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思考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939639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思考并分析多媒体技术应用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课件设计审视多媒体技术应用,探讨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和应用方式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的新的可能。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教学课件
  在人类社会中,信息的呈现和传递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把这些形式称之为媒体。在信息社会,媒体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改革。文章通过研究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考教育思想的更新,寻找和发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改革的可能,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适应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新格局、新面貌的需求。
  1 借助多媒体技术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以任务(项目)为中心,将理论和实践课程综合化。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概述、设计原理、形式法则、构成要素、表现方法、设计应用等几个方面,当教育教学遭遇现代多媒体技术后,其内容和形式均产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本身成为可以被教授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教学的过程也越来越依赖以网络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这一形式和手段;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结构产生了相应变化。
  (1)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变化。十几年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主要通过面授口述和手艺示范的方式在有限的时空中进行教学,信息传递的媒介相对单调,传授给学生的往往是知识的结论,难以让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学生直观感知学习的过程,更无法有效展示设计创意和经验形成的过程,这种教学形式不自觉地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自发性,将教与学分割对待,限制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像等,实现了交互信息的传播,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现设计从构思到创意,从概念到成品,从草图到实物的全过程。此外,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海量信息反而会促使教师有选择地强调内容核心,注重了教学侧重性;并且有利于学习情境的营造,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学习连贯性,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多媒体教室讲授《设计概论》,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将理论和技能归纳为模块化教学,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交叉性,学生借助网络设备搜集信息、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任务报告。鼓励学生探索性学习,使教与学的面貌得到改善,重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训练,而非知识记忆。
  (2)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变化。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主要指学科知识结构的组织设计。知识结构是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科内含智力因素的信息源。[1]课程内容一般以“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来组织知识结构。前者以教为主,信息相对静态并单向传递,除课堂教学时间以外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资料只能来自记忆和笔记,在领域界限模糊的今天,将新旧经验连接并进行知识拓展和交叉,显得不够灵活,局限性较大;借助多媒体技術可将内容信息非线性的组织,一方面,信息呈现开放的动态,不断地补充或更新,这使得“交叉”和“融合”成为可能,它可以在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开启接收新信息和发现新问题的大门。非线性的内容组织结构并非是信息的杂乱无序,其复杂多样的“散点”状态近似细胞分裂式的存在内部关联,这种关联被很多人描述为“链”式层级逻辑关系,它将内容信息无限“生长”;另一方面,单向和单一的传递方式绝不能满足信息内容无限扩充的需求,即“教学”的状态改变,教与学不再有主次关系,知识和经验可以被多维认知,从传授变为交互,教学相长。
  2 从课件设计审视多媒体技术应用
  在信息爆炸、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脑为现代设计领域带来了变革性的转变,使设计表现的手段与方法不断革新。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因而设计专业学生对电脑设计辅助软件的操作技能就成为大多数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诸如PS、AI、FALSH、CAD等工具软件,而教师用于互动教学的软件并不丰富,主要以PPT、Authorware、方正奥斯等为主,但由于这些软件商业化应用范畴广泛,而直接应用在设计教育领域中针对性不强,所以推广不易,特色不鲜明。改变设计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并配合相对应的电脑辅助设计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的体现。从教学过程的整体上看,课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的集中体现,也是图、文、声、像等多重信息组合而成的传播方式。课件的设计包含了设定目标、编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呈现形式和媒体等几个部分的工作,为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和有效达到教学目标服务,而并非“形式主义”。课件的应用是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情境和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参考,所以,教师应关注课件设计中课程内容的准确定位和逻辑关系(即每个知识点解决什么问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它们可以共同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课件设计应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呈现知识的框架,在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的同时追求新颖独特的形式表现,信息充沛,界面简洁、导航清晰,操作简单,注意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可以借助课件展开课后自学,运用按钮和导航进行定位,选择和控制学习内容,快捷地链接各个知识模块,调用学习资源,了解并掌握知识。其次,多种媒体的组合对于课堂气氛的调节有着显著的效果,视觉、听觉乃至触觉,静态和动态,虚拟和实物等等,它们的刺激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选择媒体和设计呈现形式并不需要过分复杂和炫丽,应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媒体设计,有针对性地将多媒体技术手段融入教学内容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再次,信息时代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成不变的观念、内容、形式将难以适应。从人才培养的定位到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从教育思想和理念到教学形式,都迫切需要更新、比较和融合。教师从课程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如何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把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入设计课程教学中,突出专业针对性,注重知识交叉性,强调课件内容的前沿性,反映课程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满足现代设计教育的需求。最后,多媒体技术带来的教学方法的革新,逐步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课堂教学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展现资料和经验,是提出问题;教学检验不再是作业和考试,而是项目和任务,是强调参与。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结合,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
  另外,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在线教育已不仅仅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而是已然独立成为一个行业,甚至是一种产业。但它同时也催生了教育教学的新形式,从软件视频教程和常春藤盟校的网上课程到现下高校中盛行的微课、慕课;从单一的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prezi等到综合互动教学辅助产品谷歌教室、blendspace等,这些无一不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恩泽”,诸如“翻转课堂”和“差异化教学”这样的教育教学新名词也应运而生并开始成为流行。往具体的说,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协作,并将教学延展出课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作为传播的工具和平台,网络多媒体让本该创意无限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一词更加丰富。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其知识的延展性、信息的多样性、传播的时效性等特点正不断呈现。在高职设计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达到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目的,形成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整合为设计教育发展与改革奠定了基础。然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不论是同观念还是和同技术相碰撞、相融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趋势下,教师应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开展教学,更新课程中陈旧的教学内容,改革与调整教学形式和方法,正确地看待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课程整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尽可能创造条件,进一步实现多媒体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科教学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辛艺华.电脑编排创意设计课程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教学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00(5).
  [2] 刘惠芬.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古婷,女,江苏南京人,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从事设计基础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瑰丽多彩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随着海报设计的发展,当代中国海报设计在创作手法、艺术特色和图像内涵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使得当代中国海报
摘要: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子系统繁杂、设备多、要求高、防护区域大,所以其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漏报、误报现象。本文结合自身安防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博物馆安防报警系统的漏报、误报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和阐述,并给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安防;报警系统;漏报;误报  安全防范工作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博物馆藏品安全的重任,安防系统是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运用的一
8年来,我们以兴义市为例,对黔西南州实施国家和省的扶贫项目之一——沼气工程,采取定点、连续观察记载及收集相关技术经济数据的基础上,作定性与定量分析,初步得出黔西南实施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是精神文明建设,而孝文化建设是这一建设的基础。要想搞好这一建设,就必须充分认识孝文化的意义,明确当前农村孝德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的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