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hch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种类,并探究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以期为太子参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太子参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验证,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多基因(ITS、tef1、LSU、SSU、GAPDH和rpb2)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常见杀菌剂(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30%苯甲丙环唑乳油)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引起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aria tenuissima),菌株编号为TZSYB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6种杀菌剂对菌株TZSYB1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30%苯甲丙环唑乳油的抑制活性最强,对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为10.81μg/mL;其次为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EC50分别为21.31和27.31μg/mL.[结论]引起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叶斑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进一步开展田间防治试验.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适宜于茅苍术生长的林药种植模式,为茅苍术林下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茅苍术为材料,研究茅苍术单作、茅苍术‖栀子和茅苍术‖罗汉松3种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茅苍术单株根茎产量及根茎中挥发油和苍术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单作相比,茅苍术‖栀子、茅苍术‖罗汉松处理显著降低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P<0.05,下同);茅苍术‖栀子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茅苍术‖罗汉松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显著低于单作.在根茎产量和品质方面,与
为了解双排圆形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变形规律和内力分布特性,结合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和深层位移监测技术对双排桩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及内力响应进行测试.通过在前、后排桩分别布设传感光缆,采集了从基坑开挖过程到稳定后的应变对双排桩的变形特性及内力,并引入数值模拟与之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纤监测推算的桩身扰度与相应位置的测斜监测的桩身侧向位移曲线规律基本一致,基坑整体变形较小且处于稳定状态,双排圆形桩起到了很好的支护效果;通过监测应变能真实反映桩身内力分布及传递规律,对比数值模拟成果,双排桩实测弯矩剪力
[目的]明确津岛链霉菌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为三七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拮抗和滤纸条法测定津岛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iyonensis)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和3种三七叶部病害病原菌的的抑制作用,并采用离体块根刺伤接种法测定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的防治效果;利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菌株JT-2F发酵液中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等酶活性.[结果]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抑菌率达76.47%,对3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