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中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多媒体网络凭借其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形象直观的交互学习环境,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足从观念、过程和方法等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依据,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借助网络资源解难释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小学几何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和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独特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情境引趣,把学生“吸”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保障。网络走进校园,走进教室为多渠道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物质基础,借助生动可感的电脑技术和网络环境,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行为。
如教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时,因为学生对《西游记》都感兴趣,我就从网上查找资料,当学生看到孙悟空手拿金箍棒变来变去的画面时,一下子情绪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我适时提出问题:有谁知道这里面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使孩子们直观地认识了“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手势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表示逐步形成正确的表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学习有兴趣,从而愿学、乐学,做到了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又如“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看着数学课本,觉得很简单,但三角形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却很抽象,很难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以及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于是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让学生通过上网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发现它的性质以及用途,再回到教学,一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愉快地掌握了新知识。
二、动画剖析。让内容“动”起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可见,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过程,学生要充分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主动展开学习,积极进行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这样有利于呈现思维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如认识“平面图形”,低年级可把学过的平面图形制作成电子拼图游戏,让学生直接用鼠标移动图形到指定的位置,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高年级的“图形拼组”也呵借助网络提供的拼图游戏,先让学生从网上搜索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根据其形状,合作创造性地设计出漂亮的图案,完成多种平面图形的拼组。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同时还可以看图编故事,拓展合作交流的渠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资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又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我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中穿插了“变魔术”这个环节,在魔术的世界里,孩子们兴趣浓厚。魔术师一双神奇的双手中间拉直一条线,然后变出不同的线,特别是表演双手不停地将绳子一端或两端尤限延长,这种动态的演示,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便水到渠成。
三、拓展延伸。让知识“活”起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大多学生家里都有了上网的条件,因此,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借助网络进行体验学习、搜集资料,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运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创新,是对知识构建的升华,是网络构建的最高境界。
如学习圆的周长,我让同学们上网查找有关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并收集与圆周率有关的知识,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其中一个学生采用了手抄报的形式,集故事、名师教学、圆的周长习题设计、数学日记等于一体,让我们领略到了学生炽热的风采,也看到了学生的智慧之花灿烂夺目,这些都是学生对课内知识的诠释,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的探索,学生不但灵活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把知识真正“学活”“用活”。
又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直接在百度中搜索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特征和有关图片等,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有关轴对称图形内容方面的网站,并提供在网络上搜索学习资源的方法,如直接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利用关键字或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吸收所需的养料,知识面得以拓宽,新信息及时获取。
网络资源与几何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利用网络创设全新的学习情景,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学生与教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的交互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网络教学的优势,达到了更深层次的教学相长。二者的巧妙整合,必将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活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焕发新的生机。
一、情境引趣,把学生“吸”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保障。网络走进校园,走进教室为多渠道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物质基础,借助生动可感的电脑技术和网络环境,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能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行为。
如教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时,因为学生对《西游记》都感兴趣,我就从网上查找资料,当学生看到孙悟空手拿金箍棒变来变去的画面时,一下子情绪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我适时提出问题:有谁知道这里面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呢?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使孩子们直观地认识了“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手势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表示逐步形成正确的表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学习有兴趣,从而愿学、乐学,做到了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又如“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看着数学课本,觉得很简单,但三角形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却很抽象,很难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以及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于是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让学生通过上网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发现它的性质以及用途,再回到教学,一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愉快地掌握了新知识。
二、动画剖析。让内容“动”起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可见,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发现过程,学生要充分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及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主动展开学习,积极进行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这样有利于呈现思维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如认识“平面图形”,低年级可把学过的平面图形制作成电子拼图游戏,让学生直接用鼠标移动图形到指定的位置,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高年级的“图形拼组”也呵借助网络提供的拼图游戏,先让学生从网上搜索自己喜欢的事物,然后根据其形状,合作创造性地设计出漂亮的图案,完成多种平面图形的拼组。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同时还可以看图编故事,拓展合作交流的渠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资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又如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我利用网络资源,在课中穿插了“变魔术”这个环节,在魔术的世界里,孩子们兴趣浓厚。魔术师一双神奇的双手中间拉直一条线,然后变出不同的线,特别是表演双手不停地将绳子一端或两端尤限延长,这种动态的演示,使学生对新知的掌握便水到渠成。
三、拓展延伸。让知识“活”起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大多学生家里都有了上网的条件,因此,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借助网络进行体验学习、搜集资料,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运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创新,是对知识构建的升华,是网络构建的最高境界。
如学习圆的周长,我让同学们上网查找有关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并收集与圆周率有关的知识,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其中一个学生采用了手抄报的形式,集故事、名师教学、圆的周长习题设计、数学日记等于一体,让我们领略到了学生炽热的风采,也看到了学生的智慧之花灿烂夺目,这些都是学生对课内知识的诠释,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的探索,学生不但灵活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把知识真正“学活”“用活”。
又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直接在百度中搜索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特征和有关图片等,并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有关轴对称图形内容方面的网站,并提供在网络上搜索学习资源的方法,如直接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利用关键字或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吸收所需的养料,知识面得以拓宽,新信息及时获取。
网络资源与几何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利用网络创设全新的学习情景,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学生与教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的交互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网络教学的优势,达到了更深层次的教学相长。二者的巧妙整合,必将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新的活力,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