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哇,我要拍下来发微博!”“微博上有人说是这样的”……不知不觉中,微博开始风行于网络。根据中国网络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1.95亿。对微博的依赖也诞生了一个新的词汇——“微博控”,即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关于“微博控”孰是孰非,人们众说纷纭。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要利用微博的积极作用,但最好避免成瘾。
10分钟不看微博就难受
“10分钟之内不看微博我就难受。”小刚这样形容自己对微博的痴迷程度,他自称是一个“微博控”。每天,看微博、发微博已经成为了小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每天一有空余的时间,就时时刻刻要盯着电脑或者手机看微博,怕会错过一条信息或者是朋友的最新动态。“其实上微博也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但是不看心里就是会难受。”用小刚的话讲自己得的就是微博强迫症。
“我应该算是‘控’了。”洪易区说,他玩微博的时间很长,可以算得上是“控”了。由于开设了一个关注度颇高的“非官方”微博,不少信息交流都是通过他的微博来进行,因此洪易区被粉丝们昵称为“官方哥”。 对于一些“微博控”一会不看微博就难受的反应,洪易区表示难受倒不会,不过的确会高频率地看手机提醒,有没有人@ 或者评论什么。
打开电脑后,下意识地打开微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网民的习惯。根据对微博的依赖程度,有的网站把“微博控”调侃地分为八级:一级只围观不说话;二级遇到兴奋点才回复、转发;三级休息时间全占用;四级工作时间也在上微博;五级双休日不休息;六级熬夜找热点;七级半夜也在刷新页面;八级生活颠倒,住院治疗。
正方观点:沉迷微博反而忽略人际社交
市民小黄一开始是“被微博”者,“我的同事每天一上班就跟我说,微博上怎样怎样,你怎么都不懂,我就成了土鳖的代名词,所以我也跟风玩起微博来。”
每天,小黄必做的事情就是,只要有空,就会一条不落地把好友的微博看个遍,如果好友们没有更新,她也会跑到微博广场去转悠。虽然很多微博的内容都是琐碎的事儿或者说是废话,但不看的话,小黄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东西,心理上受不了。“有时候家人朋友跟我搭腔,我都只顾着更新微博,对他们说的话都心不在焉。”
市民邝先生则表示,自己很少玩微博,因为玩了一段时间后,感到沉迷于微博反而让自己的生活乱了套。
邝先生解释,有很多次,他请朋友去喝茶,本来大家都应该坐在茶桌边随心所欲,但这些朋友后来都各自拿起自己的手机不断地玩起了微博,对喝茶聊天这事反而漠不关心,这让邝先生感到十分郁闷。
“朋友都在对面坐着,却懒得跟现实的朋友沟通,反而与网络的虚拟朋友微博,如此厚此薄彼,我感到不是太合适。”邝先生说。
邝先生的朋友中,因为玩微博而不愿意离开电脑出来聚会,出来聚会后又手机不离手不停微博的人大有人在。对此,邝先生认为,微博虽然能传播海量信息,但却让很多人忽略了真实社交的必要,成为信息的“奴隶”。
反方观点:“微博控”也有积极一面
“个人觉得微博作为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有很多人沉迷其中也是正常的。”对于对“微博控”的负面评价,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应该正确看待“微博控”,因为它也有积极的一面。
微博既可以当作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种传播速度迅速的工具。“微博控”们频繁地发微博,起到了良好的信息转播作用。如:2011年4月,广西大学一名学生的父亲患病离世,为了不让她辍学,同学们通过微博义卖来对她进行帮助。
“就拿去外面吃饭来说,‘微博控’们往往先是拿手机拍下食物后再吃,然后在吃完后发微博谈感受。”一位微博达人告诉笔者,就拿吃饭发微博这件事来说,“微博控”们就可以及时为他人提供信息,方便网友做参考。
心理专家建议:利用好微博但不要成瘾
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翔南解释,微博在网络时代,因为其短小却可容纳海量信息的特点,迅速成为人们可以利用的工具,其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求救事件上,微博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比如之前的动车组事件,是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传递开来的。消息传递开后,各项救援工作立即开展,这么一个优秀的信息平台,如果能好好利用,对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而且,因为人的亲身社交范围有限,微博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交天下朋友,微博成了每个人的信息发布平台,个性而且有趣,这有助于人们社交范围的扩大,参与社会事务的主动性也得到提升。
但是,微博成瘾则应该尽量避免,微博成瘾是网络成瘾的一部分,一旦成瘾后,会表现出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对正常的人际交往不感兴趣而沉迷于虚拟世界选择性交友,这些都是不健康的。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成了微博控呢?王翔南教授解释,第一,每天微博时间超过6小时,连续3个月以上的;第二,在微博时因为停电或者网络不通而被迫中断微博,感到焦虑、烦躁不安的;第三,微博的状态有不同程度影响到正常人际社交的,比如宁可微博也不愿与人交流的情况等;第四,只要微博了,就会得到安全感和兴奋感的;第五,对微博以外的事情不感兴趣,或者原本自己的其他兴趣变弱,反而对微博乐此不疲的。
王翔南教授还就如何摆脱微博控支了招,比如多参加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规律作息,将微博成为分享生活的平台而不要过分依赖它,这样才能在微博时代找到健康的乐趣。
10分钟不看微博就难受
“10分钟之内不看微博我就难受。”小刚这样形容自己对微博的痴迷程度,他自称是一个“微博控”。每天,看微博、发微博已经成为了小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每天一有空余的时间,就时时刻刻要盯着电脑或者手机看微博,怕会错过一条信息或者是朋友的最新动态。“其实上微博也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但是不看心里就是会难受。”用小刚的话讲自己得的就是微博强迫症。
“我应该算是‘控’了。”洪易区说,他玩微博的时间很长,可以算得上是“控”了。由于开设了一个关注度颇高的“非官方”微博,不少信息交流都是通过他的微博来进行,因此洪易区被粉丝们昵称为“官方哥”。 对于一些“微博控”一会不看微博就难受的反应,洪易区表示难受倒不会,不过的确会高频率地看手机提醒,有没有人@ 或者评论什么。
打开电脑后,下意识地打开微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网民的习惯。根据对微博的依赖程度,有的网站把“微博控”调侃地分为八级:一级只围观不说话;二级遇到兴奋点才回复、转发;三级休息时间全占用;四级工作时间也在上微博;五级双休日不休息;六级熬夜找热点;七级半夜也在刷新页面;八级生活颠倒,住院治疗。
正方观点:沉迷微博反而忽略人际社交
市民小黄一开始是“被微博”者,“我的同事每天一上班就跟我说,微博上怎样怎样,你怎么都不懂,我就成了土鳖的代名词,所以我也跟风玩起微博来。”
每天,小黄必做的事情就是,只要有空,就会一条不落地把好友的微博看个遍,如果好友们没有更新,她也会跑到微博广场去转悠。虽然很多微博的内容都是琐碎的事儿或者说是废话,但不看的话,小黄总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东西,心理上受不了。“有时候家人朋友跟我搭腔,我都只顾着更新微博,对他们说的话都心不在焉。”
市民邝先生则表示,自己很少玩微博,因为玩了一段时间后,感到沉迷于微博反而让自己的生活乱了套。
邝先生解释,有很多次,他请朋友去喝茶,本来大家都应该坐在茶桌边随心所欲,但这些朋友后来都各自拿起自己的手机不断地玩起了微博,对喝茶聊天这事反而漠不关心,这让邝先生感到十分郁闷。
“朋友都在对面坐着,却懒得跟现实的朋友沟通,反而与网络的虚拟朋友微博,如此厚此薄彼,我感到不是太合适。”邝先生说。
邝先生的朋友中,因为玩微博而不愿意离开电脑出来聚会,出来聚会后又手机不离手不停微博的人大有人在。对此,邝先生认为,微博虽然能传播海量信息,但却让很多人忽略了真实社交的必要,成为信息的“奴隶”。
反方观点:“微博控”也有积极一面
“个人觉得微博作为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有很多人沉迷其中也是正常的。”对于对“微博控”的负面评价,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应该正确看待“微博控”,因为它也有积极的一面。
微博既可以当作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种传播速度迅速的工具。“微博控”们频繁地发微博,起到了良好的信息转播作用。如:2011年4月,广西大学一名学生的父亲患病离世,为了不让她辍学,同学们通过微博义卖来对她进行帮助。
“就拿去外面吃饭来说,‘微博控’们往往先是拿手机拍下食物后再吃,然后在吃完后发微博谈感受。”一位微博达人告诉笔者,就拿吃饭发微博这件事来说,“微博控”们就可以及时为他人提供信息,方便网友做参考。
心理专家建议:利用好微博但不要成瘾
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翔南解释,微博在网络时代,因为其短小却可容纳海量信息的特点,迅速成为人们可以利用的工具,其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求救事件上,微博所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比如之前的动车组事件,是第一时间通过微博传递开来的。消息传递开后,各项救援工作立即开展,这么一个优秀的信息平台,如果能好好利用,对整个社会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而且,因为人的亲身社交范围有限,微博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交天下朋友,微博成了每个人的信息发布平台,个性而且有趣,这有助于人们社交范围的扩大,参与社会事务的主动性也得到提升。
但是,微博成瘾则应该尽量避免,微博成瘾是网络成瘾的一部分,一旦成瘾后,会表现出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对正常的人际交往不感兴趣而沉迷于虚拟世界选择性交友,这些都是不健康的。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成了微博控呢?王翔南教授解释,第一,每天微博时间超过6小时,连续3个月以上的;第二,在微博时因为停电或者网络不通而被迫中断微博,感到焦虑、烦躁不安的;第三,微博的状态有不同程度影响到正常人际社交的,比如宁可微博也不愿与人交流的情况等;第四,只要微博了,就会得到安全感和兴奋感的;第五,对微博以外的事情不感兴趣,或者原本自己的其他兴趣变弱,反而对微博乐此不疲的。
王翔南教授还就如何摆脱微博控支了招,比如多参加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规律作息,将微博成为分享生活的平台而不要过分依赖它,这样才能在微博时代找到健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