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民间文化;舞蹈教学;藏族民间舞蹈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75-03
民间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并且一直流传于民间传统生活中的民众通俗文化,是一种具有极其强烈的自娱性文化类型。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背景下,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用于娱乐群众自我的文化形态。具有自发性,程式性,娱乐性和传承性的特征。其一,民间文化常是在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消遣的过程中随手拈来,并在流传过程中,不必受到任何约束的随心而动,不需要考虑人们的接受程度,作品内容的完整度与成熟度,是否对人民群众有一定的吸引力等。[1]其二,其传承性体现为一种言传身教,在民间文化作品的散播和接受過程中,“面对面”是最重要的一点,而这一点在舞蹈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舞蹈的本质就是通过人的肢体抒情达意,因此民间舞蹈作品都必须需要实地表演,亲身展示,舞台可以在街头巷尾,也可以是在庭院房中,通过人体的动作语言才能够将舞蹈作品讲述清楚,带给人以美的感受,才可以展现舞蹈的真正魅力。其三,则是程式性,这往往在经历了长期的文化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被大众所接受的程式化的审美形式。民间文化是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这就造就了特定的文化具有特定的含义,并且已经形成不易改变。最后,则是娱乐性。民间文化包含多种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最能体现民间文化的娱乐性就是民间表演艺术。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间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武术,杂技等,中国民间戏剧发源于原始劳动歌舞,所以舞蹈是能体现民间文化的娱乐性的重要表演形式。民间舞蹈一般是在节庆等重要时刻大家集体参与,随心而动,一起又唱又跳,随着时间的流逝形成的一套自有的舞蹈风格。
民间舞蹈通过肢体来表情达意,看似简单的动作包含着无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韵,它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最原汁原味的素材,同时也让民族本身保持自身所独有的个性,使那些拥有着上下几千年历史的文化能够永久地流传下去。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就是将这些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为细致化、更为系统和完善的保护。[2]
民间文化造就了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五十六个民族特定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和社会结构等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藏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大民族,人口众多,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宗教文化。
特定的舞种风格,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塑造出来的。在此意义之上,可知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其不同的风格本身就是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同时舞蹈风格的身体语言是群体的认同,这种认同在最初是一种“在血液中的”认同,即族群性的认同。这种认同感来自于生成之初的仪式与禁忌。藏族民间文化多出自藏族人民自发性的群众集合,尽管在诞生之初带有某种宗教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宗教色彩或其他功利色彩慢慢减弱,导致它演变为人们精神上追求快乐的一种途径。随着社会的一步步发展,一些传统民间文化的内容和活动更具有娱乐性,例如藏族传统节日林卡节期间,藏族人民穿红着绿,带藏族特有的酥油茶,青梨酒和各种各样的食物到林卡里野餐,躺在如毡垫般柔软的草地上,沐浴着阳光,他们随着自己的情绪边唱边跳,自编自演,欣赏如油画般的风景,体现了高原少数民族对大自然的一种热爱,而此时的舞蹈,正是藏族人民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舞动,最原始的体态,是最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舞蹈,只有在这种情感下才能产生最美丽的民间舞蹈。
藏族的藏传佛教是把印度、中原和西藏地区的宗教文化相融合起来的宗教文化。我们通常看到的藏族人民在转经筒、绕寺庙的时候,他们通常遵循“右旋为上”的规律,这是因为藏传佛教中“右旋”代表着吉祥喜旋,所以他们在舞蹈动作中以右为先,在舞蹈的队形和行进路线中也是由左向右顺时针方向沿圆圈前进。
在藏族人民的心中“万物有灵”,因而大量的舞蹈造型都是从对于图腾的模仿演变而来的。在藏族舞蹈中有表现大象、羚羊的动作,有模仿孔雀、老鹰的动作,这些也都是来自藏族人民对于图腾的模仿,这些图腾都来自于“万物有灵”。藏族民间舞蹈和藏族图腾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藏族图腾是藏族民间舞蹈的灵感,是藏族人民对于藏传佛教的信仰,由此藏族舞蹈才能有如此强烈的形式之美和舞蹈创作的力量。藏族舞蹈的形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也是因为受到藏族佛教文化深刻的影响,无形之中影响着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民间舞蹈是既在群众中产生,又在民众中直接进行传授和继承的舞蹈,这也是民间文化中自娱性的典型特征。而在藏族民间舞蹈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在群众自娱自乐的过程中,将藏族特有的民间音乐旋律和节奏中的律动与民间舞蹈动作的豪放,洒脱,奔放,矫健,优美等特点联系起来,用载歌载舞的方式表现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于自己现有的现实生活的赞颂。
藏族民间舞蹈是藏族人民在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发展过程中,由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直接进行艺术创作,在群众中得到广泛流传和传承的艺术形式。[3]
藏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大民族,大多数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在文学、艺术、医学、建筑等方面显示出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结合的藏区民间文化。藏族舞蹈便拥有了鲜明的民间地域文化特点,且在编导与舞者的精心设计和即兴发挥下,民间文化又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源源不断的汲取新的艺术养分。 对于藏族文化艺术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地域自然环境,同时也是本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社会结构层次和宗教信仰等多种条件下的形成。因而具有不同于其他各民族的地域色彩和风格特点。藏族民间舞蹈可以分为宗教舞蹈和民间自娱性舞蹈两大类别,这两大类都蕴含着深刻的民间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舞蹈风格,是最具有典型继承意义的地域文化艺术。
在藏族群众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舞蹈,这种继承性的舞蹈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一种载体,藏族人民的思想意识和传统理念在民间舞蹈的形成中不断积淀,传承着藏族与众不同的文化艺术。
由于藏族人民所生活的地域和环境条件,在继承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节日和祭祀活动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许多风格各异、形式不一的歌舞。
藏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则更多的来自于藏族人民的生活。由于藏族人民所生活的地区处于高原地带,物质稀缺,交通方式闭塞,同时藏族也是一个受到农奴制度统治所迫害的民族,身体前倾较为省力的力学原理和藏族人民受到封建贵族的剥削和压迫的历史问题所形成了藏族舞蹈中的体态律动特征:重心偏向前,身体微向前俯下,这是藏族民间舞蹈的自然体态。除此最重要的一点是,弯腰拱背也进一步表达出藏族人民对于佛教的虔诚信奉,这种虔诚已经融入到了平常的生活中,他们所独有的宗教情感也反映出藏族人民对于自由的渴望,热爱生活和生命,同时热爱自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所独有的各族人民文化艺术的结晶,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所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以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出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所以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民间舞蹈文化最主要的传承方式除了在舞台上表演给广大人民群众观赏以外就是通过舞蹈教学的方式。在藏族民间舞蹈中,最基础的体态主要有上身前倾、弓腰、松腰等,这些动作贯穿于所有的藏族舞蹈中,这明确地体现出了藏族高原地区底层人民所承受着繁重的劳动生活,藏族人民群众虔诚的宗教心理、礼仪及宗教习俗。当他们载歌载舞时,这些深入他们骨髓的东西会随着他们的动作自然地体现在舞蹈动作中,这些动作最主要的来源是底层劳动人民为了减轻体力负担所呈现出的对于自身的一种协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从舞蹈的美学角度来说是一种劳动所形成的身体协调的美。例如藏族锅庄舞者的腰部和膝部合着节奏,规律地起伏颤动,结合动作形成了特有的动律,给人以安详的美感。虽然时代在快速的发展,但是这种舞蹈风格、动律已经成为藏族本民族所独有的审美特征。[4]在舞蹈教学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动律开始学起,所以全面了解民间舞蹈文化是我们学习民间舞蹈最重要的奠基石,这样我们才能把基础动律学透彻,深入理解藏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
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民间文化的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对于民间舞蹈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只有教师自身拥有完整的知识理论,才能使学生从老师身上吸收。另一方面就是在课堂上的运用,必须把民间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语言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民间文化印刻在脑海里。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策划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就是教师本身要走进所授内容中,“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授内容的准确且高度把握。”因此提高教师的民间文化素养是实现民间文化与舞蹈教学所结合的最重要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了民间舞蹈文化和民间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明确地掌握并讲解出本民族的舞蹈风格。正如在藏族舞蹈动律的教学中,只有教师将所含的舞蹈文化内涵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才能使学生在一步步学习中理解民间舞蹈的神韵,从内心掌握民间舞蹈的风格。另一方面应不断吸收关于民间舞蹈的知识,加强专业能力,才能用自身的魅力侧面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学习习惯,为民间舞蹈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中,必须要一步步地剖析民间舞蹈动作的体态和动律中所潜藏的民间文化,专业而不失趣味地融入到课堂中。同时也必须在课堂中让民间文化的内涵在动作中不断深入,让基本动律与体态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不能随着教学的深入而淡化,应当更明显。只有充分了解动律与体态的来源才能把握住基本体态的呈现,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舞的内涵和风格。
民间舞蹈随着民间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数千年,其生生不息的原因在于民间舞蹈能够直观明了地展示出民间文化甚至是民族文化观念与其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传承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我们必须发扬传承精神,把自己所拥有的教授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才能使民间文化的精髓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舞蹈教育传统,史籍中记载,尧舜禹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学校中进行乐舞教学,同时,周朝出现“制礼作乐”,乐舞教学已经有了明确的标准和规定。这就说明了即使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舞蹈教育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舞蹈教育是知识性、素养性教育,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让我们的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深入。舞蹈教育不光需要身体的运动和训练,还是对于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教育。在受教育者接受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都能得到全面训练。
我国是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五千年来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化流传下来,各个民族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让我国的舞蹈艺术有了丰富的资源与素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长,舞蹈这门学科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也一步步走向规范与系统。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来自于各个民族具有特殊性,民间舞蹈的教學不仅是一种肢体上的教学,同时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对于受教育者的形象思维锻炼。通过肢体语言,能更加直观地接触民族民间艺术。在舞蹈教学中民间文化的渗透可以将枯燥的民间文化知识与实践融合起来,让受教育者在自娱性的活动中感受民间文化,对于实现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将民间文化带入到舞蹈课堂中有助于带动课堂氛围,使舞蹈课堂不单只有一个个动作与节拍,增加趣味性,使学生能更加了解动作的来源。只有理解了动作背后的含义,受教育者才能更加明确的理解动作,做好每一个动作。
民间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受教育者在舞蹈实践中去学习,即便不能掌握民间文化所蕴含的底蕴与内涵,但也能够实现民间文化的渗透,让受教育者体会到民间文化的巨大魅力,通过不断地渗透,提高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将舞蹈教育的意义最大化。
注释:
[1]翟 燕.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2]赵雪娟.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意识[J].学园,2012(20):194.
[3]汪庆欢.浅析藏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性[J].艺术时尚:理论版,2014(05):196.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281.
(责任编辑:刘露心)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1)11-0175-03
一、民间文化的主要特征在舞蹈中的体现
民间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是由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并且一直流传于民间传统生活中的民众通俗文化,是一种具有极其强烈的自娱性文化类型。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背景下,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用于娱乐群众自我的文化形态。具有自发性,程式性,娱乐性和传承性的特征。其一,民间文化常是在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消遣的过程中随手拈来,并在流传过程中,不必受到任何约束的随心而动,不需要考虑人们的接受程度,作品内容的完整度与成熟度,是否对人民群众有一定的吸引力等。[1]其二,其传承性体现为一种言传身教,在民间文化作品的散播和接受過程中,“面对面”是最重要的一点,而这一点在舞蹈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舞蹈的本质就是通过人的肢体抒情达意,因此民间舞蹈作品都必须需要实地表演,亲身展示,舞台可以在街头巷尾,也可以是在庭院房中,通过人体的动作语言才能够将舞蹈作品讲述清楚,带给人以美的感受,才可以展现舞蹈的真正魅力。其三,则是程式性,这往往在经历了长期的文化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被大众所接受的程式化的审美形式。民间文化是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这就造就了特定的文化具有特定的含义,并且已经形成不易改变。最后,则是娱乐性。民间文化包含多种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最能体现民间文化的娱乐性就是民间表演艺术。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间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武术,杂技等,中国民间戏剧发源于原始劳动歌舞,所以舞蹈是能体现民间文化的娱乐性的重要表演形式。民间舞蹈一般是在节庆等重要时刻大家集体参与,随心而动,一起又唱又跳,随着时间的流逝形成的一套自有的舞蹈风格。
民间舞蹈通过肢体来表情达意,看似简单的动作包含着无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韵,它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最原汁原味的素材,同时也让民族本身保持自身所独有的个性,使那些拥有着上下几千年历史的文化能够永久地流传下去。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对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就是将这些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为细致化、更为系统和完善的保护。[2]
二、藏族民间文化与民间舞蹈的关系
(一)藏族民间文化在舞蹈中的体现
民间文化造就了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五十六个民族特定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和社会结构等影响下所形成的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藏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大民族,人口众多,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宗教文化。
特定的舞种风格,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塑造出来的。在此意义之上,可知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其不同的风格本身就是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同时舞蹈风格的身体语言是群体的认同,这种认同在最初是一种“在血液中的”认同,即族群性的认同。这种认同感来自于生成之初的仪式与禁忌。藏族民间文化多出自藏族人民自发性的群众集合,尽管在诞生之初带有某种宗教目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宗教色彩或其他功利色彩慢慢减弱,导致它演变为人们精神上追求快乐的一种途径。随着社会的一步步发展,一些传统民间文化的内容和活动更具有娱乐性,例如藏族传统节日林卡节期间,藏族人民穿红着绿,带藏族特有的酥油茶,青梨酒和各种各样的食物到林卡里野餐,躺在如毡垫般柔软的草地上,沐浴着阳光,他们随着自己的情绪边唱边跳,自编自演,欣赏如油画般的风景,体现了高原少数民族对大自然的一种热爱,而此时的舞蹈,正是藏族人民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舞动,最原始的体态,是最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舞蹈,只有在这种情感下才能产生最美丽的民间舞蹈。
(二)藏族佛教文化对藏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藏族的藏传佛教是把印度、中原和西藏地区的宗教文化相融合起来的宗教文化。我们通常看到的藏族人民在转经筒、绕寺庙的时候,他们通常遵循“右旋为上”的规律,这是因为藏传佛教中“右旋”代表着吉祥喜旋,所以他们在舞蹈动作中以右为先,在舞蹈的队形和行进路线中也是由左向右顺时针方向沿圆圈前进。
在藏族人民的心中“万物有灵”,因而大量的舞蹈造型都是从对于图腾的模仿演变而来的。在藏族舞蹈中有表现大象、羚羊的动作,有模仿孔雀、老鹰的动作,这些也都是来自藏族人民对于图腾的模仿,这些图腾都来自于“万物有灵”。藏族民间舞蹈和藏族图腾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藏族图腾是藏族民间舞蹈的灵感,是藏族人民对于藏传佛教的信仰,由此藏族舞蹈才能有如此强烈的形式之美和舞蹈创作的力量。藏族舞蹈的形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也是因为受到藏族佛教文化深刻的影响,无形之中影响着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三)藏族民间文化在藏族民间舞蹈文化中的意义
民间舞蹈是既在群众中产生,又在民众中直接进行传授和继承的舞蹈,这也是民间文化中自娱性的典型特征。而在藏族民间舞蹈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在群众自娱自乐的过程中,将藏族特有的民间音乐旋律和节奏中的律动与民间舞蹈动作的豪放,洒脱,奔放,矫健,优美等特点联系起来,用载歌载舞的方式表现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于自己现有的现实生活的赞颂。
藏族民间舞蹈是藏族人民在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发展过程中,由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直接进行艺术创作,在群众中得到广泛流传和传承的艺术形式。[3]
藏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大民族,大多数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在文学、艺术、医学、建筑等方面显示出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结合的藏区民间文化。藏族舞蹈便拥有了鲜明的民间地域文化特点,且在编导与舞者的精心设计和即兴发挥下,民间文化又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源源不断的汲取新的艺术养分。 对于藏族文化艺术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地域自然环境,同时也是本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社会结构层次和宗教信仰等多种条件下的形成。因而具有不同于其他各民族的地域色彩和风格特点。藏族民间舞蹈可以分为宗教舞蹈和民间自娱性舞蹈两大类别,这两大类都蕴含着深刻的民间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舞蹈风格,是最具有典型继承意义的地域文化艺术。
在藏族群众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舞蹈,这种继承性的舞蹈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一种载体,藏族人民的思想意识和传统理念在民间舞蹈的形成中不断积淀,传承着藏族与众不同的文化艺术。
由于藏族人民所生活的地域和环境条件,在继承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节日和祭祀活动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许多风格各异、形式不一的歌舞。
藏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则更多的来自于藏族人民的生活。由于藏族人民所生活的地区处于高原地带,物质稀缺,交通方式闭塞,同时藏族也是一个受到农奴制度统治所迫害的民族,身体前倾较为省力的力学原理和藏族人民受到封建贵族的剥削和压迫的历史问题所形成了藏族舞蹈中的体态律动特征:重心偏向前,身体微向前俯下,这是藏族民间舞蹈的自然体态。除此最重要的一点是,弯腰拱背也进一步表达出藏族人民对于佛教的虔诚信奉,这种虔诚已经融入到了平常的生活中,他们所独有的宗教情感也反映出藏族人民对于自由的渴望,热爱生活和生命,同时热爱自然。
三、民间舞蹈文化在藏族舞蹈教学中的传承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所独有的各族人民文化艺术的结晶,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所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以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出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所以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民间舞蹈文化最主要的传承方式除了在舞台上表演给广大人民群众观赏以外就是通过舞蹈教学的方式。在藏族民间舞蹈中,最基础的体态主要有上身前倾、弓腰、松腰等,这些动作贯穿于所有的藏族舞蹈中,这明确地体现出了藏族高原地区底层人民所承受着繁重的劳动生活,藏族人民群众虔诚的宗教心理、礼仪及宗教习俗。当他们载歌载舞时,这些深入他们骨髓的东西会随着他们的动作自然地体现在舞蹈动作中,这些动作最主要的来源是底层劳动人民为了减轻体力负担所呈现出的对于自身的一种协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从舞蹈的美学角度来说是一种劳动所形成的身体协调的美。例如藏族锅庄舞者的腰部和膝部合着节奏,规律地起伏颤动,结合动作形成了特有的动律,给人以安详的美感。虽然时代在快速的发展,但是这种舞蹈风格、动律已经成为藏族本民族所独有的审美特征。[4]在舞蹈教学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动律开始学起,所以全面了解民间舞蹈文化是我们学习民间舞蹈最重要的奠基石,这样我们才能把基础动律学透彻,深入理解藏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底蕴。
四、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民间文化的方法
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民间文化的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对于民间舞蹈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只有教师自身拥有完整的知识理论,才能使学生从老师身上吸收。另一方面就是在课堂上的运用,必须把民间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语言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民间文化印刻在脑海里。
(一)教师自身对于民间文化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策划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就是教师本身要走进所授内容中,“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授内容的准确且高度把握。”因此提高教师的民间文化素养是实现民间文化与舞蹈教学所结合的最重要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了民间舞蹈文化和民间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明确地掌握并讲解出本民族的舞蹈风格。正如在藏族舞蹈动律的教学中,只有教师将所含的舞蹈文化内涵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才能使学生在一步步学习中理解民间舞蹈的神韵,从内心掌握民间舞蹈的风格。另一方面应不断吸收关于民间舞蹈的知识,加强专业能力,才能用自身的魅力侧面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学习习惯,为民间舞蹈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中融入民间文化
在课堂中,必须要一步步地剖析民间舞蹈动作的体态和动律中所潜藏的民间文化,专业而不失趣味地融入到课堂中。同时也必须在课堂中让民间文化的内涵在动作中不断深入,让基本动律与体态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不能随着教学的深入而淡化,应当更明显。只有充分了解动律与体态的来源才能把握住基本体态的呈现,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舞的内涵和风格。
民间舞蹈随着民间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数千年,其生生不息的原因在于民间舞蹈能够直观明了地展示出民间文化甚至是民族文化观念与其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传承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我们必须发扬传承精神,把自己所拥有的教授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才能使民间文化的精髓不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三)民间文化在舞蹈教学的渗透意义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舞蹈教育传统,史籍中记载,尧舜禹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学校中进行乐舞教学,同时,周朝出现“制礼作乐”,乐舞教学已经有了明确的标准和规定。这就说明了即使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舞蹈教育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舞蹈教育是知识性、素养性教育,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让我们的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深入。舞蹈教育不光需要身体的运动和训练,还是对于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教育。在受教育者接受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都能得到全面训练。
我国是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五千年来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化流传下来,各个民族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让我国的舞蹈艺术有了丰富的资源与素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长,舞蹈这门学科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也一步步走向规范与系统。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来自于各个民族具有特殊性,民间舞蹈的教學不仅是一种肢体上的教学,同时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对于受教育者的形象思维锻炼。通过肢体语言,能更加直观地接触民族民间艺术。在舞蹈教学中民间文化的渗透可以将枯燥的民间文化知识与实践融合起来,让受教育者在自娱性的活动中感受民间文化,对于实现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将民间文化带入到舞蹈课堂中有助于带动课堂氛围,使舞蹈课堂不单只有一个个动作与节拍,增加趣味性,使学生能更加了解动作的来源。只有理解了动作背后的含义,受教育者才能更加明确的理解动作,做好每一个动作。
民间文化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受教育者在舞蹈实践中去学习,即便不能掌握民间文化所蕴含的底蕴与内涵,但也能够实现民间文化的渗透,让受教育者体会到民间文化的巨大魅力,通过不断地渗透,提高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将舞蹈教育的意义最大化。
注释:
[1]翟 燕.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2]赵雪娟.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意识[J].学园,2012(20):194.
[3]汪庆欢.浅析藏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性[J].艺术时尚:理论版,2014(05):196.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281.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