待系统深入地分析其中女性形象的内涵特征和意义。且汪曾祺笔下的女性无论越过道德边界的或是病态的,还是正常的女性,骨子里都脱离不了女子如水一样的天性,汪
期刊
王家海子  文笔塔下的一个寨子  生我养我的地方  我的理想从那里起航  那个时候  虽然没有什么好玩的  但松官水库山清水秀  成了我儿时的天堂  捏泥人  滚铁环  弹玻璃珠  流连忘返的青纱帐  撈鱼捉虾  割猪草放牛羊  玩游戏捉迷藏  一根竹笛伴我成长  渐渐地开始幻想  想着外面的世界  渴望像鱼一样自由  祈盼像鹰一样飞翔  山路泥泞不堪  深一脚浅一脚的  鞋里渗透着泥水  一路颠
期刊
人们若无法静心下来去仔细品味艺术作品,那它的光芒则永远无法得到完整的展现.张执浩在访谈中说:“诗歌最终的效果是要让匆忙行进的时代和人群慢下来,停止是不可能的,但慢下
期刊
在连亘的天山南山脚下,广袤无垠、飞沙走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靠近东部的边沿地带,也曾出现过新疆区域内最大的碧波浩渺的湖泊,那就是罗布泊。两千多年前,这片美丽的地域是拥有涟漪轻漾、碧水蓝天的璀璨的沙海明珠,威严矗立的扜泥城是丝绸之路的翠羽明珠楼兰古国的都城之所在。这里曾是一片民熙物阜的升平景象,人民安乐,国家兴旺太平。传说在粟陈贯朽的楼兰古国生活着一位尧鼓舜木的国王和七位花容月貌的公主,国都里一派时和岁
期刊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与王小波《红拂夜奔》共享着“自在飞花轻似梦”般的“轻盈”——轻逸与丰盈.在赏析文本的过程中,我们能在这两位东西方名家不同的作品中捕捉到其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