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界研究与实践的热点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对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多,主要关于合作教育的起源、定义与内涵,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特征和现状,以及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经验的现状,本文通过综合各类研究文献,试图梳理校企合作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校企合作 ;研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技术的变革、生产工艺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环境危机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职业技术教育也从未像现在这样负载着极其神圣的使命。被发达国家誉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的职业教育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阵地,它担负着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为了实现其教育目标,单纯依靠传统的培养模式即学校包办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是达不到的,因而必须采取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育者与劳动者相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国内外对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多,主要关于合作教育的起源、定义与内涵,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特征和现状,以及中国职业院校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经验的现状,本文试图综合各类研究文献,梳理校企合作的发展脉络。
一、校企合作的历史渊源
校企合作教育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科学技术在生产上越来越多的运用,要求科学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要求生产劳动与教育的逐步结合,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和企业便开始了自发式的零星联系,这就是世界范围内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萌芽[1]。校企合作教育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德兰特技术学院(Sundland Technical College)在工程船舶与建筑系中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2]。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工程学院教授莱尔曼.施奈德开创了“学工交替”教育,首次推出了校企合作教育[3]。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ACE)对合作教育的描述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4]。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合作教育的描述是:“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的有报酬的、有计划的和有督导的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s)结合起来;它允许学生跨越校园界限,面对现实世界去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并确定职业方向”[5]。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CAFCE)对合作教育的描述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形式上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的计划是提供学生在商业、工业、政府与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实践与专业学习之间定期轮换”[6]。
我国最早使用的校企合作概念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合作教育的英文为:Cooperative Education,我国在引进此名称时先将其意译为“产学合作教育”,后为使这一概念与我国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的习惯提法相符,经1995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会员大会讨论通过,将“产学合作教育”改称为“产学研合作教育”[7]。“校企合作”与“产学合作教育”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同为一个概念并无本质区别。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的教育模式[8]。校企合作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训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互利互惠;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顶岗实践;以提高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具有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的“双元性”、学生实践情境的真实性、“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有效性、人才通道的直接性等特点[9]。
二、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发展
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实行的半工半读、以及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等等,都涉及合作教育的成分,可谓校企合作的雏形,校企合作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严格地说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后5年的“引入”阶段[10]。在此期间,中国教育与世界各国开始进行广泛的交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模式进行产学合作教育实验,标志着我国进入“引入”阶段;第二阶段则以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为标志,产学教育进入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实际探索阶段;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产学合作教育进入第三阶段,由民间有组织的实验走向官方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表明产学合作教育已纳入我国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中,至此,产学研合作教育这一概念正式形成[11]。中国校企合作的历史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萌芽期——企业办职业教育、发展期——由企校分离走向引企入校、紧密期——政府主导型校企合作,目前中国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为校企一体化发展[12]。我国校企合作教育起步较晚,在1917年黄炎培等人曾提出手脑并用的思想,后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但因战争等原因职业教育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开始与世界广泛交流,主要是学习和借鉴国外校企合作教育,90年代开始进行校企合作教育的试点,我国的校企合作开始进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当中[13]。 在我国,对于“校企合作”这一名词也有着不同的表述。例如,产学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目前我国企业界和教育界主要实施的是两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一种是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还有一种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包括高职、中职以及其他各种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的合作[14]。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包括狭义与广义两个部分。其中,狭义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15]。广义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则是指所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各类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与企事业单位的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合作[16]。
三、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
随着校企合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广度不断地延伸,各国对校企合作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国际上大致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培训制、日本的官产学合作;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三是以行业为主导的模式,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最为典型的“行业主导型”模式,其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7]。国外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1.以学生就业为方向;2.顶岗工作,有偿劳动;3.系统而又严格的管理;4.有国家制度的保障;5.有政府政策的支持;6.推动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18]。
而在我国,自80年代中期,合作教育引入我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工作在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试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对于国内校企合作的模式,目前学者们主要有两种分法:第一,按照合作的深度来分,校企合作可分为浅层次合作模式即“企业配合”模式、中层次合作模式即“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深层次合作模式即“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三种模式;第二,按照具体的培养方式来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主编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一书收录了我国各高职院校九种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l”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实训一科研一就业”模式、双定生模式、校企双向介入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20]。同时,在国内,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表现出“由自发到自觉”、“由单一到多元”、“由简单到全面”、“由无序到规范”、“由校企自主到政府主导”等特点[21]。其现存模式也可分为三类:(1)按照办学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校办产业(企业)式、行业(企业)办学式、校企股份合作式、校企互动式;(2)按照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2+1式”、“订单式”、“工学交替式”、“产教结合式”、“半工半读式”;(3)按照校企合作的内容,可分为技术合作式、人力资源合作式、资本合作式、教学内容合作式;(4)根据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方式和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企业配合式、校企联合培养式、校企实体合作型式[22]。
综观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历史演变历程,有关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思想与实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思想扩大了教育的内涵,开创了职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从洋务运动时期实业学堂的兴起,过渡到职业学校从行业企业中分离出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形式与内容得到了不断地探索与深化。
参考文献:
[1]芦丽君.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2]于忠辉.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4 (12)
[3][9]陈启强.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4]耿洁.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3-15
[5][6]凌志杰.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实现形式研究——基于迁安市职教中心办学历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7]杨晴.商科类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8]张炼.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J].职业技术教育,2002(36)
[10][11]黄沪琳.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个案研究——以东莞塘厦理工学校为例[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0
[12]徐建华.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9(07)
[13]凌志杰.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实现形式研究——基于迁安市职教中心办学历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14][19]苏俊玲.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5][16]孙琳.产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7]李琦.农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以东北师大皓月中等职业学校为个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8]黄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20] 张杰.高职教育“订单式”校企合作交易成本构成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21][22]]宗彬花.中职校企合作现状.现存模式及突出问题分析[J].职教通讯.2007(11)
作者简介:
刘磊芳,女,汉族,1987年6月生,湖南株洲人,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校企合作 ;研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生产技术的变革、生产工艺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环境危机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职业技术教育也从未像现在这样负载着极其神圣的使命。被发达国家誉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的职业教育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阵地,它担负着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为了实现其教育目标,单纯依靠传统的培养模式即学校包办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是达不到的,因而必须采取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育者与劳动者相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国内外对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多,主要关于合作教育的起源、定义与内涵,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特征和现状,以及中国职业院校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经验的现状,本文试图综合各类研究文献,梳理校企合作的发展脉络。
一、校企合作的历史渊源
校企合作教育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科学技术在生产上越来越多的运用,要求科学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要求生产劳动与教育的逐步结合,在这种背景下,大学和企业便开始了自发式的零星联系,这就是世界范围内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萌芽[1]。校企合作教育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德兰特技术学院(Sundland Technical College)在工程船舶与建筑系中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2]。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工程学院教授莱尔曼.施奈德开创了“学工交替”教育,首次推出了校企合作教育[3]。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ACE)对合作教育的描述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的实践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4]。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合作教育的描述是:“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的有报酬的、有计划的和有督导的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s)结合起来;它允许学生跨越校园界限,面对现实世界去获得基本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并确定职业方向”[5]。加拿大合作教育协会(CAFCE)对合作教育的描述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形式上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的计划是提供学生在商业、工业、政府与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实践与专业学习之间定期轮换”[6]。
我国最早使用的校企合作概念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合作教育的英文为:Cooperative Education,我国在引进此名称时先将其意译为“产学合作教育”,后为使这一概念与我国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的习惯提法相符,经1995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会员大会讨论通过,将“产学合作教育”改称为“产学研合作教育”[7]。“校企合作”与“产学合作教育”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同为一个概念并无本质区别。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的教育模式[8]。校企合作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训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互利互惠;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顶岗实践;以提高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具有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的“双元性”、学生实践情境的真实性、“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有效性、人才通道的直接性等特点[9]。
二、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发展
早在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实行的半工半读、以及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等等,都涉及合作教育的成分,可谓校企合作的雏形,校企合作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严格地说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后5年的“引入”阶段[10]。在此期间,中国教育与世界各国开始进行广泛的交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模式进行产学合作教育实验,标志着我国进入“引入”阶段;第二阶段则以1991年4月在上海成立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为标志,产学教育进入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实际探索阶段;1997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产学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产学合作教育进入第三阶段,由民间有组织的实验走向官方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表明产学合作教育已纳入我国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中,至此,产学研合作教育这一概念正式形成[11]。中国校企合作的历史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萌芽期——企业办职业教育、发展期——由企校分离走向引企入校、紧密期——政府主导型校企合作,目前中国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为校企一体化发展[12]。我国校企合作教育起步较晚,在1917年黄炎培等人曾提出手脑并用的思想,后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但因战争等原因职业教育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开始与世界广泛交流,主要是学习和借鉴国外校企合作教育,90年代开始进行校企合作教育的试点,我国的校企合作开始进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当中[13]。 在我国,对于“校企合作”这一名词也有着不同的表述。例如,产学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目前我国企业界和教育界主要实施的是两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一种是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还有一种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包括高职、中职以及其他各种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的合作[14]。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包括狭义与广义两个部分。其中,狭义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15]。广义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则是指所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各类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与企事业单位的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合作[16]。
三、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
随着校企合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广度不断地延伸,各国对校企合作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国际上大致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培训制、日本的官产学合作;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三是以行业为主导的模式,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最为典型的“行业主导型”模式,其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7]。国外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1.以学生就业为方向;2.顶岗工作,有偿劳动;3.系统而又严格的管理;4.有国家制度的保障;5.有政府政策的支持;6.推动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18]。
而在我国,自80年代中期,合作教育引入我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工作在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的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试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对于国内校企合作的模式,目前学者们主要有两种分法:第一,按照合作的深度来分,校企合作可分为浅层次合作模式即“企业配合”模式、中层次合作模式即“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深层次合作模式即“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三种模式;第二,按照具体的培养方式来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主编的《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一书收录了我国各高职院校九种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l”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实训一科研一就业”模式、双定生模式、校企双向介入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20]。同时,在国内,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表现出“由自发到自觉”、“由单一到多元”、“由简单到全面”、“由无序到规范”、“由校企自主到政府主导”等特点[21]。其现存模式也可分为三类:(1)按照办学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校办产业(企业)式、行业(企业)办学式、校企股份合作式、校企互动式;(2)按照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2+1式”、“订单式”、“工学交替式”、“产教结合式”、“半工半读式”;(3)按照校企合作的内容,可分为技术合作式、人力资源合作式、资本合作式、教学内容合作式;(4)根据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方式和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企业配合式、校企联合培养式、校企实体合作型式[22]。
综观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历史演变历程,有关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思想与实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思想扩大了教育的内涵,开创了职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从洋务运动时期实业学堂的兴起,过渡到职业学校从行业企业中分离出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实践形式与内容得到了不断地探索与深化。
参考文献:
[1]芦丽君.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2]于忠辉.校企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4 (12)
[3][9]陈启强.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4]耿洁.工学结合及相关概念浅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3-15
[5][6]凌志杰.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实现形式研究——基于迁安市职教中心办学历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7]杨晴.商科类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8]张炼.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J].职业技术教育,2002(36)
[10][11]黄沪琳.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个案研究——以东莞塘厦理工学校为例[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0
[12]徐建华.我国校企合作的历史变迁及发展趋势[J].职业技术教育,2009(07)
[13]凌志杰.县级职教中心校企合作实现形式研究——基于迁安市职教中心办学历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14][19]苏俊玲.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5][16]孙琳.产教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7]李琦.农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以东北师大皓月中等职业学校为个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8]黄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20] 张杰.高职教育“订单式”校企合作交易成本构成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21][22]]宗彬花.中职校企合作现状.现存模式及突出问题分析[J].职教通讯.2007(11)
作者简介:
刘磊芳,女,汉族,1987年6月生,湖南株洲人,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