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粗浅思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师生在“一问一答”的互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得到深入推进,教学效能得到切实提升. 教师提问活动的开展,其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能动参与情感,推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互惠共进”. 本文作者在实践探知活动基础上,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活动开展,简要阐述了自己的点滴实践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教学;粗浅思考
  课堂是教学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观点互换、素养培树的重要“平台”.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师生在“一问一答”的互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得到深入推进,教学效能得到切实提升. 教学实践证明,有效提问,能够展示其教材内容要义精髓,能够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能够推进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能够促进师生深入双边互动.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相对于传统教学活动模式,其内涵要求和形式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更与时俱进注入了丰富深厚的内容. 笔者认为,教师提问活动的开展,其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能动参与情感,推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互惠”“共赢”. 基于以上认识和体会,本人现简要阐述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活动开展的感悟和思考.
  一、提问内容要具有生动性,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情感
  教育心理学指出,提问,是一种引发学生有意注意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方法. 初中生虽然经过一定阶段的锤炼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探知技能,但易受环境条件和内在情感状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注意力不够持久,学习能动性不够显著. 教师应将提问作为增强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能动性的有效手段进行运用,在提问内容的设置上,要体现生动性、趣味性,将数学学科的生活应用特点、趣味生动特性、形象直观特征,通过数学语言这一载体,进行有效展示,让初中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积极情感受到促发,保持主动学、愿意学的内生情感.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后,为增强初中生对这一概念的感性认识,开展提问,提出:“请同学们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找出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生根据提问,在脑中“搜索”与提问内容相符合的事物,此时初中生的注意力有效增强,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运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平行四边形物体,并向学生提出:“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吗?”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深层次思考分析实践活动.
  二、提问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利于学生掌握教材要义
  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提问活动实施过程中,对所提的问题不能精心准备、认真研究,随意性较大,导致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切中“要害”,展现教材内容要义,展示教者教学意图. 而教育学认为,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纲”,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提问是建立在教材内容要义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所提问题必须紧扣教材知识要点和学习难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内容的设置上,不能不经思考,随手拈来,而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点、教学活动的重点、学习认知的难点等方面,认真研析、充分准备,设置出针对性、概括性的提问内容,使初中生能够通过“提问”这一“载体”,掌握教材要义内涵之“精髓”. 如在“梯形的中位线”一节课教学中,教师通过研析发现,该节课的教材教学的重点是:“梯形中位线性质及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是:“梯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此时,为了促进初中生对“梯形中位线”知识点内容深层含义的认知和掌握,教师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什么叫梯形中位线?梯形有几条中位线?”“梯形中位线有什么性质?梯形中位线定理的特点是什么?”“怎样计算梯形面积?怎样计算任意多边形面积?”等问题,初中生在完成教师提问要求活动中,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有了深入理解和有效掌握,提升了初中生数学知识素养.
  三、提问内容要具有启示性,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思考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在教与学的活动进程中担负着点拨、释义、解惑的引导和指导“重任”. 教师在其指引过程中,运用提问手段开展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入学生深入思考、深刻探析,从而使自身探究思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如在“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CD上有一点P,此时,将BP连接起来,并延长BP与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求证:△DQP∽△CBP.”案例讲解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该案例条件内容的分析,得到其解决问题的途径为:“要证△DQP∽△CBP,只要证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 一方面∠QPD和∠CPB是对顶角,是相等的;另一方面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对边平行,从而内错角∠Q和∠CBP相等. 因此得证.”并组织学生开展解答问题活动,在此活动基础上,教师根据案例设置意图,向学生提出“要求证图形相似应该采用什么办法?”问题,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这一问题内容,思维意识和探析意识受到“刺激”,通过自主反思和合作探析等活动,深刻认识到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正确利用相似三角形,并构建相似三角形的条件关系”,得到其解题方法“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对顶角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求证”.
  总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参与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度. 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提问作为提升学生能动参与的重要手段,有意而问、有的设问,让学生在有效、多样提问中,深入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思考探析,深入实践探索辨析,实现教与学之间效能的提升和进步.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针对某地区某所学校的一节初中数学课,通过观摩课堂和观察教学录像,深入的分析了本节数学课的教学特点,详细的呈现了本节数学课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 数学课;课堂教学;教学分析  1. 背景  课堂教学分析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能够很好的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对于教学的改进也具有较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 研究方法  本文以某地区某所学校初中一年级的一节
文章侧重研究CDMA网络中邻PN偏置干扰和同PN偏置干扰模型,得出不同区域PILOT_INC的取值模型,以及PN偏置的规划方法和原则,对于即将出现PN瓶颈的话务密集区域如何调整和优化现有P
探究性活动是一种和谐的多边互动行为,在具体运用时只有做到探究有"法"、探究有"度",探究于无形才能够将探究之"丰盈"体现出来.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实践,对探究活动如何实现
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业生产中随处可见其身影。因为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能强大、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所以其在电气传动及控制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
成都地铁2号线西延线犀浦站转辙机设备均在室外布置,需要进行防水处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结合设备特点与现场实际情况,给出防水处理的合理方案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