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宣城市第一幼儿园处在徽文化的核心地带,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怎样把区域内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渗透到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中,丰富幼儿关于徽文化的知识,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并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是很值得探究的。我园以崭新的理念,把宣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本土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在乡土文化教育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徽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宣城,是历史文化古城,更是江南鱼米之乡,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本地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周边有许多小镇小乡,随着季节的变换,各种农产品、土特产也非常丰饶。面对如此丰富的人文物产资源,真的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感悟。因此,我们首先做的是立足于徽文化特色,开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适宜的课程资源,把宣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形成鲜明的园本课程特色,打造具有浓浓皖南特色的校园环境。
经过梳理,我们以“诗词、特产、名胜”为维度,对本土文化进行挖掘、梳理、提升,围绕历史文化、地方特产、自然资源等确立不同的主题,分别是“宣城的土特产”、“宣城的名胜古迹”、“宣城的文房四宝”和“宣城的古诗词”。
二、园本化的课程设置
幼儿园课程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目标要明确。我园总的课程目标是:博采众家之长,在纷繁的幼儿园教材中选择5套科学规范的教师用书作为基础课程,以徽文化背景下的本土课程作为园本化课程的灵魂,形成了鲜明的园本课程特色,也积淀了浓厚徽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园本课程开发目标
1.立足家乡文化,把本区域内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渗透到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加深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2.设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园本特色的主题活动方案,编辑成册,形成园本主题教材集,总结成功经验并推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把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家乡文化渗透到市一幼的校园环境、教育教学中,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园本课程,形成个性鲜明的幼儿园文化。
(二)园本课程开发内容
园本课程是个大概念。在内容上,它包括班级主题活动内容、幼儿自主活动内容、教师参考用书、幼儿图画书或绘本以及家长培训材料等。从形式上看,它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幼儿主题活动和自主活动玩具、图书、教具等的研制,也包括教学过程中课程实施等活动过程。立足徽文化开发园本课程,需要研讨以下问题:如何围绕宣城的古诗词、文房四宝、自然资源、地方特产等,在大、中、小班确立不同的主题,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研讨如何确保活动的时间、空间、材料、内容等。如何利用家乡文化的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人文胜迹、地方特产、名人概览、旅游景点、经济发展等内容,自制教玩具和活动材料,让孩子“有东西玩”。如何利用家乡文化的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人文胜迹、地方特产、名人概览、旅游景点、经济发展等内容,自制教师参考书,让老师“有东西教”。如何利用家乡文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宣传材料,添置适合幼儿翻看的图画书或绘本,让孩子“有东西看”。如何根据各主题开展班级区域活动、社区活动以及体验、操作、品尝等系列活动。
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以探索性为主要特征。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教师要掌握孩子们最近在关注什么,他们是怎样议论的,从中筛选出孩子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对这个话题展开有意义有价值的讨论,从而产生活动的主题。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满足幼儿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是教师有意识地捕捉、挖掘幼儿自身发展需要的一个过程。预设活动主题,教师的行为于无意中透出有意,尽量让预设的环节顺势而成,对幼儿更有吸引力。比如小班“宣城土特产”主题活动的缘起,是班里一位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几个螃蟹壳,想要放进自然角里,红彤彤的蟹壳立刻吸引了孩子们,引起了他们热烈的讨论。正好我想在小班开展宣城土特产的主题活动,所以,我马上把小朋友们的话题记录下来,并鼓励幼儿提出更多的有关宣城的特产,孩子们踊跃发言,很快就确定了“特产”主题活动。这种氛围中产生的学习激情,对幼儿而言是非常宝贵的。
小班的“土特产”主题活动,通过创设“敬亭绿雪”、“水东的蜜枣”、“水阳的毛蟹”等5个子主题活动,让幼儿在观察、谈话、探索、制作、游戏、品尝等多种活动中多方面了解家乡土特产。
中班的“名胜古迹”主题活动,通过全面了解本地的山水景观:敬亭山、柏枧山、熔岩古洞以及人文景观:古塔、谢眺楼、梅文鼎纪念馆和著名的中国鳄鱼湖等认识家乡,还自编快板诗:“小竹板,响连天,小朋友们笑开颜。上台不把别的夸,说说咱的家乡好。敬亭山、柏枧山、麻姑山,龙泉洞、白云洞、云山洞,开元塔、龙首塔,还有宋朝古双塔。南漪湖里鱼虾多,夏渡鳄鱼名气大。风景名胜处处有,欢迎大家来旅游!”增强了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充分感受家乡的美丽与发展,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大班的“文房四宝之乡”主题活动,通过谈话、欣赏、探索等,让幼儿了解笔、墨、纸、砚的由来、特征、功用,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自编三句半:“书画用纸产泾县,其中宣纸真是好,怎么好?最好!青檀树皮沙田草,泾县泉水汇成宝。什么宝?国宝!......”孩子们无不为自己是宣城人而感到自豪。关于宣城的古诗词学习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寻找、收集与宣城有关的诗词,和班级同伴共享,并邀请本地敬亭山诗词学会的专家们走进校园,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吟诵,让诗歌浸润幼儿的心灵。古老的宣城在孩子们的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展露了鲜活的面容,在孩子们的眼中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以上课程设置均遵循“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原则。
三、活动化的课程教学
大的框架定下来了,各年级组便围绕主题制定本组活动方案,利用宣城的特有资源,纷纷开展丰富的活动,走进大自然、走进大社会,使课程教学“活”起来,让孩子亲身感知、体验。如:小班组织幼儿参观土特产店和干鲜店,品尝了蜜枣、木瓜、茶干等特色食品;中班幼儿登上了谢眺楼并瞻仰了梅文鼎铜像,开展了写生活动;大班幼儿参观了宣城市博物馆、宣纸文化园等地。这些活动,起到了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孩子们在认识和探索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发展了能力。
主题网络的构成要引导幼儿参与进来,这不仅是活动的需要,还是一个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性发挥的关键环节。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指向选择主题后,继续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一起制定出一个与主题有关的“主题网络”,幼儿提出相关的活动内容、问题及环境设置方面的建议。如“扬子鳄大世界”主题活动设计时,孩子们除了提到扬子鳄的名称、外形、种类、习性等问题外,还有孩子问:“能不能带我们去看扬子鳄?”“鳄鱼是鱼吗?”“鳄鱼咬人吗?”“鳄鱼是晚上睡觉还是白天睡觉?”“除了扬子鳄,还有哪些鳄鱼?”等等。然后,又根据幼儿的建议,布置他们收集各种鳄鱼的图片,打印鳄鱼的名字。边讨论边记录,最后,该主题的网络图就完成了。教师在预设这个主题时原先只是介绍扬子鳄,可是在幼儿的参与下丰富了主题内容,也满足了幼儿的探究兴趣。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极大的成就感。
我们还开展了丰富的全园性活动,如:采摘、亲子游、古诗词诵读、家长摄影比赛、游宣城DV展播等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和成果展示,孩子们对家乡有了直观的深刻印象,校园内渗透着浓浓的宣城历史文化,也培养了孩子热爱家乡的浓厚情感,萌发了孩子建设家乡的热切愿望。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各班不断生成了内容丰富、具有特色的主题墙。老师们把幼儿观察记录、对比实验记录、幼儿的艺术作品以及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制作的相关材料表现在主题墙上,进一步巩固孩子对主题的理解和体验程度。孩子们经常聚集在主题墙前,津津有味谈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主题墙成了孩子们与课程互动、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探究欲望,促进了家长、幼儿与环境的多元互动,它是课程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孩子们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在活动中,我们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挖掘与徽文化相关的教育资源,强调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的充分利用,特别注重家庭、社区、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充分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游戏性、趣味性、探索性,努力凸显具有徽文化特色的书香乐园。
一、徽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宣城,是历史文化古城,更是江南鱼米之乡,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本地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周边有许多小镇小乡,随着季节的变换,各种农产品、土特产也非常丰饶。面对如此丰富的人文物产资源,真的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感悟。因此,我们首先做的是立足于徽文化特色,开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适宜的课程资源,把宣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形成鲜明的园本课程特色,打造具有浓浓皖南特色的校园环境。
经过梳理,我们以“诗词、特产、名胜”为维度,对本土文化进行挖掘、梳理、提升,围绕历史文化、地方特产、自然资源等确立不同的主题,分别是“宣城的土特产”、“宣城的名胜古迹”、“宣城的文房四宝”和“宣城的古诗词”。
二、园本化的课程设置
幼儿园课程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目标要明确。我园总的课程目标是:博采众家之长,在纷繁的幼儿园教材中选择5套科学规范的教师用书作为基础课程,以徽文化背景下的本土课程作为园本化课程的灵魂,形成了鲜明的园本课程特色,也积淀了浓厚徽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园本课程开发目标
1.立足家乡文化,把本区域内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渗透到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加深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2.设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园本特色的主题活动方案,编辑成册,形成园本主题教材集,总结成功经验并推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把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地方特色的家乡文化渗透到市一幼的校园环境、教育教学中,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园本课程,形成个性鲜明的幼儿园文化。
(二)园本课程开发内容
园本课程是个大概念。在内容上,它包括班级主题活动内容、幼儿自主活动内容、教师参考用书、幼儿图画书或绘本以及家长培训材料等。从形式上看,它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幼儿主题活动和自主活动玩具、图书、教具等的研制,也包括教学过程中课程实施等活动过程。立足徽文化开发园本课程,需要研讨以下问题:如何围绕宣城的古诗词、文房四宝、自然资源、地方特产等,在大、中、小班确立不同的主题,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研讨如何确保活动的时间、空间、材料、内容等。如何利用家乡文化的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人文胜迹、地方特产、名人概览、旅游景点、经济发展等内容,自制教玩具和活动材料,让孩子“有东西玩”。如何利用家乡文化的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人文胜迹、地方特产、名人概览、旅游景点、经济发展等内容,自制教师参考书,让老师“有东西教”。如何利用家乡文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宣传材料,添置适合幼儿翻看的图画书或绘本,让孩子“有东西看”。如何根据各主题开展班级区域活动、社区活动以及体验、操作、品尝等系列活动。
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以探索性为主要特征。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教师要掌握孩子们最近在关注什么,他们是怎样议论的,从中筛选出孩子们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对这个话题展开有意义有价值的讨论,从而产生活动的主题。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满足幼儿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是教师有意识地捕捉、挖掘幼儿自身发展需要的一个过程。预设活动主题,教师的行为于无意中透出有意,尽量让预设的环节顺势而成,对幼儿更有吸引力。比如小班“宣城土特产”主题活动的缘起,是班里一位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几个螃蟹壳,想要放进自然角里,红彤彤的蟹壳立刻吸引了孩子们,引起了他们热烈的讨论。正好我想在小班开展宣城土特产的主题活动,所以,我马上把小朋友们的话题记录下来,并鼓励幼儿提出更多的有关宣城的特产,孩子们踊跃发言,很快就确定了“特产”主题活动。这种氛围中产生的学习激情,对幼儿而言是非常宝贵的。
小班的“土特产”主题活动,通过创设“敬亭绿雪”、“水东的蜜枣”、“水阳的毛蟹”等5个子主题活动,让幼儿在观察、谈话、探索、制作、游戏、品尝等多种活动中多方面了解家乡土特产。
中班的“名胜古迹”主题活动,通过全面了解本地的山水景观:敬亭山、柏枧山、熔岩古洞以及人文景观:古塔、谢眺楼、梅文鼎纪念馆和著名的中国鳄鱼湖等认识家乡,还自编快板诗:“小竹板,响连天,小朋友们笑开颜。上台不把别的夸,说说咱的家乡好。敬亭山、柏枧山、麻姑山,龙泉洞、白云洞、云山洞,开元塔、龙首塔,还有宋朝古双塔。南漪湖里鱼虾多,夏渡鳄鱼名气大。风景名胜处处有,欢迎大家来旅游!”增强了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充分感受家乡的美丽与发展,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大班的“文房四宝之乡”主题活动,通过谈话、欣赏、探索等,让幼儿了解笔、墨、纸、砚的由来、特征、功用,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自编三句半:“书画用纸产泾县,其中宣纸真是好,怎么好?最好!青檀树皮沙田草,泾县泉水汇成宝。什么宝?国宝!......”孩子们无不为自己是宣城人而感到自豪。关于宣城的古诗词学习活动,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寻找、收集与宣城有关的诗词,和班级同伴共享,并邀请本地敬亭山诗词学会的专家们走进校园,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吟诵,让诗歌浸润幼儿的心灵。古老的宣城在孩子们的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展露了鲜活的面容,在孩子们的眼中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以上课程设置均遵循“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原则。
三、活动化的课程教学
大的框架定下来了,各年级组便围绕主题制定本组活动方案,利用宣城的特有资源,纷纷开展丰富的活动,走进大自然、走进大社会,使课程教学“活”起来,让孩子亲身感知、体验。如:小班组织幼儿参观土特产店和干鲜店,品尝了蜜枣、木瓜、茶干等特色食品;中班幼儿登上了谢眺楼并瞻仰了梅文鼎铜像,开展了写生活动;大班幼儿参观了宣城市博物馆、宣纸文化园等地。这些活动,起到了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孩子们在认识和探索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发展了能力。
主题网络的构成要引导幼儿参与进来,这不仅是活动的需要,还是一个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性发挥的关键环节。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指向选择主题后,继续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师一起制定出一个与主题有关的“主题网络”,幼儿提出相关的活动内容、问题及环境设置方面的建议。如“扬子鳄大世界”主题活动设计时,孩子们除了提到扬子鳄的名称、外形、种类、习性等问题外,还有孩子问:“能不能带我们去看扬子鳄?”“鳄鱼是鱼吗?”“鳄鱼咬人吗?”“鳄鱼是晚上睡觉还是白天睡觉?”“除了扬子鳄,还有哪些鳄鱼?”等等。然后,又根据幼儿的建议,布置他们收集各种鳄鱼的图片,打印鳄鱼的名字。边讨论边记录,最后,该主题的网络图就完成了。教师在预设这个主题时原先只是介绍扬子鳄,可是在幼儿的参与下丰富了主题内容,也满足了幼儿的探究兴趣。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极大的成就感。
我们还开展了丰富的全园性活动,如:采摘、亲子游、古诗词诵读、家长摄影比赛、游宣城DV展播等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和成果展示,孩子们对家乡有了直观的深刻印象,校园内渗透着浓浓的宣城历史文化,也培养了孩子热爱家乡的浓厚情感,萌发了孩子建设家乡的热切愿望。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各班不断生成了内容丰富、具有特色的主题墙。老师们把幼儿观察记录、对比实验记录、幼儿的艺术作品以及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制作的相关材料表现在主题墙上,进一步巩固孩子对主题的理解和体验程度。孩子们经常聚集在主题墙前,津津有味谈论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主题墙成了孩子们与课程互动、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激发了孩子们内心的探究欲望,促进了家长、幼儿与环境的多元互动,它是课程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孩子们留下了成长的足迹。
在活动中,我们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挖掘与徽文化相关的教育资源,强调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生活资源的充分利用,特别注重家庭、社区、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充分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和学习过程的游戏性、趣味性、探索性,努力凸显具有徽文化特色的书香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