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和语文天然不可分,像水与乳的交溶,肉与灵的融合,人与文表里如一,和谐共生,构建了人的鲜活而智慧的生命。
一
人的有机休很复杂,而人生其实很简单。“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若是始终不渝地守护住自己善良、仁爱之心,一辈子就会活得安宁而愉快。唯有简单,才是人生走向光明的幸福旅程。
语文很丰富,教学语文其实也很简单。“语文是什么?就小学而言,我们可以回答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王尚文语)儿童学语文,说到底就是习练语言文字理解与表达的基本功,张庆先生通俗地称它为“童子功”。所谓“童子功”,即是“基本学力”,即是“基本习惯”,像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写话习作等。我以为凡是属于最基础、最基本的东西一般都应该是“易知简能”且最具有普适性的。儿童的生长就是习惯的生长,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童子功”练好了,养成了好习惯,“下学而上达”,儿童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觉地演化出多姿多彩的创造,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丰富精神世界。唯有简单,才是儿童学好语文的绿色通道。
二
说来真巧,孙儿的书桌上恰好有一本《老人与海》,这是海明威自认为一生中最好的一部作品,曾获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古巴有一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远海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因为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鱼被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这条绑在船边的大马林鱼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这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原稿全文仅26000多字,用白捕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与尊严。而又没有把“灵魂”二字用大写字母标出来。”(海明威语)就是这个简单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与海合二为一,奏响了一曲英雄主义的壮歌。
简单,蕴含着深厚的内涵;简单,凝结着创造的智慧;
简单,弘扬起人格的尊严;简单,涌动出震撼的力量。
三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什么受到普遍而广泛的认同,因为她具有“新、实、简、美”的基质。其中,“简”是核心,“新、实、美”皆于简单处获得:课文类型简省而不单调,课文图画简洁而不花哨,课文内容简明而不深奥,课文语言简朴而不贫乏,课文练习简练而不繁杂,课文结构简约而不铺张。学生读的课本是其奠定语文基础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易知简能”的教材,像一口澄澈的井,一眼能望到底,又像一片碧绿的螈,一眼望不到边。倒并不是因为她太过简单、肤浅,显得贫瘠、不够深刻,而是因为她有至纯的灵魂。她热爱孩子,钟情于母语的原生质。这利,原生质是母语细胞中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是母语生命的物质基硎}。就如同人的有机体中的蛋白质、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水等。这种“简单”原本就是一种感人肺腑的仁慈、撼人心魄的深远。
写到这里,蓦然想起两个常用词,一个是“删繁就简”,一个是“深入浅出”。删繁就简求精美,须抓住事物的本质;深入浅出获普及,须厚积而薄发。记不清哪位哲人说过,浅人浅出是减实,浅入深出是卖弄,深入浅出才是智慧。国学大师、书法大家启功曾题写过两句话:做事减平恒,行文简浅显。多么平易的话语,对我们的为人做事,行文著述都有经典的价值。
四
在当下教学中,要教出简单来并不容易。我时时琢磨着,才发现是“构思过度”在作祟。就拿语文课程来说,要构思如何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构思怎样应对考试,要构思怎样体现人文性,还要构思如何加强语文基础训练:要构思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朴实、踏实,还要构思在哪里出亮点;既要构思预设,还要构思生成。再加上语文课改园地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原本简单的语文教学被包装得花枝招展,难怪第一线的教师,无论年轻的还是年长的都在慨叹:语文越来越不会教,越教越苦恼。由于过度构思,一个整体的语文教学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每一块碎片都要位置,都要闪光,一片也舍不得丢。有人说如今是“新轨不得安立,旧辙不能返归”,由此带来了多少尴尬和无奈、困惑和疲惫。
其实,儿童学语文,要教出简单来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先从总体上说,若是构建起一个简单的教学管理机制,摆脱复杂化的利益分配,真正把儿童发展奉为首位,凭着我们的良知和能力,一个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就会突出重同,释放出它独特的魅力。它显示出的将是东西方教育思维相互碰撞、磨合而走向和谐的整体。这种语文教育给我们的核心理念足:生根固本,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厚积薄发。追求的是“易知简能”,循循善诱,顺其自然。在这样的教育氛同巾,我们将创造出语文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和、易、思”的美好境界。
五
我常怀一个天真的愿望:把命题权还给教师,还给学生,让考试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展示自己真实水平或是综合素质的平台,成为学生们交流所得的俱乐部、合作探究的小沦坛。让考试“与儿童相似”,像陶行知先生所向往的“创造的考成”,使教学与考试构成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这种格局正是符合“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学习科学的自然规律,其实,我早就仰望到它明智的光辉。
回眸当年北大、清华入学试卷国文题,真令人茅塞顿开,一下子豁朗起来。
1922年(清华):(1)饶、危蹊、悬度、许以上四词试解其意义。
(2)作文题:试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的教训
1936年(北大):(一)作文:
(1)叙述你平日作丈所感到的困难,并推导其困难的由来。
(2)你从读书以来,对于学问的兴趣经过几次转变?试说明其经过及原因。
注意:两题选作一题,作白话文,不限字数;自己分段,每一段每一行低两格写,自己加标点。
1946年度国立北大、清华、南开联合招生试题:
(1)作文(文言、语体不拘,但须分段,并须加标点)
题目:学校与社会
(2)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
指日可待变本加厉隔岸观火息息相关
北大、清华是国人一直仰慕的名牌大学,也是莘莘学子拼搏进取、孜孜以求的最高学府。当年的入学国文试题竟然如此简单,只有一页纸,一两道题,词语和作文。学生考语文毋须复习,也没法复习,全靠平时脑子里的积累。今天的命题专家也许会对它嗤之以鼻:不科学,没信度,难区分。说来也怪,就是这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语文试卷,不也照样选拔出优秀生,照样鼓舞学生在长年的语文积累上下工夫吗?简单的试卷引导着由“厚积”趋向“薄发”,由“薄发”而显“深厚”。今天的语文高考卷长达10多页,题型五花八门,总字数多达万余字,密密匝匝,令 人眼花缭乱,望而生厌。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教与学都被压在沉重的习题大山下,这座山堵塞了“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学好语文的绿色途径,可悲的教学快要窒息死了。
简单的往往反映本质。莎士比亚说:“简洁出自智慧”。我一直在思考,“简易”与“繁难”究竟哪一种更接近中国语文教育的本质,更有利于学生学好巾华的母语。
这里搜集到一些小学语文试卷,稍作分析,就发现有以下显著特征。
第一,把“基本学力”作为语文考试的基础目标。台湾省台中市、台南市、澎湖等地区五、六年级国语科试卷考以下几项:1.有关国字。主要题型有给国字注音、写国字、写偏旁相同的国字、改错字等;2.词语。选择词语正确的意思,根据意思写短语;3.句子。十分重视造句,比较关注修辞等。4.阅读反应。题型主要有回答问题,写简短的读后感或联系阅读的文章写短文。整篇试卷比大陆试卷量小,也相对容易。紧紧围绕“基本学力”——学会字,用对词,说明文意,知基本常识,写顺自己的话,其中最为重视“字词功夫”。
第二,把“基本理解”作为阅读测试的基本标准。美国学校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小学生阅读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只要弄清楚“谁”“哪个”“何时”“哪里”“如何”“怎么样”,就算是“基本理解”了,这和我们的“课标”提出的“初步理解”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但是我们的“初步理解”,却要添加上“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表达的作用”等等,甚至还要据此命题考查学生的“悟性”。若是学生连文本的主要内容还未“基本理解”,又怎能去“体会”感情与表达效果?即使有所感悟,还要求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岂不是“强人所难”吗?
第三,把“写顺自己的话”作为习作评价的基本要求。台湾小学生高年级的作文考试,只要求学生“写顺自己的话”,看似降低了标准,实质上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元素。小学生的习作实际上是“写话”,把话写通顺,写明白,实在不容易。读一读今天成人或大学生写的东西,仅以通顺、明白来衡量也未可乐观。在小学阶段强化“写话”基本功的训练正是小学语文教育生根同本的明智之举。过早地提出什么巾心明确、构思新颖、描写生动的要求,无异于扼杀儿童自由表达的天性,把儿童习作掐死在摇篮里。充斥市场的《少儿优秀作文选》有多少出白儿童纯真的心灵、用的是儿童自己的语言?
第四,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作为考查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回答问题,写简短的读后感,联系阅读材料写相关的记叙短文,既考查阅读理解水平,又考查语言组织能力,一举两得。
总之,从上述信息巾,我们欣喜地发现小学语文考试正由繁难走向简易。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目标集中,要求降低,服务教学,面向全体。考查“基本”,夯实“基础”,体现了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的理性发展的规律。
把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摆摆正,用“考出简单来”促进“教出简单来”,在优化的语文教学过程巾,让学生学得扎实一点,考得灵活一点;学得宽厚一点,考得单纯一点;学得深人一点,考得浅近一点;学得主动一点,考得自信一点。
一
人的有机休很复杂,而人生其实很简单。“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若是始终不渝地守护住自己善良、仁爱之心,一辈子就会活得安宁而愉快。唯有简单,才是人生走向光明的幸福旅程。
语文很丰富,教学语文其实也很简单。“语文是什么?就小学而言,我们可以回答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王尚文语)儿童学语文,说到底就是习练语言文字理解与表达的基本功,张庆先生通俗地称它为“童子功”。所谓“童子功”,即是“基本学力”,即是“基本习惯”,像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写话习作等。我以为凡是属于最基础、最基本的东西一般都应该是“易知简能”且最具有普适性的。儿童的生长就是习惯的生长,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童子功”练好了,养成了好习惯,“下学而上达”,儿童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觉地演化出多姿多彩的创造,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丰富精神世界。唯有简单,才是儿童学好语文的绿色通道。
二
说来真巧,孙儿的书桌上恰好有一本《老人与海》,这是海明威自认为一生中最好的一部作品,曾获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古巴有一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远海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因为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鱼被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这条绑在船边的大马林鱼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这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原稿全文仅26000多字,用白捕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描写人的灵魂与尊严。而又没有把“灵魂”二字用大写字母标出来。”(海明威语)就是这个简单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与海合二为一,奏响了一曲英雄主义的壮歌。
简单,蕴含着深厚的内涵;简单,凝结着创造的智慧;
简单,弘扬起人格的尊严;简单,涌动出震撼的力量。
三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什么受到普遍而广泛的认同,因为她具有“新、实、简、美”的基质。其中,“简”是核心,“新、实、美”皆于简单处获得:课文类型简省而不单调,课文图画简洁而不花哨,课文内容简明而不深奥,课文语言简朴而不贫乏,课文练习简练而不繁杂,课文结构简约而不铺张。学生读的课本是其奠定语文基础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易知简能”的教材,像一口澄澈的井,一眼能望到底,又像一片碧绿的螈,一眼望不到边。倒并不是因为她太过简单、肤浅,显得贫瘠、不够深刻,而是因为她有至纯的灵魂。她热爱孩子,钟情于母语的原生质。这利,原生质是母语细胞中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是母语生命的物质基硎}。就如同人的有机体中的蛋白质、核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水等。这种“简单”原本就是一种感人肺腑的仁慈、撼人心魄的深远。
写到这里,蓦然想起两个常用词,一个是“删繁就简”,一个是“深入浅出”。删繁就简求精美,须抓住事物的本质;深入浅出获普及,须厚积而薄发。记不清哪位哲人说过,浅人浅出是减实,浅入深出是卖弄,深入浅出才是智慧。国学大师、书法大家启功曾题写过两句话:做事减平恒,行文简浅显。多么平易的话语,对我们的为人做事,行文著述都有经典的价值。
四
在当下教学中,要教出简单来并不容易。我时时琢磨着,才发现是“构思过度”在作祟。就拿语文课程来说,要构思如何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构思怎样应对考试,要构思怎样体现人文性,还要构思如何加强语文基础训练:要构思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朴实、踏实,还要构思在哪里出亮点;既要构思预设,还要构思生成。再加上语文课改园地百花齐放,流派纷呈,原本简单的语文教学被包装得花枝招展,难怪第一线的教师,无论年轻的还是年长的都在慨叹:语文越来越不会教,越教越苦恼。由于过度构思,一个整体的语文教学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每一块碎片都要位置,都要闪光,一片也舍不得丢。有人说如今是“新轨不得安立,旧辙不能返归”,由此带来了多少尴尬和无奈、困惑和疲惫。
其实,儿童学语文,要教出简单来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先从总体上说,若是构建起一个简单的教学管理机制,摆脱复杂化的利益分配,真正把儿童发展奉为首位,凭着我们的良知和能力,一个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就会突出重同,释放出它独特的魅力。它显示出的将是东西方教育思维相互碰撞、磨合而走向和谐的整体。这种语文教育给我们的核心理念足:生根固本,温故知新,融会贯通,厚积薄发。追求的是“易知简能”,循循善诱,顺其自然。在这样的教育氛同巾,我们将创造出语文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和、易、思”的美好境界。
五
我常怀一个天真的愿望:把命题权还给教师,还给学生,让考试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展示自己真实水平或是综合素质的平台,成为学生们交流所得的俱乐部、合作探究的小沦坛。让考试“与儿童相似”,像陶行知先生所向往的“创造的考成”,使教学与考试构成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这种格局正是符合“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学习科学的自然规律,其实,我早就仰望到它明智的光辉。
回眸当年北大、清华入学试卷国文题,真令人茅塞顿开,一下子豁朗起来。
1922年(清华):(1)饶、危蹊、悬度、许以上四词试解其意义。
(2)作文题:试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的教训
1936年(北大):(一)作文:
(1)叙述你平日作丈所感到的困难,并推导其困难的由来。
(2)你从读书以来,对于学问的兴趣经过几次转变?试说明其经过及原因。
注意:两题选作一题,作白话文,不限字数;自己分段,每一段每一行低两格写,自己加标点。
1946年度国立北大、清华、南开联合招生试题:
(1)作文(文言、语体不拘,但须分段,并须加标点)
题目:学校与社会
(2)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
指日可待变本加厉隔岸观火息息相关
北大、清华是国人一直仰慕的名牌大学,也是莘莘学子拼搏进取、孜孜以求的最高学府。当年的入学国文试题竟然如此简单,只有一页纸,一两道题,词语和作文。学生考语文毋须复习,也没法复习,全靠平时脑子里的积累。今天的命题专家也许会对它嗤之以鼻:不科学,没信度,难区分。说来也怪,就是这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语文试卷,不也照样选拔出优秀生,照样鼓舞学生在长年的语文积累上下工夫吗?简单的试卷引导着由“厚积”趋向“薄发”,由“薄发”而显“深厚”。今天的语文高考卷长达10多页,题型五花八门,总字数多达万余字,密密匝匝,令 人眼花缭乱,望而生厌。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教与学都被压在沉重的习题大山下,这座山堵塞了“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学好语文的绿色途径,可悲的教学快要窒息死了。
简单的往往反映本质。莎士比亚说:“简洁出自智慧”。我一直在思考,“简易”与“繁难”究竟哪一种更接近中国语文教育的本质,更有利于学生学好巾华的母语。
这里搜集到一些小学语文试卷,稍作分析,就发现有以下显著特征。
第一,把“基本学力”作为语文考试的基础目标。台湾省台中市、台南市、澎湖等地区五、六年级国语科试卷考以下几项:1.有关国字。主要题型有给国字注音、写国字、写偏旁相同的国字、改错字等;2.词语。选择词语正确的意思,根据意思写短语;3.句子。十分重视造句,比较关注修辞等。4.阅读反应。题型主要有回答问题,写简短的读后感或联系阅读的文章写短文。整篇试卷比大陆试卷量小,也相对容易。紧紧围绕“基本学力”——学会字,用对词,说明文意,知基本常识,写顺自己的话,其中最为重视“字词功夫”。
第二,把“基本理解”作为阅读测试的基本标准。美国学校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小学生阅读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只要弄清楚“谁”“哪个”“何时”“哪里”“如何”“怎么样”,就算是“基本理解”了,这和我们的“课标”提出的“初步理解”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但是我们的“初步理解”,却要添加上“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表达的作用”等等,甚至还要据此命题考查学生的“悟性”。若是学生连文本的主要内容还未“基本理解”,又怎能去“体会”感情与表达效果?即使有所感悟,还要求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岂不是“强人所难”吗?
第三,把“写顺自己的话”作为习作评价的基本要求。台湾小学生高年级的作文考试,只要求学生“写顺自己的话”,看似降低了标准,实质上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元素。小学生的习作实际上是“写话”,把话写通顺,写明白,实在不容易。读一读今天成人或大学生写的东西,仅以通顺、明白来衡量也未可乐观。在小学阶段强化“写话”基本功的训练正是小学语文教育生根同本的明智之举。过早地提出什么巾心明确、构思新颖、描写生动的要求,无异于扼杀儿童自由表达的天性,把儿童习作掐死在摇篮里。充斥市场的《少儿优秀作文选》有多少出白儿童纯真的心灵、用的是儿童自己的语言?
第四,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作为考查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基本途径。回答问题,写简短的读后感,联系阅读材料写相关的记叙短文,既考查阅读理解水平,又考查语言组织能力,一举两得。
总之,从上述信息巾,我们欣喜地发现小学语文考试正由繁难走向简易。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目标集中,要求降低,服务教学,面向全体。考查“基本”,夯实“基础”,体现了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的理性发展的规律。
把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摆摆正,用“考出简单来”促进“教出简单来”,在优化的语文教学过程巾,让学生学得扎实一点,考得灵活一点;学得宽厚一点,考得单纯一点;学得深人一点,考得浅近一点;学得主动一点,考得自信一点。